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怎样准备公众演讲
    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怎样准备公众演讲

      耶和华见证人的会众每周都举行公众演讲聚会,发表基于圣经的演讲。假如你是长老或助理仆人,你善于教导,能发表富于教益的公众演讲吗?如果你具备以上条件,你就会奉派发表公众演讲。成千上万的弟兄经过传道训练班的培训后,都能负起这个重要的教导责任。假如你奉派发表公众演讲,你可以怎样准备呢?

      细读大纲

      首先要把大纲仔细读一遍,想一想其中的论点,直到领会透彻后,才搜集额外的资料。讲题通常标明了演讲的主旨,所以应该牢记。你应该教导听众什么道理呢?你希望达到什么教导目标呢?

      大纲里的各个标题就是演讲的主要论点。你应该熟悉这些主要论点,分析各点跟主题的关系。每个主要论点下面都有附属论点,附属论点下面还有其他连带的论点。你应该想一想大纲各个部分怎样承上启下,达到演讲的目标。你透彻明白了演讲的主题和目标,又掌握了各个主要论点怎样跟主题互相呼应后,就可以开始构思演讲的具体内容。

      准备公众演讲,起初不妨把整个演讲分拆成四五个演讲来准备,每个演讲以一个主要论点为题,准备好一个再准备下一个。

      讲者收到的大纲只是准备演讲的工具,不是给他照读的讲稿。大纲好比一间只有栋梁的房子,还要加上墙壁、屋顶、门窗,接上水源电力,才能住人。

      引用经文

      耶稣基督和门徒施教时,总是以经文为根据。(路加福音4:16-21;24:27;使徒行传17:2,3)你也能照样做。你所提出的论点应当基于圣经。不要只是讲解和应用大纲列出的论点,要想想这些论点有什么圣经根据,然后引用经文施行教导。

      准备演讲的时候,要查阅大纲里的每一节经文。看经文时,要留意上下文。有些经文只是提供背景资料。大纲所列出的经文不必一一读出和解释。哪些经文应该读,主要看看哪些经文对听众最有益。假如你充分发挥大纲的经文,通常不需要引用额外的经文。

      演讲的成效,不在于读了多少节经文,而在于教导的素质。读出经文前,先要说明读出经文的原因。要花点时间指出,听众可以怎样应用经文的原则。读出经文后,要继续打开圣经,清楚解释经义。这样,你的听众也会照样打开圣经。你能怎样引发听众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充分领受上帝话语的教益呢?(尼希米记8:8,12)方法是解明经义、运用比喻和应用经文。

      解明经义 预备解释一节重要的经文前,先要想想:“经文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引用这节经文呢?听众看过这节经文后,会有什么疑问吗?”你可能要分析经文的上下文、背景、场合、用词和执笔者的原意。这就涉及搜集参考资料了。“忠信睿智的奴隶”出版了很多书刊,你可以从中找到很有价值的资料。(马太福音24:45-47)经文的所有细节不必全都解释,只解释跟论点有关的部分就行了。

      运用比喻 比喻能加深听众对事物的理解,帮助他们记住某个论点或原则。他们听到你的比喻后,就能通过联想已知的事物而掌握你所提出的论点。耶稣在他的著名演说“登山宝训”里用过很多比喻。他以天上的飞鸟、窄门、建在磐石上的房子等事物为喻,使他的教训更清楚有力,叫听众铭记于心。——马太福音5-7章。

      应用经文 读出经文后解明经义、引喻说明,能清楚传达知识,但知识要应用出来才有价值。学以致用当然是听众的责任,但你也能帮助他们看出怎样应用经文的原则。如果你确信听众已经明白经义,知道经文跟论点的关系,就要进一步说明经文对我们的观念或行为有什么影响。要指出哪些思想和行为跟经文有所抵触,并且强调弃绝这些事会带来什么裨益。

      构想怎样应用经文时,要记得听众的背景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并不一样。听众中有的是新人,有的年老,有的年青,有的受着百般个人难题所缠扰。演讲的内容应该切合实际。向听众提出的劝勉不应该好像只适合一小部分人。

      讲者可以灵活变通的地方

      演讲的主要论点和发挥这些论点所用的时间都是指定的,不应该随意更改,可是演讲的细节却可以灵活变通。你可以多花点时间发挥某几个附属论点,其他就从简。不要以为每个附属论点都要用同样的时间来讲论,这样做只会使演讲过度紧凑,叫听众吃不消。怎样决定哪些论点要充分发挥,哪些论点只要轻描淡写就行呢?不妨想一想,哪些论点有助于发挥演讲的中心思想呢?哪些会对听众有最大的益处呢?如果不提某节经文和相关的论点,会不会削弱演讲的论据呢?

