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耶稣为使徒们洗脚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为使徒们洗脚,教导他们要谦卑

      第116章

      耶稣为使徒们洗脚

      马太福音26:20;马可福音14:17;路加福音22:14-18;约翰福音13:1-17

      • 耶稣最后一次跟使徒们一起吃逾越节的晚餐

      • 他为使徒们洗脚,借此教导他们要谦卑

      彼得和约翰已经按照耶稣的吩咐到达耶路撒冷,为逾越节做准备。随后,耶稣和其他十个使徒也起程前往那里。下午的这个时候,太阳正从西边落下,耶稣和他的同伴一起从橄榄山下来。在耶稣复活以前,这是他最后一次在白天眺望耶路撒冷。

      很快,耶稣和同伴就到了城里,随即前往他们吃逾越节晚餐的地方。他们沿着楼梯往上走,进入楼上一个宽敞的房间里,看见一切都准备就绪,他们可以在这里享用逾越节的晚餐。耶稣一直期待这个时刻,他说:“我十分渴望在受难以前,跟你们一起吃这个逾越节的晚餐。”(路加福音22:15)

      许多年前,犹太人已形成一个传统,就是一起吃逾越节晚餐的人会拿几杯酒传着喝。现在,耶稣接过一杯酒,祷告感谢了,说:“你们拿去,大家传着喝。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喝葡萄酒,直到上帝的王国来到。”(路加福音22:17,18)从耶稣的话可以清楚看出,他快要牺牲生命了。

      晚餐期间,耶稣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他站起身来,把外衣放在一旁,拿起一条毛巾,然后往身边的一个盆里倒了些水。一般来说,主人会安排为客人洗脚,也许是叫一个仆人这样做。(路加福音7:44)但当时没有主人在场,耶稣就亲自为使徒们服务。使徒们本来都可以把握机会为大家服务,但他们当中却没有一个人这样做。他们是不是还在竞争谁更大呢?不管是不是这个原因,现在要让耶稣为他们洗脚,他们都感到不好意思。

      耶稣来到彼得跟前时,彼得连忙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回答说:“我不洗你的脚,你就跟我没有关系了。”彼得说:“主啊,那就不只洗我的脚,连手和头也洗吧。”耶稣却回答说:“人洗澡后就完全洁净了,他只需要洗脚。你们是洁净的,但你们不是所有人都洁净。”(约翰福音13:8-10)听到耶稣这么说,彼得肯定非常惊讶。

      耶稣为他们十二个人都洗了脚,包括加略人犹大在内。之后,他穿上外衣,回到桌前,对他们说:“我对你们做的事,你们明白吗?你们称呼我‘老师’,称呼我‘主’,你们说得对,我本来就是。我身为主,身为老师,尚且为你们洗脚,你们也应当互相洗脚。我为你们树立典范,我对你们怎样做,你们也该照样做。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奴隶不比主人大,被派的也不比派他去的大。你们知道这些事,要是照着去做,就有福了。”(约翰福音13:12-17)

      关于谦卑地为人服务,耶稣给他们上了多么难忘的一课!跟随耶稣的人都不应该追求地位,想要高人一等,也不应该自以为了不起,想要别人为自己服务。他们应该效法耶稣的榜样,不是举行某种洗脚的仪式,而是乐意谦卑地为所有人服务。

      • 逾越节晚餐期间,耶稣对使徒们说了什么话,表明他快要牺牲生命了?

      • 耶稣为使徒们洗脚这件事为什么不同寻常?

      • 耶稣为使徒们洗脚,做这么卑微的工作,是要教导人什么道理?

  • 主的晚餐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跟十一个忠心使徒在一起的时候,创立了主的晚餐

      第117章

      主的晚餐

      马太福音26:21-29;马可福音14:18-25;路加福音22:19-23;约翰福音13:18-30

      • 耶稣指出犹大是叛徒

      • 耶稣创立主的晚餐

      当天晚上早些时候,耶稣为使徒们洗脚,借此教导他们要谦卑。现在,逾越节的晚餐看来已经结束了,他引用大卫的话,说:“那个从前跟我和睦、受我信任的人,他向来吃我的饭,现在竟然用脚踢我。”这其实是一个预言,耶稣接着解释说:“你们有一个人会出卖我。”(诗篇41:9;约翰福音13:18,21)

      使徒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一个地问:“主啊,不是我吧?”甚至连加略人犹大也这样问。约翰的座位在耶稣旁边,彼得向他示意,让他问问到底是谁。约翰就靠近耶稣,问他说:“主啊,是谁呢?”(马太福音26:22;约翰福音13:25)

      耶稣回答说:“我蘸一块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块饼,递给加略人犹大,说:“正如圣经说的,人子固然要离去,可是出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个人没有出生倒好。”(约翰福音13:26;马太福音26:24)之后,撒但就进入了犹大的心。现在,这个自甘堕落的人开始完全顺应魔鬼的意思去做,结果成了“灭亡之子”。(约翰福音6:64,70;12:4;17:12)

      耶稣对犹大说:“你要做的事,快点去做吧。”由于犹大掌管钱盒,其他使徒以为耶稣是吩咐他“去买过节要用的东西,或者是吩咐他送点东西给穷人”。(约翰福音13:27-30)但其实,犹大出去是要出卖耶稣。

      犹大离开后,耶稣就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纪念仪式。他拿起饼来,祷告感谢上帝,掰开递给使徒们吃。他说:“这指的是我的身体,是为你们牺牲的。你们要不断这样做来纪念我。”(路加福音22:19)使徒们就把饼传着吃了。

      现在,耶稣又拿起一杯酒来,祷告感谢上帝,然后递给使徒们。每一个人都接过杯来喝了。耶稣说:“这杯指的是凭我的血订立的新约。我的血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路加福音22:20)

      就这样,耶稣创立了纪念他牺牲的仪式。在每年的尼散月十四日,跟随他的人都要举行这个纪念聚会。这个场合会提醒他们,耶稣和天父为了帮助有信心的人摆脱罪和死的奴役,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这个纪念聚会比犹太人的逾越节更有意义,因为这个聚会促使人留意耶稣的牺牲,而他的牺牲能为所有信从上帝的人带来真正的自由。

      耶稣说,他的血“是要为许多人流出来的,使罪得到宽恕”。得到宽恕的“许多人”包括那些会跟耶稣一起在他父亲王国里的人,其中有忠心的使徒以及其他一些门徒。(马太福音26:28,29)

      • 耶稣引用了圣经中关于同伴的什么预言?他怎样解释这个预言?

