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善不可丧志守望台1988年 | 10月15日
-
-
行善不可丧志
“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6:9。
1.耶稣将什么任务委派给手下的跟从者?
作为崇拜的一部分,基督徒所从事的活动是多么美善!这项活动由以下清晰的命令总括起来:“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门徒,……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19,20)耶稣基督亲自委派门徒执行这项普世的教导工作。
2.(甲)为什么我们可以说,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是至为重要的善工?(乙)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达成什么目的?
2 既然使别人作基督门徒的命令是耶稣升天之前对他的首批门徒所作的临别训示之一,这岂不是一项至为重要的委派吗?不错,的确是,因为执行这项委派能够拯救生命。(提摩太前书4:16)因此这是一项善工。它向听从王国信息的人提供有益的圣经教育。传道工作也向一切反应冷淡、无动于衷的人发出通知。(路加福音10:10,11)因此,执行这件工作——正如遵守耶稣的其他任何教训一般——足以将真正的基督徒标明出来。——约翰福音8:31。
3.(甲)耶稣的门徒对耶稣所立的榜样和所下的命令有什么反应?(乙)耶稣帮助门徒养成什么态度?
3 身为伟大的教师,耶稣为自己的跟从者立下极优良的榜样。他公开教导人及“宣扬王国的好消息”,借此使别人成为门徒。(马太福音9:35,《新世》)新近跟从他的人也效法他努力使别人成为基督的门徒,因为真正的门徒乃是“一个接受别人的教训,并有分加以散播的人”。起初,这项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仅限于在犹太人和归信犹太教的人当中进行。即使在这方面遭遇不利的反应,耶稣的门徒有执行耶稣的命令,“继续不断”向人传道吗?不错,他们“到以色列家迷途的羊那里去”,直至公元36年第一位外族人成为信徒为止。(马太福音10:5,6,《新世》;使徒行传5:42,《新世》)记载说当时耶稣的门徒“把[他]们的道理充满了耶路撒冷”。(使徒行传5:28)他们绝没有在这项善工上灰心丧志。反之,他们忠心耿耿地贯彻始终。
“田地就是世界”
4.耶稣的跟从者怀着什么态度去执行他们进一步的委派?
4 耶稣表示田地会包括“万民”在内。(马太福音28:19)耶稣论及撒王国种子的比喻时说:“田地就是世界。”(马太福音13:38)因此,基督徒会在普世作他手下的王国“见证人”。他们会‘继续去’向人作见证,“直到地极”。(使徒行传1:8)圣经说使徒保罗“专心传扬主的道”,我们可以肯定其他的基督徒也同样行。——使徒行传18:5,《新译》。
5.耶稣怎样表明他期望门徒全力执行见证工作,直至目前事物制度的末了?
5 耶稣期望基督徒全神贯注于作见证的活动,直至目前这个事物制度的末了。这件事从耶稣就基督徒的传道职分及传道范围所作的预言足以见之。耶稣说:“这王国的好消息要传遍有人居住的大地,对万国作一个见证,然后末了便会来到。”——马太福音24:14,《新世》。
6.宣扬王国的工作需时多久才完成?我们对传道工作的态度应当怎样受这件事所影响?
6 耶稣颁布命令要门徒在普世从事宣扬王国及使人作基督门徒的活动,他深知这项善工终有一天会达到最高潮,正如在犹太田地中的情形一样。但这件工作会达成它的目的。“然后,”正如耶稣说,“末了便会来到。”由于这缘故,耶和华见证人会怀着信心和喜乐继续执行耶稣委派给他们的工作,直至末日来临。这样行能够帮助他们在现今努力不懈地工作,直至大功告成为止。
怎样执行工作
7.耶稣和手下的门徒传道时强调什么主题?
