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病——危害生命警醒!1996年 | 12月8日
-
-
心脏病——危害生命
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千千万万的男女心脏病发作。许多患者都能够康复过来,只有少数出现后遗症。可是,也有不少患者就此与世长辞。此外,由于心脏机能严重受损,有些患者“能否恢复过正常的生活也大成疑问”,心脏科医生彼得·科恩这样评论,然后补充说:“所以,要尽可能防患未然,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心脏是负责抽送血液循环全身的一组特别肌肉。心脏病(心肌梗塞)发作后,由于血液供应中断,局部心肌就会坏死。为了保持健康,心脏需要吸取氧和其他养分,这些营养要素都是由血液输送的。通过环绕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心脏就可以得到必需的氧和养分了。
心脏任何部分都可以发生病变。不过,最常见的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一种隐伏的冠状动脉疾病。动脉所以粥样硬化,是因为脂肪沉积物在动脉内壁上形成斑块。久而久之,斑块就会增厚变硬,引致动脉变窄,妨碍血液流到心脏去。心脏病发作主要是由这种隐伏的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
要是有一条或多条动脉受到阻塞,心脏就得不到所需的氧,结果引起心脏病猝发。动脉即使没有大幅变窄,沉积的斑块也可能会碎裂,碎片一跟血液接触,就会在内壁上形成血凝块(血栓)。此外,有毛病的动脉也可能较易引起痉挛。血凝块可以在发生痉挛的部位形成,同时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动脉进一步收缩,进而诱发心脏病。
心脏肌肉要是长期缺氧,附近的细胞组织可能会坏死。跟某些组织不同,心脏肌肉不会再生新的细胞。发病期越长,心脏受损的范围就越大,致命危险因而大增。心脏的“电力”系统(即传导系统)如果出现毛病,心脏的正常节律就会产生紊乱,心脏也可能开始不协调地快速搏动(纤维性颤动)。心律一旦失常,心脏就不能有节奏地把血液抽送到脑细胞去。不出十分钟,脑功能就会全部停止,病人随即死去。
所以,尽早找专科医生检查,并接受治疗无疑关系重大。这样做可以使心脏不致继续受损,也可以预防或治疗心律失常,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
-
认清征状防患未然警醒!1996年 | 12月8日
-
-
认清征状防患未然
心脏病的征状一出现,患者就得马上看医生。这样做的确关系重大,因为在发病后的一小时内,患者会随时死亡。病人如果从速接受治疗,心脏肌肉就可免受永久的损害。心肌受损程度越轻,心脏就越有可能恢复正常的泵血功能。
可是,有些心脏病倒是没有明显病征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事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原来患了冠状动脉疾病。说来遗憾,有些患者可能要等到心脏病严重发作,方知道自己的心脏出了毛病。病人的心脏一停止搏动(不再泵血),就得马上召唤救护人员到现场抢救,旁观者也要立即替病人施行心肺复苏术,否则病人就活不成了。
据《哈佛健康通讯》报道,在大部分有冠状动脉病征的人当中,约有一半患者都耽误了诊治的机会。为什么呢?“原因通常有两个:他们不是对病征一无所知,就是对征状掉以轻心。”
约翰a是个耶和华见证人,心脏病发作后,他提出以下的恳切呼吁:“你一旦发觉身体不对劲,千万不要以为是杞人忧天,就迟迟不找医生检查。我因为没有及早接受治疗,就几乎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病发经过