      • 耶稣吩咐犹大什么?但其他使徒却误以为耶稣是什么意思?

      • 耶稣创立了什么新的纪念仪式?目的是什么?

  • 争论谁最大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的使徒们彼此争论谁最大

      第118章

      争论谁最大

      马太福音26:31-35;马可福音14:27-31;路加福音22:24-38;约翰福音13:31-38

      • 劝告使徒不要重视地位

      • 预告彼得不认主

      • 耶稣的门徒必须彼此相爱

      在跟使徒们共聚的最后一个晚上,耶稣为他们洗脚,借此教导他们要谦卑地为别人服务。对使徒们来说,这宝贵的一课为什么很有必要呢?虽然他们热心崇拜上帝,却有一个严重的弱点,就是他们非常在意谁的地位最高。(马可福音9:33,34;10:35-37)今天晚上,这个弱点再次暴露出来。

      使徒们开始“激烈地争论他们哪一个算最大”。(路加福音22:24)看到他们再次争吵起来,耶稣该有多痛心啊!他会怎么做呢?

      耶稣并没有因为使徒们的态度和行为而责骂他们,而是耐心地跟他们推理,说:“列国的君王辖制人民,掌权管理他们的有‘恩主’的称号。可是你们不要这样。……用餐的和在旁边服务的,哪一个大呢?”接着,耶稣提醒使徒们想想,他自己一直以来立下的榜样,说:“但我在你们中间是为你们服务的。”(路加福音22:25-27)

      尽管有种种弱点,使徒们在耶稣受考验时却始终对他不离不弃。所以耶稣对他们说:“我父亲跟我立约,把王国赐给了我,现在我也跟你们立约,让你们也同得王国。”(路加福音22:29)耶稣跟使徒们立约,借此向这些忠贞跟随他的人保证,他们会在王国里跟他一起执掌王权。

      虽然使徒们有这么美好的希望,但他们在地上时仍然是不完美的人。耶稣对他们说:“撒但一直要筛你们所有人像筛小麦一样。”(路加福音22:31)他也告诫使徒们:“今天晚上,你们全都会因我的事而离弃我,因为圣经上写着:‘我要打击牧人,羊群就会四散。’”(马太福音26:31;撒迦利亚书13:7)

      彼得却充满自信地说:“即使其他人全都因你的事而离弃你,我也绝不会离弃你!”(马太福音26:33)耶稣告诉彼得,当天晚上鸡叫两次之前,彼得会不认他。不过耶稣接着说:“我已经为你恳切祈求,免得你信心尽失。你回头以后,要帮助你的弟兄坚强起来。”(路加福音22:32)彼得却坚决地说:“即使我必须跟你一起死,也绝不会不认你。”(马太福音26:35)其他使徒也都说了同样的话。

      耶稣告诉使徒们:“我在你们这里,只多留一点时间。你们会找我,但正如我对犹太人说过的,‘我去的地方,你们是不能去的’,现在我对你们也这样说。”然后他说:“我给你们一条新诫命,就是要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彼此相爱。你们要是彼此相爱,所有人就因此知道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3-35)

      彼得听到耶稣说,他只会在他们那里多留一点时间,就问:“主啊,你要到哪里去呢?”耶稣回答说:“我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会跟我去。”彼得更加疑惑了,继续问:“主啊,为什么我现在不能跟你去呢?我愿意为你牺牲生命啊。”(约翰福音13:36,37)

      耶稣接着提到,先前他派使徒们去加利利一带传道的时候,他们既不用带钱袋,也不用带粮袋。(马太福音10:5,9,10)然后他问:“你们有没有什么缺乏?”他们回答说:“没有!”可是,从今以后他们应该怎么做呢?耶稣吩咐他们说:“有钱袋的要带钱袋,有粮袋的要带粮袋,没有剑的要卖掉外衣去买剑。我告诉你们,圣经上写的‘他被人当作罪犯’这句话,一定应验在我身上。的确,跟我有关的事正在应验。”(路加福音22:35-37)

      耶稣所指的是,他会跟罪犯一起被钉在木柱上。在此之后,跟随他的人会遭遇猛烈的迫害。使徒们觉得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就对耶稣说:“主啊,你看!这里有两把剑。”耶稣回答说:“足够了。”(路加福音22:38)他们有两把剑,这让耶稣在不久之后有机会教导他们另一个重要的道理。

      • 使徒们为了什么事而争论?面对这个情况,耶稣怎么做?

      • 耶稣跟忠心的门徒立的约,可以达成什么目的?

      • 彼得过度自信,耶稣怎样回应他?

