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走进漆黑一片的煤矿井
    警醒!2005年 | 6月22日
    • 走进漆黑一片的煤矿井

      《警醒!》澳大利亚撰稿员来稿

      “漆黑一片是怎么样的?只有进过煤矿井你才会真正明白。”我的朋友伯尼在吵耳的机器声中对我这样说。望着眼前那深不见底的矿井,心里不禁犹豫,难道伯尼的话是真的。我们将要去的是地底下500米深的一个煤矿层。

      进入矿井后,我们遇上一队刚下班的矿工,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鱼贯地前往淋浴。这些矿工身材健硕,说话带有很浓的澳大利亚口音。他们的黑脸上布满了煤尘,微笑的时候,眼睛和牙齿好像会发光似的。

      我们登上一列小火车到采煤的地点,看看开采后露出的煤面。由于下坡路十分陡峭,司机座位便设计成像秋千一样,从车顶垂下来,可以前后摆动。列车上,我的身体系着一个设计特别、不会产生火花的电池。电池不但供电给我安全帽上的照明设备,还给一个紧急时使用的呼吸装置提供电力,这个装置叫做自救呼吸器——对一般人来说这是个很不吉利的名称!列车缓缓地往下驶,背后的蓝天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点,隐没在一片漆黑中。

      机械取代矿工

      澳大利亚东南部有很多煤矿场,每年生产的煤总值80亿澳元,现在我参观的是其中的一个。澳大利亚有2万5000个煤矿工人,我的导游伯尼是其中之一。全球约有1000万个煤矿工人,他们有些在地下矿井工作,有些则在地面的矿坑工作。现今全球的矿工人数不断减少,英国煤矿工会的矿工人数由1978年的120万下滑至2000年的1万3000人,美国的矿工人数就由1924年的70万5000人下降至现今不足8万2000人,中国则在过去5年减少了87万名矿工。

      煤矿工人减少了并不意味着全球对煤的需求下降。根据预测,到了2020年,工业国对煤的需求会增加百分之11,中国和印度也预计会新建750座燃煤发电站。由于煤矿公司应用先进的采煤法,令煤的生产力大幅提高,并同时大量缩减人手。伯尼会向我们介绍的一台大型采煤机,就是应用先进科技的典型例子。

      深入黑暗之境

      我们从列车挤出来的时候,伯尼说:“这里就是矿井的最底部,所有通往采矿区的巷道(矿场内的隧道)都由这里作起点。”沿着巷道的顶部铺设了一行萤光灯,巷道两旁竖立着一支支的桩柱,而桩柱的顶部撑着一条短小的横梁。为了巩固巷道的结构,以防倒塌,巷道的顶部嵌着无数的支撑螺栓,这些螺栓插进了岩层,足有2米深。

      我诧异地发觉,巷道的墙壁竟不是黑色的,而是白色的。伯尼解释:“墙壁涂上了石灰粉,用来减低甲烷(沼气)跟煤尘混合后产生爆炸的危险。任何意外产生的火花,都会把甲烷点燃。甲烷就像炸弹的引爆器一样,一旦被点燃,就会连带燃着空气中的煤尘,引发更大的爆炸。这里每分钟有70立方英尺的甲烷从矿场内抽出去,用来发电供应矿场所需。”为了避免任何可能产生的火花使泄漏出来的气体燃着,我们在进入矿场时,需要把照相机、录音机,甚至电子手表一一放下。

      矿井的底部有许许多多的巷道分支,我们坐上一辆柴油引擎推动的运输车,走进其中一条巷道。这辆车虽然车身很矮,但马力强大。在轰隆轰隆的引擎声中,我们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巷道的光线越来越暗,只能看见由安全帽上的照明灯照射到巷道顶部的光。从巷道顶部一明一暗的反射光可以看出,头顶跟巷道管壁只有几厘米的空间。我们很快经过了许多岔路,其间看见矿工们帽子上的照明灯不住地晃动,就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似的。在我们隔壁,有一条长5公里的传送带,用来运送煤块。

      长壁采煤机

      到了采煤的工地,四周弥漫着混和了煤尘的雾气。隔着雾气,我看见三个穿了工作服、戴了头巾和面罩的矿工。他们三人分工合作,操控一台宽250米的长壁采煤机。这台机器有两个直径2米、装上齿形割刀的旋转滚筒。机器开动的时候,滚筒会横越250米,由机器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滚筒于转动期间会挖走深半米的矿层。机器也装配了传送带,把开采出来的煤块运送到旁边的巷道,煤块在那里被压成匀称的小块,然后卸到主传送带运走。

      采矿机操作员的上方有一列钢板,这些钢板由一排紧靠在一起的液压桩柱所支撑。整个支架系统支撑着巷道的顶部,以防止巷道坍塌。采矿机的滚筒镶满金属钉子,当它由一端移至另一端,完成了一次移动过程后,这台复杂的机器的滚筒、液压桩柱和顶部的钢板,就会向前移动半米。当机器向前移动后,原来的位置便失去了支撑。不久,隆的一声,巷道顶部整幅塌下!这下巨响简直惊天动地,吓得我整个人也震动起来。伯尼高声地说:“我们以这方法每小时开采上千吨的煤。当这个区域的煤采完后,我们便把机器拆开,搬到矿井的另一个区域,继续开采。”

      重见天日

      我和伯尼返回刚才的运输车,然后沿路折返那条长5公里的崎岖巷道,来到一个大洞窟。这是一个直径10米、直达地面的垂直洞窟。伯尼说:“主传送带就是把煤块运到这儿,倾进那个载重达18吨的金属运煤桶。”煤块掉进运煤桶时,响声震耳欲聋,几乎盖过了伯尼的声音。伯尼还在说话的时候,满载了煤的那个金属桶旋即被一条钢缆拉上去,另一个桶于几秒后降下来,重新盛载煤块。

      参观完大洞窟后,我们便登上刚才那列小火车,慢慢驶回矿场的入口,结束这个行程。心想,我又可以再享受那令人心旷神怡的阳光了。可是,由于在矿井逗留了很久,回到地面的时候,太阳已下山了,头上是看不见月色的晚空。我终于体会到伯尼所说的话,“只有进过煤矿井的人才会真正明白,漆黑一片是怎么样的”。

  • 走进漆黑一片的煤矿井
    警醒!2005年 | 6月22日
    • [第12,13页 的图解或图片]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地下煤矿场

      煤块贮存

      采煤区的巷道

      [图片]

      长壁采煤机

      [图片]

      运输车

      气体排放管

      运煤桶

      矿井的最底部

      [图片]

      传送带(全长5公里)

      [第13页的图片]

      桩柱和横梁支撑着早期挖掘的巷道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