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照顾病者——困难重重
    警醒!1997年 | 2月8日
    • 照顾病者——困难重重

      “有时,我真的想一走了之。可是,他现在更加需要我照顾。我有时真的感到孤立无助。”——珍妮照顾患了脑癌的29岁丈夫,18个月后她的丈夫病逝。a

      “有时,我禁不住发妈妈脾气,事后又恨起自己来。每当我应付不来,就觉得自己很窝囊。”——罗丝现年59岁,要照顾卧病在床的90岁母亲。

      人一旦知道家人朋友患了末期绝症或长期疾病,可以叫人十分沮丧。珍妮·芒恩·布拉肯在《癌病儿童》说:“病人接受诊断期间,家人往往感到孤立无助,也许认为难题只是他们才有。”他们往往像埃尔莎一样,“既愕然,又难以置信”。埃尔莎发现她那36岁好友贝蒂患了癌症,就是这样的反应。秀的父亲病了,秀最后知道父亲快要死于癌症的时候,肚里顿时有一种“恶心的空虚感”。

      家人朋友可能突然要肩负照顾病者的责任——照顾病人身体和感情上的需要。他们可能要为病人准备营养丰富的膳食,督促病人服药,安排病人前往看医生,接待前来探病的访客,替病人写信,以至别的许多事情。这些活动往往加插在他们本已相当忙碌的时间表里。

      随着病人的病情越来越恶化,照顾病者的工作就更加困难。这包括一些什么工作呢?“所有工作!”埃尔莎喊叫说。她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好友贝蒂,“替她洗澡,给她喂饭,她呕吐的时候协助她,替她倒空尿袋”。凯西虽然有一份全职工作,却同时要照顾有病的母亲。上文提到的秀“每半个钟头就要替[父亲]量度体温一次,并且记录下来。要是父亲的体温上升,就要给他降温。每隔几个钟头就要给他换衣服和床单”。

      病人得不得到好照顾,主要视乎照顾病者的人的精神状况。可是,人往往忽略了照顾病者的人的感受和需要。照顾病者为人带来腰酸背痛,已经教人吃不消了,何况还要像许多照顾病者的人所说那样,付出沉重的感情代价哩!

      “叫人十分尴尬”

      《老年病医学杂志》季刊报道说:“研究往往显示,[病人的]行为有时实在荒诞不经、叫人尴尬,加上说话冲口而出,难免令照顾病者的人感到忧伤。”例如:有一次在基督徒的聚会里,吉莲的朋友想见见吉莲上了年纪的母亲。吉莲难过地回忆说:“妈妈只是眼睁睁的,一点反应也没有。当时的情况叫人十分尴尬,我忍不住流下泪来。”

      琼的丈夫患了痴呆症,她说:“这种病症棘手极了。”琼解释说:有时我们跟别人一起外出吃饭,“他完全不顾礼节。在饭店里,他可能走到别人的桌子前,用匙子尝尝果酱的味道,然后把自己用过的匙子放进果酱碟里。我们探访邻舍的时候,他可能在院子的通道吐痰。我很难不去想别人怎样看,这样的行为难免招惹别人的闲言闲语,他们一定说我丈夫没有礼貌。我于是越来越畏缩不前”。

      “我恐防一不小心……”

      照顾病入膏肓的亲者可以是相当骇人的经历。照顾病者的人可能害怕,到了病人奄奄一息的时候,情况会怎么样;当事人甚至可能害怕亲者去世。另外,他也可能害怕自己没有力量和能力去照顾病者的需要。

      埃尔莎说出自己的恐惧:“我怕自己万一弄伤了贝蒂,就会增添她的痛苦,也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以致加速她的死亡。”

      有时,病人的恐惧也是照顾病者的人的恐惧。秀倾诉说:“爸爸最怕咽喉梗塞,有时真的吓得要命。我恐防一不小心,令他梗塞,就碰上他最怕的事了。”

