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没有任何人会丧命”
    “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第26章

      “没有任何人会丧命”

      遭遇海难,保罗仍信心坚定,以爱待人

      根据使徒行传27:1-28:10

      1,2.保罗即将踏上怎样的旅程?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总督非斯都对保罗说:“你……去凯撒那里吧。”(使徒行传25:12)保罗常常想着这句话,因为这对他的未来会有很大影响。两年来,保罗一直关在牢里,这次远赴罗马,至少可以换换环境。不过,保罗对以往的航海经历记忆犹新,他深知出海远航绝不会总是清风拂面、海天一线。此外,这次远行去见凯撒事关重大,保罗不免反复思量。

      2 保罗曾多次历经“海上的危险”——三次在海难中死里逃生,还曾在大海上漂浮了一日一夜。(哥林多后书11:25,26)再说,这次远行跟以往大不相同。以往他是以自由之身前往各地传道,但如今他不仅是阶下囚,而且要从凯撒里亚到罗马去,行程超过3000公里。旅程漫长,他能一路平安吗?即使能平安抵达罗马,又会不会被判处死刑呢?别忘了,要审判他的是当时撒但世界中最强大的政权。

      3.保罗决心怎样做?本章会谈谈什么?

      3 保罗的事迹你已经读过不少,你认为他会因前途未卜而忧郁绝望吗?他当然不会!保罗知道前头会有磨难,但不清楚是什么磨难,既然这些事并不受他控制,他又何必忧虑而使自己失去传道的喜乐呢?(马太福音6:27,34)保罗知道,耶和华希望他利用一切机会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包括向当权者作见证。(使徒行传9:15)他决心排除万难,完成使命。我们不是也决心这样做吗?因此,让我们跟着保罗踏上这次深具历史意义的旅程,看看我们可以从这段经历学到什么。

      “遇到逆风”(使徒行传27:1-7上)

      4.保罗启程时坐的是什么船?有谁陪着他?

      4 保罗和其他囚犯被交给一个名叫犹流的罗马军官看管。犹流决定登上一艘途经凯撒里亚的商船,这艘船来自小亚细亚西岸的亚大米田港,这个港口就在莱斯沃斯岛的米推利尼城对面。船会先向北航行,再转而向西,沿途停靠,装卸货物。这样的货船在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到旅客的舒适,更别说是囚犯的了。(请看附栏“海上交通与商贸路线”)幸而保罗并非孤身一人置身于囚犯当中,一路陪着他的至少有两名弟兄,他们就是亚里达古和路加。写下这段记载的是路加。我们不清楚保罗的这两位忠贞朋友是自己付了船资,还是以保罗仆人的身份上船的。(使徒行传27:1,2)

      海上交通与商贸路线

      在古代,船的主要用途是运货而不是载客。如果人想坐船去别的地方,就要看看哪艘商船会朝他想去的方向航行,然后议价,再等船启航。

      数以千计的船在地中海往来航行,运送粮食和其他货物。乘坐这些货船的人大都要在甲板上过夜,也许是睡在自备的帐篷里,晚上搭、早上拆。他们也得自备旅途所需的一切,例如食物和被子等。

      船要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完全取决于风向。由于冬季天气恶劣,通常从11月中到3月中船只都会停航。

      古代的船从船头到船尾的四个主要部分。1.舵桨。2.主帆。3.锚。4.前帆。

      5.保罗在西顿有什么很好的经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5 他们在海上航行了一天,往北走了大约110公里,然后停靠在叙利亚沿岸的西顿。犹流显然没有把保罗当一般囚犯对待,这可能是因为保罗是罗马公民,而且还没有定罪。(使徒行传22:27,28;26:31,32)犹流准许保罗上岸看望基督徒弟兄姐妹。保罗被关押了这么久,他们有机会照顾他,一定非常高兴!想想看,你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效法他们的爱心和好客精神呢?你这么做自己肯定也会受到鼓励。(使徒行传27:3)

      6-8.保罗从西顿往尼多斯的航程是怎样的?在传道方面,保罗很可能善用了什么机会?

      6 他们从西顿开船,继续沿着海岸航行,驶过了西利西亚一带,保罗的家乡大数就在那里。路加没有提到其他停靠的地点,但提到了“逆风”这个不利于航行的细节。(使徒行传27:4,5)不难想象,保罗无论如何都会抓紧每个机会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他的传道对象无疑包括船上的其他囚犯、船员和士兵,以及沿途靠岸时遇到的人。你会不会也善用一切机会传道呢?

