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一本造益万民的书
    守望台1998年 | 4月1日
    • 一本造益万民的书

      “上帝是不偏心的,无论哪个国族的人,只要畏惧他,行正义,都蒙他悦纳。”——使徒行传10:34,35。

      1.有人问一位教授他对圣经有什么想法,他怎样回答?他决定怎样做?

      一个星期天下午,教授在家里;他并不期待什么人来找他。当天下午,我们的一位基督徒姊妹上门探访他,向他谈及污染和地球前途的问题。这些都是教授感兴趣的题目,所以他留心听姊妹的评论。可是,后来姊妹在讨论中提及圣经,教授就表示怀疑了。于是姊妹问他对圣经有什么看法。

      他回答说:“圣经是一本好书,是由一些有识之士写成的,但圣经不是我们可以认真相信的。”

      姊妹问他:“你有读过圣经吗?”

      教授感到有点意外,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读过这本书。

      姊妹于是问他:“既然你从来没有读过这本书,又怎么能够这么肯定呢?”

      姊妹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教授决定先读读圣经,然后才表示意见。

      2,3.为什么对许多人来说,圣经是一本封闭了的书?这为我们带来什么考验?

      2 这位教授的态度其实相当常见。许多人虽然从没有读过圣经,却对圣经怀有很主观的意见。他们也许有一本圣经,甚或承认圣经具有文学或历史价值。但是对许多人来说,圣经是一本封闭了的书。有些人说,“我没有时间读圣经。”有些人则纳罕,“圣经这么古老,又怎可能对我的生活适用呢?”这样的观点对我们的工作形成一项考验。耶和华见证人坚信圣经“是上帝所灵示的,对于教导……是有益的”。(提摩太后书3:16,17)但是我们怎样才能使别人相信,不论他们出自什么种族、国籍或族群,他们都应当查考一下圣经呢?

      3 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下几个理由,为什么圣经是值得我们查考的。这样的讨论能够帮助我们跟传道时遇到的人推理,也许说服他们考虑一下圣经的内容。与此同时,这样做也可以加强我们自己的信心,使我们更深信圣经的确是“上帝的话语”。——希伯来书4:12。

      世上销流最广的书

      4.为什么圣经可说是世上销流最广的书?

      4 首先,圣经值得我们考虑,是因为这本书是有史以来销流最广、被译成最多种语言的书。五百多年前,古腾堡用活字印刷术印成了第一本圣经。自那时以来,估计有40亿本圣经(全书或部分)印行。到1996年,圣经全书或部分已译成2167种语言和方言。a世上有超过百分之90的人,至少可以读到译成本国语言的部分圣经。在这方面,世上没有其他的书——不论是宗教书籍或其他性质的书——能望其项背!

      5.为什么我们理应期望普世的人都能够读到圣经?

      5 单凭统计数字并不足以证明圣经是上帝的话语。可是,圣经如果是上帝灵示人写下的记录,我们自然期望普世各地的人都能够读到这本书。毕竟,圣经本身告诉我们,“上帝是不偏心的,无论哪个国族的人,只要畏惧他,行正义,都蒙他悦纳”。(使徒行传10:34,35)圣经销流广远,超越了国家和种族的疆界,的确可说是允推独步。圣经真正是一本造益万民 的书!

      排除万难,留存至今

      6,7.圣经原作现已失传,为什么我们不应对此感到意外?这引起了什么问题?

      6 圣经值得我们考虑,还有另一个理由。圣经克服了许多天然和人为的障碍,一直留存到今天。圣经得以排除万难,留存至今,的确是没有任何古籍足以比拟的。

      7 圣经执笔者看来用墨水把资料记录在纸莎草纸(用埃及的纸莎草制成)和皮卷(用牲畜的皮制成)上。b(约伯记8:11)可是,这些书写材料有一些天然的仇敌。学者奥斯卡·帕雷特解释说:“这些书写媒介同样受潮湿、发霉和各种蛆虫所威胁。我们从日常经验知道,纸张,甚至坚韧的皮革,放在露天地方或潮湿的房间里,很快就会腐坏。”所以,圣经的原作没有留存下来,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些原作很可能早已消失了。但是,既然圣经原作已经被天然仇敌毁去,这本书又怎样留存到今天呢?

