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人子
    洞悉圣经(下册)
    • 象征意义的“男孩子”刚生下来,就被提到上帝的宝座那里去。

      不过,根据马太福音24:30和路加福音21:27的记载,耶稣首先提及天空会显出令人生畏的景象(圣经常把这种景象与上帝对恶人执行判决作个对比),随即预告“人子显现的凭证”出现(可将太24:29及路21:25,26跟赛13:9,10及珥2:30,31作比较)。既然“地上所有民族”都会“看见人子在天云上带着力量和大荣耀而来”,并为此“悲恸捶胸”,这里所指的,必定是耶稣以超自然的方式显示他的王权,使一切不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大起恐慌。

      启示录所记载的异象(启17:12-14;19:11-21)预示,弥赛亚君王会全面执掌王权,统治“各民族、国家、语言的人”。(但7:14)这样,启示录14:14所说的“好像人子”的那位,无疑也代表耶稣基督;启示录1:13所描述的统治者亦然。

      至于人子“在天云上”来临,“每一个人的眼”都会看见他(太24:30;启1:7),这究竟是什么意思,见云条下的“用做比喻”;眼睛;临在。

  • 仁慈
    洞悉圣经(下册)
    • 仁慈

      (Kindness)

      这种美德指主动关心别人;也指亲切地帮助别人或给人恩惠。在《希腊语经卷》,译做“仁慈”的希腊语主要是khre·stoʹtes(克雷斯托泰斯)。耶和华上帝是仁慈的典范,处处带头表现仁慈,甚至恩待那些忘恩负义的恶人,劝他们改过自新。(路6:35;罗2:4;11:22;多3:4,5)基督仁慈体贴,给门徒负的轭都是容易负的。(太11:30)因此,圣经勉励基督徒要穿上仁慈(西3:12;弗4:32),并要结出圣灵的果实,包括仁慈这种美德(加5:22)。这样,他们就表明自己真的是上帝的仆人。(林后6:4-6)“爱是……和蔼仁慈的。”(林前13:4)

      仁慈(或译“通情达理”,希腊语e·pi·ei·kiʹa埃皮伊基阿,字面意思是“让步”)是耶稣基督的显著美德。(林后10:1,Rbi8 脚注)马耳他岛的居民对保罗非常有“人情味”(希腊语phi·lan·thro·piʹa菲兰特罗皮阿,字面意思是“对人的温情”)。(徒28:2,Rbi8 脚注)

      分外恩典 在《希腊语经卷》,khaʹris(卡里斯)一词出现过150多次,译法不一,视乎语境而定。但无论是哪个译法,都保留了“卡里斯”最基本的概念,例如译做可喜的事(彼前2:19,20)、中听的话(路4:22)等;有时也引申指捐款、捐献一类的善事(林前16:3;林后8:19),以及乐善好施的精神(林后8:4,6)。另外,这个词也指格外仁慈的举动所引发的感激或嘉许。(路6:32-34;罗6:17;林前10:30;15:57;林后2:14;8:16;9:15;提前1:12;提后1:3)

      学者R.C.特伦奇在《新约同义词》中指出,“卡里斯”隐含这样的意思:“白白地施与,施恩不图报。因此[在基督教的著作里],这个词用来强调新的意义……阐明上帝赐人的恩典慈爱,是完全无偿的施与。事实上,亚里士多德为[卡里斯]所下的定义也突显了这一点:恩惠是白白施与的,是不图报偿的,完全是出于慷慨好施的精神,绝无其他动机。”(伦敦,1961,158页)约瑟夫·塞耶在他编著的词典中指出:“[卡里斯]包含的意思是:向不配蒙恩的人所施的恩惠……新约圣经的执笔者大都用[卡里斯]来指上帝对人所施的恩典仁慈,就是施恩给不配蒙恩的人,赦免罪人的过犯,劝导人接受借基督而来的永恒救恩。”(《新约希腊语英语词典》,1889,666页)在希腊语里,跟“卡里斯”密切相关的另一个词是khaʹri·sma(卡里斯马)。关于“卡里斯马”,威廉·巴克利在《新约原文词语选释》(1956,29页)中指出:“这个词的基本意思是:白白施与的恩惠,不是蒙恩的人配得的,不是他赚来或应得的。”(参看林后1:11,Int)

      “卡里斯”用来表达上述意义时,译做“分外恩典”是很贴切的,意思是施与恩典并不是施恩者分内必须做的事,他所表现的仁慈是另一方不配得到的。耶和华向人施恩就是一个好例子。(徒15:40;18:27;彼前4:10;5:10,12)