  • 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跟11个忠心的使徒在楼上的房间里

      第119章

      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约翰福音14:1-31

      • 耶稣快要离去,为门徒准备地方

      • 耶稣承诺会有一个帮助者赐给门徒

      • 天父比耶稣大

      耶稣和使徒们吃过纪念晚餐后,继续留在楼上的房间里。耶稣鼓励他们说:“你们心里不要难过。要对上帝有信心,也要对我有信心。”(约翰福音13:36;14:1)

      忠心的使徒们为什么不必为耶稣快要离去而难过呢?耶稣解释说:“我父亲家里有很多住处……。我既然去为你们准备地方,就会再来,接你们到我家里去,这样我在哪里,你们也在哪里。”不过使徒们没有听懂耶稣的话,不明白他其实是在说去天上的事。多马问他:“主啊,我们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去,怎么知道是哪条路呢?”(约翰福音14:2-5)

      耶稣回答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通过我,谁也不能到父亲那里去。”(约翰福音14:6)人必须接受耶稣,接受他的教导,并且效法他的生活方式,才能够进入他父亲天上的家里。

      一直在旁聆听的腓力恳求说:“主啊,求你让我们看一看天父,我们就满足了。”看来腓力很想以某种方式看见上帝,就像摩西、以利亚、以赛亚曾在异象中看见上帝一样。但使徒已经看到的其实比那些异象更好,正如耶稣说:“我跟你们在一起这么久了,腓力你还不认识我吗?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亲。”耶稣十全十美地反映天父的品格,因此跟耶稣一起生活、观察他的言行,就好像看见天父一样。当然,父亲比儿子地位更高。耶稣也说:“我对你们说的话,不是照着自己的主意说的。”(约翰福音14:8-10)

      使徒曾看见耶稣施行奇迹,听见他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现在,耶稣告诉他们:“我做的工作,信从我的人将来也会做,而且做的会比这些更大。”(约翰福音14:12)耶稣的意思不是说,跟随他的人会施行更伟大的奇迹。他的意思其实是,将来门徒的传道工作会延续更长的时间,扩展到更大的地区,也会接触到更多的人。

      耶稣会离去,但不会撇下使徒不管,他承诺说:“你们奉我的名请求任何事,我都一定成全。”耶稣进一步说:“我请求父亲,他就会赐给你们另一个帮助者,永远与你们同在。那就是显示真理的神圣力量。”(约翰福音14:14,16,17)耶稣向他们保证,上帝会赐给他们另一个帮助者,也就是神圣力量。后来这件事在五旬节那天发生了。

      耶稣接着说:“还有一点时间,世人就看不到我了,你们却会看到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会活着。”(约翰福音14:19)耶稣不仅会在复活后让门徒看到他,将来他还会使门徒复活到天上去,跟他在一起。

      现在,耶稣告诉使徒一个简单的真理:“领受我的诫命又遵守的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我父亲就爱他,我也爱他,而且我要把自己向他显明出来。”这时,又名达太的使徒犹大问:“主啊,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为什么打算只向我们,而不向世人把自己显明出来呢?”耶稣回答:“谁爱我,就会按照我说的话去做,我父亲也会爱他……。不爱我的,就不按照我说的话去做。”(约翰福音14:21-24)跟耶稣的门徒不同,世人没有认出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耶稣即将离去,门徒怎样才能记得他教导的一切呢?耶稣说:“帮助者,就是父亲因我的名而派来的神圣力量,他会把一切都教导你们,使你们想起我对你们说过的一切话。”使徒曾看见神圣力量发挥的强大作用,因此这个保证让他们感到安心。耶稣接着说:“我把我的安宁赐给你们,我留下这种安宁给你们。……你们心里不要难过,也不要畏缩。”(约翰福音14:26,27)他们的确不用感到难过,因为他们会从耶稣的父亲那里得到指引和保护。

      很快他们就会看到,上帝确实有能力保护人。耶稣说:“统治全世界的王将要来到。他对我是无能为力的。”(约翰福音14:30)魔鬼能进入犹大心里,对他施加影响。但耶稣完美无罪、毫无弱点,撒但根本无机可乘,不能使他反叛上帝。魔鬼也不能把耶稣囚禁在死亡里。为什么呢?耶稣说:“我正照着父亲给我的命令去做。”耶稣确信天父会使他复活过来。(约翰福音14:31)

      • 耶稣要去的地方是哪里?关于通往那里的道路,多马得到什么保证?

      • 腓力想要耶稣为他们做的事,看来到底是什么?

      • 耶稣说,跟随他的人将来要做的工作会比他做的更大。这是什么意思?

      • 天父是比耶稣大的,知道这一点为什么令人安心?

  • 门徒必须结出果实并且做耶稣的朋友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跟使徒们一边说话一边离开楼上的房间

      第120章

      门徒必须结出果实并且做耶稣的朋友

      约翰福音15:1-27

      • 真葡萄树和枝子

      • 怎样时刻留在耶稣的爱里?

      时间已经很晚了,也许过了午夜,耶稣还在跟忠心的使徒们倾心交谈,鼓励他们。现在,耶稣开始说一个生动有力的比喻。

      他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亲是培植的人。”(约翰福音15:1)耶稣的比喻跟几百年前耶和华说的一个比喻类似。当时,耶和华把以色列国族称为他的葡萄树。(耶利米书2:21;何西阿书10:1,2)不过,耶和华已经决定弃绝这个国族。(马太福音23:37,38)所以,现在耶稣谈到的是一个新的概念,他就是这个比喻中的葡萄树。自耶稣在公元29年受神圣力量任命以来,他就一直受到天父的“培植”。不过,耶稣表明这棵葡萄树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他说:

      “我这棵树上所有不结果实的枝子,[我父亲]都除掉;所有结果实的,他都修整干净,使果实结得更多。……枝子离开了葡萄树,就不能自己结果实。同样,你们要不是时刻跟我联合,也不能结果实。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约翰福音15:2-5)

      耶稣向忠心的门徒承诺过,他离去后会派出一个“帮助者”,也就是神圣力量。在51天后,当使徒和其他人得到神圣力量时,他们就成了这棵葡萄树上的枝子。但所有“枝子”都必须时刻跟耶稣联合。为什么呢?