      7 抵达小亚细亚南岸的米拉港口之后,保罗和其他人必须换乘另一艘船,前往最终目的地罗马。(使徒行传27:6)那时,罗马的谷物主要是从埃及运来的,而埃及的运粮船会在米拉停靠。犹流找到了一艘运粮船,就叫士兵和囚犯上船去。这艘船一定比先前那艘大很多。船上不但有值很多钱的小麦,还有276个人,包括船员、士兵、囚犯,很可能还有其他要去罗马的人。换了船,保罗的传道地区显然也扩大了,他无疑会善用这个有利条件向人传道。

      8 下一个停靠的地点是小亚细亚西南角的尼多斯。要是顺风,从米拉到尼多斯的航程只需一天左右。但是,路加写道:“一连许多天,船开得很慢,好不容易才来到尼多斯。”(使徒行传27:7上)航行的条件越来越差。(请看第208页附栏“在地中海逆风航行”)想想看,船在强风大浪中颠簸,船上的人是怎样的景况。

      在地中海逆风航行

      在古代,季节和风向大大影响商船在地中海的启航时间和航行方向。六至九月期间,地中海东部的风通常从西吹向东,有利于向东航行。因此,保罗在第三次传道之旅回程时是顺风航行的。他和同伴所坐的船离开米利都,经过罗得斯,在帕大拉靠岸。从帕大拉到腓尼基沿岸的泰尔,航线几乎是直线。据路加记述,他们的船从塞浦路斯的南边驶过。(使徒行传21:1-3)

      朝相反方向航行,即向西航行,又怎么样呢?如果风势不大,向西航行会采用跟向东航行相似的路线。但有时这是不可行的。《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英语)说:“在冬季,天气极不稳定,地中海的气旋往东移动,形成强风甚至烈风,还常常带来暴雨甚至寒雪。”在这样的情况下航行十分危险。

      差不多任何季节,船只都可以沿着巴勒斯坦的海岸朝北行驶,再向西航行,经过潘菲利亚。这段向西的航程,既有从大陆吹来的微风,也有向西流动的海流,两者都对航行有利。那艘押送保罗去罗马的船,起头就是这样航行的。但风向有时会逆转。(使徒行传27:4)路加花了不少笔墨记述的那艘运粮船,可能就是从埃及向北航行,再转入塞浦路斯和小亚细亚之间的安全海域。在米拉,领航员本打算继续往西航行,经过希腊的南边,再到意大利的西岸。(使徒行传27:5,6)但当时正值冬季,他们又遇上风暴,结果航行路线完全改变了!

      “风暴使船颠簸得很厉害”(使徒行传27:7下-26)

      9,10.保罗等人在克里特附近遇到了什么困难?

      9 领航员想从尼多斯继续西行,不过,目击事件的路加说“因为逆风,我们无法前进”。(使徒行传27:7下)船渐渐驶离大陆,不久就离开了沿岸的水流。后来有一股强劲的逆风从西北吹来,可能迅速地把船吹到南边去了。他们先前所坐的船靠着塞浦路斯的背风面避过了逆风,而这次克里特岛起了相同的作用。他们驶过克里特东端的撒摩尼岬角之后,情况略有好转。为什么呢?因为船驶到了岛的南面,即背风面,所以风势减弱了。船上的人想必大大松了一口气。但这不过是暂时的!冬天近了,到时海上的状况只会变得更差,前景确实堪忧。

      10 路加详细地写道:“我们沿着[克里特岛的]海岸航行,终于来到拉西亚城附近一个叫佳港的地方。”即使有陆地挡风,船仍旧难以行驶。后来他们总算找到了一个停泊的地方,可能是在海岸线转向北之前的某个小海湾里。他们在那里滞留了多久呢?路加说“过了很久”。那个时节对他们很不利,因为当时是九、十月,航行比较危险。(使徒行传27:8,9)

      11.保罗给了同船的人什么建议?但他们最后做了什么决定?

      11 也许船上有些人因为保罗曾在地中海航行,就来问他的意见。保罗建议不要继续航行,不然就会“损失惨重”,就连性命也难保。可是,领航员和船主却想继续前行,可能是觉得应该尽快找个更安全的地方。他们说服了犹流,而且大多数人都觉得应该沿着岸开到稍远的港口菲尼斯去,那里可能是更大更好的港口,适合过冬。因此,当南风徐徐吹来,似乎适宜航行时,他们就开船了。(使徒行传27:10-13)

      12.离开克里特以后,他们的船遇上了什么危险?船员怎样努力避免海难?