约翰解释说:“心脏病发作前一年半,医生早已提醒我,说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偏高——这是诱发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因素。我却讳疾忌医,觉得自己不过30多岁,还算年轻力壮。我当初没有采取预防措施,如今却后悔莫及。心脏病发作以前,身体早已发出警告信号:每次体力劳动后,我都感到气促;还有心口发疼,我以为自己患了消化不良。此外,一连好几个月我都感到疲惫不堪。我断定身体出现这些毛病,主要是由于睡眠不足、工作过劳、情绪紧张而引起的。发病前三天,我心口剧痛,还以为是胸肌发生痉挛罢了。这原来是心脏病轻微发作的征状,三天后我大祸临头——心脏病严重发作。”
胸部疼痛或有压迫感,在医学上称为心绞痛。约有一半的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前,会出现这种先兆。有些患者会感到气促、疲劳、浑身虚弱;这些征状表明,冠状动脉受到阻塞,以致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身体一发出以上的警告信号,当事人就应该马上找医生检查心脏。彼得·康恩医生指出:“心绞痛即使得到治理,也不能保证心脏病不会发作,但至少可以把突然发病的危险降低。”
心脏病发作
约翰继续说:“当天我们准备出外打垒球。吃午饭的时候,我大口大口地吞下汉堡包和油炸土豆条,其间我感到有点不舒服,想呕吐,上身还有闷塞的感觉,我却不以为意。抵达球场后,我们开始打垒球,我总觉得浑身不对劲。随着下午的时间渐渐过去,不适之感就越来越强烈。
“有好几次,我仰卧在运动员的长凳上,设法舒展胸部肌肉,但胸肌反而变得越来越僵硬。我一面打垒球,一面自忖,‘或许我患了感冒’,因为我时而觉得又冷又湿,时而感到虚弱无力。我跑得没多远,就气吁吁的,不得不躺在长凳上休息。我一坐起来,就深知情况不妙。我向儿子詹姆斯高喊:‘马上送我到医院去!’我觉得胸部好像塌陷了,而且痛得很厉害,我实在无法起身。我不禁在想,‘是心脏病发作吗?没可能——我才38岁罢了!’”
当时约翰的儿子只有15岁。他叙述:“不消几分钟,爸爸就变得浑身无力,我们得把他抬上汽车去。朋友一面开车,一面向爸爸发问,目的是要知道他的病情怎么样。最后,爸爸一声不吭。‘约翰!’朋友大声喊叫,但爸爸依然没有反应。接着,爸爸在座椅上猝然一动,身体剧烈地抽搐,而且不断呕吐。我一次又一次地大声叫唤:‘爸爸!我爱你!你不要死啊!’痉挛发作以后,爸爸一动不动地躺在座椅上。我以为他死了!”
在医院里
“我们赶忙前往医院求助。尽管我以为爸爸已死了两三分钟,我仍然希望他会苏醒过来。出乎我意料的是,约有20个耶和华见证人已经在等候室聚集。他们原先跟我们一起在球场上打垒球。看见有这么多同工在场,我感到非常安慰,同时亲身体验到弟兄的温情。在这么难受的时刻,有他们在身边无疑给我莫大的鼓励。大约15分钟后,有一个医生出来向我解释说:‘你的爸爸终于苏醒过来。他心脏病发作,情况非常严重,我们无法确定他能不能活下去。’
“医生准许我跟爸爸说一两句话。爸爸对家人所流露的爱意,叫我感动得不能自已。他不顾痛楚,费尽气力对我说:‘孩子,我爱你。总要记住,耶和华在我们的生活上永远居于首位。千万不要停止事奉他,也要帮助妈妈和弟弟们继续保持忠心。复活的希望是稳确的。我就算死去,也渴望在复活的时候再跟你们团聚。’我和爸爸相对而泣,大家都有点害怕,在心坎里却又洋溢着无限爱意和盼望。”
一小时后,约翰的妻子玛丽抵达医院。“我一走进急诊室,医生就说:‘你的丈夫心脏病发作,病情危急。’我听后不禁目瞪口呆。他向我解释,约翰的心脏接受了八次电击,才可以去除纤维颤动。为了抢救病人,医生利用电压,使心脏不再杂乱无章地跳动,同时恢复正常心律。去纤颤术,连同心肺复苏术、供氧设备、静脉注射药物等措施,都是先进的救生方法。
“看见约翰的样子,我不胜悲痛。他面如死灰,身体插着许多管子和电线,以便医生监察病情。为了三个儿子的福利着想,我默默祷告,求耶和华赐我力量,好叫我能忍受得住。面对当前的形势,我求天父指引我的脚步,帮助我作明智的决定。我走近约翰的病床,心里在想,‘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应该对丈夫说些什么呢?说真的,这样危急的情势,我应付得来吗?’