      耶稣解释说:“时刻跟我联合的,我也时刻跟他联合,他就会多结果实。因为离开了我,你们就什么事也做不了。”这些“枝子”,也就是忠心跟随他的人,会多结果实,意思是他们会效法耶稣的品格,并热心宣扬上帝的王国,帮助更多人成为基督的门徒。如果人没有时刻跟耶稣联合,没有结出果实,会有什么下场呢?耶稣接着说:“不时刻跟我联合的,就会……被扔在外面。”那反过来呢?他说:“要是你们时刻跟我联合,我的话又时刻在你们心里,那么你们想要的,只管去求,都会实现。”(约翰福音15:5-7)

      现在,耶稣再次强调要遵守他的诫命。之前他已两次提过这件事。(约翰福音14:15,21)门徒怎样证明自己遵守耶稣的诫命呢?耶稣提出一个重要的方法,说:“你们要是遵守我的诫命,就会时刻留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父亲的诫命,就时刻留在他的爱里。”不过,门徒只要爱耶和华上帝和他儿子耶稣就够了吗?耶稣接着说:“我的诫命就是:你们要彼此相爱,就像我爱你们一样。人为朋友牺牲生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更大的了。你们要是照我的吩咐去做,就是我的朋友了。”(约翰福音15:10-14)

      再过几小时,耶稣就会为所有信从他的人献出生命,显出自我牺牲的爱。他的榜样应该推动跟随他的人彼此表现同样的爱。这种爱将成为他们的标志,正如耶稣说过:“你们要是彼此相爱,所有人就因此知道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5)

      使徒们也应该留意,耶稣把他们称为“朋友”。耶稣解释说:“我把你们叫做朋友,因为我从我父亲那里听到的,全都告诉你们了。”能够成为耶稣的密友,能够知道天父对他说过什么,这种友谊多么宝贵啊!不过,为了维系这种友谊,他们必须“不断结出果实”。耶稣还说,如果他们这样做,不管他们奉他的名向天父求什么,天父都会赐给他们。(约翰福音15:15,16)

      这些“枝子”,也就是耶稣的门徒,要彼此相爱。这种爱能帮助他们面对将来的考验,保持忍耐。耶稣接着提醒门徒,世人会恨他们。不过,他也安慰他们说:“如果世人恨你们,你们要知道,世人恨你们以前已经恨我了。要是你们属于世界,世人自然会喜爱属于自己的。但因为你们不属于世界……所以世人就恨你们。”(约翰福音15:18,19)

      耶稣进一步解释世人为什么会恨他的门徒:“他们要因我的名做这一切事来对付你们,因为他们不认识那位派我来的。”耶稣还指出,恨他的人已经被他施行的奇迹定了罪,他说:“我在他们中间,要是没做过别人从未做过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了。可是,现在他们看见了我,还恨我,也恨我的父亲。”他们这种仇恨的态度其实应验了圣经的预言。(约翰福音15:21,24,25;诗篇35:19;69:4)

      接着,耶稣再次承诺会给门徒一个帮助者,也就是神圣力量。所有跟随耶稣的人都可以得到这股强大的力量,这样他们就能结出果实,向人“作见证”。(约翰福音15:27)

      • 在耶稣的比喻里,“培植的人”“葡萄树”“枝子”分别指谁?

      • 上帝期待“枝子”结出什么“果实”?

      • 耶稣的门徒怎样才能做他的朋友?什么会帮助他们面对世人的仇恨?

  • “要鼓起勇气!我已经战胜了世界”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的提醒让使徒们忧虑不安

      第121章

      “要鼓起勇气!我已经战胜了世界”

      约翰福音16:1-33

      • 使徒们很快就不会再看见耶稣

      • 使徒们的忧愁会化为喜乐

      耶稣和使徒正准备离开楼上的房间。他们在那里吃过逾越节的晚餐后,耶稣已经给他们很多劝勉。现在耶稣继续说:“我把这些事告诉你们,免得你们失去信心。”为什么这个提醒十分恰当?耶稣说:“你们会被会堂开除。事实上,时候要到,杀你们的人,都以为自己是在敬奉上帝。”(约翰福音16:1,2)

      这番话可能让使徒们感到不安。耶稣之前说过他们会被世人憎恨,但没有直接说他们会被杀害。为什么呢?耶稣说:“我起初没有告诉你们这些事,因为那时我跟你们在一起。”(约翰福音16:4)现在他即将离去,所以预先装备使徒,免得他们以后失去信心。

      耶稣接着说:“我要到派我来的那位那里去,你们却没有一个问我:‘你要到哪里去?’”其实当晚早些时候,他们问过这个问题。(约翰福音13:36;14:5;16:5)不过现在,耶稣谈到的迫害让他们受到很大冲击,所以他们忧愁不安,正如耶稣说:“因为我把这些事告诉你们,你们心里就充满忧愁。”(约翰福音16:6)结果,他们没有心思进一步了解,耶稣将得到怎样的荣耀,以及这对真心崇拜上帝的人来说将会意味着什么。

      耶稣继续说:“我是为了你们的益处才离开的。我不离开,帮助者就不会到你们这里来;我离开了,就会派他到你们这里来。”(约翰福音16:7)耶稣必须牺牲生命并返回天上,门徒才能得到神圣力量。跟随耶稣的人无论在世上的哪个角落,耶稣都可以用神圣力量帮助他们。

      神圣力量“会向世人提出确凿的证据,显明谁有罪,谁正义,谁受审判”。(约翰福音16:8)神圣力量会显明世人有罪,因为他们不信从上帝的儿子。此外,神圣力量会显明耶稣是正义的,也会显明撒但这“统治全世界的王”应该受到审判。(约翰福音16:11)

      耶稣接着说:“我还有很多事要告诉你们,但是你们目前承担不了。”当耶稣把神圣力量倾注下来的时候,门徒就会受到神圣力量的引导,明白“全部真理”,并按照真理生活。(约翰福音16:12,13)

      耶稣进一步说:“还有一点时间,你们就不会再看见我,但再过一点时间,你们又会看见我。”这些话让使徒困惑不解,彼此议论他是什么意思。耶稣知道他们想问他,就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会哭泣哀号,世人倒会高兴。你们会忧愁,可是你们的忧愁会化为喜乐。”(约翰福音16:16,20)到了下午耶稣被杀害的时候,宗教领袖会高兴,门徒却会忧愁。不过,到耶稣复活的时候,门徒的忧愁就会化为喜乐。然后,当耶稣把上帝的神圣力量倾注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会继续喜乐。