      12 后来,他们遇上了更大的麻烦:一股暴风从东北面袭来。他们只好沿着一个叫卡乌达的小岛的背风面航行,此地离佳港约有65公里。可是,他们的船仍处于险境,可能会被暴风吹向南面,甚至撞上非洲沿海的沙洲。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水手们先是拼命拉起大船拖着的小艇,好不容易才把小艇拉上来,因为艇里可能灌满了水。他们又费力用绳索或链子兜住船的底部,箍紧船板,以便加固船底。他们还放下帆具,包括主帆和帆缆,奋力让船头迎风,等着暴风过去。可想而知,这样的经历多么可怕!尽管水手们做了这么多,但“风暴使船颠簸得很厉害”。第三天,可能是为了不让船下沉,他们抛弃了船上的用具。(使徒行传27:14-19)

      13.在暴风雨之下,船上的人怎样度日?

      13 恐惧笼罩着众人,但保罗和他的朋友却勇气十足,因为主曾向保罗保证,保罗会在罗马作见证。(使徒行传19:21;23:11)后来天使也重申这个承诺一定会实现。不过,暴风确实昼夜不停地吹了两周。由于雨下个不停,厚厚的云又遮住了太阳星辰,领航员根本看不清四周的景物,不知道船的方位和前行的方向。众人什么东西都没吃。试想想:寒风、冷雨、晕船加上恐惧——谁还吃得下去呢?

      14,15.(甲)保罗对同船的人说话时,为什么要提到自己之前的警告?(乙)从保罗传讲带来希望的信息,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14 后来,保罗站了起来,提到自己之前的警告。但他不是想埋怨:“我不是早就说过嘛!”,而是想说明事实证明他的劝告是值得听取的。接着他说:“现在我劝你们不要担心,因为你们只会损失这艘船,没有任何人会丧命。”(使徒行传27:21,22)听见这番话的人必定大感安慰!保罗从耶和华那里听到了这个带来希望的信息,并把信息告诉别人,他自己想必也很高兴。我们必须谨记,耶和华珍视每一个人的生命,对他来说,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使徒彼得写道:“耶和华……不希望任何一个人被毁灭,而是希望人人最终都悔改。”(彼得后书3:9)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将耶和华给人的希望告诉更多人,这样做刻不容缓,因为这可以拯救很多人的宝贵生命!

      15 保罗很可能已经对船上的许多人传讲过上帝给人的希望和承诺。(使徒行传26:6;歌罗西书1:5)而现在,在这个即将船毁人亡的关头,保罗又给了他们一个生还的希望,并告诉他们这个希望是有充分根据的。他说:“今晚……一个天使来,站在我身边,说:‘保罗,不要怕。你一定会站在凯撒面前。上帝会搭救你和所有跟你一起在船上的人。’”保罗还敦促他们,说:“所以,请各位不要担心,我相信上帝告诉我的事都一定会完全实现。不过,我们的船将会在某个岛上搁浅。”(使徒行传27:23-26)

      “人人都安全地上岸了”(使徒行传27:27-44)

      在挤满人的货船里,保罗代表大家祷告。有些虚弱疲惫的人垂着头,另一些人看着他。保罗面前的木箱上有一些饼。

      保罗在大家面前感谢上帝——使徒行传27:35

      16,17.(甲)保罗在什么关头祷告?这产生了什么影响?(乙)保罗的话怎样应验了?

      16 他们提心吊胆地过了两周,这期间船被风刮着走了大约870公里。后来,水手们觉得情况有了变化,也许是听到了浪涛拍岸的声音,于是就从船尾抛下锚以免船漂移,又让船头对着海滩,以便登岸。就在这个时候,水手们想离船逃走,保罗就对军官和士兵说:“这些人如果不留在船上,你们就不可能获救。”于是,士兵阻止了他们。船稍为稳定之后,保罗劝大家吃点东西,并再次保证他们一定能够保全生命。接着,他就“在大家面前感谢上帝”。(使徒行传27:31,35)保罗的这个感恩的祷告,为路加、亚里达古和今天的基督徒树立了榜样。你代表其他人祷告时,能为他们带来鼓励和安慰吗?