7 耶稣曾教导他的首批门徒怎样从事公开的传道活动。门徒热烈响应耶稣的命令,“去”向人作见证。耶稣训练他们从事作见证工作时说:“你们要一边走一边宣扬说:‘天国近了。’”(马太福音10:7,《新译》)这使门徒所传的信息与耶稣自己的传道工作具有同一的王国主题。对心地忠实的人来说,这是个好消息。耶稣的门徒一旦开始工作,他自己有没有就此停下来呢?绝没有,因为事实上,“耶稣吩咐完了十二个门徒,就离开那里,往各城去传道教训人。”——马太福音11:1。
8.(甲)王国宣扬者会在何处及如何向人作见证?(乙)将好消息带到别人家里何以是适当的?(丙)以适当的方式向户主问安有什么好处?
8 这些王国宣扬者会在哪里及怎样向人作见证呢?耶稣告诉他们说:“进[户主]家里去,要请他的安。”(马太福音10:12)将好消息带到别人家里使户主有尊荣,让他有机会在自己家里对王国的信息作出反应。采用一般人所接纳的习惯问安不但是开始谈话的体贴、有礼的方法,友善、愉快的问安还可以达成一个有利的目的,使一个未经邀请的探访转变为受欢迎的探望。(可参看马太福音28:9;路加福音1:28。)应门人的语气和回答也能够向你透露对方的态度。你继续说下去之前必须探知这些事,因为你若对此了然,便能够较易于调整自己的话题以适应户主的需要。——可参看使徒行传22:1,2;23:6。
9.什么表明并非所有人都会怀着体会之心聆听王国的信息?门徒对不感兴趣的人应当有什么反应?
9 耶稣让门徒知道,地区里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反应良好。他说:“你们无论进哪一座城或哪一个村,要找出谁是配得的人。”(《新世》)若人人都接纳王国的信息,耶稣就没有理由要运用“找出”这个字词了。至于那些对王国信息不感兴趣的人,门徒应当对之有什么反应?“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他们要和平地离去,将一切后果交给耶和华去决定。——马太福音10:11,14。
今日的情况
10.别人怎样论及耶和华见证人宣扬王国的活动?
10 耶和华见证人现正忠心耿耿地履行基督徒的任务,将王国的信息传遍全球。由于这缘故,荷兰一位新闻记者怀斯(A. P. Wisse)评论说:“他们[见证人]与众不同。部分的差异乃是他们热心传扬福音所造成的结果。他们没有将真正的基督教视为一种拥有大教堂的宗教,其中的教友各自拥有固定的座位,而教会对他们所求的只不过是听道而已。反之,见证人像保罗一般放胆发言,对所有愿意聆听的人说话。”见证人对传道工作所怀的这种热心无疑赢得了耶和华上帝的祝福。
11,12.(甲)近年来的传道工作产生了什么结果?(乙)当我们的人数日益增加之际,在传道地区方面有些什么情形发生?(丙)这引起了什么问题?
11 现今有300多万王国宣扬者在210个国家地区热心工作。我们目击新门徒的人数激增——在过去七年间共有124万6204人受浸。显然,耶和华正祝福这些人所作的辛勤努力。(以赛亚书60:8-10,22)事实上,最低限度在40个国家地区里,每300个或甚至更少的居民——大约每100个户主——当中便有一个见证人!此外,在例如加拿大和瓜德卢普等国家里,有些地区中传道员与当地的人口比率是每45或50人便有一个见证人——会众的地区大约只有15个或甚至更少的家庭可以让个别的传道员上门探访!在许多这样的地区里,传道员每个月都探访所有人家一次。甚至在传道员与人口比率差距较大的国家里,有些城市地区传道员上门探访的频度已相当密。在韩国汉城,有些城市内的地区每隔五天传道员便上门探访每家人一次!随着我们的人数日渐增加,并且有越来越多见证人加入先驱和辅助先驱的行列,我们将会更加频密地上门探访我们的邻舍。这样行会引起难题吗?