      8.在过去多个世纪,圣经的著作怎样得以保存下来?

      8 原作写下之后不久,手抄本就开始出现了。事实上,在古代的以色列,抄写律法和圣经其他部分成了一种专业。例如,圣经说祭司以斯拉是个“敏捷的文士,……[擅于抄写]摩西的律法书”。(以斯拉记7:6,11;参阅诗篇45:1。)但所制的抄本也是可以腐坏的,最后必须由其他手抄本取代。抄写圣经的工作一直延续了多个世纪之久。既然人都是不完美的,抄经士所犯的手民之误有没有使圣经文本经历重大改变呢?有压倒性的证据显示没有!

      9.马所拉学士的工作怎样足以说明抄写圣经的人极度小心精确?

      9 抄经士不但技艺精良,而且也对自己所抄的资料极为尊重。译作“抄经士”的希伯来词语含有计数和记录的意思。为了说明抄经士的精确程度,请想想马所拉学士的工作。这些人是抄写《希伯来语圣经》的抄经士,生活在公元6世纪到10世纪之间。据学者托马斯·哈特韦尔·霍恩说,他们算出“在整本《希伯来语圣经》中,每个字母出现过多少次”。请想想他们精确到什么程度!为了不想遗漏甚至一个字母,这些一丝不苟的抄经士不但把手抄的词语数目数算过,甚至连字母的数目也计算过。据一位学者说,抄经士计算过《希伯来语圣经》总共有81万5140个字母!由于这么精细,他们制成的抄本非常准确。

      10.现代的译本是基于希伯来语和希腊语文本的,有什么充分证据表明这些文本正确地传达原作的内容?

      10 现代各种译本是根据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的文本译成的;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这些文本把圣经执笔者的原作准确地保存下来。证据包括数以千计的圣经手抄本。据估计,《希伯来语圣经》全书或部分有6000份手抄本,《基督教希腊语圣经》则有5000多份手抄本,留存到今天。既然有这么多现存的手抄本可以给专家们比较和分析,研究文本的学者就能够找出抄写员的错漏,鉴定原作究竟是怎样的,然后作出所需的纠正。论到《希伯来语圣经》的文本,学者威廉·格林能够说:“我们可以放心断言,在传抄的准确方面,没有任何古籍及得上圣经。”我们也能够对《基督教希腊语圣经》的文本怀有同样的信心。

      11.据彼得前书1:24,25透露,圣经为什么能够留存到今天?

      11 要不是有许多手抄本取代原作,把其中的宝贵信息保存下来,圣经就很可能早已失传了!这本书能够留存到今天,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耶和华保护他的话语,把这本书保存下来。正如圣经本身在彼得前书1:24,25说:“凡肉体尽都如草,肉体的荣耀尽如草上的花;草会枯萎,花要凋谢,耶和华的话却永远长存。”

      译成许多活的语言

      12.除了在多个世纪期间要辗转传抄之外,圣经还面对什么障碍?

      12 圣经在多个世纪被人辗转传抄,得以准确地保存到今天,的确绝不容易。但是,圣经还面对另一个巨大障碍——要译成许多当代语言。圣经一定要“说”人们明白的语言,才能够打动人心。可是,圣经含有1100多章和3万1000多节经文,翻译这样的一本巨著绝不简单。可是,在过去多个世纪,艰苦卓绝的译者却毅然接受这项挑战。有时他们面对的障碍,看来几乎是无法克服的。

      13,14.(甲)19世纪初期,圣经译者罗伯特·莫法特在非洲面对什么艰难的情势?(乙)说茨瓦纳语的人有机会读到译成他们母语的路加福音时,他们的反应如何?

      13 例如,请想想圣经怎样被译成非洲的语言。1800年,全非洲只有大约十多种写下来的语言。其他数以百计的语言只有口语,还没有文字系统。这就是当时圣经译者罗伯特·莫法特所面对的情势。1821年,莫法特25岁,他在非洲南部说茨瓦纳语的部落当中设立了一个布道会。为了学会部落那没有文字的语言,莫法特跟当地的居民来往。莫法特坚持不懈;虽然没有课本, 也没有词典, 他却终于精通当地的语言,并且制定出一套书写的文字来。他也教导一些茨瓦纳人学会读这种文字。1829年,莫法特在茨瓦纳人当中工作了八年之后,译完了路加福音。他后来说:“据我所知,有些人不惜步行数百里路,为要取得路加福音的译本。……他们获得路加福音之后不禁喜极而泣;他们把书紧抱在胸前,感激到痛哭流泪。我不得不对他们说,‘你再哭下去,就会把书弄湿了。’”莫法特也告诉人,一个非洲男子看见好些人在阅读路加福音,于是问他们所读的是什么。他们回答说:“我们读的是上帝的话语。”男子问道:“这本书会说话吗?”他们说:“会的。这本书对人的心坎说话。”

