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相信轮回吗?守望台1997年 | 5月15日
-
-
你相信轮回吗?
穆昆巴伊写信给在美国念大学的儿子:“你还记得,你早年在印度本乡爱上的那个邻家女孩吗?再过几个星期,她就出嫁了。我认为你有必要知道这件事。”
做父亲的为什么要把这个女子的婚讯告诉儿子呢?毕竟,几年前穆昆巴伊曾毫不留情地拆散这对小情人,况且他的儿子往美国追求高等教育也有六年光景了。穆昆巴伊清楚知道,儿子在这段期间并没有跟以往的情人联络。
既然这样,他又何必为这件事担心呢?原来,穆昆巴伊相信轮回转世。a两人早年相恋,如果凑巧他们前生是夫妇的话,现在他们既已到达结婚年龄,强迫两人分开就未免不近人情了。所以,趁女子还没嫁给别人,穆昆巴伊想让儿子清楚知道当时的情势。
再考虑另一个事例。在印度的孟买,一个四岁女孩多次住院治疗,其间饱受痛苦折磨。她的心脏出了毛病,心瓣有缺损。这个女孩家境富裕,双亲虽不忍看着女儿受苦,却对事情怀有以下的想法:“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女儿一定是在前世种下恶因,所以今世得着恶果。”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和其他源于印度的宗教都相信轮回,这个观念对千百万教徒的生活操有重大影响。从谈恋爱到备尝苦楚,人们把今生的种种经历都看做前生行为的因果报应。
在西方国家,轮回的主张也令不少人着迷。美国女演员雪莉·麦克莱恩自谓相信轮回。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女作家劳蕾尔·费伦声称,记得自己的灵魂曾投生50次。1994年,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络同《今日美国》携手举办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接受调查的1016个成人当中,有270多个自称相信轮回。此外,新世纪运动也鼓吹轮回之说。但是,这样的信仰到底有什么证据支持呢?
相信轮回的人声称,证据在于“前生经历记忆犹新”!曼谷的拉塔娜只有三岁,但前生经历已开始在她的脑海浮现。她“记得自己前生是个虔诚的妇人,活到60多岁才撒手人世”。大部分信徒都认为,这个女孩的事例足以证明真有轮回这回事。
不过,许多人都对这个信仰表示怀疑。关于前生的回忆,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b印度教哲学家尼基拉南达在《印度教对灵魂解脱的诠释》一书指出,‘身后经历是不能用理性来说明的’。不过,他还是断言,“转世这个道理,与其说是不大可能,不如说是颇有可能。”
但是,圣经支持这样的主张吗?上帝灵示的话语向死者提出什么希望?
-
-
你应该相信轮回吗?守望台1997年 | 5月15日
-
-
你应该相信轮回吗?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谈恋爱和轮回的见解拉上关系。他认为躯体死后,不死的灵魂随即迁移到“纯形态的领域”。既然没有躯壳,灵魂就在那里逗留一段时期,衡量各种不同的形态。后来,灵魂在另一个躯壳中转世投生,但下意识还是对形态领域念念不忘。据柏拉图说,人的脑海对于完美的形态一直存有模糊的意识,于是朝着这个目标追求,而男女堕入情网,就是因为对方体现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态。
追本穷源
人要相信轮回,就得相信灵魂不死。所以,要追溯轮回这个主张的起源,就必须从相信灵魂不死的民族着手。根据这个准则,有些人认为轮回的信仰源于古埃及。另一些人则认为古巴比伦才是轮回主张的发源地。为了建立宗教威望,巴比伦的祭司大力鼓吹灵魂转世的道理。这样他们就可以声称,他们所崇敬的宗教英雄其实是有名祖先的转世化身。
尽管这样,轮回的信仰却在印度得到发扬光大。印度教的哲人为罪恶猖獗、人间苦难等普遍难题大伤脑筋。他们问道:‘这些情形又怎可能跟创造者主持正义的观念一致呢?’在这些哲人看来,上帝主持正义的观念跟人间许多无妄之灾和不平有所抵触。他们试图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结果想出了“业的法则”,也就是因果报应的法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们还订出一个详细的‘善恶结算表’,说明今生的功过会招致来生什么赏罚。
“业”的意思就是“行为”。据称印度教徒的行为如果符合社会准则、宗教标准,就是善业; 行为要是伤风败俗, 就是恶业。印度教徒每次轮回转世,他生前的行为(业)就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哲学家尼基拉南达说:“人人生来都有自己的品格蓝图。身体特征虽然得自遗传,品格却取决于前生的行为。人[因此]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未来。”印度教徒的最高目标,就是从轮回转世的循环过程获得解脱,与梵(最高实在)合一。印度教徒相信,只要严守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同时努力修行,最后他们就能与梵合一,获得解脱。
由此可见,轮回的信仰是以灵魂不死的主张为根据的,再用业的法则形成进一步的发展。现在让我们看看,上帝灵示的话语圣经对这些见解有什么论述。
灵魂果真不死?
