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何以有这么多儿童离家出走?
    守望台1988年 | 7月1日
    • 何以有这么多儿童离家出走?

      圣经与家庭生活这个主题将在以后连续四期的《守望台》中加以讨论

      “谁能想象得到母亲在女儿出走时心里多么愁苦?这是一场噩梦。她为什么要出走?我无法了解。她是个这么快乐的甜姐儿,而且十分年轻。

      “她今晚在哪里?她够暖吗?她肚子饿吗?她寂寞吗?我这么爱她。我无人可以诉说,除了等待之外毫无办法。

      “我每次听到电话铃响就心跳加速。但她既没有打电话回来,也没有消息。我为她的安全而祷告,希望上帝赐她看透事情的力量。我不断想象到她随时会经过门前。

      “……我想到许多古古怪怪的事情,企图减少痛苦。天哪!把我的小女孩带回家吧。”

      以上的信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寄给一位著名忠告专栏作家的。那时候少年出走的原因颇为琐屑,例如:追求冒险、尝试独立、不同意熄灯时间、因失恋而灰心等。如今虽然仍有人为了同样原因而出走,但在以往15年间,情形已有颇大改变。

      今日的少年离家出走许多时是为了可悲得多的环境——家庭分崩离析,使他们感到没人要、没人爱,甚至受虐待。他们不是逃向某些事物,追求较为吸引和合意的生活方式;而是要逃离某些事物,摆脱崩溃和烦恼的家庭生活。美国佛罗里达州流浪者之家管理人许纳格(Douglas Huenergardt)博士说:“现今的离家出走与[七十年代初期]广受报道的事例有极大分别。那时的少年是要追求另一种生活方式。今日的情形绝非这样。现在离家出走的孩子只是为了在家里忍无可忍之故。”

      近年来的调查证实了这点,同时也揭露了一些惊人的事实。许多儿童出走不单是为了要逃离无法忍受的家庭生活,目前美国有将近半数的出走儿童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受父母驱迫或鼓励才离家的!《家庭关系》杂志指出:“对许多青少年说来,离家出走乃是对不良的家庭、工作或学校情况的反应。但也有许多出走者实际上是被人遗弃或驱逐的。这些少年被父母所逐或抛弃。有些则受到严重和屡次的虐待,除了离家之外别无其他选择。”

      这是多大的悲剧!那些儿童多么悲惨!因为,儿童一经走出街外,既身无分文,也没有方法谋生,于是便不得不转而求乞、贩毒、卖淫、偷窃或者沦为别人的牺牲品。《今日心理学》杂志说:“在车站迎接离家出走者的不是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而是老鸨、毒贩和色情贩子。有百分之86接受调查的专家声称,目前当局并没有采取什么步骤去防止出走少年落入恶人的陷阱中。因此难怪离家者在外流浪的时日越久,健康就越衰退。”

      诚然,今日有更多流浪者之家建立,使无家可归的儿童获得居所、食物和指导。但要把流浪者带到那里和实际予以帮助却是另一回事。一位顾问说:“我们的工作是帮助他们养成若干程度的自尊心,使他们可以照顾自己。这是我历向从事过的最困难的工作。”因为到这个地步,时常儿童已对成年人深具戒心,不予信任,他们伤心、愤怒或沮丧,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这些难题可以从根本解决吗?美国新泽西州失踪登记处所出版的《找寻》杂志指出:“绝大多数离家出走的原因在于某些种类的家庭问题。一个在基本上说来快乐的人是不会离家出走的。”那么,家庭快乐怎样才能获致呢?亲子关系可以加强吗?

  • 怎样巩固家庭的团结
    守望台1988年 | 7月1日
    • 怎样巩固家庭的团结

      少年人离家出走的原因很多,而且颇为复杂。本文虽然未作深入讨论,却足以表明,应用圣经原则的确能够获致家庭团结的功效。

      究竟有多少儿童离家出走是一件难以确定的事。按照发表的估计,只在美国一地,每年失踪的儿童数目介乎60万至300万之间。这样的估计所包罗的范围时常相当广泛,把例如离家出走、被逐、受人遗弃以及父母离婚之后由没有合法监管权的一方把儿女架走等均包括在内。这些数目必然仅属估计而已,因为父母所遗弃的儿童并没有被视为失踪来报案,而且有些儿童经常离家出走。《纽约时报》说:“一名16岁的孩子在一年之内离家五次,每次在外边过了一夜,他的出走就会出现在……统计中,成为五个失踪的儿童。”

      比数字更加重要的是儿童何以要离家出走的原因。《人类性方面的医学观点》杂志声称:“一个年轻人若离家出走,通常是家庭环境发生机能故障的病征。”难题也许一向都已存在,例如身体虐待、疏忽漠视、缺乏慈爱、父母离婚、过度苛求或苛刻严厉的规定等。或者当事人恐惧某些事——例如怀孕或触犯法律等——的后果。大多数出走者在被人问及离家原因时所举出的理由往往与父母有关。《青春》杂志说:“对于离家出走的行为,亲子关系显然是一项极有影响力的因素。”文章补充说:“据出走者报道,恶劣的亲子关系、家人意见冲突、与父母疏远、人际关系紧张、两代缺乏沟通都是离家出走的主要因素。”