      14 由于有莫法特这样勤恳热心的译者,许多非洲人才首次有机会用文字与别人沟通。可是,译者给了非洲人一份甚至更珍贵的礼物——翻成他们本地语言的圣经。除此之外,莫法特还首次把上帝的名字译成茨瓦纳语,而且他在译本里从头到尾都使用这个名字。c结果茨瓦纳人把圣经称为“耶和华的口”。——诗篇83:18。

      15.为什么今天圣经仍然生气勃勃?

      15 世界其他地方的译者也面对类似的障碍。为了翻译圣经,有些译者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请想想这点:如果圣经一直只有古希伯来语和古希腊语的版本,这本书很可能早已“死去”了,因为这两种语言后来差不多完全被大众遗忘了;世上许多地方,根本没有人通晓这些语言。可是,圣经却仍然生气勃勃,因为这本书不像世上的其他任何书,它能够用普世各地的人的语言对他们“说话”。结果,圣经的信息继续“在[它的]信徒里面发挥作用”。(帖撒罗尼迦前书2:13)《耶路撒冷圣经》把这句话译成:“它在你们相信的人当中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

      值得信赖

      16,17.(甲)圣经如果真实可靠,就应当有什么证据?(乙)请举出一个例证,说明圣经执笔者摩西的坦诚。

      16 有些人可能纳罕,“我们真的可以信赖圣经吗?书里提及的人物真有其人吗?提到的地点确曾存在吗?报道的事件确曾发生吗?”如果我们要信赖圣经,就得有证据表明这本书是由谨慎、忠实的执笔者写成的。这把我们带到圣经值得我们查考的另一个理由:有充分证据表明圣经是准确可靠的。

      17 忠实的历史家会把成功与失败、长处和弱点,都不偏不倚地记录下来。圣经的执笔者就表现出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坦诚。例如,请想想摩西的坦白。他把各事的真相忠实地报道出来,包括:他自己口才不佳,以致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作以色列人的领袖(出埃及记4:10);他犯了严重过失,以致上帝不让他进入应许之地(民数记20:9-12;27:12-14);他的长兄亚伦失职,竟然跟叛逆的以色列人合作,为他们铸造一只金牛犊(出埃及记32:1-6);他的姊姊米利暗反抗上帝的安排,以致受到屈辱的惩罚(民数记12:1-3,10);他的侄儿拿答和亚比户疏忽职守(利未记10:1,2);上帝的子民屡次不满现状,大发怨言。(出埃及记14:11,12;民数记14:1-10)这些坦诚的报道岂不显示,圣经执笔者决心要从实报道事情的真相吗?即使资料对圣经执笔者的亲人、同胞和甚至他们本身不利,他们也甘愿透露出来。我们岂不是有充分理由相信他们的报道吗?

      18.什么足以表明圣经执笔者所写的记载是真实可靠的?

      18 圣经执笔者所写的话彼此一致、首尾一贯;这件事实也表明他们的作品是可靠的。请想想:四十个人在1600年间从事写作,但所写的话竟然完全一致,甚至连微小的细节也彼此吻合。这实在令人惊讶。可是, 这种吻合绝不是精心安排的,以致令人怀疑各执笔者是否串通作伪。刚相反,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各细节的吻合并不是刻意安排的;这些吻合时常显然是无意的。

      19.关于耶稣被捕的福音记载,有些什么彼此吻合的地方显然不是刻意安排的?