      耶稣把使徒们的情况比作女人经历产痛,说:“女人生孩子的时候忧愁,是因为她的时候到了。可是,等她生了孩子,就会因为有一个人在世上出生而感到高兴,再也不记得痛苦了。”耶稣接着鼓励使徒们说:“现在你们也忧愁,可是将来我会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会欢喜,谁也不能夺去你们的喜乐。”(约翰福音16:21,22)

      到目前为止,使徒们从没奉耶稣的名求过什么。现在耶稣说:“到那个时候,你们会奉我的名向父亲祈求。”为什么要奉耶稣的名呢?是因为天父不愿意回应他们吗?不是的,耶稣说:“父亲自己对你们有很深的感情,因为你们一直对我有很深的感情,还相信我是代表上帝来的。”(约翰福音16:26,27)

      使徒们因耶稣的话大受激励,坚定地说:“凭着这一点,我们相信你是从上帝那里来的。”可是,他们的信心马上就会受到考验。耶稣指出将会发生的事,说:“看哪!时候要到,其实已经到了,你们会被分散,各自回家,留下我一个人。”不过,耶稣安慰他们说:“我把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让你们可以靠着我得到安宁。你们在世上会经历患难,可是要鼓起勇气!我已经战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0-33)的确,耶稣没有放弃他们。尽管撒但和他控制的世界千方百计要使他们舍弃忠义,耶稣还是深信他们会忠心地执行上帝的旨意,深信他们会像自己一样战胜这个世界。

      • 耶稣的什么提醒让使徒们感到不安?

      • 使徒们为什么没有心思进一步问耶稣问题?

      • 使徒们的忧愁会化为喜乐,耶稣把这个转变比作什么?

  • 在楼上房间里的最后祷告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抬头望天,在使徒们面前祷告

      第122章

      在楼上房间里的最后祷告

      约翰福音17:1-26

      • 认识上帝和他的儿子大有价值

      • 耶和华、耶稣、门徒全都合一

      耶稣深爱使徒,一直为自己即将离去一事装备他们。现在他抬头望天,向天父祷告说:“求你使你的儿子得到荣耀,这样你的儿子也可以使你得到荣耀。你已经赐给他权力统管全人类,这样,凡是你赐给他的人,他都可以给他们永远的生命。”(约翰福音17:1,2)

      耶稣显然明白,使上帝得到荣耀是最重要的事。不过,他也提到一个令人安慰的希望,那就是人能得到永远的生命。由于得到了“统管全人类”的权力,耶稣可以让全人类都因他付出的赎价而得益。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得到这个福分。为什么呢?耶稣说:“他们必须认识你这位独一的真神,以及你派来的耶稣基督,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约翰福音17:3)可见,耶稣只会让那些听从这个吩咐的人从赎价获益。

      人想得到永生,就必须深入认识天父和耶稣,并跟他们享有亲密的关系。他必须在一切事上都跟他们有同样的看法和感受。在待人接物方面,他也必须尽力效法他们无与伦比的品格。他还必须明白,跟人类获得永生相比,使上帝得到荣耀更重要。现在,耶稣又回到荣耀这个话题,说:

      “我在地上使你得到了荣耀,完成了你交给我做的事。父亲啊,现在求你让我在你身边得到荣耀,就是还没有世人以前、我在你身边享有的荣耀。”(约翰福音17:4,5)耶稣祈求天父把他复活过来,让他回到天上享有原本的荣耀。

      不过,耶稣没有忘记他通过传道工作成就的事。他继续祷告说:“你从世人当中赐给我的人,我已经向他们显明你的名。他们本来是你的,你把他们赐给了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话语。”(约翰福音17:6)耶稣在传道时,会用耶和华这个名字来称呼上帝。除了说出上帝的名字,他还帮助门徒认识这个名字代表的一切,包括上帝有什么美德,以及他怎样对待人类。

      使徒们已经认识耶和华,也明白耶稣担任的角色和他教导的道理。耶稣谦卑地说:“你赐给我的话,我已经传给了他们,他们也接受了,而且确实知道我是代表你来的,也相信是你派我来的。”(约翰福音17:8)

      耶稣接着表明,对他来说门徒和世人截然不同:“我为他们祈求。我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为他们是你的。……圣洁的父亲啊,为了你自己的名,求你照顾他们,使他们合一,就像我们一样。……我一直照顾他们,也保护了他们。除了那个灭亡之子,他们没有一个灭亡。”(约翰福音17:9-12)加略人犹大就是“灭亡之子”,这时他正在进行出卖耶稣的勾当。

      耶稣接着在祷告中说,世人会恨他的门徒,但他继续说:“我不是求你从世人当中带走他们,而是求你保护他们,不让那恶者得逞。他们不属于世界,正如我不属于世界一样。”(约翰福音17:14-16)使徒和其他门徒都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在撒但统治的人类社会中,但他们必须跟这个世界以及世界的邪恶保持分离。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他们必须保持圣洁,跟其他人区分开来专门为上帝服务。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实践《希伯来语经卷》中蕴含的真理,以及耶稣亲自教导的真理。耶稣在祷告中也说:“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话语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17)一段时间后,上帝会指引一些使徒写下书卷。这些书卷也会成为“真理”的一部分,能使人成圣。

      将来还会有其他人接受真理,所以耶稣祷告说:“我不仅为这些人[在场的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而信从我的人祈求。”祈求什么呢?耶稣求天父“使他们全都合一”。怎样的“合一”呢?他接着说:“正如父亲你跟我联合,我跟你联合,他们也跟我们联合。”(约翰福音17:20,21)耶稣跟天父“合一”,不是指他们是同一个个体,而是指他们在所有事上都是一致的。耶稣求天父让跟随他的人享有同样的“合一”。

