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要慎防“伊壁鸠鲁派”
    守望台1997年 | 11月1日
    • 伊壁鸠鲁认为人死后不会有复生的希望。这个主张当然跟圣经的复活道理互相冲突。事实上,使徒保罗在亚略巴古发表演说时,听众当中很可能有伊壁鸠鲁派的人,所以保罗一谈到复活的道理,这些人就表示不同意。——使徒行传17:18,31,32;哥林多前书15:12-14。

      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最危险的成分也是人最难察觉的。他既然主张人死后没有复生的希望,于是认为人应当在短短一生中尽情享乐。正如上文提及,他的意思不一定是要过放浪形骸的生活,而是要尽量享受目前的生活,因为人的希望只限于今生而已。

      伊壁鸠鲁鼓励人避免隐秘的过犯,因为这样就无须提心吊胆,时刻害怕过犯被人发现;毕竟,经常提心吊胆肯定会把目前的快乐夺去。过分耽于享乐会导致不利后果,有损目前的快乐,所以他鼓励人要有节制。此外,他主张要跟别人保持良好关系,因为别人的回报可以造益我们。当然,避免隐秘过犯,学会凡事节制,跟别人培养良好关系,都是值得称道的事。既然这样,为什么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会对基督徒造成危险呢?原因是这些劝告都是根据伊壁鸠鲁的个人观点提出来的,而他那毫无信心的观点是:“我们只管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就要死了。”——哥林多前书15:32。

      诚然,圣经也向人说明怎样才能在现今过快乐的生活。然而,圣经劝告说:“你们[要]留在上帝的爱里,等候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慈悲,指望得着永远的生命。”(犹大书21)不错,圣经所强调的是永恒的未来,不是转瞬即逝的目前。对基督徒来说,事奉上帝是人生的首务;只要基督徒把上帝置于首位,他就会感到快乐、满足。同样,耶稣并没有专注于个人的事务,反之,他不自私地把自己的精力用来事奉耶和华和帮助别人。他教导门徒要向人行善,不是期望别人投桃报李,而是由于对别人怀有真正的爱心。显然,伊壁鸠鲁派的见解和基督教的主张在基本动机方面截然不同。——马可福音12:28-31;路加福音6:32-36;加拉太书5:14;腓立比书2:2-4。

  • 要慎防“伊壁鸠鲁派”
    守望台1997年 | 11月1日
    • 到公元4世纪,伊壁鸠鲁派已经销声匿迹。虽然这样,今日有些人却怀有跟他们类似的看法:今朝有酒今朝醉。怀有这样态度的人对上帝的永生应许全无信心。然而,他们当中有些人也过着道德高尚的生活。

      基督徒可能受到吸引,跟这样的人亲密来往;基督徒也许觉得,既然这些人品格高尚,跟他们做朋友并没有什么不妥。不过,虽然我们不会自视高人一等,我们必须记住,所有“不良的交往”,包括跟一些影响力较不易察觉的人来往,都会“破坏有益的习惯”。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不时在商业研讨会、“自学书”、小说、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里浮现。即使这种思想并没有鼓吹犯罪的行为,但这种缺乏信心的观点能够不知不觉地影响我们吗?例如,我们是否只关心怎样满足自己,以致把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争论淡然遗忘?我们是否已松懈下来,不再“竭力多作主工”?我们有没有在思想上发生偏差,以致开始怀疑耶和华的标准是否正确和有益?我们一方面要提防性不道德、暴力、通灵术,另一方面也要提防那些深受世界观点影响的人。——哥林多前书15:58,《新译》;歌罗西书2:8。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