      17 保罗祷告以后,“大家就不再担心,纷纷拿东西来吃”。(使徒行传27:36)他们把船上的小麦扔进海里,好进一步减轻船的重量,这样船靠岸时吃水会比较浅。到了天亮的时候,他们砍断所有船锚,松开船尾的各个舵桨,还拉起小前帆,希望在船搁浅之前多少能控制一下。后来,船头在沙洲上卡住了,船尾被海浪撞击得支离破碎。有些士兵想把囚犯杀掉,免得有人逃走,但被犹流阻止了。犹流叫所有人要么游水上岸,要么漂流上岸。保罗的预言应验了——船上的276人全部生还。是的,“人人都安全地上岸了”。(使徒行传27:44)但那是什么地方呢?

      “非常有人情味”(使徒行传28:1-10)

      18-20.我们怎么看出马耳他人“非常有人情味”?上帝在保罗身上施行了什么奇迹?

      18 原来,生还的人来到了西西里南边的马耳他岛。(请看附栏“‘马耳他’在哪里?”)岛上不会说希腊语的人善待他们,“非常有人情味”。(使徒行传28:2)当地人看见这些陌生人上岸后全身湿透、冷得直发抖,就为他们生了火。当时正在下雨,天气又冷,但是这堆火驱散了他们的寒意。正因为这堆火,有一个奇迹发生了。

      19 保罗亲手帮大家的忙,捡了一捆树枝,放在火上。这时,一条毒蛇钻出来咬他,缠住他的手。马耳他人以为这是某种天理报应。a

      20 当地人一见保罗被咬,就以为他会“肿起来”。一本参考书说,此处原文用的是一个“医学术语”。“亲爱的医生路加”能够想到这样的词当然毫不出奇。(使徒行传28:6;歌罗西书4:14)神奇的是,保罗把毒蛇抖掉了,竟然丝毫没有受伤。

      21.(甲)在使徒行传中,路加准确地描述了什么?(乙)保罗施行了什么奇迹?这对马耳他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21 马耳他岛有个大地主叫做部百流,他可能是岛上首要的罗马官员。路加说他是“岛上的首领”,这头衔跟在两块马耳他铭刻上所发现的一模一样。部百流盛情款待了保罗一行人三天。那时部百流的父亲病了,路加再次准确地用医学术语描述了病症,说他“发烧,染上了痢疾,卧病在床”。保罗祷告,把手放在他身上,他就好了。这个奇迹令当地的人十分惊叹,他们把其余的病人也带来给保罗医治,并把保罗一行人需要的东西都送给他们。(使徒行传28:7-10)

      22.(甲)一位教授如何赞扬路加对保罗前往罗马之旅的记载?(乙)下一章我们会看看什么?

      22 上述关于保罗旅程的记载又具体又准确。有一位教授表示,“路加的记载……是整部圣经中描写得最生动的部分之一。其中对1世纪航海技术细节的描述非常精确,对地中海东部环境的描述也十分正确”,因此有些人认为这段记载一定是根据日记写成的。路加很可能在跟保罗同行时就记下了这些事。如果真是这样,接着的旅途也有许多事值得他记下来。他们最终到达罗马时,保罗会有什么遭遇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马耳他”在哪里?

      关于保罗遭遇海难的地方“马耳他”究竟是哪个岛,一直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希腊西岸的科孚岛附近的一个岛。也有人说,使徒行传中“马耳他”的希腊语是“梅利泰”,所以“马耳他”指的是梅利泰·伊利里卡岛,现称姆列特岛。这个岛位于亚得里亚海,克罗地亚(克罗埃西亚)的海岸附近。

      使徒行传27:27确实提及“阿德里亚海”,但在保罗的日子,“阿德里亚”所指的范围比今天的亚得里亚海要大。“阿德里亚”所指的,包括爱奥尼亚海、西西里以东及克里特以西的水域,因此也包括现代的马耳他岛附近的水域。

      保罗所坐的船被迫从尼多斯南下,驶到克里特南部。从那场暴风的风势来看,船不可能拐弯向北驶到遥远的姆列特岛或科孚附近的岛。按理来说,“马耳他”应该在克里特以西的地方。因此,西西里以南的马耳他岛,很可能就是保罗遭遇海难的地方。

      a 当地人认识这种毒蛇,可见那时岛上是有毒蛇的。今日在马耳他已经找不到毒蛇了。这可能是由于千百年来生态环境变迁,或由于岛上人口增长,致使毒蛇在当地绝迹。

  • “作彻底的见证”
    “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第27章

      “作彻底的见证”

      保罗在罗马被囚,却继续传道

      根据使徒行传28:11-31

      1.保罗和同伴相信什么事一定会发生?他们为什么这么有信心?

