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文化”怎样盛行起来?警醒!2000年 | 7月8日
-
-
娱乐界
电影剧本常常用死亡做题材。比方说,电影情节可能把淫荡、暴力、贩毒等行为,或有组织的犯罪活动美化过来,从而贬低生命和道德准则的价值。有些电影甚至用浪漫手法刻画死亡,使死亡显得无关重要,给死亡增添神话色彩。电影内容不是描绘死后的生活,就是讲述死者回到人间探望亲友。
电视节目和音乐也好不了多少。据新闻报道,利特尔顿镇的年轻凶徒,生前热烈拥戴一个摇滚乐歌手。这个歌手以“男子女化的装扮”闻名,又喜欢以“撒但的形像”出现。他的歌曲“不是鼓吹反叛行为,就是围绕死亡这一主题”。
在美国,为了保护年轻人免受电视节目的有害意识所薰染,当局重新厘定电视节目的等级,结果适得其反。乔纳森·奥尔特在《新闻周刊》撰文评论,给电视节目分等级,“可能使年轻人更想得到他们不该得到的东西”。他进一步说,各大娱乐公司都着重制作血腥电影,录制以暴力和色情为基调的说唱音乐,还设计凶残的电脑游戏,让儿童“‘在虚拟现实中’开火杀人”。按他的意见,克林顿总统该“把各大娱乐公司的名称(连同总经理的姓名)公之于世”,好叫这些公司的管理层感到羞愧,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渲染暴力。
电视和互联网上的死亡竞赛
罗伯特·韦林在他的著作《死亡竞赛宣言》里,仔细分析青少年为什么热中于所谓的死亡竞赛游戏a。韦林先生认为,玩这类游戏的年轻人自成一群,彼此私下交往。死亡竞赛游戏对青少年起着重大的“教育”作用,但不是教他们学好,而是教他们怎样杀人。韦林说:“年轻人在网上可跟世上任何地方的对手较量较量,显示自己本领过人,无可匹敌。这么兴奋激动的经历,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年轻人很容易就玩上了瘾。”青少年在网上进行血腥搏斗,给一幕幕的立体影像牵着前进,欲罢不能。有些年轻人没有上网装置,于是购买电子游戏,在家里的电视屏幕上跟对手竞赛。其他年轻人惯常租用电子游戏机中心的游戏机,“在虚拟现实中”跟别的对手拼死搏斗。
虽然“死亡竞赛”游戏是按年龄分级的,可是当局并没有对此实行什么管制。在美国,十四岁的埃迪说:“人家常常告诉你,你年纪还小,不适合玩[死亡竞赛游戏],不过他们却不会阻止你购买。”埃迪喜欢跟对手在屏幕上开枪格斗,拼个死活。这件事他父母是知道的。他们虽然不喜欢儿子玩枪战游戏,却很少查看儿子是否在屏幕上跟对手开枪格斗。一个年轻人得出以下的结论:“我们这一代对暴力麻木得很,跟任何一代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今天,陪伴儿童成长的是电视,而不是他们的父母。很可惜,电视节目往往迎合儿童的暴力幻想。”约翰·利兰在《新闻周刊》写道:“[美国]现在有多达1100万个青少年网络用户。他们花越来越多时间上网,在网上别有一番天地。至于他们在网上干什么,许多父母都过问不了。”
-
-
帮助年轻人摆脱“死亡文化”警醒!2000年 | 7月8日
-
-
帮助年轻人摆脱“死亡文化”
当今的年轻一代,竟然对死亡这一课题着了迷。为什么呢?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州议员亨利·海德说:“年轻人沉迷于凶残的活动。他们的娱乐消遣不是以死亡为主题,就是充斥着暴力。可见,年轻一代,精神空虚。”
《时代》杂志一个读者写道:“在我们的年轻人中,死亡文化大为流行。父母懒得管教子女,娱乐节目充斥暴力是部分原因。当今的年轻人缺乏道德观念,精神没有寄托。”
此外,青少年也备尝孤寂之苦。双亲出外工作,年轻人大半天都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很是孤独。另一些年轻人只是跟单亲同住。一则消息透露,美国的青少年每天都要独处三个半小时左右;每周跟父母共处的时间,跟20世纪60年代的青少年相比,少了11个小时。有些年轻人真的孤零零地生活。他们不是双亲不在身边,就是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支持。
父母该怎样做