创造者灵示的话语圣经是一切宗教问题的最高权威。让我们看看这部权威著作对这个问题提出什么答案。从圣经的第一本书创世记,我们获知“魂”的确切意思。论到始祖亚当的创造过程,圣经说:“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活的魂]。”(创世记2:7)很明显,魂不是人所具有 的东西,而是人本身。在这节经文里,译做魂的希伯来语词是尼发希。这个词在圣经里出现过700多次,所指的总是可触摸的实物,而不是一个可以跟人体分离的隐形部分。——约伯记6:7;诗篇35:13;107:9;119:28。
人死时魂怎么了?请留意亚当死后有什么遭遇。亚当犯罪之后,上帝对他说:“你[将]归回地土,因为你是从地土取出来的;你既然是尘土,就要归回尘土。”(创世记3:19,《新译》)请想想这段话的含意。上帝用尘土造亚当以前,亚当根本不存在。所以,亚当死后就归回原状,不复存在了。
简单说来,圣经主张死亡和生命是截然相反的。我们在传道书9:5,10读到:“活人还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却一无所知,而且再得不到酬劳,他们也被遗忘。凡是你手可作的,都当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要去的[希屋尔]里,既没有工作,又没有筹谋;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新译》)
所以,死人什么都不能做,也毫无知觉。他们不再有思想,也不能记得什么。诗篇的执笔者说:“你们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点不能帮助。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诗篇146:3,4。
圣经清楚说明,人死后魂并不会在另一个躯壳转世;魂已实际死去。圣经斩钉截铁地说:“犯罪的[魂],他必死亡。”(以西结书18:4,20;使徒行传3:23;启示录16:3)所以,灵魂不死的教义——也就是轮回主张的立论基础——是毫无圣经根据的。既然没有根据,轮回的主张就站不住脚了。那么,我们在世上见到的种种苦难,又有什么解释呢?
人为什么受苦?
