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先在犹太公会,然后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21章

      先在犹太公会,然后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天将快亮,彼得已第三次不认耶稣。这时,犹太公会的成员已结束了他们对耶稣的虚伪审讯而各自散去。可是,星期五一破晓,他们再次在公会大堂里聚集起来,目的很可能是要装模作样,使人觉得他们昨夜的审讯是合法的。耶稣被带到他们面前时,他们像在夜间一般再次对他说:“你若是基督,就告诉我们。”

      耶稣回答说:“我若告诉你们,你们也不信;我若问你们,你们也不回答。”可是,耶稣却勇敢地道出自己的身分,说:“从今以后,人子要坐在上帝权能的右边。”

      “这样,你是上帝的儿子吗?”他们都想知道。

      耶稣回答说:‘你们自己说我是。’

      在这些决心要杀害耶稣的人看来,这个答案已足够了。他们认为这是亵渎的话,因此他们说:“何必再用见证呢?他亲口所说的,我们都亲自听见了。”于是他们将耶稣绑起来,解到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那里去。

      出卖耶稣的犹大目睹事情的一切经过。他看见耶稣被定罪,不禁感到懊悔,于是到祭司长和长老那里,将30块银子归还给他们,并且解释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

      他们冷酷无情地回答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犹大于是将银子丢在殿里,出去上吊死了。可是,看来绳子系于其上的树枝折断了,他的身体跌落在下面的石块上,以致肚腹破裂。

      祭司长不知怎样处置这些银子才好。他们说:“这是血价,不可放在库里。”因此,经过商议之后,他们决定用这笔钱买下窑户的一块田,用来埋葬外乡人。因此,这块田遂被人称为“血田”。

      耶稣被带到总督的衙门,当时仍是清晨,但与他同去的犹太人却拒绝进去,因为他们认为与外邦人密切来往会玷污他们。为了迁就他们,彼拉多便亲自出来,问道:“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

      他们回答说:“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他交给你。”

      彼拉多不想牵涉在事情里,便回答说:“你们自己带他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他吧。”

      至此犹太人露出所怀的杀机,说:“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的确,如果他们在逾越节期间杀死耶稣,便很可能会引起民众的鼓噪,因为很多人都十分敬重耶稣。但他们若挑唆罗马人,根据政治理由将耶稣处决,他们就无须向人民负责了。

      是故,这些宗教领袖们绝口不提他们在较早时候已对耶稣施行审讯及判以亵渎的罪名;如今他们捏造一些不同的罪名。他们提出一个分为三部分的指控:“我们见这人[1]诱惑国民,[2]禁止纳税给凯撒,[3]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

      彼拉多所关心的是他们指控耶稣自称为王一事。因此,他回到衙门,召耶稣去见他,问道:“你是犹太人的王吗?”换句话说,你有违反法律,声称自己是个与凯撒敌对的王吗?

      耶稣想知道彼拉多究竟听了多少关于他的传闻,于是问道:“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

      彼拉多声称自己对耶稣一无所知,他只是想获悉事情的真相而已。他回答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做了什么事呢?”

      耶稣并没有试图避开有关王权的争论。他的答复无疑令彼拉多大感意外。路加福音22:66-23:3;马太福音27:1-11;马可福音15:1;约翰福音18:28-35;使徒行传1:16-20。

      ◼ 犹太公会为了什么目的再次在早上聚集起来?

      ◼ 犹大是怎样身亡的?祭司长和长老怎样处置30块银子?

      ◼ 何以犹太人想怂恿罗马人杀死耶稣而非自行将他处死?

      ◼ 为了陷害耶稣,犹太人提出什么指控?

  • 在彼拉多与希律之间往返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22章

      在彼拉多与希律之间往返

      虽然耶稣并没有试图隐瞒自己是王,他却指出他的国对罗马不会构成任何威胁。耶稣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耶稣在此三次承认他拥有一个王国,虽然他的国不是属地的。

      然而,彼拉多却进一步追问他说:“这样,你是王吗?”他的意思是:尽管你的王国不属这世界,你是个王吗?

