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3 1/15 57-59頁
  • 使徒的承繼——一條中斷了的連環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使徒的承繼——一條中斷了的連環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3年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3年
《守》63 1/15 57-59頁

「你的道就是真理」

使徒的承繼——一條中斷了的連環

猶太人的祭司制度是世代相傳的,而且這種世襲有可靠的記錄可資證明。但是當猶太人在巴比倫為奴70年被釋回國之後便有疑難發生了;凡是在族譜中尋查不着自己的譜系的祭司都「算為不潔,不准供祭司的職任。省長對他們說,不可喫至聖的物,直到有用烏陵和土明決疑的祭司興起來。」(以斯拉記2:62,63;尼希米記7:64,65)他們對於祭司的世代相承是非常認真的,因此他們絕不容有任何疑慮存在。他們對於上帝的原則所持守的嚴正態度促成了全國上下的團結。

但是為什麼基督教國所倡導的「使徒承繼」却未能帶來這種團結呢?最大的理由便是所謂使徒的承繼根本是一種虛構。第一,他們所聲稱的連續不斷的使徒承繼並沒有半點證據。第二,他們甚至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彼得曾在羅馬。因此最初的一個鏈環便已不存在了。

假如我們看看宗教改革前四個半世紀的一段期間,我們便會發現雖然這是天主教勢力達到最高峰的時期,它却絕沒有獲致任何恆久的和穩固的團結。甚至在1378年的大分裂(Grand Schism)發生之前,當其時有兩個互相對立的教皇分庭抗禮,一個在羅馬,一個在亞威農(Avignon),相峙達36年之久,我們已再三見到互相對立的教皇。雙方都自稱為彼得的承繼者而擁有彼得的權威。由963年本尼提克特五世(Bene-dict V)自稱為教皇而與利奧八世(Leo VIII)對抗起以至1328年尼古拉斯五世(Nicholas V)與約翰二十二世(John XXI)對抗止,在這段期間曾有過十九個另自立為教皇的人,每一個均自稱為天主教會的合法元首以反抗對方。天主教會便於1380年十一月至1381年三月開會討論此事以期在當時互相對立的厄爾班六世(Urban VI)與克雷門特七世(Clement VII)兩人中間決定哪一個是真正的教皇。假如他們的證據確鑿無懈可擊的話,那又豈會發生這種爭執呢?1411年甚至有三個人同時自稱為教皇。1044年在羅馬城裡亦有本尼提克特九世(Benedict IX),西爾維斯德(Sylvester)和格列高利六世(Gregory VI)三個人同時自稱為羅馬教皇。

《天主百科全書》將偽教皇(Antipope)稱為「教皇皇位的僭奪者」,而且列出29個偽教皇的名字。可是這個名單內有些偽教皇的名字竟然也出現在天主教的教皇譜系上。假如是僭奪者的話,為什麼天主教的教皇譜系中竟會有他們的名字呢?天主教的權威人士也承認不甚明白早期的這些所謂承繼人,「甚至對這些早期教皇的一輪半廓也模糊不清。」此外他們對於日期也只是說大約在公元220年之前」而已。可是支持「使徒承繼」的人却仍然自誇羅馬教皇的世代相傳是連續不斷的。在事實面前他們怎能作這種強辯呢?如果教皇的譜系並沒有中斷的話,那便無需一再將其更改了。但事實上這個名單却曾屢經修改。

據1947年正月十九日的新版《教皇年鑑》刊載,有六個教皇的名字由名單中刪去。由此天主教官方承認在一向被人認為直接由彼得一脈相承地傳下來達許多世紀的這條環鏈中竟有六個教皇弄錯了:其中有兩個簡直無其人,其餘的四個則是偽教皇。

這個新名單據說是經過兩個世記的研究所得的結果。既是研究了兩個世紀才考據出來的結果,自然應該不再有錯誤了。但事實上並不然。1961年的《教皇年鑑》表明教皇的更改還沒有完結。這一期的年鑑告訴我們天主教會已從使徒承繼者的名單中除去了一位第十世紀的教皇士提反八世(Stephen VIII)。1961年二月十二日的紐約《時報》對此曾提出其他的可疑之點。它指出「根據1946年的《教皇年鑑》,於公元78年登位至公元90年退位的是第三位教皇聖克雷他斯(St. Cletus),而於公元100年登位至112年退位的是第五位教皇聖安拿克雷他斯(St. Anacletus)。然而1947年的《年鑑》卻把這兩位教皇合為一人。」由此看來,既然在他們所謂不斷的使徒譜系中也發現這樣的罅隙,他們又怎可以保證進一步的研究不會發現更大的裂口呢?

教皇名單上的變化是層出不窮的。埃得加(Samuel Edgar)在他的著作中說:「一個世紀來,歷史家手上所持有的教皇記錄均互不相同,而教皇的選舉人在30個事例中對於宗教元首的選擇意見無法一致。」即使觀察力最敏銳的作家,歷史家高薩提(Cossart)說,也無法在早期基督教會那種暗味不明的情形下看出教皇的承繼有一絲真實的影兒。另一個作者則說,「由編輯《教皇年鑑》的作者所提出的教皇名單多至不可勝數,比基督新教所有不同的教派加起來還多。」既然如此,所謂使徒的一脈相傳又怎可能有任何確實性呢?這是絕不可能的。每一位歷史家,無論是古代抑或現代的都各自擁有一份教皇名錄,而他們的名錄很少是相同的。

以下的圖表表明幾個歷史家對第一個世紀的教皇名錄,除了彼得之外,所持的不同意見。他們不能決定究竟應該以來那斯(Linus),克雷門斯(Clemens)抑或另外一個人為羅馬天主教的第二任教皇。據透得連(Tertullian)說克雷門斯是彼得所任命的。但是據天主教的使徒律令則來那斯是由保羅所任命。不過現在希臘和拉丁的天主教會均都以來那斯為第二任羅馬教皇。

布朗(John Brown)在所著的使徙承繼一書中說:「我們所存有的最早推算是由愛利尼阿斯(Irenaeus)所作的(公元175年至190年),但他沒有把彼得列入名單內(Adv. Haeres.,iii. 3.3)假如我們的推測沒有錯,即這便是埃彼腓尼阿斯(Eplphanius)所保存的黑哲西巴斯(Hegesippus)名單的話——愛利尼阿斯和黑哲西巴斯兩者都以來那斯為第一任教皇,安拿克雷他斯為第二任,克雷門斯為第三任。但是耶隆(Jerome)在第五世紀之初才和其他早期的權威一樣以彼得為第一任教皇。」這些層出不窮的變異和顯然的矛盾造成了一片混亂和困惑及以致使所謂的使徒承繼變成了完全沒有意義。保羅曾說:「上帝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哥林多前書14:33。

聖經既已清楚地告訴我們羔羊只有「十二使徒」,由此可知羅馬教皇之自稱為彼得的承繼人是毫無根據的;歷史和聖經均一致反對這種荒謬的聲稱——啟示錄21:14。

[第58頁的圖表]

奧古斯丁,俄普達他,

達馬薩斯和

使徒律令 來那斯 克雷門斯 安拿克雷他斯

愛利尼阿斯,攸西俾阿斯,

耶隆和亞歷山大 來那斯 安拿克雷他斯 克雷門斯

挨彼腓尼阿斯,奈塞福拉斯,

魯菲納和普羅斯培 來那斯 安拿克雷他斯 克雷門斯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