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全球一体化——希望与担忧
    警醒!2002年 | 7月8日
    • 担忧世界越发四分五裂

      人们对于全球一体化的最大担忧,莫过于它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毫无疑问,世界财富增长了,但是集中掌握这些财富的个人和国家却越来越少。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200人拥有的财富净值,超过世界人口百分之40(约24亿人)的总收入。富裕国家的人民收入持续增长,过去10年中,有80个赤贫国家的平均收入却呈下降 趋势。

      另一个普遍的担忧与环境有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由市场驱动力促成,而市场驱动力着重的是利润,绝非对地球的保护。关于人类陷入的窘境,印度尼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阿古斯·普尔诺莫这样说:“我们正在与经济发展竞赛。……我很担心,也许十年以后人人都会来关注环境问题,而到那时,需要人类保护的地区却已所剩无几了。”

      人们也为工作担忧。全球性的企业合并以及剧烈的竞争,迫使企业追求精简高效的运作,人们的工作和收入因而岌岌可危。对于努力增加利润的企业来说,按照市场需求变化招聘或解雇工人是合情合理的,此举却严重扰乱了人们的生活。

      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构成另一个不稳定因素。国际投资商可能将巨额资金投入发展中国家,当经济恶化时却又遽然撤资。这种大规模的撤资,可能使一个又一个国家陷入经济危机。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就使1300万人失去了工作。在印度尼西亚,那些保住饭碗的工人,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实际收入削减了一半。

  • 全球一体化——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
    警醒!2002年 | 7月8日
    • 日益拓宽的壕沟

      全球财富的分配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则使贫富悬殊越发加剧。表面上,确实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从加入全球经济体系获益。专家声称,在过去10年间,印度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已经从百分之39下降到百分之26;亚洲的整体状况也有类似幅度的改善。一个研究表明,到1998年只有百分之15的亚洲人口每日平均生活消费1美元,10年前的数字则是百分之27。然而,从全球来看,情形并非如此美好。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以及其他不发达国家里,过去30年间的收入事实上有所下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指出:“在一个史无前例、繁荣昌盛的世界里,国际社会任凭近30亿人,接近一半世界人口,每天只靠2美元甚至更少的收入维持生计。”造成这个巨大社会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一己之利的追求。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说:“在世界各地,民营金融市场都忽略了贫民这个群体。普通银行不会到贫困地区发展业务,因为没有赚头。”

      贫富之间的巨大悬殊不仅造成了国家与国家的差异,人与人的生活境况也截然不同。前不久,美国首富的财产超过了他的一亿同胞的财富净值总和。全球一体化也特别有利于资本雄厚的跨国公司的成长,事实上,这些公司已经垄断了某些产品的国际市场。举个例子,1998年电讯行业的业务总额为2620亿美元,其中百分之86由10家公司掌控。这些跨国公司的经济势力常常超过政府。而且,一如国际特赦组织所言,“人权和劳工者的利益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可以理解,人权组织为世界财富集中在少数特权阶级手中而深感忧虑。如果社会最富有的两成人口,收入比最贫困的多74倍,你愿意住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吗?拜电视所赐,这一贫如洗的百分之20对那些富裕同胞的生活了如指掌,尽管他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改善自己际遇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村,这种极端的不公现象当然叫人愤愤不平、灰心丧气。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