12 无可否认,在某些地区,这样行的确对耶和华见证人和我们所探访的人均造成难题。除此之外,在许多国家地区里,一般人的反应日益冷淡也是个难题。可是,随着我们的人数不断增加,我们是否要逐渐放弃我们所从事的善工呢?我们是否认为我们的工作已差不多大功告成了,我们已“找出”了一切有反应而愿意成为基督门徒的人?你个人是否感到疲乏困倦,甚至对于继续上门探访同一没有反应的人感到心灰意冷?我们怎样行才能使我们的活动保持最高水平?
保持正确的态度
13,14.(甲)我们对于在频密有人传道的地区里所形成的情势应当怀有什么看法?(乙)我们何以并不因别人反应冷淡便裹足不前?(丙)面对不欢迎我们探访的人,我们可以怎样跟从使徒们所立的榜样?
13 难题的解决方法主要与我们身为耶和华见证人的态度有关。首先,我们应当总是怀有积极乐观的看法。在许多地方,当我们的工作逐渐走向高潮之际,随着传道员的数目与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传道员在地区里重复作见证的频度越来越密乃是必然的发展。但我们岂不是为这件事祈求吗?(帖撒罗尼迦后书3:1)我们现今所目击的情形其实应当令我们欢欣鼓舞,同时令我们深信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了!正如耶稣所预言,王国的消息现正传遍天下。甚至在人们‘不听我们的话’的地区里,宣扬王国的活动也使一般人留意到我们所发出的信息。要记住,除了使别人作基督门徒之外,我们宣扬好消息也为了“作一个见证”。——马太福音10:14;24:14,《新世》。
14 此外,随着末日日益临近,我们可以预料会有越来越多人拒绝接受王国的信息。预言很清楚表明,耶稣与保罗的经验也向我们肯定指出,有些人会“没有反应”,他们的心“顽梗不化”。因此,现今我们必须小心,免得我们对自己所负的任务也变成“没有反应”。即使别人没有反应,我们也要‘再三’上门探访他们。(以赛亚书6:9-11;马太福音13:14,15,《新世》;箴言10:21)诚然,频频探访那些不喜欢我们上门的人需要有勇气才行。可是,没有任何地区的情势足以对我们说,‘住口’。反之,像使徒们一般,我们应当祷告求上帝使我们坦然无惧,即使受别人憎恨或敌视,仍然‘继续发言’,直至工作大功告成为止。——使徒行传4:18-20,24-31,《新世》。
15.加拉太书6:9予人什么鼓励?我们对于将好消息带给邻人一事的看法应当怎样受此影响?
15 基本上说来,我们的地区里只有两类人——目前感兴趣的人和不感兴趣的人。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工作,务求‘找出那些配得的人’。这项活动是基督徒的许多善行之一,借此把我们对耶和华的爱戴和忠贞表明出来。由于这缘故,“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6:9)既然我们已如此接近目前这事物制度的末了,现今绝不是半途而废的时候。千万不要停止将王国的好消息带给邻舍,也不要对此感到厌倦。耶和华还没有说工作已完成了。
我们何以必须“继续发言”
16.(甲)有些什么环境可以改变地区内人士的反应?(乙)你能够从本地举出一些什么例子,表明地区内人士的反应改变了?
