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
● 聖經在創世記6:6說,「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這是什麼意思?——美國B.D.君問。
首先請留意較古的譯本(AV,AS,DY)說上帝「懊悔」這樣行或那樣行。但是「懊悔」一詞含有由於犯罪或犯過而感到難過的意思。耶和華上帝是絕對公平正直的,所以根本不可能犯罪或犯過以致需要悔悟。由於這緣故,近代的譯本說他感覺「難過」(MO,RS)或「憂傷」(RO)或抱歉。——AT,NW.
創世記6:6譯成「感到後悔」的希伯來字是na·hhamʹ;像其他許多字一樣,它具有好幾個意思。《新世界譯本》裡將它的各種形式譯成「感覺抱歉」(創世記6:6),「舒解自己」(以賽亞書1:24)和「受安慰。」——耶利米書31:15。
關於這個希伯來字,《翻譯者聖經》第一卷第225頁說:「通常譯成『懊悔』(被動式)『安慰』(加強語氣式)。事實上這個字意味到『吸一口舒解的氣。』……所以這個字典『改變態度,』『改變思想』,有關,其他任何的聯想均屬偶然。當這個字被譯成『懊悔』時,例如聖經屢次說及上帝『懊悔』,它的意思其實是『改變思想或心意。』」
耶和華上帝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他的話是什麼思呢?(創世記6:7)他後悔造人,因為這是一個重大的錯誤嗎?絕不是!他若感到如此,他就將全人類都一舉滅盡了。他的「後悔」只是對洪水之前的邪惡世代而言,因為跟著我們讀到,「唯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創世記6:8。
顯然意思是耶和華上帝的態度發生了一項改變:由於他深感不悅,他由人的創造主或造物主的態度改變為人的毀滅者。舉個例說明:一個父親可能給他兒子一部汽車,但是如果兒子濫用了車,由於開快車等而招惹麻煩,父親便可能感到後悔而從兒子那裡將汽車取回。他改變了思想,但是他不一定是犯了錯誤。犯錯的是他的兒子。兒子本可以藉著明智地使用汽車以表示他的體會,從而為他父親帶來喜樂。
人類也一樣。亞當夏娃若採取明智的途徑,耶和華便會滿心欣喜了。但是由於他們採取了一條壞的途徑,上帝自然不喜悅他們;他感到抱歉而不得不取回他們的生命。洪水時代的邪惡世代也一樣。上帝改變了對他們的態度。事實上,由於事態的發展,這樣行是絕對必需的。上帝覺得抱歉必須毀滅許多生命,但是他有義務採取行動去維持他的標準。
正如,聖經表明,耶和華上帝這種抱歉的感覺是雙方面的。如果他的受造物沒有符合他對他們所訂的旨意,這便使他感到抱歉和不悅。但是耶和華若由於他的某些受造物行差踏錯而定意要懲罰他們,而他們卻真正感到懊悔而痛改前非,那末耶和華便會改變對他們的態度而對他們表現憐憫;他會感到後悔。這樣他便不會為他們帶來苦難或使更多苦難臨於他們身上,反之他會解救他們。
耶和華上帝在以色列人的士師時代便這樣對待他們:「他們因受欺壓擾害,就哀聲嘆氣,所以耶和華後悔了。」(士師記2:18)在尼尼微人的事例也一樣。耶和華由於他們罪惡滔天而下令毀滅他們。但是當約拿向他們傳道時,他們卻誠心悔改;結果耶和華「感到後悔」而改變了對他們的思想或態度;他沒有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約拿書3:8-10.
鑑於上述,我們怎樣了解聖經中論到耶和華上帝永不感覺後悔的話呢?——民數記23:19;撒母耳記上15:29;詩篇110:4。
我們應當了解這僅對某些特殊的事件適用。例如上帝使巴蘭預言耶和華對於他定意使以色列國繁榮一事不會改變他的思想或感到後悔,雖然巴勒王試圖使巴蘭咒詛以色列。(民數記23:19)當掃羅王變成不忠時,上帝的先知對他說耶和華對於捨棄他一事「決不後悔」或改變他的思想。(撒母耳記上15:29)耶和華上帝發誓要使他的兒子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作祭司,對此他絕不會感到後悔或改變他的旨意。——詩篇110:4。
今日正如挪亞的日子一樣,耶和華上帝已下令將一個邪惡的事物制度毀滅。由於這個制度罪大惡極,上帝絕不會感到後悔或改變他的態度。他手下獻了身的基督徒傳道員有權利向愛好公義的人發出警告,促請他們趁還未太晚之際脫離這個邪惡的事物制度而像挪亞和他的一家一樣獲得耶和華上帝的憐憫。——西番雅書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