      公元59年左右,一艘大船从地中海的马耳他岛开往意大利,船头有“宙斯双子”像。这艘船很可能是一艘运粮船,船上有被押解中的使徒保罗,还有他的基督徒弟兄路加和亚里达古。(使徒行传27:2)这几个传福音者跟船员们不一样,不会向希腊神宙斯的双生子卡斯托耳和波吕丢刻斯寻求庇护。(使徒行传28:11)保罗和同伴崇拜的是耶和华,而耶和华曾告诉保罗他会在罗马为真理作见证,会站在凯撒面前。(使徒行传23:11;27:24)

      2,3.保罗坐的船走的是哪条航线?他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谁的支持?

      2 他们到了西西里的叙拉古,这是一座可跟雅典和罗马媲美的城市。船在那里的港口停靠了三天以后,就启航去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利基安。因为有南风,船用了比平常短得多的时间航行了320公里,第二天就到了意大利的部提奥利港,也就是今日的那不勒斯附近。(使徒行传28:12,13)

      3 现在是保罗去罗马的最后一程了。到了罗马以后,他会在尼禄皇帝面前受审。在整个旅程中,“赐一切安慰的上帝”一直与保罗同在。(哥林多后书1:3)接下来我们会看到,上帝对保罗的支持丝毫没有减少,保罗对传道工作的热心也丝毫没有冷却。

      保罗“感谢上帝,感到十分鼓舞”(使徒行传28:14,15)

      4,5.(甲)在部提奥利,保罗和同伴受到怎样的款待?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自由?(乙)即使是在监狱里,基督徒的好行为也可能会带来什么益处?

      4 在部提奥利,保罗和同伴“见到一些弟兄,接受邀请在那里住了七天”。(使徒行传28:14)这些基督徒慷慨好客,多么值得我们效法!对他们来说,保罗和同伴给他们的鼓励无疑就是最大的回报。不过,一个被看守的囚犯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自由呢?这也许是因为保罗已完全赢得了罗马守卫的信任。

      5 今天也一样。无论是在监狱里还是在集中营里,耶和华的仆人常常因有好行为而得到额外的自由和特别的权利。比方说在罗马尼亚,有一个男子因抢劫而被判刑75年,他在狱中开始学习上帝的话语,后来品格有了很大的改变。结果,狱方竟然派他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到镇上为监狱采购!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好行为能让耶和华得到荣耀。(彼得前书2:12)

      6,7.罗马的弟兄们怎样表现出非比寻常的爱心?

      6 离开部提奥利后,保罗和同伴很可能步行了大约50公里,来到阿庇亚大道上的卡普阿。著名的阿庇亚大道由大块的火山岩石板铺成,通往罗马,沿途可以看见意大利的乡村风光,在某些位置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地中海。这条大道也穿过一大片沼泽地,叫做蓬蒂内沼泽,离罗马约有60公里,亚比乌市集广场就在这里。路加写道,“罗马的弟兄们听说了我们的消息”,有些人就从老远赶到亚比乌市集广场迎接,其他人则在离罗马约50公里的三旅馆等候。他们的爱心确实非比寻常!(使徒行传28:15)

      7 对疲惫的旅客来说,亚比乌市集广场可不是什么休息的好地方。罗马诗人兼讽刺作家贺拉斯曾描述说,亚比乌市集广场“到处都是水手和态度恶劣的旅馆老板”,还说“这里的水脏极了”。他甚至不肯在那里吃饭!虽然环境恶劣,但从罗马来的弟兄们还是很高兴地在那里等候保罗和他的同伴,为的是在最后一段旅途中照顾他们。

      8.为什么保罗“一见到”弟兄们,就感谢上帝?

      8 路加的记载说:“保罗一见到[弟兄们],就感谢上帝,感到十分鼓舞。”(使徒行传28:15)这些弟兄当中,有些也许是保罗认识的。没错,保罗只是看见这些亲爱的弟兄,就已经得到安慰和鼓励了。为什么保罗要感谢上帝呢?因为他知道无私的爱是神圣力量果实的一种特质。(加拉太书5:22)今天,神圣力量也同样推动基督徒心甘情愿地付出,安慰需要帮助的人。(帖撒罗尼迦前书5:11,14)

      9.我们可以怎样向那些来迎接保罗的弟兄学习?