      “你也可能为病人失去——昔日的风采难过”

      《照顾痴呆病人》这本书说:“人要照顾长期患病的亲者自然感到悲伤。随着病人的情况恶化,你渐渐体验到失去良伴和亲密关系的伤感。你也可能为病人失去昔日的风采难过。”

      珍妮弗叙述家人对母亲身体日渐衰弱的反应:“我们感到伤痛。我们怀念她以往娓娓动听的谈话。我们真的很难过。”吉莲解释说:“我不想妈妈死去,也不愿她受苦。我哭了又哭。”

      “我感到被拒,感到忿怒”

      照顾病者的人可能问:“为什么这事要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其他人不助我一臂之力?他们难道不明白我应付不来吗?病人不可以合作一点吗?”有时,照顾病者的人可能认为病人和其他家人诸多要求,无理取闹,因此感到忿忿不平。文章起头提到的罗丝说:“我常常在心里发自己脾气,不过,妈妈说我脸上的不快表情都通通显露出来了。”

      病人本身的挫折感和愤懑不平,可能全发泄在照顾病者的人身上。欧内斯特·罗森鲍姆医生在《与癌共存》里解释,有些病人“不时感到暴躁、沮丧,他们会向最靠近的对象发泄……通常为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他们平常根本不会理会”。可以了解的是,在竭尽全力去照顾病者的人看来,这样的事情可以使他们的紧张情绪百上加斤。

      举个例:玛丽亚照顾病入膏肓的朋友精神可嘉。有时朋友看来反应过激,妄下结论。玛丽亚解释说:“她对亲密的人也可以说话尖酸刻薄,横蛮无礼,令人难堪。”玛丽亚有什么反应?“当时,我似乎‘了解’病人的心情。可是,回头一想,我感到被拒,感到忿怒,感到惶惑不安——不愿显出必需的爱了。”

      《老年病医学杂志》季刊登载了一份研究报告,结论说:“照顾病者可以令当事人怒火中烧,诉诸暴力——不管实际用起暴力来还是打算使用暴力。”调查透露,每5个照顾病者的人当中差不多就有一个担心自己会使用暴力,每20个当中就有一个对待病人态度粗暴。

      “我感到良心有愧”

      不少照顾病者的人感到良心有愧。有时,当事人怒不可遏,事后内疚之感油然而生。照顾病者的人心生内疚因为他们不时发怒的缘故。这样的情绪可能令他们低落到吃不消,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在某些情况,照顾病者的人迫于无奈,只好把病人送进疗养院或医院。这个决定可能叫照顾病者的人痛苦不堪、良心不安。珍妮说:“我最后被迫把妈妈送进疗养院,我觉得自己背弃了她,撇下了她。”

      不管病人有没有给送进医院去,照顾他的亲者都会感到自己做得不足而良心有愧。埃尔莎说:“我总是因为自己的时间有限而感到抱歉。有时朋友不肯让我离去。”另外,照顾病者的人也许担心自己忽略了家庭其他责任。如果照顾病者的人要在医院逗留很久,或者要工作很长时间,才能应付越来越多的开销,就更是担心了。一位母亲慨叹说:“我要外出工作才能应付家庭开销。可是,无法在家照顾孩子令我感到良心有愧。”

      显然,照顾病者的人极需别人支持,尤其是所照顾的病者已经去世。纽约亨廷顿的弗雷德里克·舍曼医生说:“[病者去世后,]我最艰难的职责……是减轻照顾病者的人的内疚感,他们自己往往绝口不提。”

      照顾病者的人如果对自己的感受讳莫如深,就不但伤害自己,也可以伤害病人。那么,照顾病者的人可以怎样应付种种情绪呢?其他人,包括家人朋友,可以怎样助一臂之力呢?

  • 照顾病者——困难重重
    警醒!1997年 | 2月8日
    • 不要把她们视为当然!