      要凡事验明,千万不可加插任何猜测或者个人见解。耶稣基督身为上帝的儿子,也没有“凭着自己的主意”说话。(约翰福音14:10)要知道,人出席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是要聆听圣经的教训。如果弟兄姊妹认为你是个出色的讲者,多半是因为你常常引用上帝的话语,而不是标榜个人的见识。弟兄姊妹欣赏你的演讲,是因为这个缘故,不是别的。——腓立比书1:10,11。

      你的演讲不再只是个简单的大纲。演讲的内容已经丰富起来,能帮助听众更充分领会经文的意义。现在,要试讲了。不妨朗声练习。重要的是,所有要点都应该了然于心。发表演讲时要充满信念,使内容生动有力,怀着热诚讲论真理。你发表演讲前应该想想:“演讲的目的是什么呢?要点突出吗?演讲的内容真的基于圣经吗?每个要点之间的连接自然吗?演讲会叫听众更爱戴耶和华,更赏识他所行的事吗?演讲的结语跟主题互相呼应吗?结语明确具体,能激励听众学以致用吗?”如果你能顾及以上各点,你就是“善用知识”,不但叫会众得益,也使耶和华得着赞美!——箴言15:2。

  • 培养教导的能力
    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培养教导的能力

      在教导方面,你有什么目标呢?既然耶稣吩咐所有跟从他的人都要教导别人成为基督徒,如果你是个新传道员,无疑希望学会主持圣经研究。(马太福音28:19,20)如果你是个有经验的传道员,目标也许是提高教导效能,打动学生的心。如果你有儿女,自然希望诱导儿女把一生献给上帝。(约翰三书4)如果你是个长老或正在追求监督的职分,也许希望成为优秀的公众演讲讲者,使听众能更深入地认识耶和华和他的旨意。怎样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

      我们要向耶稣基督学习,他是个优秀的导师。(路加福音6:40)无论是向山坡上的群众发言,还是对路上的几个行人说话,耶稣的话和他的说话方式都令人历久难忘。耶稣教导人的时候,不但启发听者的思想,触动他们的心灵,而且具体地讲解,让听的人能明白。你的教导能收到这些效果吗?

      仰赖耶和华

      由于耶稣跟天父关系亲密,而且有上帝的灵,所以有卓越的教导能力。你有没有热切向耶和华祈求,好叫你更有效地教导圣经学生呢?如果你是家长,有没有经常祈求上帝指引你教导儿女呢?你发表演讲或主持聚会之前,有没有衷心祷告呢?你常常祈祷,仰赖耶和华,就会得到帮助,使你的教导更有效。

      人信靠上帝的话语圣经,也显示他仰赖耶和华。耶稣临死前的最后一晚,向天父祷告说:“我把你的话语给了他们。”(约翰福音17:14)耶稣虽然见多识广,却从不凭自己的意思讲话。他为我们立下榜样,无论说什么,总是照着父亲教导他的去说。(约翰福音12:49,50)上帝的话语能对人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产生很大的影响。(希伯来书4:12)你越认识上帝的话语,学会在传道时善加运用,就越有能力教导人归向上帝。——提摩太后书3:16,17。

      尊崇耶和华

      效法基督施行教导,不是单单指讲话动听。耶稣能说出“中听的话”,人们的确感到惊诧。(路加福音4:22)但耶稣为了什么目的而把话说得动听呢?是为了尊崇耶和华,而不是为了使别人留意自己。(约翰福音7:16-18)耶稣鼓励门徒说:“你们的光也该在人前照耀,这样人就能看见你们的善行,把荣耀归于你们的天父。”(马太福音5:16)我们施行教导时也该贯彻这个原则,避免分散听者的注意而没有尊崇上帝。因此,我们考虑说什么或怎样说的时候,最好问问自己:“我这样说会加深人对耶和华的爱,还是只会使别人留意我呢?”