      9 比方说,有些基督徒弟兄姐妹乐意顺应神圣力量,表现慷慨好客的精神,接待分区监督、到访的特派传道员和其他全时为上帝服务的人,而这些受接待的人大都作出了不少牺牲,为的是能用更多时间崇拜耶和华。你不妨问问自己:“我还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分区监督的探访?我可以怎样对他(已婚的话,还有他的妻子)表现慷慨好客的精神?我可以安排时间跟他一起传道吗?”你这样做,就可以享有很大的福分。罗马的弟兄听到保罗和同伴讲述鼓舞人心的经历时,肯定也非常高兴。(使徒行传15:3,4)

      “到处受人抨击”(使徒行传28:16-22)

      10.使徒保罗在罗马的处境怎样?他到达不久就怎么做?

      10 他们一行人终于到了罗马,“保罗获准住在一个有士兵看守的房子里”。(使徒行传28:16)一般来说,为了防止被软禁的犯人潜逃,守卫会用链子把犯人和自己锁在一起。即使保罗真的受到这样的对待,一条链子也绝不能使这位王国宣扬者闭口不言。经过艰辛的旅程之后,保罗仅休息了三天,就请罗马的犹太人首领前来,向他们说明自己的情况并作见证。

      11,12.保罗对犹太同胞说话时,怎样尝试消除他们可能有的偏见?

      11 保罗说:“各位弟兄,虽然我没有做过对不起同胞的事,也没有违反我们祖先的规矩,却成了囚犯,从耶路撒冷被送到罗马官员手里。经过审讯,他们找不到理由判我死罪,本来想释放我,不过犹太人表示反对,我只好向凯撒上诉,但不是因为有什么事要指控本族的同胞。”(使徒行传28:17-19)

      12 保罗把听他说话的犹太人称作“弟兄”,尝试说一些对方会认同的话,消除他们可能有的偏见。(哥林多前书9:20)他还清楚解释,他来这里不是为了指控犹太同胞,而是为了向凯撒上诉。不过,保罗上诉这件事,当地的犹太人完全不知情。(使徒行传28:21)显然,犹地亚的犹太人还没有跟罗马的犹太人联络上。为什么呢?一本参考书说:“保罗所坐的船一定是冬天过后首批抵达意大利的,而耶路撒冷的犹太领袖派的代表或写的信那时还没到。”

      13,14.保罗怎样引入上帝的王国这个主题?我们可以怎样效法他?

      13 然后,保罗用一句话引入上帝的王国这个主题,这句话肯定令到访的犹太人感到好奇。他说:“我请你们来见面谈谈,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我是因为以色列人盼望的事,才被这条锁链锁着的。”(使徒行传28:20)这个希望当然跟弥赛亚和弥赛亚王国密切相关,这正是基督徒宣扬的事。那些犹太长老回应说:“我们认为应该听你亲自说说你的想法。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教派确实到处受人抨击。”(使徒行传28:22)

      14 我们有机会跟人谈论上帝王国好消息的时候,也可以像保罗一样用引人思考的话或问题激发听者的兴趣。关于这点,《根据圣经而推理》《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和《要致力于宣读和教导》等出版物里都有很好的建议。你有没有好好运用呢?

      保罗“作彻底的见证”,值得我们学习(使徒行传28:23-29)

      15.保罗所作的见证,有哪四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15 到了约定的日子,当地有“更多”犹太人来到保罗住宿的地方。保罗就“从早到晚向他们传道,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引用摩西法典和先知书上的话,尽力劝导他们相信耶稣”。(使徒行传28:23)保罗所作的见证,有四点很值得我们学习。第一,他着重传讲上帝的王国。第二,他尽力劝导听众。第三,他根据圣经跟人推理。第四,他很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从早到晚”向人作见证。他树立了多么优秀的榜样!保罗所作的见证有什么结果呢?路加写道,他们“有的相信”,有的却不肯相信,结果意见不合,“纷纷离开”。(使徒行传28:24,25上)

      16-18.罗马有些犹太人不响应王国信息,为什么保罗并不感到诧异?别人要是拒绝我们所传的信息,我们该有什么反应?

      16 他们有这样的反应,保罗一点也不感到诧异,因为这跟圣经的预言一致,而且他也见过不少了。(使徒行传13:42-47;18:5,6;19:8,9)保罗对那些内心麻木、想要离去的人说:“神圣力量通过先知以赛亚对你们祖先说的话,一点也没错,那段话说:‘你去对这族人说:“你们听是听了,却完全不明白;你们看是看了,却完全不理解。这族人的心已经麻木。”’”(使徒行传28:25下-27)在原文里,译作“麻木”的词字面意思是“变得肥厚”,所以王国的信息无法深入他们的内心。这实在可悲!

