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惹儿女的气”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使徒保罗这样说。(以弗所书6:4)在西方国家里,父母处于工业社会的种种压力下,许多时他们发觉难以用仁慈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儿女。在发展中的国家里,养育儿女的挑战也不遑多让。诚然,当地的生活步调也许比西方较为缓慢。但父母却受到根深柢固的习俗传统所影响,以致他们用一种几乎必然令人灰心丧志或愤怒生气的方式对待儿女。
在若干发展中的国家里,儿童属于社会上最不受人尊重的最低阶层。在有些文化里,儿童被人以恐吓、专横的口吻呼喝指挥,肆意侮辱。对孩子说句仁慈的话,遑论说“请”和“谢谢你”一类的客套语,是十分罕见的事。做父亲的相信他们的权力必须靠拳头去维持,许多时初则辱骂,继而动手。
在有些非洲文化中,孩童主动向成年人问好也被人视为无礼之举。常见的一种情形是,年轻人头上顶着沉重的物品,耐心地站立一旁等候一群成年人批准他们向后者问好。成年人继续聊天,对在旁等候的年轻人视若无睹,直至他们喜欢才让后者向他们问好。孩子们问了安之后才能越过他们前行。
贫穷是对孩童不利的另一个因素。年轻人受到剥削,被迫牺牲健康和受教育的机会而成为童工。即使在家里,孩童也要负起不合情理的沉重工作担子。农村的父母若把儿女送到大城市去受教育,儿童会由亲属照料,但许多时孩童却受到奴隶般的对待。孩子所受的不平待遇无疑会惹他们的气!
‘惹他们的气’是什么意思
有些父母仅是跟从时下一般教养孩童的流行习惯而甚少想及后果。可是,上帝的话语却提出充分理由,促请父母不要惹儿女的气。被译成‘不要惹气’一词的希腊原文的实际意思是“不要激怒”(《新译》)。在罗马书10:19,同一个动词被译为‘触动怒气’。
例如,《广东话圣经》说:“不可激仔女恼怒。”照样,天主教《圣经》说:“不要惹你们的子女发怒。”是故,在这里圣经并不是谈及父母由于不完美的缘故而不知不觉在小事上激怒儿女,也不是禁止父母按照公义的原则对儿女施行管教。据《兰格圣经评注》说,这节经文谈及人“以急躁、粗鲁、喜怒无常的方式对待儿女,以致……引起儿女的反感,令他们愤愤不平,与父母对抗。”
教育家J·S·法兰特评论说:“事实上,儿童也是人。他们不像植物一般只是消极地适应环境。他们会有反应。”对不平待遇的反应往往导致灵性和感情上的创伤。传道书7:7(《新世》)说:“压迫可使智者行事癫狂。”
以上帝的管教养育儿女
父母若渴望看见儿女继续按真理而行,就必须避免以当地的文化标准或传统作为教养儿女的惟一指南。(可参看约翰三书第4节。)保罗警告父母不要激怒儿女之后补充说:“要不断以耶和华的管教和思想调整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新世》)因此,耶和华的标准取代了当地的习俗和观点。
在某些地区,儿童向来被视为次等公民而被人像奴隶般对待,但圣经在诗篇127:3却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倘若父母虐待上帝所赐的产业,他们能够与上帝保持良好关系吗?绝不能。许多人认为儿女的存在仅是为要满足父母的需要,这个观点也是要不得的。圣经在哥林多后书12:14提醒我们说:“儿女不该为父母积财,父母该为儿女积财。”
这并不是说儿女无须做家务或负起家庭的责任。但是,父母岂不应当以孩子的最大的福利为念吗?举个例说,有人问非洲一个名叫雅亚的基督徒少女,她最希望父母为她做些什么事,她回答说:“我希望在有外勤传道安排的日子,家务能够酌量减少。”孩子若由于家务繁重而无法准时上学或参加聚会,父母岂不最好作点调整吗?
诚然,年轻人也许很难应付。父母怎样对待孩子才不算虐待或激怒他们呢?箴言19:11说:“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不错,首先你必须把孩子看作个别的人 而试图了解他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喜好、才能和需要。孩子的喜好、才能和需要是什么?你有拨出时间去熟悉自己的孩子,从而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吗?跟孩子一起工作、从事崇拜和家庭娱乐——这些事均能够给父母适当机会去亲近自己的儿女。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2:22提出另一项饶有趣味的评论,他吩咐提摩太说:“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不错,保罗明白少年时代可以是一段充满波折的时期。少年人的身体和感情都经历戏剧性的转变。他们也受到异性所吸引。在这期间,少年人需要获得成熟、仁爱的指导以免失足。不过,父母无须把这些孩子视为不道德少年。一个基督徒男子令他的女儿十分苦恼,后者嗟叹说:“我并没有犯奸淫,但父亲却对我横加指责;既是这样,我倒不如干脆去干好了。”与其把不良的动机加诸儿女身上,不如信任你的孩子。(可参阅帖撒罗尼迦后书3:4。)不要吹毛求疵,而是要表现体恤和同情,以仁爱和首尾一贯的方式运用辨识力。
另一方面,父母若事先跟孩子讨论后者可能面对的道德危险,便可以免去许多难题。要记住,上帝授予父母责任,要他们照着上帝的话语去训练和教育自己的儿女。(申命记6:6,7)这样行需要父母拨出大量时间和作出不少努力。不幸的是,有些父母由于缺乏忍耐而没有履行教导儿女的责任。在许多发展中的国家里,文盲是个严重的难题;对另一些父母来说,这也成了他们的障碍。
在有些事例上,父母可以请一位成熟的基督徒予以协助。所需的协助可能仅是向经验较浅的父母提供意见而已。(箴言27:17)有时父母可能需要别人协助他们主持家人圣经研究。不过,父母仍有责任要教导儿女认识上帝的话语。这是责无旁贷的。(提摩太前书5:8)父母应当作出努力跟儿女一起从事外勤服务,并且利用进餐和其他适当的场合跟儿女讨论属灵的事。
接近成人阶段的青年人自然渴望能够较为自立。这种欲望往往被父母误解为不服从或无礼的表现。父母若继续把儿女视为小孩子而拒绝予以较大的行动自由,孩子便会十分恼怒了!同样令孩子恼怒的是父母自行代孩子决定一生的每件大事——包括学业、事业、婚姻——而没有以冷静和尊重的方式事先跟孩子商讨过。(箴言15:22)使徒保罗促请基督徒同工要“在理解力方面作成年人”。(哥林多前书14:20,《新世》)父母岂不希望儿女长大成为在感情和灵性上都成熟的人吗?可是,年轻人的“领悟力”是惟独“通过习用 ”才能训练好的。(希伯来书5:14,《新世》)孩子若要习用领悟力,就必须获得适量的选择自由才行。
在今日这段艰难时期,养育儿女绝不容易。但服从上帝话语的父母却不会惹儿女的气或激怒他们,“免得他们灰心丧气”。(歌罗西书3:21,《新世》)反之,父母会尽力以亲切、了解和尊重的方式对待儿女。儿女受到诱导去爱人而非被迫如此行,也没有被激怒而变成心灰意冷。
[第31页的图片]
玩奥华利(非洲加纳的一种室内游戏)使父母有机会与儿女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