鉴于年轻人常常感到“精神空虚”,父母对子女的关注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明智的父母看出,子女不但需要有益的娱乐消遣,也需要经常得到个人关注。父母爱护子女,自然关心他们的活动。做父母的不妨花时间跟子女谈谈,了解一下他们对音乐、电视节目、录像带、小说、电视游戏和电影的喜好。年轻人虽然没有说出自己的感觉,心里却渴望父母对他们处处爱护、事事关怀、多方指导。在这个充满疑惑的世界,年轻人很需要直率、明确的答案。成年人必须明白,当今儿童面对的世界,要比他们年轻的日子复杂多呢。
父母想要保护子女,就会经常 跟他们交谈,细听子女的倾诉,提醒他们要提防现代文化的祸害。做父母的该给子女定下明确的限制,并且贯彻执行。他们要通情达理,不时对子女流露爱意。父母这样做,通常都能打动子女的心,激发良好的反应。——马太福音5:37。
耶和华见证人刻意安排时间,经常跟子女讨论圣经和基于圣经的出版物,全家一起观看以圣经为题材的录像带a。他们不会利用这些场合责问子女,倒会把握机会建立家人的灵性。在这样的家庭聚会里,做父母的会留心听子女的倾诉,了解一下每个孩子的情况,例如他们面对什么困难、遇到什么考验等,好让家里的年轻人得到个人关注。
有些年轻人在灵性上得不着父母的扶持。尽管这样,他们却可以从诗篇27:10的话得着力量。这节经文说:“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温柔慈悲的父亲耶和华,怎样扶助年轻人呢?耶和华见证人的会众成了年轻人的庇护所。在会众里,他们体尝到别人的亲切关怀,一直积压在心里的郁结解开了。年轻的何西亚斯对此抱有同感,他说:“全亏耶和华的组织,我才活得有意义。以往我觉得生活没意思,我根本没有人生目标,也没有什么抱负,只是混日子罢了。后来我认识到,我不是孤立无援的,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虽然我失去了父母,会众的弟兄姊妹却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督徒大家庭的温暖。会众的长老和基督徒家庭就像锚一样,帮助我在感情上保持稳定平衡。”
不论大人小孩,许多人都发觉,经常参加耶和华见证人会众的聚会,既能增进精神健康,又能满足灵性需要。人类学家帕特莉夏·福图尼在她的论说文《耶和华见证人:应付世纪终结的另一宗教选择》(Los Testigos de Jehová: una alternativa religiosa para enfrentar el fin del milenio)里,论述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怎样造益别人。她说:“耶和华见证人提出一套清晰、详尽的指引,供日常生活应用。他们也提供一套明确的道德规范,作为思想和行为的指南。”这里所提及的“指引”和“道德规范”都是以圣经为根据的。耶和华见证人跟他们的邻居一样,面对相同的难题和压力。但不同的是,他们在这本历史悠久、无与伦比的智慧书中寻得慰藉,所以有力量应付下去。不错,耶和华见证人总可以从圣经的明确教诲和原则中找着所需的指引和安慰。
到时“不再有死亡”
在王国聚会所的聚会里,耶和华见证人反复强调,上帝所应许的新世界不久就会来临,到时“有正义住在其中”,谁也不会受到“惊吓”。(彼得后书3:13;弥迦书4:4)此外,以赛亚先知也记载,上帝会“吞灭死亡直到永远。主耶和华必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由于第一个人亚当犯罪,全人类都不免一死,但上帝应许,地上很快就“不再有死亡”了。——以赛亚书25:8;启示录21:3,4;罗马书5:12。
如果你是个年轻人,很想寻求帮助,我们鼓励你学习圣经,从中找着希望和生存的意义。凭着耶和华见证人的帮助,你能够对前景充满希望,确信最好的日子就在前头,因为上帝所应许的新世界很快就要到了。
[脚注]
a 《青年人问——怎样结交真朋友?》这盒录像带,是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录制的,目前只有英语版。这盒录像带给年轻人提供不少实用的劝告。
[第9页的图片]
做父母的应该拨出时间,认真地听子女的倾诉,了解他们的疑难
[第10页的图片]
“耶和华见证人提出一套清晰、详尽的指引,供日常生活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