      17 最后,保罗说外族人会跟这些犹太人不一样,因为“他们一定会听”。(使徒行传28:28;诗篇67:2;以赛亚书11:10)使徒保罗对此这么肯定是有充分根据的,因为他曾亲眼看见许多外族人响应王国的信息!(使徒行传13:48;14:27)

      18 别人要是拒绝王国的好消息,我们就该向保罗学习,不要认为他们是在针对我们。要知道,找到生命之路的人毕竟是少数。(马太福音7:13,14)另一方面,每当有态度正确的人决定支持正确的崇拜,我们都应该感到欣喜,衷心欢迎他们。(路加福音15:7)

      “传讲上帝的王国”(使徒行传28:30,31)

      19.保罗怎样充分利用自己的环境?

      19 路加在记载的结尾写了一段非常积极而又暖人心窝的话,说:“保罗在租来的房子里住了整整两年。他接待所有来见他的人,勇敢无畏,放胆发言,向这些人传讲上帝的王国,教导他们认识主耶稣基督的事,没有受到什么阻碍。”(使徒行传28:30,31)保罗的信心、热心和好客精神多么值得效法!

      20,21.保罗在罗马的传道工作让哪些人获益不浅?

      20 保罗接待的人中有一个叫奥尼西慕,是从歌罗西逃出来的奴隶。保罗帮助奥尼西慕成为基督徒,而奥尼西慕则成了保罗“亲爱的忠信弟兄”。事实上,保罗甚至把他称为“我的孩子”,说自己“成了他信仰上的父亲”。(歌罗西书4:9;腓利门书10-12)奥尼西慕一定让保罗深感欣慰!a

      21 还有其他人也从保罗的好榜样获益不浅。在写给腓立比人的信中,保罗写道:“我的遭遇其实促进了好消息的传播。全体禁卫军和其余的人,都知道我是因基督的缘故被囚禁的。我被囚禁这件事,也使主里大多数弟兄更有信心,更加勇敢无畏地讲论上帝的话语。”(腓立比书1:12-14)

      22.保罗怎样善用在罗马被囚的时期?

      22 保罗善用在罗马被囚的时期写了几封重要的书信,鼓励当时的基督徒。现在,这些书信已经成为《希腊语经卷》的一部分。b上帝指引保罗写下的这些信,无论是对1世纪的基督徒,还是对今天的我们都很实用。(提摩太后书3:16,17)

      保罗初次于罗马被囚时写的五封书信

      在使徒保罗所写的书信中,有五封是在大约公元60至61年他第一次于罗马被囚时写的。在腓利门书,保罗说,腓利门逃跑的奴隶奥尼西慕成为基督徒了。保罗以信仰上的父亲的身份,吩咐奥尼西慕回主人那里去,奥尼西慕从前是对腓利门“没什么益处”的奴隶,现在却是基督徒弟兄了。(腓利门书10-12,16)

      在歌罗西书里,保罗指出奥尼西慕“本来就是[他们]那里的人”。(歌罗西书4:9)奥尼西慕和推基古,有幸分别把以上两封信和保罗写的另一封信以弗所书,送到有关的人那里。(以弗所书6:21)

      在腓立比书里,保罗提及自己“被囚禁”,也谈到送信人的情况。这次送信人是以巴弗提。腓立比的基督徒派以巴弗提去协助保罗,可是以巴弗提病了,差点就死了。此外,以巴弗提因为知道腓立比的信徒“听说他病了”,就很忧郁。所以,保罗吩咐他们要“珍视这样的人”。(腓立比书1:7;2:25-30)

      希伯来书是写给犹地亚的希伯来裔基督徒的。虽然信中并没有明确显示信是谁写的,但看来是保罗写的,因为信中提出论据的方式是他常用的。保罗告诉希伯来裔基督徒,在意大利的弟兄姐妹向他们问好,又表示提摩太当时跟他一起在罗马。(腓立比书1:1;歌罗西书1:1;腓利门书1;希伯来书13:23,24)

      23,24.现今有很多基督徒怎样像保罗一样,虽然无辜被囚,却仍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23 使徒行传没有提到保罗是何时获释的,但他前后大概被囚了四年——两年在凯撒里亚,两年在罗马。c(使徒行传23:35;24:27)在这段时期,保罗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尽己所能为上帝服务。同样,今日耶和华有很多仆人也为了信仰而无辜被囚。尽管这样,他们仍保持喜乐,继续传道。就以阿道弗为例,他因为紧守基督徒的中立而在西班牙被囚。后来,一位官员对他说:“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一直在折磨你,可是折磨得越厉害,你的笑容反而越多,说话也越和气。”

      24 监狱的管理人员越来越信任阿道弗,最后甚至不再锁上他囚室的门。卫兵还会来问他圣经问题。其中一个卫兵甚至会进阿道弗的囚室读圣经,而阿道弗就帮他把风。结果变成了犯人“看守”卫兵!愿这些忠信的耶和华见证人的榜样推动我们不怕环境艰难,“更加勇敢无畏地讲论上帝的话语”。

      25,26.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保罗看到什么令人惊叹的预言应验了?这跟我们的时代有什么相似之处?