16 我们要记住,热心参与宣扬王国的活动能够将我们对耶和华的忠贞反映出来。这样行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正确的态度。除此之外,地区在许多方面是不停转变的。人们会迁居,或者环境发生改变。我们上次探访时,他们也许不感兴趣。但失业、亲人去世、超级强国争霸方面的重大改变、严重的疾病——这些以及其他各种转变均足以使他们在见证人下次探访时有所反应。其他的人获悉自己的朋友或亲人成为耶和华见证人,现在也许希望跟我们谈谈,要知道我们的信仰是什么,竟能促成这种改变。
17.有些人现今对王国信息有什么反应?试举出本地一些例子。
17 我们也要记住,那些近年才长大的青年人现今也许已成家立室,开始正视人生而提出一些只有上帝的话语才能解答的问题。且举个例,一位年轻的母亲邀请两位见证人进入屋内,接着说:‘我年幼时从不明白母亲何以总是把见证人打发走,或告诉他们她不感兴趣,其实你们只不过想谈论圣经而已。当时我立定主意,一旦我长大结了婚,有自己的家,我就会邀请耶和华见证人进来给我解释圣经。’
18.宗教形势的改变对我们在其中传道教人的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
18 你有留意到,有些人多年来从不跟我们交谈,认为自己已经‘得救’了,但现今却向我们提出衷诚的问题吗?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宗教思想改变了。他们说自己已醒悟过来。他们一度信赖的若干知名电视布道家犯了性不道德,参加政治活动及浪费教会的金钱。获悉这些事使他们大为震惊。这样的事情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因为大巴比伦内部的情况会继续恶化,直至她遭受毁灭为止。——启示录18:1-8。
19,20.什么表明我们何以不应当对于再三探访拒绝王国信息的人感到灰心?
19 无论如何,我们绝不应当因为大部分人不愿接受我们的信息就感到灰心。我们离去后,我们给别人的印象很可能仍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在加拿大,一名户主向两位上门探访的见证人清楚表示她不感兴趣。但后来她却开始想想见证人所说的话,同时渴望找他们回来解答自己脑海里的问题。她于是驾车在邻近一带来回找寻见证人,但却找不着。她有放弃吗?没有,她于是到一位朋友家里查询见证人是否曾上门探访。他们并没有这样行。但朋友说在她自己工作的地方有一位见证人,她可以跟这人取得联络。结果,见证人到这位感兴趣人士的家里作了一连串探访,后者同时邀请自己的朋友、邻居、亲戚、同事出席。有时出席的人数多达15名。见证人一共分派了大约430本精装书和圣经以及2015本杂志给这些人。
20 有许多人赏识我们的探访。一位妇人致信守望台社的分社办事处,说:“感谢你们将这种伟大的献身精神灌输到你们信徒的心里,也感谢你们屡次回来……与别人分享主的爱。这项简单的行动对别人大有好处。……即使有些人态度冷酷、其他的人漠不关心,还有些人则愿意领受,……不时有人回来提醒你留意属灵的事无疑造益良多。我认为彼此谈论主是一件好事。”在另一封来信中,户主恳求我们‘不要放弃别人’,无论他们怎样对待我们。“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6:9)这件工作的确是耶和华所嘉许和祝福的,参与其事可以证明我们爱上帝也爱邻人。(马太福音22:37-39)因此,我们要继续努力,直至大功告成为止。——可参阅腓立比书1:6。
21.(甲)关于再三在频密传道的地区里工作,很可能至少一部分的挑战是什么?(乙)我们会在下篇文章讨论些什么问题?
21 我们必须面对事实,在地区里频密工作之所以看来困难并非总是由别人所促成的。有时我们自己也要负责。我们是否一开始便怀着消极的念头,认为我们已熟悉所有人,也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反应?这件事能够影响我们的态度,包括我们的语气和面部表情。我们仍然沿用多年来同样的传道方法和说话方式吗?今日地区正在转变;一度成功的方法也许现今已不能打动其他“配得的人”了。我们也许需要在工作上采用新的方式和表现新面貌。我们会在下篇文章看看我们可以怎样行以免‘灰心丧志’,结果‘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你能够解释吗?
◻ 对于将好消息带给邻人,我们何以绝不应当‘灰心丧志’?
◻ 谁吩咐我们要以这种方法使别人成为基督的门徒?这种方法有些什么基本特色?
◻ 许多地区都有怎样的情势形成?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对这种情势保持正确态度?
◻ 我们何以应当‘努力不懈’,“继续传讲”好消息?