“‘亲爱的,’约翰说,‘你知道吗,这次我可能过不了这一关。但你和孩子都必须继续对耶和华保持忠心,因为这个事物制度很快就会结束,届时疾病和死亡都会不复存在。我希望在新世界醒来的时候,会跟你和孩子重聚。’我俩顿时泪如泉涌。”
医生阐述病情
“后来医生叫我站在一边,向我解释约翰的病情。经过仔细的检查后,他们发现约翰的心脏病,是由于左前降动脉完全堵塞而引致的。此外,另一条动脉也阻塞了。医生指出,我必须就约翰会接受什么疗法作出决定。其中两个可供选择的疗法是药物和血管成形术。他认为血管成形术的疗效较大,我们于是决定采用这种疗法。但医生并没有作出保证,因为这类心脏病发作后,大多数患者都活不下去。”
血管成形术是一种外科手术,医生把一条末端装上气囊的导管插入冠状动脉,然后给气囊充气,使动脉的阻塞部分扩张。这个程序有助恢复心脏血流,成功率相当高。要是多条动脉都严重阻塞,医生通常建议病人接受动脉分流手术。
难望完全康复
约翰接受了血管成形术,在接着的72个小时内,他的生命一直岌岌可危。他的心脏经受这么大的损伤后,终于慢慢地恢复运作。比起发病前,心脏的泵血功能只可恢复一半,心脏组织多半成了瘢痕组织。由于心脏严重受损,约翰准会丧失工作能力,这是无法避免的。
事后约翰回顾整件事时,他语重心长地说:“不管对创造主、家人、属灵的弟兄姊妹,还是对自己,我们都有义务要听从警告,小心留意自己的健康。健康一旦受到危害,就要倍加留意。老实说,我们既可以为自己带来欢乐,也可以自讨苦吃,这要看我们有什么抉择了。”
约翰病情危殆,不得不马上找医生抢救。但这并不是说,患者一感到心口灼热不适,就要赶忙找医生诊治。约翰的亲身经历毕竟是个鉴戒,人要是怀疑自己有心脏病的征兆,就该尽早找医生彻底检查。
患者可以做些什么,以求减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下篇文章会讨论这个问题。
[脚注]
a 在这系列的文章里,有些人名删改了。
[第6页的附栏]
心脏病的征状
• 患者胸闷不适,心口发疼,同时伴有重压、夹紧的感觉。这种征状可持续好几分钟,也可以被人弄错,误以为是严重的心口灼热
• 疼痛可蔓延到颌、颈、肩、臂、肘部,或左手,也可只局限于这些部位
• 上腹感到持续的剧痛
• 气促、头昏、眩晕、冒汗,或感到又冷又湿
• 精疲力竭——发病前,可能一连好几个星期都感到疲惫不堪
• 恶心或呕吐
• 心绞痛频频发作,但不是因体力劳动而引起的
征状轻重不一,情况各异。每次发病前,以上的征状不一定会全部出现。如果有几个征状同时出现,患者就要尽快找医生治疗。可是,有些病例是没有征状的,所以称为无病征心脏病。
[第7页的附栏]
急救法
要是你本人,或你所认识的人,出现心脏病的征状:
• 要认清征状。
• 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要停止工作,要坐下或躺下休息。
• 征状如果持续好几分钟,就要拨本地的紧急电话号码求助。告诉救援中心的调度员,你怀疑自己心脏病发作,并向对方提供所需的资料,让救护人员知道你身在何处。
• 你如果认为,开车把患者送进医院的急诊室,比等候救护人员为快,就不要迟疑,马上动身。你如果觉得自己有发病的征兆,可请求别人驾车送你到急诊室去。
要是你等候救护员来临:
• 松开紧身衣服,包括皮带或领带在内。尽量使患者感到舒服,如有需要,把患者靠在枕头上。
• 不管你是患者还是帮助者,要保持镇定。激动的情绪可使心律失常的情况加剧,足以导致死亡。祷告能起强化作用,帮助你保持镇定。
患者如果看来已停止呼吸:
• 要大声问道:“你听到我叫你吗?”患者要是毫无反应、停止呼吸的话,就要施行心肺复苏术。
• 要紧记心肺复苏术的三个基本步骤:
1.把患者的下巴向上托起,好使气道畅通。
2.张开患者的气道,掐紧他的鼻孔,慢慢往口里吹气两次,直到胸部胀起为止。
3.在患者胸前两乳头之间的正中部位,按压10至15次,以求把血液推出心脏和胸部。每15秒重复一回:先吹气两次,接着按压15次,直到心脏恢复搏动、肺部恢复呼吸,或直到救护员抵达为止。
心肺复苏术应该由受过训练的人进行。但如果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在场,“施行不大正宗的心肺复苏术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心脏病紧急护理中心总干事卡明斯医生这样说。除非有人及时采取这些急救步骤,否则患者的生存机会就很渺茫了。在救护人员到场以前,心肺复苏术可延续患者的生命。
-
-
怎样降低风险?警醒!1996年 | 12月8日
-
-
怎样降低风险?