      “我们知道,在家照顾老人的工作有百分之80是由妇女担任的。”纽约西奈山医学院普通医疗系副教授默纳·刘易斯这样说。

      《老年病医学杂志》b季刊登载了一份报告关于照顾病者的妇女。报告透露,照顾病者的妇女有百分之61表示,家人和朋友并没有伸出援手;有超过半数(百分之57.6)说,她们的丈夫并没有在感情上予以适当的支持。珍妮·芒恩·布拉肯在《癌病儿童》指出,做母亲的虽然背负着照顾病者的大部分担子,“做父亲的却只顾自己的工作”。

      可是,刘易斯医生说,比例上也有相当多的男子要照顾病者。例如:有不少丈夫要照顾患了早老性痴呆病的妻子。这些丈夫无疑也要承受照顾患病亲者的压力。刘易斯继续说:“这些男子也许十分脆弱。毕竟他们通常比妻子年长,本身健康也不佳。……他们大多没有受过照顾别人的训练。”

      家人要避免把重担全推在看来应付裕如的人身上。《关心照顾病者的人》这本书说:“照顾病者的担子往往落在家里某个人身上,有时这人甚至要轮流照顾几个亲者。比例上说来,这样的人大多数是女子,而且也都渐渐上了年纪。……一般认为,女子‘天生’是照顾别人的能手……其实,家人和朋友绝不该把她们视为当然。”

  • 怎样应付纷繁的情绪
    警醒!1997年 | 2月8日
    • 怎样应付纷繁的情绪

      你目前正在照顾病入膏肓的亲者吗?要是这样,你就可能感到心烦意乱、惶恐不安了。你可以怎样做呢?请读读以下一些照顾病者的人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以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实用建议。

      尴尬。有时在别人面前,病人的行为可能令你尴尬不已。不过,向朋友和邻人解释一下亲者的病情也许能够互相体谅,感动他们表现“体恤”和忍耐。(彼得前书3:8)要是可行,跟在类似情况下的家庭谈谈。大家交换过经验后,你就可能不再那么难堪了。秀解释什么帮助她克服难题:“我觉得父亲很可怜,这一点抵消了我种种难堪的感受。父亲的幽默感也大有帮助。”不错,病人也好,照顾病者的人也好,一点幽默是舒缓神经紧张的奇妙工具。——参看传道书3:4。

      恐惧。对病理一无所知也可以叫人十分恐惧。要是可行,不妨向专业人士探询病人病情恶化时的情况,学会在这些情况下怎样照顾病人。就以埃尔莎来说,克服恐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跟其他照顾病者的人谈谈,同时与照顾病者的护士商讨病人情况恶化时会是怎样的。珍妮提出劝告说:“要正视并抑制你的恐惧。恐惧可能发生的事比应付实际的情况更糟。”欧内斯特·罗森鲍姆医生建议,不管什么引起恐惧,你都应该“把所恐惧的事说出来”。——参看箴言15:22。

      悲伤。应付悲伤,尤其是在照顾病者的情况下,绝不容易。你可能因为失去友伴而悲伤,特别是奄奄一息的亲者已经无法跟你交谈,也不能明白你的意思,甚至认不出你来。别人也许不了解你的感受。不过,向一个富于了解的朋友倾诉一下你的悲伤,对方耐心倾听,表现体恤,可以为你带来很大的舒解。——箴言17:17。

      忿怒和挫折。这些都是照顾严重病人常有的反应,病人的行为有时令人相当难堪。(参看以弗所书4:26。)要明白,病人令人难堪的行为往往是疾病所致,不是病人本身的缘故。露西回忆说:“我一旦大发雷霆,就会落泪收场。然后,我就提醒自己,病人正在受苦,他是有病的。病人需要我照顾。于是,我就会振作起来,支撑下去。”怀有这样的见识可以叫你“不轻易发怒”。——箴言14:29;19:11。