[第14页的附栏]
我们若记住以下的要点,就不会在宣扬王国的工作上‘灰心丧志’:
◻ 我们的任务和工作上的训示是来自谁的
◻ 耶和华正祝福我们在普世各地所成就的工作
◻ 虽然别人‘反应冷淡’,务要保持正确的态度
◻ 像使徒们一样,要祷告求上帝帮助我们‘继续发言’
-
-
要不断留意自己的教训守望台1988年 | 10月15日
-
-
要不断留意自己的教训
“要不断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训。在这些事上要有恒心,因为你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那些听你的人。”——提摩太前书4:16,《新世》。
1.为什么现在绝不是我们在宣扬王国的工作上缓慢下来的时候?
耶和华现正加速召集与绵羊相若的人。因此,现今无疑绝不是他手下的子民在宣扬王国及使人作基督门徒的活动上缓慢下来的时候。(以赛亚书60:8,22;马太福音24:14;28:19,20)我们行事必须与上帝在现今所行的事的精神一致。当末日日益临近之际,我们会更频常回去探访我们的邻舍。的确,由于有越来越多传道员与先驱增加他们的传道活动,他们正使世界的田地受到很大的冲击。这件欢乐的收割工作看来仍会有更大的进展。——以赛亚书60:11;可参看诗篇126:5,6。
2.(甲)据以赛亚书40:28-31所说,我们可以从什么方面获得所需的力量去完成宣扬王国的工作?(乙)我们有什么充分理由要在现今格外留意自己的传道质素?
2 我们无疑不应当因某些地区频常有人传道而感到‘疲乏困倦’。反之,现在正是我们要祷告求耶和华赐给我们所需的“活力”去完成这件工作的时候。(以赛亚书40:28-31,《新世》;约翰一书5:14)诚然,有几百万“大群”‘另外的羊’已被召集起来。可是,在帮助某些人方面一度相当成功的方法也许现在已不再能够有效地帮助地区里其他的人了。(启示录7:9,10,《新译》;约翰福音10:16)因此,我们需要格外留意自己的传道职分的质素。
3.我们可以怎样重新激发我们对传道工作的热心?
3 我们可以决心集中精神改善自己的传道效能。这样行可以重新激发我们对传道工作的热心。但我们可以怎样着手如此行呢?借着“不断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而非仅是例行公事般从事传道工作。(提摩太前书4:16,《新世》)我们嘴唇所献的必须超乎仅是循例地‘以颂赞为祭’。(希伯来书13:15,《新译》)我们也必须在工作上养成熟练的技巧。(箴言22:29)因此,我们所需的乃是以熟练的方式在地区里作见证。以下是我们在传道工作上需要“不断留意”的若干地方。
怎样开拓“新”地区
4.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在自己会众的范围内开拓“新”的地区?
4 我们要怀着现实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许多地方并没有任何新的或不常有人传道的地区。既然如此,何不在自己会众的地区范围内开拓一些“新”地区呢?方法如何?我们若在某个地区频常传道,就不能仿佛首次上门一样,仅是说些我们通常所说的话。无论如何,我们若再三在某地区里传道,户主就很可能会认得我们。《根据圣经而推理》一书提出40个引言给我们传道时运用。我们必须以新鲜和吸引人的方式准备好这些引言,并且将它们与当地人士时下感兴趣的题目连贯起来。我们无需因时常上门探访而感到不好意思,反之我们需要怀着积极的态度,以优良的介绍词使地区成为“新的”。但户主的态度若不友善,这样行会有所帮助吗?
5.(甲)我们可以怎样使户主上次所表现的不友善态度转变为对我们有利?(乙)在本地,你发觉怎样行相当有效?(丙)何以留心聆听及衷诚称赞户主会颇有帮助?