冠状动脉疾病跟遗传倾向、周围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有关。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脏病的成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多年来,甚或数十年来,一直罔顾发病的危险。危险因素有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个因素共同引起的。
年龄、性别与遗传
人的年纪越大,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就越大。约有百分之55的心脏病患者是65岁以上的老人家。在死于心脏病的人当中,65岁或以上的男女占百分之80。
五十岁以下的男性患心脏病的危险,比同年龄的女性要大。妇女停经后,具保护作用的雌激素分泌骤降,患心脏病的可能就上升了。有些统计资料表明,妇女如果接受雌激素疗法,尽管患某种癌症的机会可能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却可以减少百分之40或以上。
遗传因素也关系重大。父母如果在50岁前发过一次心脏病,做子女的罹患这个病的危险就会更大。父母即使在50岁后才发病,子女患心脏病的机会也有增无减。家族如果有心脏病患者,子女就大有可能经遗传得到同样的疾病。
胆固醇因素
胆固醇是一种脂质,对维持生命是必不可少的。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后,由血液的脂蛋白分子输送到细胞去。脂蛋白有两种,分别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英语缩写为LDL,又称为LDL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英语缩写为HDL,又称为HDL胆固醇)。血液中的LDL胆固醇含量要是过高,胆固醇就会成为发病的危险因素,可随时诱发冠状动脉疾病。
一般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能起保护作用,把损害人体组织的胆固醇运走,送回肝脏去;肝脏会改变胆固醇分子的结构,然后排出体外。要是化验结果表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高,而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低,罹患心脏病的机会就相当大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一旦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就会大幅下降。要降低胆固醇水平,关键在于严格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也有帮助。有几种处方药物都可降低胆固醇的含量,但有些人服用后,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a
有人建议,日常饮食要少胆固醇、少饱和脂肪。食物如果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例如黄油,就要用饱和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取而代之,例如用芥花籽油或橄榄油,这能够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同时保存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另一方面,《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却指出,人造黄油和植物起酥油产品,大都含有氢化或部分氢化的植物油,这种植物油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少吃高脂肪肉类,转而进食脂肪含量低的鸡肉块或火鸡肉块。
研究表明,动物服用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后,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放缓。一篇研究报告推断,这些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对人体可能有同样的功效,可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天天进食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蔬果,例如西红柿、深绿色多叶的蔬菜、辣椒、胡萝卜、番薯、甜瓜等,可预防冠状动脉疾病。