      内疚。照顾病者的人通常感到内疚。其实,请放心,你正做着一件必需却相当艰难的工作。要正视现实,你的言行不可能总是无懈可击的。圣经提醒我们:“我们人人都难免绊倒许多次。谁不在言语上绊倒,谁就是完美的人,也能勒住全身了。”(雅各书3:2;罗马书3:23)不要让内疚感妨碍你办事积极。每逢你因为自己说了或做了某些事而感到不安,你大可以说一声“对不起”,这样做会叫你和病人彼此都感到舒畅。一个照顾有病亲属的男子提出劝告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只管尽力而为好了。”

      抑郁。家里有人患了重病,照顾病者的人感到抑郁是相当普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参看帖撒罗尼迦前书5:14。)有个照顾病者的人感到抑郁,她解释什么帮助她应付:“很多人感激我们照顾病者。每逢我疲累不堪,抑郁沮丧,只是一句鼓励话就足以叫我支撑下去了。”圣经说:“人心忧虑,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欢乐。”(箴言12:25)其他人并不总会留意到你需要鼓励。所以,你也许不时要开诚布公,把心里的“忧虑”申诉一下,让别人能够说句鼓励你的“良言”。要是抑郁的情绪挥之不去,甚至越来越严重,你就最好去看看医生。

      无能为力。面对衰弱的病人,你可能感到无能为力。要正视你的情况。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病人的健康不是你能够控制的,你只能够表现体恤,加以照顾。不必要求自己十全十美,也不可对病人和支持你的人诸多要求。平衡的处事方式不但消除无能为力的感觉,还可以减轻背负着的担子。不少曾经照顾亲者的人提出明智的忠告说:要学会有一天,就过一天。——马太福音6:34。

  • 怎样应付纷繁的情绪
    警醒!1997年 | 2月8日
    • 照顾病者有心得

      “不要对自己消极。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很容易对自己思想消极。你不该压抑自己的感受,相反,要向人倾诉一下。要是可行,不妨歇一会,例如离开一会到外面走走,使你能够重新振作起来。”——露西,她在诊所工作,曾经协助过不少照顾病者的人和病人。

      “家人和朋友要是能够而且愿意伸出援手的话,就让他们助一臂之力。把重担跟别人分担是很重要的。”——秀,她一直照顾患了淋巴肉芽肿病的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要有幽默感。”——玛丽亚,她照顾患了癌病的好友,直到好友病逝。

      “保持灵性坚强。亲近耶和华,不断祷告。(帖撒罗尼迦前书5:17;雅各书4:8)上帝通过他的灵、他的话语、他在地上的仆人,以及他的应许,向人提供帮助和安慰。办事尽可能有组织、有秩序。例如:替帮忙的人编定病人服药的时间表和处理各事的清单。”——亚尔马,他照顾病入膏肓的姐夫。

      “尽量认识病人所患的病是什么回事。这样,你就知道病人的病况发展,也知道你该怎样照顾病者。”——琼,她的丈夫患了早老性痴呆病。

      “要明白,其他人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老实说,耶和华能够助你应付任何事情。”——珍妮,她照顾丈夫,直到丈夫去世。

  • 关心照顾病者的人——别人可以怎样助一臂之力
    警醒!1997年 | 2月8日
    • 关心照顾病者的人——别人可以怎样助一臂之力

      “我跟劳里结了婚55年,日子不短,我们是多么的快乐!我如果有能力把劳里留在家里,我一定会这样做。可是我的健康越来越差。最后,我不得已,只好把他送进疗养院。现在说起来,内心的痛苦实在叫我受不了。我爱劳里,我深深尊敬他。可能的话,我都尽量探访他。我的体力有限。”——78岁的老妇安娜,十多年来一直照顾患了早老性痴呆病的丈夫;过去40年还要照顾患了唐氏综合征的女儿。a

      安娜的事例并不是罕有的。在不列颠群岛所作的一项调查透露:“在某些年纪(40至50多岁)的人当中,每两个女子就有一个要照顾病者。”上文提过,照顾病者的人要应付情绪波动和种种难题,有时可能叫他们吃不消。