5 知道户主以往所怀的态度可能使我们对于再次上门探访感到消极。但何不设法使这件事转而成为对你有利呢?方法如何?你也许可以首先提及这件事,然后按照上次探访时所说的话去发展话题。你也许可以说:“你早,夏先生!”如果看来适当,你可以补充说:“你最近好吗?”然后你可以说:“上星期我探访你的时候,你告诉我,你的教会照顾你的一切属灵需要,而且你本人是个活跃的教徒。由于我自己对宗教也很认真,我想请问你,关于我们在这个核子时代有没有生还的希望,你的教会有什么意见?”然后,让他告诉你。只要是可能,要衷诚称赞户主。留心聆听和加以称赞也许能够改变户主的态度。时常,户主本身若有机会发言,他们便会接纳另一次探访。当然,你会按照户主所说的话去调整你的信息。
6.(甲)我们可以怎样训练户主期望我们经常回去探访他们?(乙)说些怎样的话能够帮助我们成功?(丙)在本地,怎样行相当有效?
6 借着你所说的话,你可以训练户主期望我们经常回去探访他们。你可以试试这样说:“你好,费太太!你今天精神怎样?我们这次探访邻舍是要讨论……。”或者你可以说:“您早!我们正从事每周的经常探访。我们很高兴再次回来。你的邻舍都很赏识我们这次探访所讨论的新题目。”然后继续下去。这样行也可以使地区对你成为“新的”。实际的措辞也许因地而异,但这些提议给你一个概念。何不尽量加以运用而使你自己得益呢?
7.(甲)有些见证人在离去前怎样使户主乐于接受另一次探访?(乙)在这方面,怎样行在本地相当有效?
7 为了使户主乐于接受下次探访,有些见证人曾运用以下一类的结论而颇成功:“我们希望很快便能够再来探访你。”你也许可以对那些起初不愿跟你交谈的人说:“我很高兴刚才我们有机会作一番讨论。你无疑提出了一些相当有意思的论点。即使这个讨论花了你几分钟的时间,但至少我们没有谈及坏消息,而坏消息是我们今日可以随时听见的。我们的讨论的确有益。”你无疑会想出其他适当的方式跟户主交谈。无论如何,要尽力以积极的言谈、优良的介绍词及和蔼可亲的态度帮助大众不致对我们的经常探访发生反感。
作彻底的见证
8,9.有些什么提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彻底找出配得的人?
8 另一件能够使我们保持高度热心而值得我们留意的事是要彻底找出配得的人。(使徒行传8:25;20:24)例如,在周末或黄昏传道时,出来应门的若是个女子或孩童,弟兄可以请求见男户主,因为很可能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妻子交谈。我们若能够对家主说话,就有如对这家人作个新的探访一般,然后我们可以调整谈话的内容去适合户主,例如说:“你认为什么可以确保你的家人会享有一个快乐的前途?”或,“请留意圣经怎样促进家庭的团结。”户主若发表中肯的见解,要敏于称赞对方。
9 找寻“新”地区的另一个方法是,设法接触同一户人家里的其他成员——例如祖母、在学的侄儿或表亲、在周中出外工作的姑嫂……。留意住宅外有多少个电表或邮箱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些东西通常显示户主将地下室、顶楼或其他地方分租与别人。要设法接触租住这类地方的人——例如学生、单身工人、寡妇和其他人。这样行也有助于“扩展”可用的地区。
10.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扩展”自己的逐户传道地区?有些人怎样行以求接触到在夜间工作的人?
10 “扩展”逐户传道地区的另一个方法是不时参与其他形式的传道活动而让地区歇息一下。为了增加变化,我们传道时可以直接向人推荐免费的家庭圣经研究安排。有些人也许在我们上门探访时不在家,但我们却可以在这些人做生意或工作的地方找到他们。在商业地区作见证可以有颇佳的成果。其他的人则可能在我们拣选适当的时候作街头见证时遇到。在加拿大,有些先驱在晚间向受雇于通宵营业的汽油站、商店和旅馆的人作见证而有很好成绩。在这样的时间,在办公室当值的职员通常不会很忙,因此时常会喜欢有点书刊可读。当然,在晚间工作时,姊妹特别需要避开某些地区。
11.(甲)由于初次探访时有许多住宅没有人在家,有些见证人怎样行?(乙)我们若勤于探访没有人在家的住宅,这件事会对地区产生什么影响?在传道工作上则会造成什么结果?
