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4
措辞恰当
言辞是传情达意的有力工具。可是,说话的人如果要达到说话的目的,就要小心选词用字。某个词语在一时一地恰当,但换了别的场合,环境不一样,也许效果就适得其反了。本来很传神的一个词语,要是用得不当,就可能成了“伤人的话语”。用词不当以致出口伤人,往往是因为说话的人不慎言,没有体贴别人的感受。有的词句一语双关,隐含令人反感的色彩或侮辱的成分。(箴言12:18;15:1)另一方面,有鼓励作用的“良言”能使听者心里欢喜。(箴言12:25)要做到措辞恰当,连智者也要多花心思。正如圣经表示,所罗门要“设法寻找可喜的言辞,力求用正确的字眼写下真理”。——传道书12:10。
有的语言里,人向长辈或地位较高的人说话,要采用尊称或敬称;向平辈或晚辈说话,就采用一般的说法。如果用词不讲辈分,就是失礼了。当然,把习惯上用于别人身上的敬称用在自己身上,也是有失体统的做法。关于尊重人,圣经所定的标准比一般律例传统所规定的还要高。圣经吩咐基督徒要“尊重各种各样的人”。(彼得前书2:17)人如果真的从心里尊重所有人,无论对什么年纪的人说话都会表现尊重。
许多不是真基督徒的人,说话时都采用粗鄙无礼的言辞。有些人认为把话说得粗俗一点不过是加强语气罢了,另一些人则根本不懂得用别的说法。人在认识耶和华的善道之前,如果惯于说话粗鄙,也许不容易摆脱这种习惯。不过,摆脱粗言秽语是做得到的。上帝的圣灵能促使人改变言语习惯。可是人必须自己愿意重新累积一套良好的词汇,并且经常说能够强化人的好话。——罗马书12:2;以弗所书4:29;歌罗西书3:8。
词句容易明白 说话说得好,最起码要容易明白。(哥林多前书14:9)如果你遣词造句叫听的人摸不着头脑,就好像是说人家听不懂的外语一样了。
有些词语是专业人士常用的术语,有特殊的意思,但要是用在一般场合,就可能叫人摸不着头脑了。另外,如果你拘泥于无关痛痒的细节,就算用的是日常词汇,听你说话的人也可能没兴趣听下去。
讲者如果体贴听众,就只会采用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也能明白的词语,这样就是效法耶和华,体恤“卑微的人”了。(约伯记34:19)要是不得不用一个比较生僻的词语,就应该同时用浅白的话把意思解释清楚。
只要选词恰当,哪怕是简单的词语也能发挥强大的感染力。句子简短、词语浅显,意思自然容易明白。当然,偶尔用一些长句也是好的,免得话听起来过于零碎。不过,如果你特别希望别人牢记某个论点,就应该选用简明的词语、精短的句子。
词汇丰富精确 我们的语言里不乏贴切精炼的好词。与其用词千篇一律,不如使自己的词汇丰富一些,多点变化。这样你的话听起来就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了。可以怎样叫词汇丰富一些呢?
你看书遇见不大明白的词语时,应该划下来,查查词典。不妨挑几个新学的词,刻意找合适的机会用出来。发音要正确,用法要让人一听就懂,不要为了卖弄自己的知识而用。你的词汇丰富起来,说话就不会单调乏味了。不过,有一点要小心:如果发音不正确,用法不恰当,人家听见就会认为你其实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增加词汇不是为了标榜自己,而是为了确切地传达意思。采用复杂的句子和生僻的词语,听众就会注意讲者过于注意演讲的内容。我们的用意应该是传授宝贵的知识,同时让人听得津津有味。不要忘记圣经的这句箴言:“智者的舌善用知识。”(箴言15:2)正确贴切、容易明白的词句能使我们的话娓娓动听,使听众精神为之一振,而不是枯燥沉闷、味同嚼蜡。
除了增加词汇外,还要注意用词是否贴切精确。有时,两个词意思相近,但重点或色彩不同,用法也不一样。如果你注意词语的正确用法,说话的时候意思就会更清楚,不致得罪人。要仔细留意措辞恰当的人怎样说话。另外,有些词典能让你查看同义词和反义词。这样,你不但能找到更多的表达方法,而且能按照词语的不同色彩和含义,选用最贴切的词语。你运用某一个新学的词之前,先要肯定自己真的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也知道正确的读音和用法。