      工人得工资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这是他应有的权利,是雇主欠他的债;所以说,工资不是恩赐,也不是什么分外恩典。(罗4:4)但被判死刑的罪犯(我们生来就是罪人,跟死囚没有分别)要是得免一死,还被算作义人的话,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恩典,绝不是他应得的。(罗3:23,24;5:17)如果说,摩西律法叫罪过更明显,因此生在律法下的人的罪特别重,特别该死,那么我们也不要忘记,犹太人首先蒙恩得救,因此他们得到的分外恩典也特别大。(罗5:20,21;1:16)

      耶和华牺牲爱子基督耶稣,让人类靠着基督的血获得救赎,罪蒙赦免,由此显出了非凡的分外恩典。(弗1:7;2:4-7)全凭上帝的分外恩典,各种各样的人才得蒙拯救(多2:11),正如众先知所指出的一样。(彼前1:10)保罗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既然是凭着分外恩典,就不再是由于行为,要不然,恩典就不再是恩典了。”(罗11:6)

      保罗在他的14封书信中提到上帝的分外恩典90多次,比圣经其他执笔者都要多。除了希伯来书,保罗在每封信的起头都提到上帝和耶稣的分外恩典,更无一例外地在结尾重提。圣经其他执笔者也有类似的做法,在他们所写的圣经书卷里,无论起头还是结尾都提到上帝和耶稣的分外恩典。(彼前1:2;彼后1:2;3:18;约二3;启1:4;22:21)

      保罗再三强调耶和华的分外恩典是不难理解的,正如他自己说:“我从前亵渎上帝,迫害人,凌辱人,后来却蒙了慈悲,因为我先前无知,由于不信才做出这些事。但我们主的分外恩典特别丰盛,于是我们的信心和因基督耶稣而有的爱也加深了”。(提前1:13,14;林前15:10)跟行事愚蠢的人不同,保罗没有轻看上帝的分外恩典(犹4),他不但决心不白白领受,还敦促其他已经领受上帝分外恩典的人“不要辜负这个美意”。(徒20:24;加2:21;林后6:1)

  • 忍耐
    洞悉圣经(下册)
    • 忍耐

      (Endurance)

      希腊语动词hy·po·meʹno(希波梅诺),字面意思是“留下”,在路加福音2:43和使徒行传17:14都译做“留”。这个词引申指“站稳立场,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经文的译法是“忍耐”。(太24:13)希腊语名词hy·po·mo·neʹ(希波莫内)通常指勇敢而坚定的“忍耐”,即使面对障碍、迫害、考验、引诱,仍然满怀希望。

      为什么需要忍耐 基督徒可能遭遇各种逆境,包括别人的冷淡反应、责难、诋毁、极度的仇视、近亲的憎恨、虐待、监禁,甚至死亡。(太5:10-12;10:16-22;24:9,10,39;可13:9,12,13;启13:10)因此基督徒必须忍耐。没有这种不可或缺的特质,人就不可能得到永生。(罗2:7;来10:36;启14:12)重要的不是起初做基督徒做得多好,而是能不能坚持到底。耶稣基督说得好:“忍耐到底的人,必然得救。”(太24:13)“只有忍耐,才能得到生命。”(路21:19)

      有些人很快就接受“上帝的话语”,可惜流于表面,不够忍耐,一遇到患难或迫害就放弃了,得不到上帝的悦纳和赐福。那些珍视上帝话语的人却坚定不移,“忍耐着结出果实”,不顾艰辛、苦楚、挫折,忠心耿耿地传讲上帝的信息。(路8:11,13,15)

      如何保持忍耐 当人受苦的时候,沉思上帝的仆人(基督教创立之前的先知、约伯、使徒保罗和约翰,以及其他许多忠仆)的好榜样,留意他们一生忠心有什么结局,就能大受鼓励,坚忍不拔。(林后6:3-10;12:12;帖后1:4;提后3:10-12;雅5:10,11;启1:9)耶稣基督在忍耐方面所立的完美榜样,特别值得我们紧紧注视。(来12:2,3;彼前2:19-24)

      紧记不忘基督徒的希望,期待享有无罪永恒的生命,也是十分重要的。就算基督徒受迫害至死,这个希望也不会落空。(罗5:4,5;帖前1:3;启2:10)跟将要实现的伟大希望相比,目前所受的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罗8:18-25)任何苦楚不管在目前多么难受,但比起永恒的福乐,其实都是“短暂而轻微”的。(林后4:16-18)人紧记考验只是暂时的,紧紧持守基督徒的希望,就不会因失望而对耶和华上帝不忠。

      基督徒的忍耐并不在乎个人的力量,而在乎至高的上帝。上帝借着圣灵,也借着圣经所带来的安慰,扶持和强化他的仆人。他把忍耐赐给那些全心倚靠他的人,因此基督徒应该向他祷告求助,例如求他赐予智慧去应付某种考验。(罗15:4,5;雅1:5)耶和华绝不会让人遭遇无法承受的考验。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