11 我们上门探访时没有人在家又如何?照样,我们的工作也必须彻底。有些见证人运用周详的逐户传道记录,做完逐户传道后随即返回较早时没有人在家的住宅去。许多时,户主在这个时候已返家,或者夜间工作的人已起床。在许多地方,有百分之50或以上的住宅白天没有人在家。因此,我们若在不同的时间上门探访那些没有人在家的住宅,直到我们找着有人在家为止,我们便可以在实际上等于把地区扩大一倍。先驱与经验丰富的传道员都一致同意,勤于探访没有人在家的住宅时常比初次在地区里所作的逐户探访更有收获。留意传道工作的这方面很可能导致许多祝福。——箴言10:22。
表示不满的人
12.若有人埋怨我们过频上门探访,我们应当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12 别人若埋怨我们频频上门探访,我们可以说些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表现了解。(马太福音7:12)在这些人看来,我们很快便回去探访他们。但我们最好记住,甚至在许多年前别人已对我们说,‘你们上星期刚来过’,但其实我们清楚知道,上次探访已是六个月或更早之前的事了。除此之外,频常的探访可以激发户主的兴趣。在瓜德卢普,一个男子追上一位见证人,对他说:“我观察你已有许多个星期。我通常是不会听见证人说话的,但我想知道你为何这么频常探访别人!”结果,一个新的圣经研究遂建立起来。
13,14.有些信徒同工怎样应付户主的怨言?
13 有些弟兄仁慈地告诉抱怨的户主上次探访的精确日期,并且向户主介绍最新出版的杂志,同时清楚指出其中的文章跟上次探访时所介绍的不同。与这类户主推理时,我们也许可以说,自上次探访以来,户主可能已接获许多报章和杂志,但这些刊物并非时常都登载好消息。我们可以解释,我们探访是要带来好消息,而我们的探访绝不会过长。户主若十分忙碌,我们也许可以说:“现在若不是跟你交谈的最适当时候,我可以在下次探访时——大约一周之后——再见你。”
14 我们还可以说些什么话?事情有赖于户主的态度和当地社区的一般礼节。日本一位姊妹这样解释我们经常上门探访人的原因:‘电视新闻再三报道台风的行踪,屡次复述这些资料是要造益那些错过了较早的广播的人。这样行是必需的,因为性命攸关。风暴越接近,报道的频度亦随之而增。照样,哈米吉多顿的风暴正越来越近,因此警告的信息也必须尽量频密地发出以求挽救生命。’当然,我们会以仁慈、衷诚的方式说出这段话来,希望能够打动听者的心。
应付反应冷淡的挑战
15.(甲)由于我们频常在地区里传道,什么事可以成为日益重大的挑战?(乙)有些人何以反应冷淡?
15 随着我们上门探访别人的频度越来越密,我们时常要应付的一项挑战是别人的反应冷淡。可是,我们若研究一下户主反应冷淡的个中原因,便可以受到鼓励而留意到仍有可能打动某些人的心。别人反应冷淡可能反映出他们的挫折和绝望感。他们也许感到目前的世界情况毫无解决办法,认为最好还是尽情享受自己的一生。其他的人则目击有些宗教领袖参与政治,行为不检,或未能坚守立场抗拒性不道德,以致深感厌恶。因此,这些户主在大失所望之余只求过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16.我们也许可以怎样打动一个反应冷淡的人的心?