      耶稣不久前曾告诉彼得和其他使徒,他要去为他们准备地方,一个在天上的地方。(约翰福音14:2,3)现在耶稣在祷告中再次提到这件事,说:“父亲啊,愿我在哪里,你赐给我的人也跟我在哪里,这样他们就可以看到你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在世界奠基以前,你就爱我了。”(约翰福音17:24)耶稣的话表明,在很久以前,在亚当和夏娃孕育后代以前,上帝就深爱他的独生子。这个独生子后来成为耶稣基督。

      在结束祷告的时候,耶稣再次强调天父的圣名多么重要,也强调天父多么爱使徒以及其他将会接受真理的人。他说:“我已经使他们认识你的名,以后还要使他们认识,这样你爱我的那种爱,就可以留在他们里面,我也跟他们联合。”(约翰福音17:26)

      • 认识上帝和他的儿子是什么意思?

      • 耶稣怎样显明上帝的圣名?

      • 上帝、他的儿子耶稣以及所有真心崇拜上帝的人,在什么意义上是“合一”的?

  • 在极度忧愁中祷告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时候,彼得、雅各、约翰在睡觉

      第123章

      在极度忧愁中祷告

      马太福音26:30,36-46;马可福音14:26,32-42;路加福音22:39-46;约翰福音18:1

      •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

      • 他的汗珠如同血滴滴下

      耶稣结束祷告后,就跟忠心的使徒们一起唱了赞美歌,然后前往橄榄山。(马可福音14:26)他们往东走,要去一个叫做客西马尼的园子,那里是耶稣常去的地方。

      这个美丽的园子长满了橄榄树。他们一到那里,耶稣就对其中八个使徒说:“你们坐在这里,我到那边去祷告。”他们也许就留在园子入口的附近。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继续往园子里走。他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于是对他们三个人说:“我心里非常忧愁,几乎要死。你们要留在这里,陪我一起守望。”(马太福音26:36-38)

      耶稣稍往前走,跪在地上开始祷告。在这个非常时刻,他会向上帝祈求什么呢?他说:“父亲啊,对你来说什么都可能,求你为我撤去这个杯。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可福音14:35,36)耶稣是不是想退缩了呢?他是不是不想献出生命作为赎价了呢?绝不是!

      在天上时,耶稣曾看到被罗马人处决的罪犯经历极端的痛苦。现在,耶稣是个会感到疼痛、害怕和不安的人,自然不想经历这样的痛苦。不过,这并不是他极其难过的最主要原因。他最不想看到的其实是,自己像一个可耻的罪犯一样被人处死,给天父的圣名带来羞辱。事实上,再过几个小时,他就会被挂在柱上,以亵渎上帝的罪名被处死。

      耶稣祷告了很久,然后回到三个使徒那里,却发现他们都睡着了,于是对彼得说:“你们连跟我守望一小时也不能吗?你们要不断守望,不断祷告,免得陷入引诱。”可是,耶稣明白使徒们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而且当时已经很晚了。所以,他接着说:“心灵固然是热切的,肉体却是软弱的。”(马太福音26:40,41)

      耶稣第二次去祷告,求上帝使“这个杯”离开他。他回来的时候,再次看见三个使徒都睡着了。他们当时本该热切祷告,祈求上帝使他们不致陷入引诱才对。所以当耶稣向他们说话时,他们都“不知道怎样回答他”。(马可福音14:40)之后,耶稣第三次离开他们,到一个地方跪下来祷告。

      耶稣深感不安,担心自己以罪犯的身份死去,会为天父的圣名带来羞辱。耶和华其实一直在听他爱子的祷告,在这期间他还派了一个天使,去给耶稣加添力量。之后,耶稣非但没有停止向天父祈求,他的祷告反而“更加恳切”了。当时,他在感情上确实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耶稣一旦失败,他自己以及所有信从他的人,都将无法得到永远的生命。耶稣肩上的担子多么沉重啊!圣经说,“他的汗珠如血滴似的,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44)

      耶稣第三次回到使徒那里,发现他们又睡着了,就对他们说:“在这样的时候,你们还在睡觉,还在休息!看!时候快到,人子要被人出卖,落在罪人手里了。起来,我们走吧。看!出卖我的人快到了。”(马太福音26:45,46)

      他的汗珠如血滴滴下

      身为医生的路加没有解释,耶稣的汗珠是怎样变得“如血滴似的”。(路加福音22:44)路加可能是在形容,耶稣的汗珠看起来像从伤口滴下来的血滴。威廉·爱德华兹医生则提出另一个解释。他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英语)发表文章说:“虽然极为罕见,血汗症仍可能在人处于高度心理压力时出现。……由于血液进入汗腺,皮肤会变得异常脆弱。”

      • 离开楼上的房间后,耶稣带使徒们去了哪里?

      • 耶稣祷告时,三个使徒在做什么?

      • 耶稣的汗珠如血滴滴下,这表明他当时有什么感觉?

