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果民主共和国(金沙萨)2004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
60年代的王国聚会所
在较大的城市里,聚会所通常是四面通风的。当地天气炎热,十分潮湿,这种房子比较适合。大部分聚会都在傍晚或清早举行,因为在这些时段比较凉快。如果不下雨就没有问题。但在雨季,聚会时常就得改在另一天举行了。
1962年,第一栋王国聚会所举行呈献礼。这个聚会所坐落在金沙萨的金班塞凯区。当时金沙萨有六群会众,聚会所由其中一群拥有。自那时以来,各地的会众很努力兴建王国聚会所。可是,弟兄有时遇到法律上的难题。有时,一个弟兄让会众在他自己的土地上兴建聚会所,却没有签署任何法律文件。一旦弟兄死去,他的家人就会占据聚会所,并霸占其中的所有物品。会众对此束手无策。后来在工作受禁期间,许多聚会所被当地政府没收,拨做其他用途。由于这些难题,弟兄们没有大量兴建王国聚会所。
可是,王国聚会所仍在全国各地兴建起来。虽然大部分聚会所都相当简陋,却全都反映出建筑的人的信心。请读读一位海外传道员怎样描述60年代后期的聚会所。
“我们的目的地是利奥波德维尔的一栋王国聚会所。我们沿着一条夹在水泥房子之间的小路前行,后面有一群小孩跟着我们。最后我们来到一个院子,四周有水泥墙围着。聚会所就在一所房子后面,房子是弟兄的。聚会所是四面通风的,当时弟兄正在练习唱王国诗歌。听见他们的歌声,我们十分兴奋!他们唱诗时全情投入,十分感人。聚会所的房子幸好有树荫覆盖,不致受猛烈的阳光暴晒。那里大约有200个座位。讲台是水泥的,讲者如果身材较高,在台上就得稍稍弯下腰。讲台旁边放着几盆植物。屋顶用波纹铁铺成。墙上挂着布告板,展示分部来信和聚会程序表。还有一张用来摆放书刊的桌子。聚会所备有煤油灯,让弟兄在晚上也可以举行聚会。我们离去时,小孩仍在外面,尾随着我们回到大路上。
“我们继续前行,深入刚果内陆。我们来到一个由茅舍组成的村庄,看到村里有一间王国聚会所,房子由九条柱子支撑,房顶铺着厚厚的茅草。聚会所里挖了好些从房子一边伸延到另一边的长沟。听众坐在地上,双脚放进沟里。我们也试试这样坐,原来并不吃力。讲台上方挂着一个牌子,用当地文字写着‘王国聚会所’几个字。大约有30人出席聚会,估计只有一半是传道员。他们会唱不少首王国诗歌。虽然他们的歌唱技巧不怎么好,但大家都全神投入,引吭高歌。
“接着我们向北部进发,来到一个村落,停下车来,遥望村内,看见一些茅屋。不远有一栋与众不同的房子,是用粗竹建成的,十分坚固。竹墙上有门和窗,房顶用茅草盖成。房子前面有一块整洁的草地,小径旁竖着一个细小的牌子,写着‘耶和华见证人’几个字。我们沿着小径走到王国聚会所,弟兄们欢欢喜喜地出来迎接我们。进了聚会所,我们留意到座位是把一排竹竿固定在直立的竹棒上。幸好王国聚会所的屋顶不漏水,不然就麻烦了。因为雨水滴在竹棒上,竹棒就会生根,迅速长高。这样,长凳的高度就不仅是30厘米了。有一个布告板展示各聚会的举行时间和分部来信。另外有一张用竹片和芦苇扎成的桌子,摆着供弟兄领取的书刊。
“我们向南进发,在日落时分来到加丹加省。这里清凉得多,要加衣才行。我们抵达一个村落,走近王国聚会所时,听见弟兄在唱诗歌。村里的弟兄一般都没有手表,他们看看太阳的位置,就知道聚会的时候到了。谁先抵达聚会所就先开始唱诗歌,等大部分人来了,聚会才开始。我们跟大伙儿坐在一起,长凳是用锯开一半的树干做成的。书刊放在一个旧橱柜里,但不可以放很久,因为有蟑螂和白蚁。聚会结束后,弟兄请我们参观聚会所。聚会所的墙是用芦苇秆绑扎细树枝,再涂上泥建成的。防水的屋顶则用茅草盖成。”
-
-
刚果民主共和国(金沙萨)2004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
[第205页的图片]
国内各处简朴的聚会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