16 我们获悉早期的基督教传道员曾成功地克服同样的态度,因为当时有些人说,“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哥林多前书15:32)我们深知自己拥有这些人所亟需听见的信息。虽然如此,我们怎样行才能打动他们的心呢?一个方法是,将所有圣经书刊暂时收藏起来,并且让他们看见我们这样行。然后,我们也许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例如:“你认为今日的种种难题有任何解决方法吗?大部分人岂不是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吗?你认为我们应当表现积极的态度而继续找寻答案吗?”对其他的人,我们也许可以说:“你无疑会同意,怀有希望而活着总好过没有任何改善的希望。你希望见到怎样的将来?”我们也许可以问:“你认为使世界无法获致团结和平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我们也许可以问其他的人:“你认为所有宗教都像你所描述的一般吗?”许多时,这样的问题会推使户主发表他们的见解。若然,户主回答时,务要留心聆听。不错,要给户主机会向你倾心吐意。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正‘因现今世界所行的可憎之事而叹息哀哭’。——以西结书9:4。
17.即使有些人在起初坚称他们不感兴趣,我们却可以怎样运用我们的书刊去打动他们?
17 应付冷淡反应的另一个方法是,留意户主所提出的论点或异议,然后在回去探访时将一些论及这问题的杂志或守望台的其他书刊介绍给对方。起初所讨论的甚至可以是非宗教性的题目,例如婴孩夭折或树林消失等。要向户主解释,你想到他感兴趣的题目而记起有这篇文章。接着指出文章的主要思想。一个女子刚拒绝接受我们的书刊后不及数秒钟便接受了一本杂志。何以故呢?只因见证人问她是否知道每年有5,500万宗堕胎事件。女子获悉这件事大感震惊,遂向见证人索取含有该项资料的杂志。
贯彻始终
18,19.(甲)我们从事传道工作时还应当“留意”其他什么事?(乙)有些人对我们和我们的信仰怀有什么成见?我们可以怎样回答他们?
18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对别人保持忍耐。要怀着诚恳、亲切的态度慢慢的说,也要表现爱心和仁慈。(加拉太书5:22,23)前往另一个门口之前,想一想在前一个门口所发生的事,看看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要富于了解,因为许多人对耶和华见证人怀有错误的念头。他们也许说:‘你们逃避政治和公民的责任,’或‘你们使别人的家庭破裂。’但这种态度与第一世纪的世人对我们的信徒同工所表现的态度如出一辙。要向户主指出这件事实,也许运用《推理》书内“中立”的标题下所引述的资料。
19 论到早期的基督徒,历史家杜兰特(Will Durant)写道:“对基督徒来说,宗教是与政治社会保持分离的,并且较之更为优越;他所效忠的最高对象是基督而非凯撒。……在异教徒看来,基督徒不参与世俗事务便等于逃避公民义务,削弱国家的本质与意志。……基督徒的领袖告诫他们要避开非基督徒,把非基督徒的节日游戏视为野蛮,将他们的剧场视作猥亵的场所而避之若浼。……基督教[使人归信时]被指控为使人家庭破裂。”——《凯撒与基督》(Caesar and Christ), 第647页。
20,21.(甲)别人若没有反应,我们希望能够确定什么事?(乙)我们何以绝不应当‘灰心丧志’,反之要继续从事宣扬王国的善工?
20 有些人无论我们说什么都不会听。但理由应当是他们拒绝接受王国的信息,而非因为我们的传道方式欠佳的缘故。(路加福音10:8-11;使徒行传17:32;以西结书3:17-19)我们应当凭着上帝的帮助尽力而为。这样,耶和华就必定会“成全”这件工作。——可参看腓立比书1:6。
21 因此,我们要满怀信心地继续“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书15:58)“要不断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训。在这些事上要有恒心,因为你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那些听你的人。”(提摩太前书4:16,《新世》)总而言之,“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6:9。
你能够记得吗?
◻ 有些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人在频常传道的地区里保持积极的态度?
◻ 我们可以怎样更彻底地找出配得的人?
◻ 我们可以怎样设法应付那些埋怨我们过频上门探访的人?
◻ 我们有些什么方法可以应付反应冷淡的挑战?
◻ 什么可以改善我们传道的质素?
[第20页的附栏]
由于在地区里传道的频度越来越密,
“要不断留意”:
◻ 有积极的态度与介绍词
◻ 更彻底地找出配得的人
◻ 对抱怨的人表现忍耐
◻ 应付别人反应冷淡和误解我们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