意思具体的词句比意思空泛的词句,能够传达更清晰的概念。比如说,请比较以下两句话:(1)“当时很多人病了。”(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区区几个月内,大约有2100万人死于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后一句话更清楚说明“当时”“很多人”“病了”是什么意思,两句话的差异多么大!要说出像后一句那样明确具体的话,就要搜集有关的背景资料,而且遣词造句要有分寸。
措辞恰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言简意赅。说话累赘,意思就反而模糊不清。说话简洁,听的人就容易明白意思、铭记重点。简洁的话有助于传达确切的知识。耶稣基督教导人,以言辞简明著称。我们要以他为榜样。(见马太福音5:3-12和马可福音10:17-21的例子)要养成好习惯,说话简洁,用词恰当。
用词生动传神 增加词汇,不要不加选择,要学习有助于传情达意的生词,就是意义鲜明、生动传神、温情洋溢、人情味浓厚的词语。
生动传神的话,圣经里有很多。例如,耶和华通过先知阿摩司发出呼吁,说:“你们要追求 良善,不要追求 邪恶,……你们要憎恨 邪恶,喜爱 良善。”(阿摩司书5:14,15)关于在耶路撒冷的王朝会有什么遭遇,耶和华宣告说:“我要把这个冠冕摔毁,摔毁,又摔毁。”(以西结书21:27)诗篇的执笔者描写人生短暂,说:“劳碌终生,不过是烦恼痛苦;一生匆匆,我们就如飞而逝。”(诗篇90:10)有一次,耶和华要揭露以色列人多么罪大恶极,就说:“人怎可抢夺 上帝的东西呢?你们却抢夺我的东西。”(玛拉基书3:8)但以理记述他的朋友在巴比伦经历信心的考验,文辞十分生动:尼布甲尼撒见沙得拉、米煞、亚伯尼哥不肯跪拜他所立的偶像,就“不禁满腔愤怒……变了脸色”,下令把他们绑起来,“扔进 炽热的火炉里去”。但以理形容热力大到“比平常要热七倍”,结果连王手下的几个壮汉也被火焰烧死了。(但以理书3:19-22)耶稣在受难前几天,在耶路撒冷感慨地说:“我多少次想把你的儿女聚集起来,就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到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殿被撇弃,留给你们自己了。”——马太福音23:37,38。
措辞恰当,能在听众脑海中产生鲜明的意象。有些词语很生动,能使听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听其声,甚至如尝其味,如闻其香,如触其物。你的话绘影绘声,听众就会越听越入神了。
言辞有声有色,能感动听众,或使人捧腹,或使人掉泪。说话情真词切,能激励听众,或使万念俱灰的人重燃希望、面对人生,或使灰心沮丧的人振作精神、深深爱戴造物主。世界各地都有人因读了圣经里的某些经文而深受感动。这样的经文包括诗篇37:10,11,34;约翰福音3:16;启示录21:4,5。
你读圣经或看“忠信睿智的奴隶”所出版的书刊时,会看到形形色色的好词佳句。(马太福音24:45)不要单单读过就算,忘了学习遣词造句。要记下你喜欢的词句,尽量纳入自己的日常谈话中。
造句正确通顺 有些人知道自己的句子不一定正确通顺。可以怎样改善呢?
如果你仍然在学校念书,就要抓住机会,学好遣词造句。要是你不明白某一句话为什么不通顺,就该请教老师,问个清楚。不要得过且过,不求甚解。你的上进心应该比其他同学更强,因为你希望做个善于教导的传道员。
如果你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正式学习语文的机会,或者你年纪已经不小,现在要说的语言又不是年轻时学的那种,不要灰心。你仍然可以为了好消息的缘故,用功改善语言能力。其实,一般人学遣词造句,不是靠研习语法,而是靠听人家怎样说话。所以,经验丰富的讲者发表演讲的时候,要仔细聆听;读圣经或看圣经书刊的时候,要注意句子的结构,留意词语的搭配和上下文。要好好学习,取长补短。
有些著名的演员和歌手往往采用不太正确恰当的词句,一般人都争相效学。另外,毒贩之类从事非法活动或生活放荡的不良分子说话,常有自己的一套别有隐义的词汇。基督徒模仿上述的人是很不明智的,因为仿效他们就会令人以为我们跟这些不良分子同流合污。——约翰福音17:16。
要天天练习,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如果你日常说话马马虎虎,到了特别场合不会忽然变得措辞恰当。要是你平常说话多用优良的词句,在台上演讲或为真理作见证的时候,恰当的言辞自会随口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