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大巴比伦陷落了!”
    启示录伟大的高潮近了!
    • 21.关于“地上的庄稼”,约翰告诉我们什么?

      21 约翰接着告诉我们,其他人在这审判的日子也会获得裨益。他说:“我观看,见有一朵白云,坐在云上的好像人子,头戴金冠,手拿锋利的镰刀。有另一个天使[第四个]从圣所出来,向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伸出你的镰刀收割吧,因为收割的时刻到了,地上的庄稼也熟透了。’于是坐在云上的把镰刀伸到地上,地就收割好了。”(启示录14:14-16)

      22.(甲)坐在白云上、头戴金冠的是谁?(乙)收割庄稼的工作会在何时进入高潮?怎样收割庄稼?

      22 坐在白云上的是谁,一看就知道。既然经文说他好像人子,头戴金冠,就肯定是耶稣,即但以理在异象中看见的弥赛亚王国的君王。(但以理书7:13,14;马可福音14:61,62)经文预告的收割工作是指什么呢?耶稣在地上时曾说,教导人成为基督徒的工作,好比在人类世界的“田地”里收割庄稼。(马太福音9:37,38;约翰福音4:35,36)这项收割工作会在主的日子进入高潮。耶稣在主的日子作王,并代表天父执行判决。因此,从1914年开始,耶稣统治的时期也是收割庄稼的欢乐时期。(参看申命记16:13-15)

      23.(甲)谁下令开始收割?(乙)从1919年开始,收割工作怎样一直进行到今天?

      23 耶稣虽贵为君王和审判官,却等候他的上帝耶和华下令才开始收割。上帝的命令通过一个天使从“圣所”发出,耶稣立即行动。从1919年开始,他差遣手下的天使去完成收割14万4000人的工作。(马太福音13:39,43;约翰福音15:1,5,16)然后,就开始收割大群“另外的绵羊”。(约翰福音10:16;启示录7:9)历史表明,另外的绵羊在1931至1935年间开始出现,而且为数不少。1935年,耶和华启迪约翰所预表的群体,使他们看出启示录7:9-17所说的“大群人”究竟是谁。从那时起,召集“大群人”就成了传道工作的重点。2005年,“大群人”的数目已超过六百万,并且还在不断增多。在这终结的时期,那位好像人子的君王获得这么丰富的收成,的确令人欢欣鼓舞。(参看出埃及记23:16;34:22)

      踩踏地上的葡萄树

      24.第五个天使拿着什么?第六个天使呼喊什么?

      24 使人得救的收割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另一种收割工作了。约翰记述:“有另一个天使[第五个]从天上的圣所出来,他也拿着一把锋利的镰刀。又有另一个天使[第六个]从祭坛那里出来,是有权掌管火的。他向拿着锋利镰刀的天使大声喊着说:‘伸出你锋利的镰刀,收集地上葡萄树累累的果实吧,因为葡萄已经熟了。’”(启示录14:17,18)在主的日子,天使们奉命要分别收集好人和坏人,收集的工作实在很多!

      25.(甲)第五个天使从圣所出来显示什么?(乙)为什么由那位“从祭坛那里出来”的天使传达开始收割的命令是最恰当的?

      25 第五个天使从天上的圣所(耶和华临在之处)出来,可见最后的收割工作也是照耶和华的旨意进行的。第六个天使“从祭坛那里出来”传达信息,然后第五个天使就奉命开始收割。这一点意义十分重大,因为祭坛底下的忠仆曾呼喊说:“圣洁信实的至高主宰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不为我们的血伸冤,要到什么时候呢?”(启示录6:9,10)收集地上葡萄树果实的工作一旦开始,为他们伸冤的时候就到了。

      26.经文说的“地上葡萄树”是指什么?

      26 经文说的“地上葡萄树”是指什么呢?有时,《希伯来语经卷》称犹太民族为耶和华的葡萄树。(以赛亚书5:7;耶利米书2:21)圣经也将耶稣基督和那些跟他一同在上帝王国里共事的人称为葡萄树。(约翰福音15:1-8)葡萄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果实累累。真基督徒的葡萄树结出丰美的果实,为耶和华增光。(马太福音21:43)地上的葡萄树肯定不是真葡萄树,而是以假乱真的赝品,是撒但用来统治人类的腐败政治制度。几千年来,这个制度在邪灵的操纵下结出“累累的果实”,形形色色都有。大巴比伦对这棵有毒的葡萄树影响巨大,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假基督教。(参看申命记32:32-35)

      27.(甲)拿着镰刀的天使收集地上的葡萄树时,有什么事发生?(乙)《希伯来语经卷》的哪些预言显示了收割的规模?