      耶稣让彼拉多知道他所作的结论是对的,便回答他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不错,耶稣来到地上的目的是要为“真理”作见证,特别是有关他的王国的真理。耶稣决心忠于这项真理,即使为此牺牲性命亦在所不惜。虽然彼拉多问道:“真理是什么呢?”他却没有等候进一步的解释。他已有足够证据去作出判决了。

      彼拉多回到正在衙门外等候的群众那里。耶稣看来站在他的旁边。他告诉祭司长和在场的人说:“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群众对他的决定勃然大怒,于是强词夺理地说:“他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

      犹太人横蛮无理的狂热态度必然令彼拉多大吃一惊。当祭司长和长老继续嚷叫之际,彼拉多转过身来问耶稣:“他们作见证告你这么多的事,你没有听见吗?”耶稣仍然闭口不言。他在面对恶毒指控时所表现的镇静态度令彼拉多大感诧异!

      彼拉多获知耶稣是加利利人之后,看出自己可以借此推卸责任。当时适逢加利利的王——希律·安提帕(希律大帝的儿子)——在耶路撒冷守逾越节,彼拉多便将耶稣送到他那里去。希律·安提帕在较早时曾将施浸者约翰斩首。后来他听闻耶稣施行了许多异能奇迹,不禁大起恐慌,因为他害怕耶稣就是从死里复活的约翰。

      如今,希律很高兴有机会见到耶稣,但不是因为他关心耶稣的福利,或真的想知道人们对耶稣的指控是否属实。其实,他只是对耶稣感到好奇,希望看见耶稣施行奇迹而已。

      可是,耶稣却拒绝满足希律的好奇心。事实上,当希律盘问他时,他竟一言不发。希律和手下的兵士大感失望,便开始戏弄耶稣,给他穿上华丽的衣服和肆意讥嘲他。接着他们把他带回彼拉多那里。结果,原本彼此交恶的希律和彼拉多竟因此而成了好朋友。

      耶稣回到彼拉多那里时,后者把祭司长、犹太的官长和百姓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他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来。可见他没有做什么该死的事。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这样,彼拉多两次宣布耶稣无罪。他很想释放耶稣,因为他看出祭司长逮捕耶稣纯粹是由于嫉妒的缘故。在彼拉多继续设法释放耶稣之际,他受到进一步的鼓励要如此行,因为他坐在审判台上的时候,他的妻子派人传来一个口信,敦促他说:“这义人的事,你一点不可管,因为我今天在梦中[看来是出自上帝的]为他受了许多的苦。”

      然而,彼拉多虽然深知他应当释放这个无辜的人,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这样行呢?约翰福音18:36-38;路加福音23:4-16;马太福音27:12-14,18,19;14:1,2;马可福音15:2-5。

      ◼ 耶稣受到盘问他是不是王时,他怎样回答?

      ◼ 耶稣在地上一生为之作见证的“真理”是什么?

      ◼ 彼拉多作出什么判决?民众对此有什么反应?彼拉多怎样处置耶稣?

      ◼ 希律·安提帕是谁?何以他很高兴见到耶稣?他怎样处置耶稣?

      ◼ 何以彼拉多很想释放耶稣?

  • “你们看这个人!”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23章

      “你们看这个人!”

      彼拉多对耶稣所表现的态度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看出他是无辜的,于是便试图用另一个方法释放他。他对群众说:“你们有个规矩,在逾越节要我给你们释放一个人。”

      当时有一个声名狼藉的杀人犯也正被囚在狱中,因此,彼拉多问道:“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

      由于受到祭司长的挑唆煽动,群众竟要求彼拉多释放巴拉巴而将耶稣处死。彼拉多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再次问道:“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呢?”

      他们喊道:“巴拉巴。”

      彼拉多愕然问道:“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他呢?”

      他们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鼓噪声中回答说:‘把他钉在柱上!把他钉在柱上!’

      彼拉多深知群众正要求将一个无辜的人处死,于是为耶稣辩护说:“为什么呢?这人做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尽管彼拉多想释放耶稣,民众却在宗教领袖唆摆之下激动地不断喊叫说:‘把他钉在柱上!’祭司的煽动使群众达到狂热的地步,以致要杀人流血。试想想,仅在五日之前,他们当中有些人很可能曾欢迎耶稣以君王的身分进入耶路撒冷!如果耶稣的门徒当时在场的话,他们都保持缄默以避免引起别人注意。

      彼拉多见到自己的呼吁无济于事,反倒令群众生乱,便拿出水来,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群众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子孙身上好了。’