据说,维生素B6和镁也有预防作用。常吃大麦和燕麦等全谷类食物、菜豆、小扁豆、某类植物的种子和坚果都可以起保护作用。除此之外,有人认为每星期至少吃两次鲑鱼、鲭鱼、鲱鱼或金枪鱼,可降低罹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因为这两种鱼含有丰富的奥米加-3(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缺少运动的生活方式
天天坐办公室工作的人,得心脏病的风险比较大。他们大半天都是坐着不动,又没有经常锻炼身体。这些人一做剧烈运动,例如吃力的园艺工作、慢跑、抬举重物、铲雪等,就往往引起心脏病发作。人只要经常锻炼身体,得心脏病的风险就会减少。
每星期快步行走三四次,每次20至30分钟,可把发病的风险降低。经常运动既能增进心脏的泵血功能、减轻体重,又可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血压。
高血压、身体过重和糖尿病
高血压可损害动脉内壁,让LDL胆固醇进入动脉内膜,致使斑块积聚起来。随着斑块渐渐增厚变硬,血液流动就会受阻,引致血压上升。
高血压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病征;有鉴于此,人人都应该定期测量血压。舒张压(较低的读数)每下降一公厘汞柱,得心脏病的风险就可减少百分之2至3。服用降血压药物也许有帮助。患者得控制饮食,有些病人还需减少盐的摄入量,同时也要经常运动以减轻体重,这一切都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
身体过重能使血压升高,脂质产生异常变化。避免过胖、减轻超过标准的体重都是预防糖尿病的基本方法。糖尿病不但使冠状动脉疾病恶化,还提高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吸烟
吸烟是诱发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死于心脏病的美国人中,直接因吸烟而病发身亡的占百分之20;至于55岁以下的美国妇女,她们所以患心脏病,有接近半数是因为抽烟所致。抽烟不但使血压升高,还把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毒的化学物质吸进血液循环里。这些化学物质会损坏动脉。
此外,烟民也迫使身边的人吸入二手烟,危害他们的健康。研究表明,跟烟民共同生活的非吸烟者,大有可能患上心脏病。所以,患者只要戒烟,就能减少发病的危险,这样做还有助不吸烟的家人保持健康长寿。
压力
跟动脉健康正常的人相比,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一旦经受沉重的感情或心理压力,就大有可能会心脏病发作,心脏病暴发致死的危险也很大。据一篇研究报告所载,压力会使布满斑块的动脉收缩,减少血流多达百分之27。有些病例表明,动脉即使出现轻微毛病,收缩的情况也相当严重。另一篇研究报告推断,极度紧张的情绪可引致动脉内壁的斑块破裂,从而诱发心脏病。
《消费者卫生报道》声称:“有些人常常怨天尤人。他们愤世嫉俗、容易生气、动不动就恼火。大多数人都不会让区区小事烦扰自己,但心怀愤恨的人往往会感情用事,情绪因而变得极度紧张。”人要是长期积愤、心中怨恨难平的话,就会引致血压升高、心搏率加速,也会刺激肝脏生产胆固醇,结果有过多胆固醇随血液运行。这样的情绪可损害冠状动脉,诱发冠状动脉疾病。一般认为,急躁易怒的人得心脏病发的危险会加倍;他们大动肝火后,至少在接着的两小时内,随时有可能心脏病发作。究竟有什么补救方法?
根据《纽约时报》所载,默里·米特尔曼医生指出,面对感情打击,人如果能够保持镇静,就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他的劝告跟圣经在多个世纪前所载的训示不谋而合:“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箴言14:30。
使徒保罗亲身体验过情绪紧张的滋味。他提到有些忧虑的事,天天往他身上压过来。(哥林多后书11:24-28)保罗得蒙上帝帮助,所以写道:“什么事都不要忧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和恳切祈求,连同感谢,把你们的呼吁告知上帝。这样,上帝那超越一切意念的和平,就会借着基督耶稣,守卫你们的心和你们的思考力。”——腓立比书4:6,7。
虽然其他因素也可以诱发心脏病,本文所提到的资料却能帮助读者辨认危险,防患未然。可是,有些人却很想知道,患者心脏病发作后要面对什么困难。复原程度又有多大呢?