  • 基督被出卖和逮捕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斥责彼得,因为彼得用剑削掉了马勒古的耳朵;士兵们站在一旁准备逮捕耶稣

      第124章

      基督被出卖和逮捕

      马太福音26:47-56;马可福音14:43-52;路加福音22:47-53;约翰福音18:2-12

      • 在客西马尼园,耶稣被犹大出卖

      • 彼得砍掉一个人的耳朵

      • 耶稣被逮捕

      时间早已过了午夜,先前一些祭司已同意给犹大30块银子,作为出卖耶稣的报酬。现在,犹大带着一大群祭司长和法利赛派的人来搜捕耶稣。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队全副武装的罗马士兵和一个将军。

      吃过逾越节的晚餐后,耶稣叫犹大离开,看来当时犹大就直接去找了那些祭司长。(约翰福音13:27)这些人马上召集他们的差役和一队士兵。犹大可能先带他们去了耶稣和使徒们庆祝逾越节的那个房间。不过现在,犹大和这群人已经过了汲沦谷,正往客西马尼园的方向去。这群来势汹汹的人带着武器,手拿火把和灯,一心要找到耶稣。

      犹大带着这一大群人上橄榄山时,非常确定可以在哪里找到耶稣。过去一周,耶稣和使徒曾多次在伯大尼和耶路撒冷之间往返,途中他们常常在客西马尼园停下来休息。但现在已是深夜,园子里又有很多橄榄树,士兵怎样才能在重重树影下辨认出谁是耶稣呢?况且他们可能从没见过耶稣。因此,犹大跟他们约定了一个暗号,说:“我吻谁,谁就是你们要的人。你们要拘捕他,把他押走。”(马可福音14:44)

      犹大带着这群人进了园子,他一看见耶稣和使徒们就直接走到耶稣跟前,对他说:“老师,你好!”然后非常亲切地吻他。耶稣对他说:“你这个人来这里做什么?”(马太福音26:49,50)不等他回答,耶稣继续说:“犹大,你用亲吻来出卖人子吗?”(路加福音22:48)此后,耶稣再没有理会这个叛徒了。

      现在,耶稣上前走到火把和灯照亮的地方,问这些来抓他的人说:“你们找谁?”他们回答:“拿撒勒人耶稣。”耶稣毫无惧色地说:“我就是。”(约翰福音18:4,5)这些人大吃一惊,就往后退,倒在了地上。

      耶稣没有趁这个机会在黑暗中逃走,而是再次问他们找的是谁。他们又一次回答:“拿撒勒人耶稣。”耶稣接着镇定地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如果你们找的是我,就放这些人走吧。”即使在这危急关头,耶稣也没有忘记他曾经说过,天父赐给他的人,他一个都不会失去。(约翰福音6:39;17:12)耶稣的确一直保护他忠心的使徒,“除了那个灭亡之子”犹大,他一个也没有失去。(约翰福音18:7-9)所以,现在耶稣要求这群人让他的忠心门徒离开。

      士兵站起来,向耶稣走过去。使徒见情势不妙,就说:“主啊,我们拿剑砍好吗?”(路加福音22:49)耶稣还没来得及回答,彼得就从他们带的两把剑中拔出一把,向大祭司的奴隶马勒古砍去,削掉了他的右耳。

      耶稣有什么反应呢?耶稣摸了摸马勒古的耳朵,医好了他。接着,耶稣教导使徒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他命令彼得说:“把剑收回原处!使用刀剑的,都会死在刀剑之下。”耶稣心甘情愿被人逮捕。他解释说,要是不这样,“圣经说事情必然这样发生,又怎能实现呢”?(马太福音26:52,54)他还说:“父亲赐给我的杯,难道我不该喝吗?”(约翰福音18:11)耶稣完全接受上帝对他所定的旨意,即使要为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接着,耶稣对这群人说:“你们带着刀剑棍棒出来捉拿我,像对付强盗一样吗?我天天坐在圣殿里教导人,你们却没有拘捕我。可是所有这些事发生,是要应验众先知写下来的话。”(马太福音26:55,56)

      士兵、将军和犹太人的差役抓住耶稣,把他捆绑起来。使徒看到这个情形就都逃跑了,但“一个年轻人”留在人群中,想跟着耶稣。这个人可能就是耶稣的门徒马可。(马可福音14:51)可是这群人认出了他,想要抓住他,他就只好撇下身上的细麻衣跑了。

      • 犹大为什么去客西马尼园找耶稣?

      • 为了保护耶稣,彼得做了什么?关于他的举动,耶稣说了什么?

      • 耶稣怎样表明,他完全接受上帝对他所定的旨意?

      • 当使徒们抛下耶稣逃跑时,谁留了下来?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 先被带到亚那面前,再被带到该亚法那里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该亚法撕裂衣服;有人打耶稣耳光,有人戏弄他,还有人用拳头打他

      第125章

      先被带到亚那面前,再被带到该亚法那里

      马太福音26:57-68;马可福音14:53-65;路加福音22:54,63-65;约翰福音18:13,14,19-24

      • 耶稣被押去见前大祭司亚那

      • 被公议会非法审讯

      耶稣被人像罪犯一样捆绑起来,带到亚那面前。多年前,年少的耶稣曾在圣殿里使宗教导师大感惊讶,亚那就是当时的大祭司。(路加福音2:42,47)后来,亚那的几个儿子也先后出任大祭司,现任的大祭司则是他的女婿该亚法。

      亚那审问耶稣的时候,该亚法就有时间召集公议会。这个法庭由71个成员组成,其中包括在任的大祭司以及那些离任的大祭司。

      亚那审问耶稣,“问及他的门徒和他所教的道理”。耶稣却只是回答:“我一向都是公开地对世人讲话。我教导人总是在会堂和圣殿里,就是所有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我没有暗中讲过什么。你为什么问我呢?问问那些听过我讲话的人好了。”(约翰福音18:19-21)

      一个站在旁边的差役就打了耶稣一记耳光,斥责他说:“你竟然这样回答祭司长吗?”耶稣知道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就回答说:“我要是说错了,尽管指证我错在哪里;我要是说得对,你为什么打我呢?”(约翰福音18:22,23)之后,亚那派人把耶稣押往女婿该亚法那里。

      到这个时候,全体公议会的成员,包括现任大祭司、民众的长老以及抄经士,都在该亚法的府第聚集起来了。在逾越节的夜里开庭审讯是不合法的,但这些人并没有因此就放弃他们邪恶的阴谋。

      这样的一群人怎么可能秉公审判呢?早在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时候,公议会就已经决定要杀害耶稣了。(约翰福音11:47-53)就在几天前,这些宗教领袖更暗中计划要抓住耶稣,把他杀死。(马太福音26:3,4)想想看,耶稣还没有受审就已经被定了死罪!