      至此,彼拉多为了迎合群众的要求——他关心讨好群众过于做自己明知是对的事——便释放了巴拉巴。彼拉多命人把耶稣捉住,脱去他的衣服,鞭打他。这并非普通的笞刑。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论到罗马所施的笞刑说:

      “一般所用的刑具是短鞭,是由几条长短不一的单皮带或辫带所组成,皮带上每隔若干距离便系有小铁球或尖锐的羊骨块。……罗马兵士大力鞭打囚犯的背部,铁球会造成很深的损伤,皮带和羊骨则会割伤皮肤及皮下组织。随着鞭打持续下去,伤口更会裂开,裂口深至皮肤下层的骨骼肌肉而变得一片血肉模糊。”

      耶稣被人以如此残暴的方式毒打之后,再被带进总督的衙门里。全营士兵都被召集起来,他们进一步凌辱耶稣,编了一顶荆棘冠冕,大力按在他的头上。他们拿一根苇子放在他的右手里,给他披上一件紫色外袍——皇室所穿的服饰——然后讥诮地对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他们吐唾沫在他脸上,并且用手掌打他,又从他手中夺过苇子来,打他的头,使他所戴的屈辱“冠冕”的尖刺更深深插进他的头皮里。

      耶稣虽然经历种种虐待,却表现令人惊讶的威严和力量。这使彼拉多大受感动,以至他再次设法挽救耶稣。他告诉群众说:“我带他出来见你们,叫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他也许以为群众目睹耶稣的惨况,便会心软下来。当时耶稣头戴荆棘冠冕,身穿紫色外袍,血流满面,痛楚彻骨,站在冷酷无情的暴民面前,彼拉多高声喊道:“你们看这个人!”

      尽管伤痕累累、饱受折磨,这里站着的乃是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他的确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人!不错,耶稣表现出一种镇静的威严和安详的神态,从而将他的伟大表露无遗。甚至彼拉多也必然看出这件事实,因为他所说的话看来同时带着尊重和同情的口吻。约翰福音18:39-19:5;马太福音27:15-17,20-30;马可福音15:6-19;路加福音23:18-25。

      ◼ 彼拉多试图用什么方法释放耶稣?

      ◼ 彼拉多怎样试图推卸罪责?

      ◼ 笞刑是怎样的刑罚?

      ◼ 耶稣被鞭打之后进一步受到怎样的凌辱?

      ◼ 彼拉多怎样再设法释放耶稣?

  • 被交出及带走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24章

      被交出及带走

      彼拉多见到耶稣虽饱受虐待,却表现安详庄严的神态;这令他深受感动,于是再次试图释放耶稣。这使祭司长们更加愤怒。他们决心不择手段,但求达到自己的邪恶目的。因此,他们再次大声喊道:‘钉他在柱上!钉他在柱上!’

      彼拉多回答说:‘你们自己把他钉在柱上吧!’(与犹太人在较早时候所作的声称相反,他们其实有权处决一些在宗教上犯了重罪的人。)随后,彼拉多至低限度第五次宣布耶稣无罪,说:“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犹太人见到他们对耶稣提出的政治指控并未得逞,便再次将数小时前他们在犹太公会审讯耶稣时所用的宗教指控——说耶稣亵渎上帝——再次提出来。他们说:“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因他以自己为上帝的儿子。”

      对彼拉多来说,这是一项新的指控;这使他更为恐惧。如今他看出耶稣绝非平凡之辈,他妻子所发的梦及耶稣在品格上所表现的惊人力量便足以表明这点。可是,耶稣真的是“上帝的儿子”吗?彼拉多知道耶稣是从加利利来的。然而,耶稣有可能在从前活过吗?彼拉多于是再次将他带返衙门,问他说:“你是哪里来的?”

      耶稣不发一言。他在较早时候已告诉彼拉多他是个王,可是他的国却不属这世界。如今再作进一步的解释也无济于事。可是,彼拉多却因为耶稣拒绝回答而觉得有损他的自尊,于是大发雷霆地说:‘你不对我说话吗?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在柱上吗?’

      耶稣以尊敬的态度回答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他在这里提及上帝授权给人为的统治者去管理地上的事务。然后他补充说:“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的确,对于耶稣所受的冤屈,大祭司该亚法和他的同谋以及加略人犹大比彼拉多所负的罪责更重。

      彼拉多对耶稣更为钦佩,而且害怕他可能真的来自上帝,于是再次设法释放他。可是,犹太人却抗拒彼拉多的企图。他们再次以政治罪名指控耶稣,并且奸狡地恐吓彼拉多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凯撒的忠臣。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凯撒了。”

      尽管事情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彼拉多再次将耶稣带出去。他向民众提出呼吁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

      他们回答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柱上!’