-
-
复原之路警醒!1996年 | 12月8日
-
-
复原之路
心脏病发作后,患者感到忐忑不安、忧心忡忡是正常的。我的心脏病会复发吗?胸部疼痛、身体虚弱、精神不振,这一切会使我丧失工作能力,难以谋生吗?
第二篇文章所提到的约翰,希望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胸闷不适的感觉会渐渐消失。但过了几个月后,他说:“不适的感觉至今依然缠绕不去。我很容易感到疲劳,心脏又不时快速跳动,我不断自忖,‘心脏病又快发作吗?’”
美国的简恩是个年轻的寡妇,她患上心脏病。有一次,她心脏病发作。简恩说:“我以为自己活不成了,很担心因旧病复发而死亡。我一想起自己还有三个儿女要照顾,就怕得要命。”
日本一个名叫博的男子表示:“听到自己的心脏功能无法恢复正常,我不禁大吃一惊;我的心搏率下降了百分之50。我几乎可以肯定,自己的传道活动势必减少;身为耶和华见证人的服事者,我目前所做的还不及以往的一半。”
由于气衰力弱,患者可能会感到抑郁沮丧,自觉一无是处。澳大利亚的玛丽现年83岁,一生致力全时的传道工作。她嗟叹说:“我再也跟不上以往的生活节奏,心里很难受。我不能帮助人,反过来还要别人帮助。”南非的哈罗德评论说:“有三个月的时间,我什么都不能做。我最多只可以去花园散散步,这种感觉真令人难受!”
心脏病复发后,澳大利亚的托马斯不得不接受分流手术。他说:“我对忍受痛楚没有多大的耐力,何况要接受有风险的大手术,我几乎连想也不敢想。”论到心脏手术留下的影响,巴西的若热说:“由于生活窘迫,我担心自己死后,妻子孤苦伶仃。我觉得自己怎么也活不下去了。”
复原
不少心脏病患者都康复过来,并且保持心绪安宁。他们究竟得到什么帮助?简恩评论说:“我一感到惊慌失措,就会热切祷告,把重担一一卸给耶和华,等候他解决。”(诗篇55:22)人需要强自振作,同时保持心境平静,才能应付种种忧虑,祷告就能发挥这样的功效。——腓立比书4:6,7。
约翰和博不约而同地参加了复原计划。他们好好控制自己的饮食,又做有益身心的运动,从而增强心脏功能,结果两人都可以恢复工作。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在精神和情绪上康复过来,主要是得蒙上帝的圣灵大大扶持。
由于基督徒弟兄全力支持,托马斯鼓起勇气,接受外科手术。他说:“施行手术前,一位监督到医院探望我,跟我一起祷告。他满腔热诚,切切恳求上帝强化我。那天晚上,我全神贯注地思想他祷告的含义。我认为受着这么仁爱的长老看顾,实在是莫大的福分。在病人情绪紧张的时候,长老所表现的同情和关怀,能够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意大利的安娜用以下的方法应付抑郁心情:“我一感到灰心丧气,就会数算一下,身为上帝的仆人,我享有多大的福分;此外,我还会思念上帝王国所带来的种种福乐。这样,我的心境很快就会复归平静。”
玛丽衷心感激耶和华所赐的帮助。在患病期间,玛丽的家人一直在她身旁,她说:“属灵的弟兄姊妹各有自己的担子要肩负,但他们仍然抽空探望我,有的打电话来问候我,有的寄上慰问卡。他们对我这么关心,我又怎可以老是愁眉不展呢?”
