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理之水令你的亲属舒畅
所罗门说:“有好消息从远方来,就如拿凉水给[疲乏]的人喝。”(箴言25:25)对一个疲乏的人来说,听见关于在将临的乐园里享永生的好消息是多么令人振奋的经验!这样,你的口便成了“生命的泉源”。——箴言10:11;以赛亚书52:7。
水渗进土壤里,使植物发芽茁长;但水灾却会对植物造成莫大的损害。照样,一杯冰凉的水令人心旷神怡;但有谁喜欢受暴风雪或冰雹所吹袭呢?既然圣经将我们所说的话比作水,我们就必须谨慎留意自己的教训。(提摩太前书4:16)特别在我们向亲属传道时,我们更当特别留意这“水”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对亲属施行“灌溉”
在古代,喇合曾为家人打开逃生的出路,哥尼流则曾向亲属作见证。(约书亚记2:13;6:23;使徒行传10:24,30-33)彼得的兄弟安得烈曾帮助彼得成为耶稣的门徒。(约翰福音1:40-42)今日,有许多耶和华见证人也向他们的亲属传讲圣经的真理。箴言11:25应许说:“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在欧洲,一个女子渴望与她那住在菲律宾的父母及兄弟姊妹分享自己新近寻得的信仰。她报道说:“我每次写信都向他们谈及圣经的真理。在我受浸之前,我更将一些书刊寄给他们,并且问他们是否喜欢有耶和华见证人上门探访他们。”令她喜出望外的是,他们同意如此行。现在,他们当中已有八个人事奉耶和华了。有些见证人则订阅《守望台》及《儆醒!》杂志送给他们的亲属阅读而获得优良结果。
但家庭分子若表示不感兴趣又如何?耶稣也曾面对这样的情势,因为有一个时期“连[他]的弟弟也不信[他]”。可是,后来这些亲属却与使徒们“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约翰福音7:5,《新译》;使徒行传1:14)何以他们会回心转意?耶稣在升天之前看来曾给予他们帮助。他怎样行呢?他向他的同母异父弟雅各显现,借此帮助他们获得信心。(哥林多前书15:7)因此,千万不要在帮助亲属方面半途而废。许多见证人曾耐心等候适当的时机,终于能够成功地向不信的亲属谈论圣经的真理。
可是,对亲属施行“灌溉”绝非意味到要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南斯拉夫的一对夫妇评论说:“我们常有说教过甚的危险。”一位周游监督也评论说:“弟兄们往往在这方面过犹不及而表现出一种错误的热心。”路德维格忆述他起初研读圣经的时候说:“当时我总是向母亲说个不停,有时达数小时之久,几乎将自己从圣经学得的所有知识和盘托出,结果往往导致争辩,特别是与我的父亲发生冲突。”
要作“智慧的来源”
我们从圣经读到,“智慧人的舌善发知识;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义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箴言15:2,28)我们的言谈若要为人带来舒畅和造就,健全的头脑、智慧和辨识力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知道应当在什么时候发言、说些什么、以及说多少也相当重要。
例如,在炎热的日子,一杯清凉的水会令口渴的人感到多么舒畅!(马太福音10:42)可是,我们绝不会想到把一桶水朝着对方迎头淋下!以上引述的环务监督评论说:“向亲属作见证获得最佳结果乃是说话适可而止、能够引发对方的好奇心的人。”反对的亲属一旦想知道多一点而开始提出问题,就往往能够导致富于成果的圣经讨论。
一位名叫赫莉依的土耳其籍见证人在这方面相当成功。她在家里将圣经书刊打开,显示一些可能激发她那不信丈夫的兴趣的资料。她将圣经故事读给儿女听;丈夫若在场聆听,她便解释一些对他有益的资料。有时她仅是问丈夫说:“我今日从研读中获知这件事,你认为怎样?”她也把一些行为律则紧记在心:“要心平气和,不要恼怒或生气,也不要自以为无所不知。反之要谦卑自抑、虚怀若谷。”她的丈夫终于接受王国的真理,现在正以全时传道员的身分服务。
马里詹曾帮助过好几位亲属接受他的信仰。他提出的忠告是:“不要强迫对方听,要等候适当的时机。对方若要求我们不要向他们谈论真理,就当尊重他们的意愿。我们必须保持忍耐,表现爱心。”传道书3:7说:“静默有时,言语有时。”这个原则在对待反对的亲属方面特别适用。这暗示要乐于倾听,切勿打断别人的谈话,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曾一度猛烈反对真理,但后来却完全改变态度的彼得说:“与亲属谈话时,大动肝火是没有用的。”
以行为感化人
有多年的时间,一位不信的丈夫曾向他的基督徒妻子大施压力,有时甚至锁上门不让她回家。有一次,他在暴怒之下将妻子忘记藏起来的一本书撕烂。什么使他的态度改变过来呢?他解释说:“我不断问自己,何以妻子会如此坚定,继续信靠耶和华。我无法找出她的错来,因为她将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她确实是个贤妻良母。”有一日,丈夫要找寻资料准备在研讨会中作五分钟的演说。妻子趁机将两本《儆醒!》杂志交给他。他勉强打开杂志看看。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他发现了一些有关制造铅笔的资料对他颇有用,由此遂引起他对杂志的兴趣。今日,这个家庭已团结一致地事奉耶和华了。
使徒彼得劝勉作妻子的可以借着‘贞洁的品行和深深的尊重,不用一句话’便将不信的丈夫感化过来。同一的原则对家庭的其他成员也同样适用。(彼得前书3:1,2,《新世》)一对罗马尼亚籍的夫妇不再跟从父母相信一些与圣经不符的传统和宗教之后受到家人的猛烈反对。妻子甚至遭家姑袭击,后者企图将她杀死。尼科利尔报道说:“我们绝没有让这种情形使我们灰心或恼怒。我们将一切忧虑都卸给耶和华。”十一年之后,他的父母,连同两个妹妹和妹夫,均受浸成为见证人。什么使情形开始好转呢?“优良的榜样和基督徒的好行为。换句话说,我们没有花许多时间向他们谈论真理,只是尽力将真理付诸实行。”
不要灰心丧气!
看见亲属开始敬拜真实的上帝的确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但是他们若继续反对真理,那又如何?你应当对此有什么反应?耶稣曾预告纯真的崇拜有时会在亲属当中造成严重的分裂。(马太福音10:34-37)玛丽嘉成为耶和华见证人时,所有家人都离弃她。虽然她并没有在崇拜方面妥协,她却承认“亲属有权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的态度使她终于复得家人的尊重。
路德维格看出即使父母拣选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有责任要爱他们。他经常想及一些与此有关的圣经经文,诸如:“要孝敬父母”;“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以及“主的仆人不可争竞”等。(以弗所书6:2;歌罗西书4:6;彼得前书3:15;提摩太后书2:24)他说:“我每次与父母通电话或去探访他们时,都祈求耶和华赐我智慧。渐渐,我们的关系缓和下来,比以前友善得多。”
永不要灰心丧气,以为真理的种子不会有希望在你的亲属心里发芽生长。一位在妻子受浸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之后31年才受浸的丈夫评论说:“回顾以往,我必须承认,内子实在非常容忍我。我意识到她时常为我向耶和华祷告。”
但愿你口里所出的话总是像新鲜的水一般对人具有解渴提神的作用!不错,要与所有人——包括你的亲属在内——分享‘快乐上帝荣耀的好消息’。(提摩太前书1:11,《新世》;启示录22:17)这样,耶稣的话便会对我们适用:“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翰福音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