      19 为了说明这件事,请想想在耶稣被人逮捕那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福音书的四位执笔者都提及, 当时有一个门徒拔剑将大祭司一个奴隶的耳朵砍下来。但只有路加告诉我们,耶稣“摸摸那个人的耳朵,医好了他”。(路加福音22:51)既然圣经把路加称为“亲爱的医师”,他提及这个细节岂不是很自然的吗?(歌罗西书4:14)约翰的记载透露,当时挥剑伤人的门徒是彼得;鉴于彼得性格冲动,有行事鲁莽的倾向,他这样做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约翰福音18:10;参阅马太福音16:22,23和约翰福音21:7,8。)约翰的报道也包括另一个看来非属必需的细节:“奴隶的名字叫做马勒古。”为什么只有约翰提及这个人的名字呢?解释见于惟独约翰的记载才顺带提及的一个细节:约翰“是大祭司认识的”。大祭司的家人认识他,家里的仆人也和他彼此相识。d(约翰福音18:10,15,16)所以,约翰提及伤者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其他福音书执笔者既然不认识这个男子,就没有提及他的名字了。这些细节的吻合的确令人惊讶,却显然不是刻意安排的。圣经里这样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

      20.关于圣经,诚心正意的人需要知道什么?

      20 那么,我们能够信赖圣经吗?绝对能够!圣经执笔者的坦诚,以及圣经内容的和谐一致,充分表明圣经是真实无伪的。诚心正意的人需要知道他们能够信赖圣经,因为这本受灵示的书是“耶和华诚实的上帝”的话语。(诗篇31:5)正如下一篇文章清楚表明,我们还有其他理由深信圣经的确是一本造益万民的书。

  • 一本来自上帝的书
    守望台1998年 | 4月1日
    • 一本来自上帝的书

      “预言从来不是凭人意说的,而是人被圣灵推动,说出来自上帝的话。”——彼得后书1:21。

      1,2.(甲)为什么有些人怀疑圣经是否对现代生活适用?(乙)我们可以从哪三方面提出证据,证明圣经的确是来自上帝的?

      对行将踏进21世纪的人来说,圣经还适用吗?有些人认为不然。“没有人会在现今的化学课上采用一本1924年出版的化学教科书,因为自那时以来,化学知识已突飞猛进了。”伊莱·切森医生这样写道。他说这番话,是要解释为什么他觉得圣经已经过时了。从表面上看,他的论据似乎不无理由。毕竟,自从圣经写成以来,人对科学、心理健康、人类行为的认识已大为增加。因此,有些人不禁纳罕:“一本这么古老的书,怎可能在科学上没有不正确的地方呢?这本书的劝告,怎可能适合现代的生活呢?”

      2 圣经本身回答了这些问题。彼得后书1:21告诉我们,圣经的预言者“被圣灵推动,说出来自上帝的话”。由此圣经表示,这本书是来自上帝的。可是,我们怎样才能说服别人相信这件事呢?让我们考虑一下足以证明圣经是上帝话语的三方面证据:(1)圣经从科学上说来是正确无误的;(2)圣经含有永不过时的原则,对现代生活十分适用;(3)圣经含有许多确切的预言,历史事实证明这些预言已获得精确的应验。

      一本符合科学的书

      3.为什么科学发现并没有对圣经构成威胁?

      3 圣经并不是一本科学教科书。但它是一本真理之书,而真理是能够通过时间考验的。(约翰福音17:17)圣经绝没有受到种种科学发现所威胁。每逢圣经提及跟科学有关的事项,它完全不含有古代各种冒称“科学”、其实只是神话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圣经含有一些说法,不但在科学上说来正确无误,同时也跟当时一般人所接受的看法背道而驰。例如,请考虑一下圣经跟医学互相吻合的地方。

      4,5.(甲)关于疾病,古代的医师并不明白什么事?(乙)为什么摩西无疑很熟悉埃及医生的各种疗法?

      4 古代的医师并不完全明白疾病是怎样传播的,也不知道环境卫生对于防止疾病是多么重要。从现代的观点看来,古代流行的许多疗法实在荒诞不经。现存最古老的医书之一是埃伯斯纸莎草纸抄本,其中含有始于大约公元前1550年的埃及医学知识。这份书卷载有各样疾病的700多种疗法,“从被鳄鱼咬伤至趾甲疼痛不等”。大部分疗法都没有什么功效,其中有些甚至极度危险。例如,关于处理伤口,书里推荐的一个处方是,把人粪混和其他配料,敷在伤口上。

      5 这些埃及疗法写下来的时间,大约跟圣经最先几本书(包括摩西律法在内)写成的时间相若。摩西在公元前1593年出生,在埃及长大。(出埃及记2:1-10)摩西自幼住在法老的宫廷里,“学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使徒行传7:22)他很熟悉埃及的“医生”。(创世记50:1-3)他们那些无效或甚至危险的医疗方法对摩西的著作有没有影响呢?