何愁寂寞
有人说,日渐复原、心灵有托的人,内心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有的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要同时接受治疗,亲友的支持能起积极作用,大大加速康复过程。
南非的迈克尔评论说:“我自觉意志消沉,但又很难向别人解释个中滋味。可是,我一走进王国聚会所,就体验到弟兄的温厚情谊,精神大为振奋。”澳大利亚的亨利也深感鼓舞,因为会众的成员对他照顾周到、体贴入微。他说:“我实在需要他们的亲切鼓励。”
若热则衷心感激别人的深切关怀,他们不断接济若热的家人,直到他恢复工作为止。照样,瑞典的奥尔加也深深赏识,属灵的弟兄姊妹对她和她一家所提供的实质帮助。有的弟兄姊妹代她购物,有的替她打扫房子。
心脏病发作后,患者对自己所热中的活动,往往只能作有限度的参与。瑞典的斯文指出:“刮风或严寒的天气都会引起血管痉挛,遇到这样的坏天气,我就不能出外传道了。很多弟兄姊妹都体谅我的处境,我感到非常欣慰。”即使卧病在床,斯文也没有错过聚会的资料,细心的弟兄用录音带录下了聚会的节目,让他聆听。“他们还向我报道会众有什么事发生,我觉得自己犹如亲身参加聚会一样。”
难得感兴趣人士肯上门跟玛丽学习圣经,她尽管卧病在床,还是满心喜乐。玛丽可以继续这些圣经讨论,向他们讲论自己所向往的美好前途。托马斯衷心感激弟兄姊妹所表现的关怀:“长老团非常体谅我的健康情况,大大减轻我在会众所担负的责任。”
患者家人需要支援
在患者看来,复原之路可能是荆棘满途,但家人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双方都要承受沉重的压力,而且忧心忡忡。提到妻子焦虑不安,南非的阿尔弗雷德说:“我出院回家后,太太常常在半夜多次叫醒我,为要查看我是否安然无恙。此外,她还坚持我每隔三个月就要检查心脏。”
箴言12:25说:“心中忧虑,使人消沉”。(《新译》)意大利的卡洛指出,妻子向来满有爱心、乐于助人,但自从他心脏病发作以后,妻子却“变得郁郁寡欢”。澳大利亚的劳伦斯说:“患者要密切注意的一点是,配偶也必须得到适当的照顾。配偶也许正承受极大的压力,不胜负荷。”所以,我们必需留意整家人的需要,包括儿童在内。由于处境相当困难,他们在感情和身体上可能受不了,因而吃尽苦头。
第二篇文章所提到的詹姆斯,自从父亲心脏病发作以后,就变得沉默寡言。他说:“我觉得自己再也不能玩乐,我以为自己一玩得开心,不幸的事情就会发生。”詹姆斯向父亲诉说心中的忧虑,又设法跟别人保持良好的沟通,结果烦恼得以一一解除。在爸爸患病期间,詹姆斯做了一件终身受益的事。他说:“我花更多时间和精神钻研圣经,为基督徒聚会做好准备。”三个月后,他献身给耶和华,并公开接受水浸礼。他说:“从那时起,我就跟耶和华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友谊。我实在对他感激不尽。”
心脏病发作后,患者可以在养病期间重新检讨自己的一生。且以约翰为例,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约翰说:“我看出追求世俗事物实在徒劳无益。我体验到家人朋友相亲相爱多么重要,也明白到我们在耶和华眼中多么宝贵。现在我更加重视自己同耶和华、家人和属灵弟兄姊妹的关系。”回想起发病后所经受的创伤,他补充说:“终有一天,上帝会把身体的残障矫正过来。要不是怀有这样的希望,我简直不能想象自己怎可以熬过这场考验。每当我感到灰心丧气,我就会把思想集中在美好的前景上,目前的痛苦就算不得什么了。”
虽然复原之途不尽是康庄平坦之路,但前文提及的患者都把希望紧紧寄托在王国之上。耶稣基督教导我们所祈求的就是这个王国。(马太福音6:9,10)上帝的王国会为人类带来永远的生命,人类可以在地上的乐园里享受完美的生活。届时心脏病和其他身体残障都会不复存在。上帝的新世界行将来临。真的,最美好的生活环境就在前头!——约伯记33:25;以赛亚书35:5,6;启示录2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