      一个有效的教导方法是运用比喻或生活事例。不过,如果比喻长篇大论,或者事例过于详尽,就可能失去教导的作用。同样,纯粹为了博人一笑而说些故事,只会偏离我们传道的目的。这种施教方式使别人留意我们,却达不到神圣教育的目标。

      分辨差异

      人要做基督的门徒,就必须明白自己所学的。他不但需要听到圣经的真理,还要看出它跟其他信仰有什么不同。比照一下不同的信仰,就能收到这个效果。

      耶和华再三鼓励他的子民“分辨”洁净的和不洁净的东西。(利未记10:9-11)他说,在伟大的属灵圣殿里服务的人,会教导他的子民“分辨圣物和俗物”。(以西结书44:23)箴言这卷书把正义和邪恶、智慧和愚昧作比较。即使不是对立的事物,也彼此有分别。在罗马书5:7,保罗提到正义的人和良善的人的差异。他在希伯来书指出,基督的大祭司职分比亚伦的更优越。17世纪教育家约翰·阿莫斯·夸美纽斯说:“教导别人,基本上就是指出事物在目的、形态和根源上的差异。……所以,善于分析事物的人是良师。”

      以教导人认识上帝的王国为例,如果学生不明白“王国”是什么,你就要说明圣经所说的王国,跟有些人认为的不同,王国并不是人的内心情况。或者你要指出王国跟世上的政府有什么分别。如果对方已经知道这些基本真理,你可以进一步讲解其他细节。例如,你可能要说明弥赛亚王国跟诗篇103:19所说的耶和华的宇宙王权,或者跟歌罗西书1:13所讲的上帝“爱子的王国”,或者跟以弗所书1:10提到的“管理安排”,各自有什么不同。强调这些差异,有助于使学生明白有关上帝王国的重要真理。

      耶稣经常用这种技巧来施教。他指出一般人对摩西律法的了解跟律法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差异。(马太福音5:21-48)他也说明真正的敬虔跟法利赛派的伪善行为有什么分别。(马太福音6:1-18)他指出,门徒所表现的自我牺牲精神跟“辖制”别人的心态截然不同。(马太福音20:25-28)据马太福音21:28-32记载,耶稣在另一个场合请听众想想,自以为义跟真正悔改有什么不同。谈到这里,让我们看看另一种有效的教导方法。

      启发思考

      马太福音21:28说,耶稣比较不同事物之前,提出以下问题:“你们认为怎样?”胜任的教师不仅叙述事情或解答问题,还会鼓励学生培养思考的习惯。(箴言3:21;罗马书12:1)要做到这点,一个方法是提出问题。正如马太福音17:25记载,耶稣问:“西门,你认为怎样?地上的王向谁征收物品税或人头税呢?是向儿子呢?还是向外人呢?”耶稣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彼得自己就圣殿税的事下正确的结论。在另一个场合,有人问耶稣:“谁是我要爱的人呢?”耶稣回应的时候,把祭司和利未人的行为跟撒马利亚人的善行作对比,然后提出以下的问题:“这三个人,你认为谁才爱遇劫的那个人呢?”(路加福音10:29-36)再一次地,耶稣让提问的人自己下结论,而没有代对方思考。——路加福音7:41-43。

      打动学生的心

      施教的人要是领悟上帝话语的意思,就会明白崇拜上帝不仅包括熟记一些事实、遵守某些规定,还包括跟耶和华享有亲密的关系,乐于遵行他的道。这种崇拜牵涉到人的内心。(申命记10:12,13;路加福音10:25-27)在圣经里,“心”和“内心”往往指人的内在特质,包括人的欲望、感情、感觉和动机。

      耶稣知道,人看外貌,上帝却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7)我们为上帝服务,是因为爱他,而不是希望别人另眼相看。(马太福音6:5-8)法利赛派做的许多事,都是为了引人注目。他们只顾遵守律法的细节和自己所定的教条,却没有表现出崇拜上帝的人应有的特质。(马太福音9:13;路加福音11:42)耶稣教导门徒,服从上帝的规定固然重要,但人必须从心里服从才有价值。(马太福音15:7-9;马可福音7:20-23;约翰福音3:36)我们效法耶稣的榜样,教导人的时候就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我们帮助人认识上帝对他们的要求的确重要,但人认识和爱戴耶和华也同样重要。这样他们才会用行为表明,他们重视跟这位真神的关系,渴望蒙他悦纳。