      彼拉多无计可施,只好问道:‘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在柱上吗?’

      犹太人一向憎恨罗马人的管辖。事实上,他们瞧不起罗马的统治!然而,祭司长们却伪善地说:“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

      由于害怕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名誉会受损,彼拉多终于向犹太人持续不断的要求屈膝。他把耶稣交给他们。兵士们脱去耶稣的紫色外袍,让他只穿着自己的衣服。他们把他带去受刑之际,他们要他背着自己的苦刑柱。

      这时是尼散月14日星期五早上较后的时间,也许已接近中午时分。耶稣自星期四清晨起来便一直没有睡觉,并且身受一次复一次的痛苦经历。所以可以了解的是,他负着苦刑柱时很快便感到精疲力竭。当时适逢有一个名叫西门的非洲古利奈人经过,他们便强迫他替耶稣背负苦刑柱。他们前往处决耶稣的地方时,有一大群人跟着走,包括好些妇女在内;她们都为耶稣捶胸痛哭。

      耶稣转身对妇女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

      耶稣所说的树是指犹太国。由于当时耶稣仍在他们当中,也有一小群相信耶稣的人在国内,所以这棵树仍含有一些能够维持生命的汁水。可是,一旦将这些人从国中除去,剩下的只是一棵在灵性上死去的树而已,不错,一个萎缩不振的国家组织。当罗马大军以上帝行刑官的身分将犹太国摧毁时,他们就真正有哀哭的理由了!约翰福音19:6-17;18:31;路加福音23:24-31;马太福音27:31,32;马可福音15:20,21。

      ◼ 宗教领袖对耶稣提出政治指控不遂时,便转以什么罪名指控他?

      ◼ 何以彼拉多感到更恐惧?

      ◼ 对于耶稣的遭遇,谁要负更重的罪责?

      ◼ 最后祭司们用什么方法使彼拉多交出耶稣来让他们处决?

      ◼ 耶稣告诉那些为他哀哭的妇女一些什么事?他说当时树还“有汁水”,但后来却会“枯干”。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 在柱上痛苦挣扎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25章

      在柱上痛苦挣扎

      两名强盗正与耶稣一起被带到外边处决。这队人来到离城市不远的一处地方,便停下来。这个地方名叫各各他,意即髑髅地。

      囚犯被人剥去外衣。然后有人为他们预备了用没药调和的酒,看来是耶路撒冷的妇女为他们预备的。罗马人并不阻止被钉的人服用这类减轻痛楚的药物。可是,耶稣尝过之后却拒绝喝这酒。何以故呢?看来他要在信心受到最大考验的时刻,头脑完全保持清醒。

      耶稣如今被人挂在柱上,双手伸直在头顶上。兵士们将一些大钉牢牢钉进他的手脚里。钉子戳穿皮肉和韧带时令他痛彻心脾。及至苦刑柱被竖起,痛楚更难以忍受,因为这时身体下坠,以致伤口进一步被撕裂。然而,耶稣却没有恐吓罗马兵士,相反,他为他们祈求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彼拉多将一个牌子钉在苦刑柱上,上面写着:“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看来他这样写不单是由于他尊敬耶稣,同时也因为他恼怒犹太的祭司们强迫他将耶稣处死。彼拉多用三种文字——希伯来文、官方的拉丁文及通用的希腊文——写出牌子上的字句,让所有人都可以读到。

      祭司长,包括该亚法和亚拿在内,对此大为惊愕。在他们的胜利时刻,见到这样的宣布实在大煞风景。因此他们抗议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彼拉多因自己受祭司们所利用而大感不悦,于是轻蔑地断然回答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

      祭司们与一大群民众齐集在行刑的地方。祭司们否认牌子上所写的话。他们重申较早时候耶稣在犹太公会受审时他们所提出的虚假指控。所以难怪路过的人开始出言侮辱耶稣,摇着头嘲笑他说:“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上帝的儿子,就从[苦刑柱]上下来吧!”