      27 判决必须执行!“天使就把镰刀伸到地上,收集地上的葡萄树,扔在上帝发怒的大酒榨里。酒榨是在城外踩踏的。有血从酒榨里流出来,涨到马的辔头那么高,流到一千六百斯塔迪安那么远。”(启示录14:19,20)耶和华很早以前就宣布,要向这棵葡萄树降怒。(西番雅书3:8)以赛亚书记载的一个预言说得很清楚,当酒榨被踩踏时,一个个国族会完全被毁灭。(以赛亚书63:3-6)约珥也预言,必有“无数的人群”在“判决平原”的“酒榨”里被踩踏,同样表示一个个国族会完全被毁灭。(约珥书3:12-14)收割的规模真是大得惊人!这样的收割,将来绝不会再发生!约翰在异象中不只看见葡萄被收集起来,还看见那棵有象征意义的葡萄树被砍倒,扔在酒榨里踩踏。因此,地上的葡萄树一定会被踩死,永不能再生长。

      28.踩踏地上葡萄树的是谁?“酒榨是在城外踩踏的”,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28 在异象中,踩踏葡萄树的是马,从酒榨里流出来的血涨到“马的辔头”那么高。既然“马”一词通常跟战争有关,这必然是指战争时期。圣经说,耶稣率领天上的军队跟撒但的制度决战时,天上的军队会踩“全能的上帝愤然降怒的酒榨”。(启示录19:11-16)很明显,地上的葡萄树会被天上的军队踩踏。他们是“在城外踩踏”酒榨的,“城外”是指天上的锡安以外的地方。地上的葡萄树在地上被踩踏,是再适当不过的。另外,“在城外踩踏”也意味着,天上的锡安在地上的代表,即女人苗裔的剩余分子,会安然无恙。他们会跟大群人一同藏在耶和华的地上组织里,既安全又稳当。(以赛亚书26:20,21)

      29.从酒榨流出来的血有多深?流得有多远?这一切显示什么?

      29 这个异象如此逼真,跟但以理书2:34,44所描述的事十分相似:地上的所有王国将被那象征上帝王国的石头打得粉碎。上帝要灭尽地上的列国。从酒榨流出来的血深如大河,涨到马的辔头那么高,流到一千六百斯塔迪安那么远。a这个庞大的数字是四的平方乘十的平方(4×4×10×10)得出来的,目的是要强调,列国遭受毁灭的证据会遍及全地。(以赛亚书66:15,16)列国必彻底灭亡,这是不可逆转的定局。撒但在地上的葡萄树永不能再扎根生长!(诗篇83:17,18)

      30.撒但的葡萄树长出什么果实?我们决心怎样做?

      30 现行制度的末期已进入最后阶段,关于上述两种收割工作的异象对我们意义重大。环顾四周,到处都是撒但的葡萄树所结的果实:堕胎或其他形式的谋杀;同性恋、通奸和其他形式的不道德行为;不诚实的行为和缺乏亲情的事。这种种恶行,耶和华都看在眼里,当今世界确实非常邪恶。撒但的葡萄树败坏道德,耽于偶像崇拜,长出“毒草的果实和苦艾”,使人类的伟大创造主蒙受耻辱。(申命记29:18;32:5;以赛亚书42:5,8)能够在收割美好庄稼的工作中跟约翰所预表的群体通力合作,是多大的殊荣!这么丰美的收成是耶稣促成的,为耶和华带来赞美。(路加福音10:2)愿我们人人都下定决心,永不被这个世界的葡萄树玷污。这样,当耶和华施行刑罚的时候,我们就不致跟地上的葡萄树一同被踩踏。

  • 耶和华的作为又伟大又奇妙
    启示录伟大的高潮近了!
    • 1,2.(甲)约翰报导的第三个异象是什么?(乙)关于天使,耶和华的仆人向来很清楚什么?

      有一个女人生了一个男孩!一条大龙要吞吃这个孩子!启示录第12章逼真地描述天上的这两个异象,使我们看出:女人的苗裔和撒但及他手下邪灵的苗裔长期斗争,现已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约翰强调这些异象,说:“天上出现了一个大异象……。天上出现了另一个异象。”(启示录12:1,3,7-12)接着,约翰报导第三个异象:“我看见天上有另一个又伟大又奇妙的异象,有七个天使带着七场灾殃。这是最后的灾殃了,因为上帝在这些灾殃中发尽了他的愤怒。”(启示录15:1)第三个异象对耶和华的仆人也意义重大。

      2 请留意,天使在成就上帝的旨意方面功不可没,耶和华的仆人向来很清楚这一点。执笔写诗篇的上帝仆人在圣灵启示下甚至敦促天使,说:“他的天使啊,大有能力、听从他的话、遵行他话语的使者啊,你们都要称颂耶和华。”(诗篇103:20)在约翰所见的异象中,天使奉命倒出最后的七场灾殃。

      3.七场灾殃是什么?倒出这些灾殃意味着什么?

      3 这些灾殃是什么?跟先前吹响的七枝号筒一样,这些灾殃是严厉的审判信息,传达了耶和华对这个世界种种事物的看法,也是他最后执行判决的预先警告。(启示录8:1-9:21)倒出灾殃,意味着耶和华要向刑罚的对象发怒,在他“怒火中烧的日子”把他们消灭。(以赛亚书13:9-13;启示录6:16,17)因此,上帝通过这些灾殃“发尽了他的愤怒”。不过,约翰记叙这些灾殃之前,谈到有些人没有受灾殃打击,他们就是耶和华手下的忠贞子民。他们非但没有野兽的记号,还努力赞美上帝,向人宣讲他复仇的日子。(启示录13:15-17)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