      6.从现代的医学观点看来,摩西律法在卫生方面所作的什么规定是很合理的?

      6 没有。刚相反,摩西律法含有一些卫生规定,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来也是十分合理的。例如,一条有关军营的律法规定,人必须将粪便在营外掩埋起来。(申命记23:13)这是一项十分先进的预防措施。这个做法不但使水源不致受到污染,也保护人不致受苍蝇携带的志贺杆菌或其他腹泻疾病所感染。时至今天,这些疾病每年仍然夺去千百万人的性命,大部分在发展中的国家里。

      7.摩西律法在卫生方面所作的什么规定,有助于防止传染病流行?

      7 摩西律法还含有其他的卫生规定,有助防止传染病流行。人如果患上可传染的疾病,或有患这种病之虞,就要受到隔离。(利未记13:1-5)衣服或器皿接触到自然死去的动物(也许是病死的),就必须在使用之前洗涤过,或者将其毁去。(利未记11:27,28,32,33)人触摸了尸体,就会被视为不洁;这样的人必须采取若干自洁的措施,包括洗涤衣服和沐浴。不洁的时期会延续七天,在这其间,他要避免跟别人有身体上的接触。——民数记19:1-13。

      8,9.摩西律法的卫生规条,为什么可说是远远超越当代的知识水平?

      8 这套卫生准则显示出一种远远超越当代的智慧。关于疾病的传播和预防方法,现代医学已有长足的进步。例如,19世纪的医学发展引进了抗菌的观念——保持卫生,减少传染。结果传染病和夭折都大为减低。1900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人民的平均寿命还不及50岁。自那时以来,由于医学进步,疾病受到控制,同时也因为卫生和环境都大有改善,一般人的平均寿命有戏剧性的激增。

      9 可是,在医学发现疾病怎样传播之前几千年,圣经已提供合理的预防措施,帮助人抵抗疾病。难怪摩西透露,他当日的以色列人一般都活到70至80岁。(诗篇90:10)摩西怎可能知道这些卫生规条呢?圣经本身解释说:律法是“通过天使……的手颁布的”。(加拉太书3:19)不错,圣经不是凭人的智慧写成的;相反,这本书是来自上帝的。

      现代生活的实用指南

      10.圣经虽然在差不多二千年前已经写成,其中的劝告却仍然怎样?

      10 世上各种提供劝告的书不久就过时了,以致需要修订或被其他书所替代。但在这方面,圣经却截然不同。诗篇93:5说:“你的法度极为确定[‘十分可靠’,《新世》]。”(《新译》)虽然圣经在差不多二千年前即已写成,其中的劝告却至今仍然适用。不论我们的肤色是什么,不论我们生活在什么国家,圣经的劝告都同样有效。圣经的劝告是永不过时、“十分可靠”的。我们且看看几个例证。

      11.几十年前,对于管教儿女,许多父母听信了什么见解?

      11 几十年前,许多父母受到教养儿童的“新主张”所影响,以为他们“绝不可以对儿女说不”。他们害怕一旦为儿女定下限制,就会使儿女苦恼、受挫。用意良好的儿童教育专家坚称,父母纠正儿女一定要尽量温和婉转。但据《纽约时报》报道,现在许多专家又反过来“促请父母要严格一点,好再次取得控制权”。

      12.译作“管教”的希腊语名词含有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管教?

      12 可是,对于教养儿女的问题,圣经一向都提出清晰合理的劝告。圣经吩咐说:“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激怒孩子,只要不断用耶和华的管教和思想规正,把他们抚养成人。”(以弗所书6:4)这里译作“管教”的希腊语名词的意思是“教养、训练、教诲”。圣经指出,管教或教诲其实是父母爱儿女的明证。(箴言13:24)孩子喜欢在道德上有清晰明确的指导方针,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受到适当的管教,就会感觉安全;他们知道父母关心他们,要他们成为怎样的人。——参阅箴言4:10-13。

      13.(甲)在管教方面,圣经促请父母留意什么?(乙)圣经主张施行怎样的管教?

