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课本》 66页-70页4段
  • 要知道该怎样回答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要知道该怎样回答
  • 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洞悉提问者的想法
  • 考虑提问者对圣经的看法
  • “时刻带着恩慈”
  • 私事和凭良心决定的事
  • 在聚会里发表评论
  • 改善你的答案
    神治传道训练班指南
  • 如何发表良好的评论?
    传道与生活聚会手册——2016年
  • 你会怎样回答?
    王国传道月报-2009年
  • 在会众的聚会里彼此鼓励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23年(研读版)
查看更多
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课本》 66页-70页4段

要知道该怎样回答

治病救人,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没有用的,因为病征背后的病根,才是真正要医治的。同样,有些人提出的问题好比表面“病征”,光就问题本身作答无济于事,因为背后的根本问题才是症结所在。

有时候,发问的人急于知道答案。尽管这样,你也必须衡量该怎样回答,例如该说多少、从哪方面去说。(约翰福音16:12)有些人所问的事,知道了答案未必有好处;还有些人就像耶稣的使徒一样,探问一些他们无权过问的事。——使徒行传1:6,7。

圣经说:“你们的话要时刻带着恩慈,用盐调味,使你们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歌罗西书4:6)因此,我们回答别人的问题之前,不但要想想说什么,还要考虑怎样说。

洞悉提问者的想法

撒都该派想难倒耶稣,于是问他,如果有一个女人生前嫁过好几个丈夫,她复活后应该是哪一个丈夫的妻子。由于耶稣知道他们其实并不相信复活,因此回答的时候,就针对撒都该派的错误观点,从问题的症结入手。耶稣以高明的方式推理,并引证一节他们熟悉的经文,使他们看出一个他们忽略了的事实:证据清楚表明,上帝的确会使死人复活。耶稣的回答无懈可击,叫反对者哑口无言,再也不敢问他什么。——路加福音20:27-40。

同样,你必须了解提问者的想法,以及他们真正关注的事,才会知道该怎样回答。例如,同学或同事可能会问你为什么不庆祝春节。他为什么这样问呢?他真的想知道你不庆祝的理由吗?还是他其实想知道,你的信仰是否禁止人享乐?为了确定提问者的想法,你也许要问问对方提问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个原因作答。你也可以指出,人遵从圣经的指引,能够怎样免去这些节日所带来的麻烦和负担。

也许你应邀向一群学生讲述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你讲述完了,听众可能会向你发问。如果发问的人态度诚恳,问题简单直接,你也不妨简单直接地回答他。如果问题反映出公众的某些偏见,你回答之前,不妨简单解释一下公众对事情有这些看法的原因,然后指出为什么耶和华见证人选择跟从圣经的标准。这样做效果会较好。就算对方发问的语气比较尖刻,也不要把问题视为对方的质问或批评,倒要把他的提问当做为真理辩护的好机会。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你才有机会使在场的人更全面地看问题,知道实情,明白我们的信仰有什么圣经根据。

如果你要请假出席大会,雇主却说不可以,你该怎样回应呢?首先,要从雇主的角度去看事情。如果你提议在另一天加班,他会通融一下吗?如果你告诉他,大会资料有助于人做诚实可靠的雇员,这会叫他回心转意吗?如果你向他表明,你尽力不让他有任何损失,他也许会认真考虑你的请求,让你不致错过你所重视的属灵活动。可是,假如雇主要求你做些不忠实的事,又怎样呢?你当然可以一开始就表明立场,明确地拒绝他,并且指出你有什么圣经理由。可是,如果你首先跟他作个推理,效果会不会更好呢?例如,你可以问他:“如果我会欺骗别人 或偷别人 的东西,你怎么知道我不会欺骗你 或偷你 的东西呢?”

你也许是个学生。当学校举行某些违反圣经原则的活动时,你并不想参与。但要记住,老师的看法也许跟你的不同;再说,他有责任维持班上的纪律。因此,有几点是你必须做到的:(1)顾及老师所关注的事;(2)怀着尊敬的态度表明自己的立场;(3)决心取悦耶和华,站稳立场。要得到最好的结果,你只用一两句话表明自己的信仰是不够的。(箴言15:28)如果你年纪还小,你的父母无疑会教导你该说些什么。

有时,由于当局指控你,你不得不为自己申辩。警方、政府官员或法官也许要求你就某些问题作出回应,例如你愿不愿意遵守某条法例,你个人怎样看基督徒中立的立场,或者你会不会参与某些含有国家主义色彩的仪式等。你应当怎样回应呢?圣经劝我们说话时要“态度温和,深深尊重”别人。(彼得前书3:15)此外,要想想为什么对方关注这件事,然后怀着尊重的态度表示理解他的想法。接着该怎么说呢?使徒保罗提到罗马法律给人民的保障。同样,你也可以指出你的权利也受本地的法例保障。(使徒行传22:25-29)不妨讲述一下,早期基督徒和世界各地的耶和华见证人采取什么立场,这些事实或许能够使听者更加开明地看事情。你可以说明一下,为什么人顺服上帝的权威,就会更奉公守法。(罗马书13:1-14)之后,你解释自己的立场是根据什么圣经理由,他们可能会较容易接受。