      人要从教导得益,就得省察自己的内心。耶稣促请人审察自己的动机和感觉。他纠正别人的错误观念之前,总会先问问他们为什么会有某种想法、言论或行为。他一面探询真相,一面加以说明,或用比喻,或用行动,鼓励对方以正确的观点看事情。(马可福音2:8;4:40;8:17;路加福音6:41,46)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帮助别人,鼓励他们想想:“为什么我喜欢这样做呢?为什么我有这个反应呢?”然后鼓励他们以耶和华的观点看事情。

      教人应用知识

      优秀的教师知道,“最重要的是智慧”。(箴言4:7)有智慧的人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避开危险,达到目标,以及帮助别人。教师的责任是要使学生学会把知识应用出来,而不是替学生作决定。讨论各种圣经原则的时候,要教学生推理。不妨举出日常生活的某种情况,问问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刚才学到的圣经原则能对他有什么帮助。——希伯来书5:14。

      使徒彼得在公元33年五旬节的讲话就是个好例子。他把经文应用在当前的情况上,结果他的话在听众身上起了积极的作用。(使徒行传2:14-36)彼得先从圣经引述他的听众都相信的三段经文,然后进一步说明这些经文跟他们亲眼见过的事有什么关系。结果,众人都觉得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你的教导也能起同样的作用吗?你叙述完一件事之后,有没有进一步帮助人明白事情背后的原因呢?有没有请听众想想怎样把自己所学的应用出来呢?你的听众也许不会像公元1世纪五旬节的群众那样,主动问:“我们该做什么呢?”可是,只要你能清楚讲明经文所说的,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就能推动对方采取适当的行动。——使徒行传2:37。

      父母给儿女朗读圣经的时候,该把握时机训练儿女想想怎样把圣经原则实行出来。(以弗所书6:4)例如,你可以从每周阅读的经文中找几节经文,讨论其中的意思,然后提出以下一类的问题:“这句话给我们什么指引?我们传道的时候怎样引用这些经文?关于耶和华和他的处事方式,我们从这几节经文学到什么?这一点怎样使我们更深入认识耶和华呢?”要鼓励家人在传道训练班的经文选讲中,按以上问题发表评论。这样他们就会更容易记得自己评论过的经文。

      以身作则

      你不仅要言传,也要身教。你怎么说,就该怎么做,让听你的人可以效法具体的榜样。儿女通过模仿别人来学习。小孩常常模仿父母的行为,这表明他们希望像父母一样。他们希望体验一下,做父母所做的事会有什么感觉。同样,如果受你教导的人效法你,像你效法基督一样,他们也会体验到遵行耶和华的道而得的福。(哥林多前书11:1)他们能亲身体验跟上帝同行的滋味。

      立下好榜样的确非常重要。我们“有圣洁的品行,有敬虔的行为”,就能以自己作为活例,使学生明白怎样把圣经原则实行出来。(彼得后书3:11)我们鼓励圣经学生经常阅读上帝的话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我们希望儿女坚守圣经原则,自己所做的就要跟上帝的旨意一致。我们鼓励会众热心传道,自己也该全力参与这项工作。我们言传身教,就能推动别人照着做。——罗马书2:21-23。

      我们希望提高教导能力,就要问问自己:“我教导别人的方式,能推动受教的人改变自己的态度、言谈和行为吗?我有没有指出不同的观念或行为的差异,让别人明白呢?我怎样帮助学生、儿女或聚会里的听众记得我所说的话呢?我有没有向别人说明怎样实践他们所学的呢?我有没有以身作则呢?他们有没有看出,如果把学到的真理实践出来,就能促进自己跟耶和华的关系呢?”(箴言9:10)务要继续留意这几方面,努力培养教导的能力。“你要时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导。要谨守这些事,因为你这样做,既可以救自己,又可以救听你的人。”——提摩太前书4:16。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