      祭司长和他们的宗教盟友也推波助澜地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苦刑柱]上下来,我们就信他。他倚靠上帝,上帝若喜悦他,现在可以救他;因为他曾说:‘我是上帝的儿子。’”

      兵士们受到当时的气氛所感染,于是也戏弄耶稣。他们捉弄耶稣,把醋递给他喝,但看来仅是递到他那枯焦的唇边而已。他们嗤笑他说:“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甚至连两名强盗——一个钉在耶稣右边,一个钉在左边——也嘲笑他。试想想,有史以来世上最伟大的人物,不错,一位曾与耶和华上帝一起创造万物的大能者,竟不得不咬紧牙关忍受这一切侮辱和虐待!

      兵士们取去耶稣的外袍,将其分成四份。他们拈阄看谁得着。至于他的内衣,因为质料上乘,而且没有缝口,兵士便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他们不自觉地应验了经上所说的话:“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

      后来,一个强盗开始意识到耶稣必然真的是王,于是责备同伴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上帝吗?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然后他恳求耶稣说:“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耶稣回答说:“我今日实在告诉你,你必和我一同在乐园里。”(《新世》)日后耶稣会在天上执掌王权,渡过哈米吉多顿的人和他们的同伴会有特权重建地上的乐园,届时耶稣便会实现他的应许,使这个幡然悔悟的罪犯复活过来。马太福音27:33-44;马可福音15:22-32;路加福音23:27,32-43;约翰福音19:17-24。

      ◼ 何以耶稣拒绝喝以没药调和的酒?

      ◼ 看来彼拉多何以命人把一个牌子钉在耶稣的苦刑柱上?这导致在彼拉多和祭司长之间什么进一步的交谈?

      ◼ 耶稣在苦刑柱上受到什么进一步的侮辱和虐待?看来这是由什么促成的?

      ◼ 兵士们处置耶稣的衣服的方式应验了什么预言?

      ◼ 其中一个强盗作出什么改变?耶稣会怎样应允他的请求?

  • “这真是上帝的儿子”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26章

      “这真是上帝的儿子”

      耶稣被钉在柱上之后不久,在正午时分,大地忽然变成一片漆黑,阴森可怖,达三小时之久。黑暗并不是由日蚀所引致的,因为日蚀只会在新月时分才出现,而逾越节却在月圆时分。再者,日蚀仅会延续数分钟。因此,黑暗显然是上帝所促成的!这样行的目的很可能是要一挫那些嘲弄耶稣的人的锐气,甚至使他们停止讥笑。

      如果昏暗的奇异现象是在耶稣身旁被钉的罪犯斥责同伴及请求耶稣记念他之前发生的,这便很可能是促使他悔改的原因之一。也许在这个黑暗的时刻,四个妇人——耶稣的母亲和他母亲的妹妹撒罗米、抹大拉的马利亚和使徒小雅各的母亲马利亚——走到苦刑柱附近。耶稣所钟爱的使徒约翰也与她们在一起。

      耶稣的母亲眼见自己养育成人的儿子在柱上痛苦挣扎,她的心委实有如“被刀刺透”一般!然而,当时耶稣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苦楚而是母亲的福利。他十分吃力地向约翰点头示意,然后对母亲说:“妇人,看,你的儿子!”接着他向马利亚点点头,对约翰说:“看,你的母亲!”

      由此耶稣将照顾母亲的责任交托给他特别钟爱的使徒。看来他的母亲当时已是个寡妇,而他托约翰照顾母亲乃是因为马利亚其余的儿子仍未对他表现信心。耶稣在这方面立下一个优良榜样,不但供应母亲的身体所需,还留意满足她的灵性需要。

      到下午三时左右,耶稣说:“我渴了。”他感觉到天父仿佛已从他撤去保护一般,目的是要使他的忠诚受到彻底的考验。因此他高声喊道:“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在旁边站着的人听见了,就说:“看哪,他叫以利亚呢!”有一个人跑上去,把海绒蘸满了酸酒,绑在苇子上,送给他喝,但其余的人则说:“且等着,看以利亚来不来把他取下。”

      耶稣尝过酸酒之后,就喊道:“成了!”不错,他的确完成了天父差他到地上来的一切任务;最后他说:“父啊!我将我的[灵]交在你手里。”耶稣将自己的生命力托付给上帝,深信上帝必定会使他复活过来。然后他便低下头来死了。