      25 基督的使徒虽受软禁,却向所有来见他的人“传讲上帝的王国”。使徒行传的这个结尾确实鼓舞人心!我们在使徒行传第1章读到,耶稣曾吩咐门徒说:“神圣力量降在你们身上的时候,你们就会得到力量,在耶路撒冷、整个犹地亚、撒马利亚,一直到地上最遥远的地方,做我的见证人。”(使徒行传1:8)此后还不到30年,王国的信息就已经“传遍天下,让受造众生都知道了”。d(歌罗西书1:23)这确实是上帝的神圣力量发挥作用的证据!(撒迦利亚书4:6)

      26 今日,神圣力量也推动基督还在地上的弟兄和他们的同伴“另外的绵羊”,使他们有力量在240个国家和地区继续“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约翰福音10:16;使徒行传28:23)你正全力参与这项工作吗?

      保罗于公元61年后的生活

      公元61年左右,皇帝尼禄宣判保罗无罪。保罗此后的活动,我们所知的不多,他很有可能按照原定计划去了西班牙。(罗马书15:28)罗马作家克雷芒于公元95年左右写道,保罗走到了“西方的尽头”。

      保罗获释后写了三封书信,即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和提多书。从这些书信可以看出,保罗去过克里特、马其顿、尼哥波立和特洛阿斯。(提摩太前书1:3;提摩太后书4:13;提多书1:5;3:12)保罗可能是在希腊的尼哥波立再次被捕的。无论如何,在公元65年左右,保罗再次在罗马被囚。这次,尼禄并没有放过保罗。事实上,罗马历史家塔西佗说,公元64年发生的一场大火把罗马城摧毁了,尼禄把事件嫁祸给基督徒,并发起了一场血腥的运动迫害他们。

      在写给提摩太的第二封信中,保罗表示自己将要被处决,请提摩太和马可尽快到他那里去。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公开承认自己是基督徒,就有被捕和被折磨至死的危险,但路加和奥尼色弗甘愿冒生命危险安慰保罗,他们实在勇气可嘉。(提摩太后书1:16,17;4:6-9,11)保罗在公元65年左右写了第二封信给提摩太后不久,可能就以身殉道了。据说在保罗死后大约三年,尼禄自杀身亡。

      好消息“已经传遍天下”

      公元61年左右,使徒保罗被囚于罗马时,说“好消息已经传遍天下,让受造众生都知道了”。(歌罗西书1:2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看来保罗是概述当时“好消息”已传到多远。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入侵亚洲,直达印度的边境。公元前55年,尤利乌斯·凯撒攻打不列颠。公元43年,克劳狄征服了不列颠的南部,把它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当时人们也知道有远东这个地区,因为远东是上等丝绸的产地。

      那么公元61年,好消息有没有传到不列颠、中国和远东去呢?看来不可能。事实上,保罗写信给歌罗西的基督徒时,还没达到自己在公元56年左右所立的目标,就是到西班牙这个“未听过好消息的地区”传道。(罗马书15:20,23,24)虽然如此,公元61年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已广为人知。公元33年五旬节有不少犹太人和归信犹太教的人受浸成为基督徒,到了公元61年,好消息至少已经传到了他们的家乡,以及耶稣的使徒去过的地区。(使徒行传2:1,8-11,41,42)

      a 保罗本来想把奥尼西慕留在身边,但这样做既违反了罗马法律,也侵犯了奥尼西慕的主人——基督徒腓利门——的权利。所以,奥尼西慕带着保罗的信重返腓利门的家,保罗在信中鼓励腓利门要好好对待这个奴隶,像对待弟兄一样。(腓利门书13-19)

      b 请看第212页附栏“保罗初次于罗马被囚时写的五封书信”。

      c 请看第214页附栏“保罗于公元61年后的生活”。

      d 请看附栏“好消息‘已经传遍天下’”。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