由于亚当犯罪,大家都通过遗传承受了不完美,这就是人类受苦的基本原因。圣经说:“罪通过一个人进了世界,死又通过罪而来,于是死就传给所有人,因为所有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我们大家都是亚当的后代,所以会生病、衰老而最后死去。——诗篇41:1,3;腓立比书2:25-27。
此外,创造者所定的道德律法也是无可变更的:“不要受迷惑了:上帝是嘲弄不得的。人撒播的是什么,收割的也是什么。因为,谁为肉体而撒播,就从肉体中收割腐坏;谁为灵而撒播,就从灵里收割永远的生命。”(加拉太书6:7,8)所以,人要是生活放荡,就很可能遭受感情挫折,也可能非意愿地怀孕,甚或染上性病。《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说:“令人吃惊的是,在[美国的]致命癌症中,有百分之30的病例可直接归咎于抽烟。跟生活方式有关的病例也占同样比率,主要是因饮食失调、缺少运动而引起的。”此外,天灾人祸所造成的困苦,有的其实是人类自招的恶果,因为人类没有好好管理大地的资源。——参阅启示录11:18。
不错,世上的种种苦难,有不少要归咎于人自己。既然魂并不是不死的,人就不可以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把人类的疾苦跟业(假定的前生行为)扯上关系。圣经说:“人已经死去,就被判无罪了。”(罗马书6:7,23)所以,今生的罪孽是不会留到来生才遭受报应的。
此外,魔鬼撒但也给人类带来许多苦难。事实上,这个世界是受撒但操纵的。(约翰一书5:19)正如耶稣基督预告,他的门徒“为了[他]的名字,会被所有人憎恨”。(马太福音10:22)由于这个缘故,正义的人所遭遇的难题,往往比邪恶的人更多。
在这个世上,有些事情的成因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跑得最快的运动员可能不慎绊跌,结果输掉比赛。兵强马壮的大军也许给势单力薄的部队击败。聪明的人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致食不果腹。商业管理能手也许怀才不遇,一生穷途潦倒。学识丰富的人可能触怒上司,结果不获重用。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呢?睿智的所罗门王答道:“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传道书9:11。
事实上,在印度教的哲人试图解释人间为什么有疾苦以前,人类久已饱经患难。尽管这样,人可以指望明天会更好吗?圣经向死者提出什么应许?
和平的前途
创造者已经应许,不久他就会毁灭目前受撒但操纵的人类社会。(箴言2:21,22;但以理书2:44)一个正义的新人类社会将要取而代之;这就是圣经所说的“新地”。(彼得后书3:13)届时,“住在那里的人必不说:‘我病了’。”(以赛亚书33:24,《吕译》)临死的痛苦会不复存在,因为上帝“会擦去他们眼睛里的一切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恸、呼号、痛苦。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启示录21:4。
至于谁会住在上帝所应许的新世界里,诗篇的执笔者预告说:“义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诗篇37:29)不但这样,谦卑的人还会“享受丰盛的平安”。——诗篇37:11,《新译》。
上文提及的穆昆巴伊,还没有认识上帝的奇妙应许就长眠了。千百万的死者虽然生前没有认识上帝,却有希望从死亡的沉睡中觉醒过来,在和平的新世界里生活,因为圣经应许说:“正义的人和不正义的人,将来都要复活。”——使徒行传24:15;路加福音23:43。
“复活”一词译自希腊语的阿纳斯塔斯,字面的意思是“再次站起来”。所以,复活牵涉到把死者以往的生活模式恢复过来。
天地的创造者具有无限的智慧。(约伯记12:13)对他来说,要记得个别死者的生活模式绝不是难题。(参阅以赛亚书40:26。)耶和华上帝也满有爱心。(约翰一书4:8)所以,上帝能够运用他完美的记忆力,使死者在地上的乐园里活过来,回复生前的个性,而不是要他们为过去的恶行受罚。
像穆昆巴伊一样,千百万的死者可以通过复活跟亲人重聚。但请想想,这件事对现今活着的人有什么影响?且以穆昆巴伊的儿子为例。他有机会获知奇妙的真理,得以认识上帝和他的旨意。他知道父亲死后并没有落入循环不止的轮回之中,所以无需经历每次转世所带来的苦难,也不用饱受罪恶折磨。知道这件事令他多么欣慰!他知道父亲不过暂时在死亡里沉睡,等待着复活罢了。他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有机会向父亲讲述从圣经学到的真理, 就兴奋不已!
上帝的旨意是“要所有种类的人都可以得救,获得真理的确切知识”。(提摩太前书2:3,4)你如果想知道怎样才能在地上的乐园里,跟几百万现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一起享受永生,现在就是学习的时候了。——约翰福音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