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顾病者——困难重重警醒!1997年 | 2月8日
-
-
“叫人十分尴尬”
《老年病医学杂志》季刊报道说:“研究往往显示,[病人的]行为有时实在荒诞不经、叫人尴尬,加上说话冲口而出,难免令照顾病者的人感到忧伤。”例如:有一次在基督徒的聚会里,吉莲的朋友想见见吉莲上了年纪的母亲。吉莲难过地回忆说:“妈妈只是眼睁睁的,一点反应也没有。当时的情况叫人十分尴尬,我忍不住流下泪来。”
琼的丈夫患了痴呆症,她说:“这种病症棘手极了。”琼解释说:有时我们跟别人一起外出吃饭,“他完全不顾礼节。在饭店里,他可能走到别人的桌子前,用匙子尝尝果酱的味道,然后把自己用过的匙子放进果酱碟里。我们探访邻舍的时候,他可能在院子的通道吐痰。我很难不去想别人怎样看,这样的行为难免招惹别人的闲言闲语,他们一定说我丈夫没有礼貌。我于是越来越畏缩不前”。
-
-
照顾病者——困难重重警醒!1997年 | 2月8日
-
-
“你也可能为病人失去——昔日的风采难过”
《照顾痴呆病人》这本书说:“人要照顾长期患病的亲者自然感到悲伤。随着病人的情况恶化,你渐渐体验到失去良伴和亲密关系的伤感。你也可能为病人失去昔日的风采难过。”
珍妮弗叙述家人对母亲身体日渐衰弱的反应:“我们感到伤痛。我们怀念她以往娓娓动听的谈话。我们真的很难过。”吉莲解释说:“我不想妈妈死去,也不愿她受苦。我哭了又哭。”
“我感到被拒,感到忿怒”
照顾病者的人可能问:“为什么这事要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其他人不助我一臂之力?他们难道不明白我应付不来吗?病人不可以合作一点吗?”有时,照顾病者的人可能认为病人和其他家人诸多要求,无理取闹,因此感到忿忿不平。文章起头提到的罗丝说:“我常常在心里发自己脾气,不过,妈妈说我脸上的不快表情都通通显露出来了。”
病人本身的挫折感和愤懑不平,可能全发泄在照顾病者的人身上。欧内斯特·罗森鲍姆医生在《与癌共存》里解释,有些病人“不时感到暴躁、沮丧,他们会向最靠近的对象发泄……通常为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他们平常根本不会理会”。可以了解的是,在竭尽全力去照顾病者的人看来,这样的事情可以使他们的紧张情绪百上加斤。
举个例:玛丽亚照顾病入膏肓的朋友精神可嘉。有时朋友看来反应过激,妄下结论。玛丽亚解释说:“她对亲密的人也可以说话尖酸刻薄,横蛮无礼,令人难堪。”玛丽亚有什么反应?“当时,我似乎‘了解’病人的心情。可是,回头一想,我感到被拒,感到忿怒,感到惶惑不安——不愿显出必需的爱了。”
《老年病医学杂志》季刊登载了一份研究报告,结论说:“照顾病者可以令当事人怒火中烧,诉诸暴力——不管实际用起暴力来还是打算使用暴力。”调查透露,每5个照顾病者的人当中差不多就有一个担心自己会使用暴力,每20个当中就有一个对待病人态度粗暴。
“我感到良心有愧”
不少照顾病者的人感到良心有愧。有时,当事人怒不可遏,事后内疚之感油然而生。照顾病者的人心生内疚因为他们不时发怒的缘故。这样的情绪可能令他们低落到吃不消,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在某些情况,照顾病者的人迫于无奈,只好把病人送进疗养院或医院。这个决定可能叫照顾病者的人痛苦不堪、良心不安。珍妮说:“我最后被迫把妈妈送进疗养院,我觉得自己背弃了她,撇下了她。”
不管病人有没有给送进医院去,照顾他的亲者都会感到自己做得不足而良心有愧。埃尔莎说:“我总是因为自己的时间有限而感到抱歉。有时朋友不肯让我离去。”另外,照顾病者的人也许担心自己忽略了家庭其他责任。如果照顾病者的人要在医院逗留很久,或者要工作很长时间,才能应付越来越多的开销,就更是担心了。一位母亲慨叹说:“我要外出工作才能应付家庭开销。可是,无法在家照顾孩子令我感到良心有愧。”
-
-
照顾病者——困难重重警醒!1997年 | 2月8日
-
-
可是,刘易斯医生说,比例上也有相当多的男子要照顾病者。例如:有不少丈夫要照顾患了早老性痴呆病的妻子。这些丈夫无疑也要承受照顾患病亲者的压力。刘易斯继续说:“这些男子也许十分脆弱。毕竟他们通常比妻子年长,本身健康也不佳。……他们大多没有受过照顾别人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