      13 但是,在管教这件事上,圣经提醒做父母的要谨慎,千万不要滥用父母的权威。(箴言22:15)惩罚儿女绝不该流于残酷。在按照圣经教训而生活的家庭里,身体的暴力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诗篇11:5)感情上的暴力——苛刻的言词、没完没了的批评、冷嘲热讽——也同样要不得,因为这些言语上的虐待也可以使孩子心灰意冷。(参阅箴言12:18。)圣经很明智地提醒父母:“不要激恼孩子,免得他们灰心丧气。”(歌罗西书3:21)圣经鼓励人采取预防措施。申命记11:19吩咐父母要好好把握日常起居的各种机会,把道德标准和属灵价值观念灌输给儿女。在教养儿女方面,这种清晰、合理的劝告在今天和圣经时代同样适用。

      14,15.(甲)除了提供明智的劝告之外,圣经还能够怎样?(乙)圣经的什么教训能够帮助不同种族国籍的男女平等相待?

      14 圣经所提供的不仅是明智的劝告而已,它的信息也能够打动人的内心。希伯来书4:12说:“上帝的话语是活的,可以发挥力量,比一切两刃的剑更锋利,连魂和灵、关节和骨髓都能刺穿分开,甚至心里的意念和打算都能辨识。”让我们举出一个例证,说明圣经怎样有力量打动人心。

      15 今天世人由于种族和国家不同而四分五裂。这些人为壁垒使许多无辜的人在世界各地的战争中丧生。可是,圣经所含的教训却能够帮助不同种族和国籍的男女平等相待。例如,使徒行传17:26说,上帝“以一个人造出所有国族的人”。这表明世上其实只有一个种族,就是人类种族!圣经也吩咐我们“要仿效上帝”,同时指出,“上帝是不偏心的,无论哪个国族的人,只要畏惧他,行正义,都蒙他悦纳”。(以弗所书5:1;使徒行传10:34,35)人只要认真听从圣经, 切实按照其中的教训而生活,这就会对人造成团结的影响。圣经的教训能够影响到人的最深处,打动人的内心,把分裂人的各种人为壁垒消除。在今天的世界里,圣经真的能够发挥这样的功效吗?

      16.请叙述一个经验,表明耶和华见证人的确是个国际弟兄团体。

      16 绝对能够!耶和华见证人以他们的国际弟兄团体广为人知。在这个团体里,许多来自不同背景、通常彼此仇视的人,都能够化解仇恨,和睦共处。且举个例,在卢旺达发生种族屠杀期间,分属不同部族的耶和华见证人甘愿冒生命危险,挺身保护属于不同部族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有一次,一个胡图族的见证人冒险把会众里一个图西族的六口之家收藏在家里。很不幸,这件事最后被人发现,图西族见证人一家惨遭杀害。胡图族弟兄和家人面对杀身的危险,只好逃到坦桑尼亚去。据报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耶和华见证人很乐于承认,他们能够获致这种团结,是由于他们的心深受圣经信息所感动的缘故。在这个充满仇恨的世界里,圣经能够把人团结起来;这无疑是个有力的证据,表明圣经必然是来自上帝的。

      一本含有真预言的书

      17.圣经的预言怎样跟人为的预测大为不同?

      17 彼得后书1:20说:“经书的预言都不是出于私人解释的。”圣经的预言者并非仅是分析当时世事的趋向,然后按自己对事态发展的个人见解,作出一些有若干根据的预测。他们也不是作出一些模棱两可的声言,差不多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发生的任何事情。为了举例说明,让我们考虑圣经里一个异常明确具体、却跟当时一般人想法相反的预言。

      18.古代巴比伦城的居民为什么感觉很安全?可是,以赛亚却预告巴比伦会有什么遭遇?