      在耶稣断气的一刻,地大大震动,把磐石也震裂了。地震的威力如此强大,以致耶路撒冷城外的纪念墓也裂开了,尸体被抛出墓外。路过的行人看见尸首露在外面,便走进城里将事情告诉其他的人。

      除此之外,在耶稣死亡的一刻,上帝殿内把圣所和至圣所隔开的巨大幔子亦从上至下被撕裂为两半。这块美轮美奂、装饰华丽的幔子高约18米,而且又厚又重!这个令人惊讶的奇迹不但显示上帝对杀害他儿子的人表现震怒,同时也表明借着耶稣的死亡,人得以进入至圣所所代表的天上去。

      人们感受到大地的震动和看见所发生的事,都大起恐慌。负责处决耶稣的军官不禁为此将荣耀归给上帝,他宣告说:“这真是上帝的儿子!”彼拉多盘问耶稣他是否上帝的儿子时,这位军官很可能在场。如今他确信耶稣的确是上帝的儿子了。不错,耶稣确实是世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其余的人也深受这些神奇事件所感动,于是捶着胸回家去,借此表示他们极感忧伤和羞愧。耶稣的许多女门徒从远处目击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都大受感动。当时使徒约翰也在场。马太福音27:45-56;马可福音15:33-41;路加福音23:44-49;2:34,35;约翰福音19:25-30。

      ◼ 何以持续三小时的黑暗并非由日蚀所引致?

      ◼ 耶稣在死前的一刻为家有年老双亲的人立下什么优良的榜样?

      ◼ 耶稣死前最后说了四句什么话?

      ◼ 地震成就了些什么事?圣殿的幔子被撕裂为二具有什么意义?

      ◼ 负责行刑的军官从当时所发生的奇迹受到什么影响?

  • 星期五被埋葬——星期日坟墓空了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27章

      星期五被埋葬——星期日坟墓空了

      如今已是星期五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尼散月15日的安息日在日落时候便会开始。耶稣的尸体正柔弱地挂在柱上,但他身旁的两名强盗仍未死去。星期五下午称为预备日,因为人们会在这日准备膳食,并且完成任何无法留待安息日之后才做的急务。

      即将开始的安息日并非仅是一个普通的安息日(一周的第七日),而是一个双重的安息日,亦称为“大”安息日,因为尼散月15日,即为期七日的无酵饼节的第一日(无论在周中的哪一日,均算作安息日)适逢是普通的安息日。

      根据上帝的律法,尸体是不可留在柱上过夜的。因此,犹太人遂请求彼拉多把行了刑的囚犯的腿打断以加速他们的死亡。兵士于是将两名强盗的腿打断。但既然耶稣看来已经死去,他们便没有打断他的腿。这件事应验了经上的话:“他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

      可是,为要确定耶稣已经死去,一个兵士用矛戳刺他的肋旁。矛刺进了他的心窝,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目击事情发生的使徒约翰报道这件事应验了另一节经文:“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

      处决耶稣时在场的人包括来自亚利马太城的约瑟,他是犹太公会一个颇有名望的成员。高等法院对耶稣作出不公的裁决时,他拒绝加以支持。约瑟其实是耶稣的门徒,但却一直未敢公开表明自己的身分。可是,如今他鼓起勇气去见彼拉多,请求让他将耶稣的尸体带走。彼拉多传召负责行刑的军官,后者证实耶稣确已死去,于是彼拉多便将耶稣的尸体交给约瑟。

      约瑟领去尸体,用洁净的细麻布裹好以准备安葬。他在这件事上获得犹太公会的另一个成员——尼哥德慕——的协助。尼哥德慕也由于害怕失去自己的地位而不敢承认相信耶稣。如今他带来了一捆含有33公斤没药和贵重沉香的绷带。他们用含有这些香料的绷带将耶稣的尸体包裹起来;这乃是犹太人惯常在安葬死人前处理尸体的方法。

      他们接着将尸体安放在附近园子的一个新墓穴里,墓穴是约瑟请人在石里凿成的。最后,他们用大石封住墓口。他们必须在安息日前完成一切安葬事宜,因此在处理尸体方面只好匆匆了事。由于这缘故,抹大拉的马利亚及小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她们也许曾在场协助包裹尸体)赶回家去预备更多香料和膏油,计划在安息日之后将耶稣的尸体作进一步的处理,好使尸体保全得久一点。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