      了解原因

      《妇女家庭》杂志说:“随着失业率上升而有越来越多家庭陷于经济窘境,家庭的紧张与难题亦大为增加。一家之主若被暂时解雇,分期付款无法支付,家中各人自然感到紧张。尚未养成技巧去应付压力的年轻人遂以一走作为逃避的方法。”有时父母本身也会不自觉地赶走儿女。父母也许愤怒地告诉儿女,若不接受他们的决定,就搬出去好了。父母因为天天要为经济大伤脑筋而感到恼怒、疲倦,于是便没有精神去照顾儿女了。

      在同一时候,作为青少年也有其本身的紧张。少年男女有时陷于内心冲突之中;作为儿女,他们一方面需要安全和父母的照顾,另一方面却希望脱离父母而独立,努力使自己成为成年人。这样遂为他们造成混乱和忧虑。身体的变化也在这时候发生。他们的生活突然变得颇为复杂。也许只是这种情况已令他们感到不胜负荷。他们感觉受到父母和同辈所加的压力。他们同时经历到自我怀疑和沮丧的时期。《少年》杂志提出忠告说:“当你正在试图了解自己之际,感觉在家中不为人所了解是不足为奇的。毕竟,你若对自己也不了解,父母又怎能知道你想的是什么呢?”许多父母,尤其是对于第一个孩子,很难确定要给儿女多少自由。父母控制过严和缺乏了解往往使少年人离家出走。

      作家茱迪·布卢姆(Judy Blume)在《给茱迪的信》一书中指出:“离家出走并不能解决任何难题。出走只是病征,不是解决方法。相反地,家人应该一起坐下来,正视事实。他们必须应付现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人作出所需的改变而和睦共处。许多时他们需要有人帮助这样行。”

      寻得所需的帮助

      上帝的道圣经乃是最佳的帮助来源。何以故?原因是,上帝既是人类的创造主,自然知道什么对他所造的人最为有益。他给予我们的训示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赐下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豫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3:16,17)圣经的原则非常有效,而且范围包括生活的每一方面。

      可是,正如上述,家中所有成员都必须愿意“正视事实”和作出“改变”。若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愿望,情形就不能有所改善,一走了之的驱策力量就依然存在,特别以具有纵酒、吸毒和性虐待等难题的家庭为然。这些难题必须首先克服,然后才能应付生活的各种正常压力。由于对上帝之道具有正确认识而信赖上帝及诚心渴望取悦他——这已经帮助了许多家庭克服各种可悲的情况,而这些情况是曾在其他家庭里迫使少年人离家出走的。——参看哥林多前书6:9-11。

      甚至仅是生活在这个日益自私、互不信任、罪行激增的现代世界里也能使家庭关系大受压力。由于这缘故,“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罗马书15:4。

      应用圣经原则

      既知道引致孩子离家出走的种种因素,我们就可以应用圣经原则了。圣经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应付方法,劝告父母要拨出所需的优质时间与儿女共处,对儿女施行首尾一贯的仁爱训练。缺乏关怀和管教过严这两个极端都应避免。上帝的道忠告说:“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激怒你们的儿女,反之要继续以耶和华的管教和思想调整教养他们成人。”——以弗所书6:4,《新世》;箴言22:6。

      像在圣经时代一样,适当的监管、关注和训导应当是父母经常所做的事,“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11:19)虽然管教有时是必需的,但要出之以慈爱。(箴言13:24)遵行这样的劝告会为家庭的幸福带来多大的增加!

      在这件事上,儿女也有应尽的本分:“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以弗所书6:1,2)古代智者所罗门所写的话是要“使愚人(‘经验不足的人’,《新世》)灵明,使少年人有知识和谋略。”他同时劝告说:“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恶人若引诱你,你不可随从。”——箴言1:1-10。

      家庭难题应当怎样处理呢?要用爱心,因为圣经教训说:“凡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哥林多前书16:14)这应当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爱,能够促使人乐于宽容别人的不完美和个人缺点,而这些缺点本来是可以使人恼怒和紧张的。圣经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得前书4:8。

      这种爱也促使人关怀家人的快乐和福利,从而彼此更加团结。请留意所谓的金规积极地吩咐人:“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在一项调查中,接受访问的离家少年大多数声称,在离家之前极少参与家庭事务。《青春》杂志说:“‘家人疏远’乃是促使人决定离家及继续在外居住的主要因素。”可是,借着遵从圣经的劝告,“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全家拨出多点时间乐叙天伦,关系冷漠、疏远、缺乏沟通等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腓立比书2:4)少年在家中若感到彼此的亲切关怀,诱人离家的同辈影响力便会减至最低。

      借着实践圣经原则,离家出走便不会再被视为解决人人必须面对的生活难题的方法。既有家中各个成员的仁爱支持,家庭就会成为逃避外界压力的安乐窝。清楚了解圣经原则和怎样加以应用,并加上耶和华上帝所赐的希望,无疑可以进一步提高家庭的福乐。何不让耶和华见证人与你讨论这件事呢?

      [第7页的附栏或图片]

      父母可做的事

      拨出时间与儿女相处,知道他们的难题和需要

      经常予以留意和监管

      以爱心施行管教和训练

      使家庭成为安乐窝

      儿女可做的事

      服从和敬爱父母

      避免孤立;积极关怀家庭事务

      考虑到整个家庭,而非仅是自己的意愿

      开心见诚与家人沟通

      [第5页的图片]

      亲子关系至为重要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