      18 到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城成为巴比伦帝国看来牢不可破的首都。这城横跨幼发拉底河;巴比伦人利用河水筑了一道又深又阔的护城河,又筑了许多纵横交错的运河。除此之外,城的四周还建有巨大的双重城墙,墙上筑有许多供防卫用的碉堡。巴比伦城的居民无疑感觉十分安全。可是,在公元前8世纪(当时巴比伦还没有达到全盛时期),以赛亚先知预言说:“巴比伦……必像上帝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一样。其内必永无人烟,世世代代无人居住。阿拉伯人也不在那里支搭帐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卧在那里。”(以赛亚书13:19,20)请留意,预言说巴比伦不但要遭受毁灭,而且会变成永远无人居住。先知作出这样的预告,实在非常大胆!以赛亚可能在见到巴比伦沦为荒凉之后,才写下他的预言吗?历史表明绝不可能!

      19.为什么以赛亚的预言在公元前539年10月5日并没有完全实现?

      19 在公元前539年10月5日晚上,巴比伦被塞鲁士大帝率领的米底亚-波斯联军攻陷。可是,以赛亚的预言在当时还没有完全应验。巴比伦被塞鲁士攻陷之后,虽然地位一落千丈,却仍然有人居住,达多个世纪之久。公元前2世纪(死海书卷的以赛亚书抄成的时候),巴比伦被帕提亚人所占领,当时这个城市仍然受到四周列国所觊觎。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报道,公元前1世纪,有“不少”犹太人住在那里。据《剑桥古代历史》说,公元24年,巴尔米拉的商人已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生意兴隆的贸易站。因此,迟至公元1世纪,巴比伦尚未完全沦为荒凉;可是,以赛亚书在此之前很久就已写成了。——彼得前书5:13。

      20.有什么证据表明巴比伦终于变成“乱堆”?

      20 以赛亚并没有活到目击巴比伦变成寂无人居的日子。但是正如预言宣告,巴比伦终于沦为“乱堆”。(耶利米书51:37)据希伯来学者哲罗姆(生于公元4世纪)说,当时巴比伦已成为“各种野兽”出没的猎场。直到今天,巴比伦仍是一片荒土。就算人使巴比伦成为观光地点,吸引若干游客前往参观,可是,就像以赛亚所预告一样,巴比伦的“后裔子孙”已永远消逝了。——以赛亚书14:22,《新译》。

      21.忠信的先知为什么能够百无一误地预告未来所发生的事?

      21 以赛亚先知并不是仅凭观察而作些有若干根据的预测。他也没有改写历史,使其看来像个预言。以赛亚是个真先知,圣经里其他所有忠信的先知也一样。为什么这些人能人所不能,百无一误地预告未来所发生的事呢?答案很清楚:圣经的预言不是来自这些人的,而是来自预知未来的上帝耶和华。他是“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的上帝。——以赛亚书46:10。

      22.为什么我们应当尽力鼓励心地忠实的人亲自查考圣经?

      22 那么,圣经值得我们查考吗?我们确知这本书的确值得我们查考!但是许多人却没有这样的信念。他们也许从没有读过圣经,却对这本书怀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你还记得上一篇文章起头所提及的教授。他接受了圣经研究的安排;仔细查考过圣经之后,他同意圣经的确是上帝的话语。最后他受了浸成为耶和华见证人,现在已是个长老!让我们尽力鼓励心地忠实的人亲自查考一下圣经,然后才决定相信不相信。我们深信,他们亲自查考过之后,就会看出圣经这本举世无双的书,的确是一本造益万民的书!

  • 一本来自上帝的书
    守望台1998年 | 4月1日
    • 无法证明的事又怎样?

      圣经里有些话是没有独立的具体证据去证明的。例如,圣经提及一个隐形的领域,有灵体居住在其中。这样的声称,科学无法证明是对的,但也无法证明是不对的。圣经既然有这些无法证明的声称,是不是就一定跟科学有抵触呢?

      若干年前,一位行星地质学家开始跟耶和华见证人研读圣经,当时他就面对这个问题。他回忆说:“我不得不承认,起初我觉得很难接受圣经,因为我无法用科学去证明圣经的某些话。”这个诚恳的男子继续研读圣经,终于接受了现有的证据,相信圣经的确是上帝的话语。他评论说:“在此之后,我就不再坚持要把圣经每件事实都个别加以证实了。有科学头脑的人必须愿意从属灵的观点去查考圣经,不然他就永不会接受真理。我们不能期望用科学去证实圣经的每一句话。但我们不能仅因为某些话无法证明,就认为这些话不真实。重要的是,但凡能够证明的地方,圣经总是准确的。”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