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0 7/8 16-17页
  • 以孩童的观点看事情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以孩童的观点看事情
  • 警醒!1990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他们并非细小的成年人
  • 鼓励、指导而非要求
  • 从儿女的婴孩时期便开始施行教导
    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满幸福
  • 应该多早开始教导你的儿女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2年
  • 父母可以怎样帮助儿女?
    警醒!1982年
  • 父母们,要打动儿女的心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0年
《警》90 7/8 16-17页

以孩童的观点看事情

大多数父母至少都会同意一点:成功地将子女养育成人是他们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有无数书本谈及养育子女的成功之道。然而,有一个方法是每个成年人——无论是父母、祖父母、伯父伯母、舅父舅母,又或仅是朋友——都可以学会的。在了解和训练孩童方面,你有试过以孩童的观点看事情吗?在他们幼小的头脑里究竟有怎样的想法?

要记住,孩童是年纪幼小的人。对他们怀有这个看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对我们怀有什么看法。他们出生于一个人人都在体格、权威和体力方面凌驾他们之上的世界里。对初学走路的婴孩来说,成年人可以代表保护、安慰和帮助,亦可以对他们形成威吓。

他们并非细小的成年人

另一个重要之点是,要小心避免把他们当作小成年人看待。童年应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之一,我们无须催促孩子匆匆渡过这段时期或甚至加以放弃。让他们享受这段时光好了。作为父母,你可以把握机会把道德原则灌输给他们。这是他们最后长成为平衡的成年人所必需的。

照顾婴孩时,以孩童的观点看事情同样重要。举个例说,婴孩号哭不应总是带来父母恼怒的责打。号哭或呜咽是新生婴儿表达自己的需要的自然方法。孩子一旦从安全的母腹出来,他便能够借着号啕的哭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鼓励、指导而非要求

鼓励孩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思想是好的。他们的观点可能显示若干难题;父母若清楚明白难题,解决难题就容易得多了。可是,我们对孩子的话的反应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样重要。在我们应该如何对子女谈话这个问题上,《父母》杂志的副编辑舒曼(Wendy Schuman)建议:“把体恤之心化作言语……是近期大多数亲子沟通研究背后的中心观念。可是,若非以体恤的言词表达出来,体恤之心本身是不足够的。大多数父母都不会自然以这样的言词表达自己的感觉。”

换言之,孩子若是不敬或做了些令人震惊的事而需要纠正,我们的观点和语调应该力图避免表示恼怒或失意。当然,这件事说易行难。可是请记住,苛刻或蔑视的回答,例如,“蠢人”或“你什么事都做不好!”绝不能使困难的情况有任何改善。

许多父母发觉称赞,特别在予人劝告之前提出,可以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以孩子的观点看事情的另一个机会。大多数孩童都会看出怎样的称赞是别有用心或并非出于衷诚的。因此,在给予子女称赞时,我们应当肯定称赞是衷诚和配得的。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吉诺特(Haim G. Ginott)博士在他所著的《父母和子女之间》一书中强调父母应该称赞子女的成就而非他们的个性。例如,如果你的儿子造了一个书柜,得意洋洋地指给你看,你的评论若是,‘这个书柜不但好看,而且也很实用,’就会建立他的信心。为什么?因为你所称赞的是他的成就。所以,在孩子看来,你的称赞是现实具体的。然而,你的评论若是,‘你是个好木匠,’情形就不同了,因为你把注意集中在他的为人方面。

吉诺特博士说:“大部分人相信称赞能建立孩子的信心和使之感到安全。实际上,称赞可以导致紧张和错误的行为。……父母若告诉子女,‘你真是个好孩子,’他也许觉得难于接受,因为他自觉并不是这样。……称赞应该针对子女的努力和成就而非他们的个性特质。……称赞可以分为两部分:我们的话和子女的推断。我们的话应该清楚表明我们赏识子女的努力、工作、成就、帮助和体贴。”

这项关于称赞的有益提议正好与上帝吩咐人表现慷慨精神的劝告一致,正如箴言3:27说:“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有人说得不错,无论我们阅读什么优良的建议或明智的忠告,所谓二十年养育子女的计划是没有捷径可循的。这需要人表现忍耐、爱心、了解和体贴。然而,学会以“孩童的观点”去察看和了解年幼子女的行为会大大有助于成功。

睿智的所罗门王写道:“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箴言10:1)愿你能够更清楚了解孩子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帮助你享有这样的快乐经历。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