考虑提问者对圣经的看法

你思量怎样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考虑他对圣经的看法。耶稣回答撒都该派所提出的有关复活的问题时,也考虑到这一点。耶稣知道撒都该派只接受摩西写下的经书,因此引用《摩西五经》跟他们推理,并且在引用经文之前说:“死人复活的事,其实摩西……也说过了。”(路加福音20:37)同样,你所引用的经文如果是提问者所接受和熟识的,效果会比较好。

如果提问者并不把圣经当做权威,那该怎么办呢?请留意使徒行传17:22-31的记载,看看使徒保罗在亚略巴古发表演说时怎样做。他讲述圣经的真理,却没有直接引用圣经。你在必要时也可以仿效保罗的做法。在有些地方,你可能要跟别人谈过几次后,才直接运用圣经。你初次运用圣经的时候,与其强调这是上帝的话语,不如先解释为什么圣经值得考虑。无论如何,你的目标是帮助人清楚明白上帝的旨意,并且让对方亲自看看圣经怎么说。圣经本身深具说服力,远远胜过我们的千言万语。——希伯来书4:12。

“时刻带着恩慈”

圣经吩咐我们,说话“要时刻带着恩慈,用盐调味”。我们既然事奉大有恩典的耶和华上帝,自然要听从这个吩咐。(歌罗西书4:6;出埃及记34:6)换句话说,即使别人并不友善,我们说话的态度也应当是仁慈的。我们的话应该文雅高尚,不该鲁莽无礼。

很多人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天天都要忍受别人的恶言恶语。我们探访这些人时,也许会觉得他们说话比较尖刻。我们应当怎样回应呢?圣经说:“温和的回答平息烈怒。”即使对方执意反驳,我们说话温和也往往能够使他软化下来。(箴言15:1;25:15)有些人天天都受到苛刻的对待,我们态度温和、说话仁慈,对方也许会觉得我们明显与众不同,因而受到吸引,愿意听听我们所传的好消息。

我们无意跟蔑视真理的人争辩。我们渴望运用圣经,跟愿意聆听的人推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谨记,说话时要有仁慈的态度,也要怀着坚定的信念。——帖撒罗尼迦前书1:5。

私事和凭良心决定的事

如果有圣经学生或信徒同工讲述了某种情形,然后问你他该怎么办,你会怎样回答呢?换了是你,你也许知道自己会怎么办。可是,无论事大事小,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加拉太书6:5)使徒保罗鼓励信徒要“凭着信心而服从真道”。(罗马书16:26)我们应该效法他的榜样。人作出某个决定,如果主要是为了取悦圣经老师或其他人,就是事奉人,而不是凭着信心行事。(加拉太书1:10)可见,你直截了当把答案告诉提问的人,未必对他有好处。

那么,你该怎样以合乎圣经原则的方式回答这种问题呢?你可以请对方留意跟问题有关的圣经原则和圣经事例。有时候,你可能要教他怎样搜集参考资料,使他能自己找着这些原则和事例。你甚至可以跟他讨论这些原则,以及有关事例的价值,却不要根据这些资料告诉对方该怎样做。你可以问对方,他有没有从资料中看出该怎样作明智的决定。鼓励他根据这些原则和事例想想,他要作什么决定才能取悦耶和华。你这样做就是帮助他锻炼理解力,使他学会明辨是非。——希伯来书5:14。

在聚会里发表评论

在基督徒的聚会里,我们有很多机会公开表达自己的信仰。例如,当聚会进行问答讨论时,我们可以参与评论。我们应当怀着什么态度评论呢?要怀着渴望称颂耶和华之心发言。诗篇的执笔者大卫也“在会众聚集的时候”称颂上帝。(诗篇26:12)此外,我们的评论也应当对信徒同工产生鼓励作用,“激发爱心,促进善行”,正如使徒保罗所劝勉的一样。(希伯来书10:23-25)我们只要预先研读聚会的资料,就能够做到这点。

你的评论应当简明扼要,不要长篇大论,每次只评论一个要点就行了。由于你只提到一个要点,其他人因此可以作补充。你评论课文中引用的经文,尤其能够使会众得益。当你引述经文的时候,要指出经文哪个部分跟论题有关。要学会用自己的话作答,而不是照读课文。假如你发觉自己的答案不完全对,不用介意,人人都会出错。

毫无疑问,要知道该怎样回答,除了晓得答案之外,还要有辨识力。你的话发自内心,又能打动人心,这是多么美好!——箴言15:23。

回答前要考虑的事

  • 对方为什么这样问

  • 先打下什么基础,对方才能充分理解你的答案

  • 怎样一方面表明立场,一方面让对方看出你也顾及他所关注的事

  • 怎样说话才能体现仁慈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

  • 你该直接说出答案,还是用圣经的原则和例子来帮助对方自行作决定

怎样在聚会里发表评论

  • 如果你是第一个作答的,评论就应当简单直接

  • 如果你作补充,不妨(1)解释课文所引用的一节经文跟论题有什么关系;(2)指出资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3)说明资料可以怎样应用出来;(4)简述一个事例来说明某个要点

  • 留心聆听别人的评论,以便作出适当的补充

  • 尽量用自己的话作答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