      美国老年病学协会的弗雷德里克·舍曼医生说:“我认为照顾病者的人至少有五成在第一年会感到抑郁沮丧。”要是照顾病者的人像安娜那样上了年纪,气力不继,加上身体日渐衰弱,情况就可能更难应付。

      我们如果想帮助照顾病者的人负起责任,就要先知道他们的需要。照顾病者的人到底有什么需要呢?我们可以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

      照顾病者的人需要倾诉

      “我要减轻自己的重担。”一个照顾垂死友人的女子这样说。上篇文章提到,照顾病者的人如果能够向富于了解的朋友倾诉一下,难题就往往较容易正视及应付。不少照顾病者的人发现,他们一旦感到自己进入死胡同里,跟别人谈谈不但可以消除种种忧虑,还可以减轻积压于心的压力。

      珍妮回忆照顾她丈夫的日子时说:“我很感谢朋友们,他们知道我们两人都需要精神上的支持。”珍妮解释,照顾病者的人需要鼓励,有时甚至需要有个可以哭诉的对象。亚尔马协助姐姐照顾有病的姐夫,也同意这点说:“我需要有人听我诉说我的恐惧,我的难题,同时又明白我的感受。”论到一位密友,亚尔马补充说:“探访他真好,即使只是半个钟头也好。他会听我说话。他真的关心我。之后,我感到精神焕发。”

      照顾病者的人无疑可以从富于了解的听者获得莫大鼓励。圣经提出明智的劝告说:“要快一点听,慢一点才讲。”(雅各书1:19)《老年病医学杂志》季刊所载的一项报告透露:“只是知道有人支持你,就往往足以使你如释重负了。”

      除了别人的倾听和精神上的支持外,照顾病者的人还需要什么呢?

      提出实际帮助

      欧内斯特·罗森鲍姆医生说:“任何形式的爱和鼓励,都足以使病人和他的家人得益。”这样的“爱和鼓励”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亲自上门探访,通电话,写张短笺(可以随花或礼物附上)。

      秀回忆父亲患了淋巴肉芽肿病快要死去,家人得到朋友支持的事,说:“朋友上门来探访一会儿,令我们感到舒畅。”秀继续说:“一位朋友替我们接听电话,同时帮忙洗熨我们全家的衣服。”

      我们支持照顾病者的人可以,也应该提出具体而有实效的帮助。埃尔莎回忆说:“朋友提出实际的帮助对我很有用。他们没有只是说:‘我可以帮忙的地方,请告诉我。’相反,他们说:‘我现在去购物,有些什么东西可以替你买回来吗?’‘我可以替你料理院子吗?’‘我有点时间,可以陪病人坐坐,读些资料给她听。’还有一些可以做的事是:每逢病人相当疲倦或睡了,可以安排探病的人在笔记簿上留下信息。这样做皆大欢喜。”

      我们提供的特别服务也可以包括料理家务。58岁的罗丝要照顾年老的双亲,她解释说:“我感谢别人给我铺床,替病人写信,替病人招待访客,到医生那里取药,给病人洗头理发,洗碗碟。”家人朋友也可以轮流给照顾病者的人做饭。

      如果可行,我们也可以协助照料病人本身,例如照顾病者的人可能需要人帮忙给病人喂饭,给病人洗澡。

      家人朋友表现关怀,可能在病人发病初期提出协助。可是,长期的疾病又怎么样呢?由于生活忙碌,我们可能忽略了,照顾病者的人仍然要继续应付难题,而且压力可能越来越大。要是照顾病者的人亟需别人支持的时候,别人的支持却越来越小,这是多么可悲的事!