      除了举行非法审讯,那些祭司长和公议会的其他成员,还千方百计找人做伪证来诬告耶稣。虽然他们找到了很多证人,但这些人的证词却各有出入。最后,有两个人站出来指控耶稣说:“我们听他说过:‘我要拆毁这座人手所造的圣殿,三天之内另建一座不是人手造的殿。’”(马可福音14:58)但就连这两个人的证词都互相矛盾。

      该亚法问耶稣:“你没有什么要回应的吗?他们作证告你的事,你没有听到吗?”(马可福音14:60)耶稣却一言不发。这些想要诬告耶稣的人连一致的证词都说不出来,所以大祭司该亚法只好改变策略。

      该亚法知道,如果有任何人声称是上帝的儿子,犹太人都会对这件事很敏感。之前,耶稣曾在犹太人面前把上帝称为自己的父亲,犹太人认为他这样说就是“自命跟上帝平等”,所以想要杀死他。(约翰福音5:17,18;10:31-39)为了利用犹太人的这种情绪,老奸巨猾的该亚法对耶稣说:“我命令你在永活的上帝面前发誓,告诉我们,你是不是上帝的儿子基督?”(马太福音26:63)耶稣一向表明自己是上帝的儿子。(约翰福音3:18;5:25;11:4)如果现在他保持沉默,就等于否认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否认自己是基督。于是耶稣回答说:“我是。你们会看见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边,带着天云来到。”(马可福音14:62)

      听到这话,该亚法就装模作样地撕裂衣服,大声喊道:“他说了亵渎的话!我们还需要证人吗?看!现在你们听到亵渎的话了。你们认为怎样?”公议会于是作出不公正的判决:“应该处死他。”(马太福音26:65,66)

      接着,他们开始戏弄耶稣,用拳头打他。还有些人打他耳光,吐唾沫在他脸上。他们把耶稣的脸蒙住,再打他耳光,嘲讽他说:“先知你说吧,打你的是谁啊?”(路加福音22:64)想想看,在这场非法的夜间审讯中,上帝的儿子遭受了怎样的虐待!

      • 耶稣首先被带到了哪里?他在那里受到了怎样的对待?

      • 耶稣接着被押到了哪里?该亚法用了什么策略,让公议会判处耶稣死刑?

      • 非法审讯期间,耶稣遭受了怎样的虐待?

  • 彼得不认耶稣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站在阳台上,望着下面刚刚不认他的彼得;人群后面有一只公鸡

      第126章

      彼得不认耶稣

      马太福音26:69-75;马可福音14:66-72;路加福音22:54-62;约翰福音18:15-18,25-27

      • 彼得不认主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捕时,使徒都非常害怕,撇下他逃跑了。但有两个使徒没有继续逃跑,他们是彼得和“另一个门徒”,而这另一个门徒很可能是使徒约翰。(约翰福音18:15;19:35;21:24)他们也许在耶稣被带去见亚那的路上,追上了押送的队伍。后来亚那派人把耶稣押往大祭司该亚法那里,彼得和约翰也一路远远地跟着。看来两人的内心十分挣扎,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安危,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的主会有什么遭遇。

      约翰跟大祭司该亚法认识,所以能够进入该亚法府第的院子,彼得却一直站在门外。后来,约翰出来跟守门的女仆说了一声,彼得才可以进去。

      这天晚上有点冷,聚集在院子里的人就用木炭生了一堆火。彼得坐下跟他们一起取暖,等着要看耶稣的审讯有什么结果。(马太福音26:58)现在,借着火光,先前那个让彼得进来的守门人看清了他的样子,就质问他说:“你不也是那个人的门徒吗?”(约翰福音18:17)周围还有其他人也认出了彼得,指责他,说他跟耶稣是一伙的。(马太福音26:69,71-73;马可福音14:70)

      这让彼得非常苦恼,他尽量避开人的注意,甚至走到了门厅那里。彼得再三否认自己跟耶稣是一伙的,有一次还说:“我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马可福音14:67,68)彼得更开始“赌咒发誓”,保证自己说的都是实话,如果不是,他就甘愿遭受灾祸。(马太福音26:74)

      与此同时,耶稣还在该亚法的府第受审,审讯看来在楼上的一个地方进行。彼得和其他人在下面的院子里等候,也许看着那些前来作证的人进进出出。

      不论彼得怎样否认,他的加利利口音还是出卖了他。人群中有一个是马勒古的亲戚,而马勒古就是刚被彼得削掉一只耳朵的那个人。马勒古的亲戚质问彼得说:“我不是看见你跟他一起在园子里吗?”彼得第三次否认,立刻鸡就叫了,正如耶稣所预告的那样。(约翰福音13:38;18:26,27)

      耶稣这时看来正在阳台上,下面就是院子。主转过身来看着彼得,他们目光相遇的那一刻,彼得必定心如刀割。他想起了几小时前,耶稣在楼上的那个房间里说过的话,就出去痛哭起来。想想看,彼得意识到自己果然犯下了大错,他的内心该有多么痛苦!(路加福音22:61,62)

      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呢?彼得曾充满自信,觉得自己信心坚定、忠贞不渝,他怎么会不认主的呢?当时的情况无疑令彼得措手不及:真理受到扭曲,耶稣被人当作邪恶的罪犯。彼得本可以挺身而出,为无辜的耶稣辩护,但他却背叛了耶稣,背叛了有永生话语的主。(约翰福音6:68)

      彼得的惨痛经历表明: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算他信心坚定、十分虔诚,也可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验或诱惑时失足犯错。愿所有崇拜上帝的人都从彼得的经历吸取教训!

      • 彼得和约翰怎样进了该亚法府第的院子?

      • 彼得和约翰在院子里的时候,楼上正进行着什么?

      • 根据马太福音26:74,彼得做了什么?

      • 我们从彼得的经历可以学到什么教训?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