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懷恨在心
當男主人抵達時,看來晚會中人人都玩得很高興。人人都熱切地歡迎他——只有其中一個人是例外。為什麼呢?因為在若干個月前的一個餞行席上,這男子忘記與他握手。他無疑懷恨在心,以致每逢他看見他所憎恨的人,他便感到多麼不高興!
你有時由於記恨在心,憤憤不平,以致雖然你周圍的人看來都非常高興,你卻憤悶不樂嗎?
這是多麼不智!事實上我們有很多理由應該聽從聖經的訓示避免懷恨在心:「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利未記19:18。
你若對一個人懷恨在心,你就自然會不喜歡這人,而不喜歡則會轉變為憎恨。關於這點,聖經怎樣說呢?「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約翰一書3:15)事實上,正如在巴西貝倫城一輛公共汽車撞車的意外事件中兩位生還者的事例表明,仇恨可以轉變成實際的謀殺。他們用刀相鬥,結果其中一個人被殺,另外一個則被拘捕及控以謀殺之罪。——《紐約時報》,1972年七月二十一日刊。
聖經提出許多例子表明仇恨會導致什麼後果。且舉以掃為例。他仇視自己的弟弟雅各,以致起了殺機,因為雅各得到以掃賣給他的長子權的祝福。由於這緣故,雅各逃到他舅父那裡,直等他母親利百加說,「你哥哥的怒氣消了」才返回故鄉。雅各若不這樣行,由於未能從父親以撒得到長子祝福而大感憤恨的以掃無疑會殺死他。二十年後當他們再次會面時,以掃已改變心意,因為我們讀到:「以掃跑來迎接他,將他抱住,又摟著他的頸項與他親嘴,兩個人就哭了。」——創世記27:41-45;33:4。
我們可能認為別人得罪了我們。也許我們真的受到冒犯,也可能僅是會錯了意。但是我們若不向那看來得罪了我們的人「報仇」,過了些時候,我們與那人之間的裂痕可能已彌補起來了,於是我們便能夠「讓過去的事成為過去。」
但是效法雅各所疼愛的兒子約瑟無疑會好得多!他有些哥哥因為父親疼愛他(並且由於他所發的夢表示他們會向他下拜),便對他懷恨在心而打算殺害他。但是由於猶大的勸阻,他才倖免於死而被賣為奴,後來他更因為受人誣告而下獄。但是他有因他的哥哥對他所行的這一切惡事而記恨在心嗎?絕沒有。當時勢改變之後,約瑟並沒有向他們報復,反之他對他們表現憐憫而寬大地饒恕他們。——創世記45:1-8;50:15-21。
你想仿效誰呢?你想仿效心懷怨恨以致動了殺機的人抑或效法滿懷憐憫,敏於恕人的約瑟?
有各種不同的原因促使人懷恨在心。一個人可能因為另一個人說了一句不應當或不客氣的話而感覺不高興。或者一個人想表示友善時被人輕視或忽視。或者一個人可能由於看來受到不公平或太嚴厲的指責而認為別人傷了他的心。
假設你聽到另一個人說了一句對你不客氣的話。你可能因為這句話不無理由才感覺大為不悅嗎?如果這話是毫無根據的,你何不表現寬厚恕人的品質,在未有確實證據之前且假定對方無罪呢?他說了這句話之後,他可能意識到這是不該說的,但是卻不敢向你承認這件事實。請記得耶穌的訓示,我們若不寬恕別人觸犯我們的罪,上帝也不會寬恕我們冒犯他的罪。——馬太福音6:12-15;18:23-35。
或者曾有人輕視,忽視或拒絕你嗎?有一次有一個年紀相當大的基督徒女子往見基督徒小組的一個長老,質問後者為什麼輕視她;她想知道長老是否對她有任何不滿,若然,究竟有什麼不滿。長老為之愕然,因為這位基督徒女子是他的一個好朋友,而他一向均很尊重她。他想不起他在什麼時候曾輕視過她,事實上他隨時均很高興見到她。但是這件事使他自省。有很長一段時間他由於看來被另一個人輕視而對這人懷恨在心。現在他意識到他和這女子犯了同樣的錯誤。
我們也可能認為別人的指責沒有理由或過於嚴厲。這使人想起一位幽默作家有一次所說的話。有時他由於沒有做妥某件事而遭父親責打。當他埋怨時,他父親答道;『這是要補回你上次做了應該挨打的事,但卻沒有挨打。』我們都必須承認我們時常犯過,但卻沒有受到應得的責罰。可能有些可了解的原因使處理事情的人看來過於嚴厲一點;也可能他的正義感比我們的強烈。你若試替他設身處地想想,你便能夠寬恕他和忘記這件事了。
所以,要慎防懷恨在心。不要輕易發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傳道書7:9)你若懷恨在心就無法不同時傷害自己和別人。你可能不但傷害自己的身體,同時也損害你的靈性健康。除非你與基督徒弟兄保持良好的關係,否則便無法與上帝有良好的關係,事實上,我們對上帝的愛受到我們對弟兄的愛所考驗。正如充滿愛心的使徒約翰有力地指出:「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約翰一書4:20,21)所以要明智、公正、仁愛這樣你便不會懷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