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3 8/8 19頁
  • 死亡——普世的咒詛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死亡——普世的咒詛
  • 警醒!1993年
  • 相似資料
  • 人有希望延長壽命嗎?
    警醒!1995年
  • 我們為何懼怕死亡?
    警醒!2007年
  • 人死後會怎樣?
    我們能從聖經學到什麼?
  • 已故的親友有什麼希望?
    已故的親友有什麼希望?
查看更多
警醒!1993年
《警》93 8/8 19頁

死亡——普世的咒詛

世上每年大概有5000萬人死去。這意味到每日有13萬7000人,每小時5700人,每分鐘大約100人,又或者每兩秒鐘便有3個人逝世。沒有一個家庭可以避開死亡的咒詛。君王抑或尋常百姓,富人抑或貧民,男人抑或女性——都不免一死。

「在世上,除了死亡和納稅之外,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著名的美國出版人、發明家和外交家本傑明·法蘭克林於1789年致信給朋友時說。然而,他的觀察並非絕無僅有。在他之前大概2800多年前,古代以色列國睿智的所羅門王已經指出:「活著的人知道必死。」但是,所羅門其實僅是確認3000多年前上帝對地上第一個人的宣判而已:「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傳道書9:5;創世記3:19。

雖然死亡乃是人類歷史上決不能避免的事,它依然是一項導致極度痛苦的因由。正常人的意願是求生而非尋死,這乃是千古不變的真理。我們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是那麼濃,以致我們渴望這些關係會不斷持續下去。可是,隨著流年似水,死亡把這些關係逐一擊破。我們的祖父母、父母和朋友一一與世長辭。

「事實是」,《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指出,「百歲以上的人瑞能夠活到113歲的可說是少之又少,目前有稽可查的年歲極限是120歲。」故此,今天並沒有人曾活著見證邱吉爾(1874年)或甘地(1869年)的誕生,俄羅斯在1867年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又或者林肯於1865年遇弒,更不用提及所有在19世紀之前發生的歷史事件了。

事實上,縱使人類在現代醫學和科學方面不斷有突破,人的壽數依然跟古時摩西所說的類似,他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10)當然,他的話只是指一般而言,摩西本人便活到120歲。

雖然生活充滿煩惱,喪失親者卻為人帶來莫大的痛苦和悲傷。喪親之痛時常對遺屬在健康方面構成不利的影響,甚至導致生病和死亡。家中不論何人死去,都會令人心如刀割。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父母逝世,你便失掉過去。兒女死去,你便失去將來。」接踵而來的沮喪和萬箭穿心的感覺簡直是筆墨難以形容的。家庭的經濟時常會遭受打擊,日益惡化。強逼人遵守若干殯葬習俗和儀式的壓力更令人愁眉鎖眼,百上加斤。

在這種情況下,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在摯愛的人逝世時,減輕部分的壓力和重擔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