      要是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照顾病者的人最好开个家庭会议,一起商讨怎样照顾病者。事情可以包括请朋友亲属帮忙,这些朋友亲属也许曾经表示乐意协助。秀和家人就是这样做。秀叙述说:“一有需要,我们就记起曾经表示可以协助的人,我们打电话给他们。我们想,也许可以请他们帮个忙。”

      让他们歇一歇

      《一日36小时》说:“照顾长期病人,不时从24小时的常规中‘走开一下’,不论是对于[照顾病者的]你,还是对于[病人],都是绝对必需的。……暂时不照顾[病人],离开一下,是你办得到的一件重要事情。这样,你才能够支撑下去,继续照顾病人。”对于这点,照顾病者的人同意吗?

      “当然同意。”玛丽亚这样说。她曾经照顾患了癌症的垂死好友。她补充说:“我不时需要‘松弛一下’,由别人替我照顾病者一会儿。”琼要照顾患了早老性痴呆病的丈夫,她也有同感。她说:“我们最大的需要是:不时歇一歇。”

      照顾病者的人怎样才能摆脱责任的压力而松弛一下呢?珍妮弗要照顾年迈的双亲,她说明自己怎样得到舒解:“一位世交有时把母亲接去她家里住一天,让我们歇一歇。”

      如果可行,你也许可以建议带病人出外走走,让照顾病者的人歇一歇。琼说:“要是有人带我丈夫出外走走,我就可以有点独处的时间,这叫我感到舒畅。”另一方面,你也许可以上病人的家跟病人聊天。两方面都可以叫照顾病者的人有机会松弛一下。

      可是要记住,照顾病者的人并不总是可以歇一歇的。他们也许因为离开亲者一段时间而感到内疚。亚尔马承认说:“走开一下去消遣休息并不容易,我总觉得自己应该常常在病人身旁。”不过,每逢亚尔马的姐夫无需太多照顾,亚尔马都会歇一歇,这样做良心较安乐。有些人安排把亲者送往日间成人托管中心,让中心照顾病者几小时。

      一切疾病永远消逝

      可以肯定的是,照顾病入膏肓的亲者实在责任重大。可是,照顾亲者可以叫人心满意足、心安理得。研究人员和照顾病者的人都指出,照顾亲者可以巩固家人朋友的关系。照顾病者的人不约而同地学到种种新特质和才能,很多还获得不少灵性上的祝福。

      至为重要的是,圣经指出,耶和华和他的儿子耶稣基督都是富于同情、乐意照顾人的。圣经预言向我们保证,时候近了,一切疾病、痛苦、死亡都快要终止了。不久,照顾人类的创造主会奖赏地上正义的居民,赐他们永远的生命,能够完美、健康地生活在新世界,其中的“居民必不说:我病了”。——以赛亚书33:24;启示录21:4。

  • 关心照顾病者的人——别人可以怎样助一臂之力
    警醒!1997年 | 2月8日
    • 照顾病者报酬丰富

      “报酬丰富?”有些人可能觉得奇怪。“这怎么可能呢?”请留意以下照顾病者的人告诉《儆醒!》杂志的话:

      “‘施与比接受更快乐。’(使徒行传20:35)所以,放弃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和欲望不会叫人少了快乐。照顾自己所爱的人可以叫人心满意足。”——琼。

      “我很高兴能够在姐姐和姐夫有需要的时候帮他们一个忙,特别是他们无法报偿我。我们因此更加亲近。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运用所得的经验去帮助在类似情况下的人。”——亚尔马。

      “我多次告诉患病的朋友贝蒂,我得到的回报比施与的还要多。我学会表现同情和忍耐。我也学会,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人也可以怀着积极的态度。”——埃尔莎。

      “我在灵性上更坚强。我越来越明白天天倚靠耶和华上帝是什么意思,也学会祈求上帝满足我的需要。”——珍妮。

  • 关心照顾病者的人——别人可以怎样助一臂之力
    警醒!1997年 | 2月8日
    • 探访照顾病者的人

      • 要富于了解,留心倾听

      • 衷心称赞

      • 提出具体帮助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