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
◼ 倘若有人離棄純真的基督教信仰而加入另一個宗教,小組應有什麼適當的反應?
這類事情曾偶爾在第一世紀發生。因此,我們可以了解今日有時也會有這類事件發生。萬一真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小組會作出適當的反應以保持組內忠貞基督徒的靈性清潔。
一部字典為『變節背教』一詞所下的定義是:「背棄一個人的宗教、原則、政黨等」。另一部字典則說:「變節背教……1.: 背棄一種宗教信仰,2.: 放棄以前的忠貞。」有鑑於此,加略人猶大出賣耶穌而背棄了崇拜耶和華上帝的純真宗教時,他就是變節背教了。後來,在使徒約翰和其他早期門徒還在世的日子,有其他的人背棄純真的信仰而變成變節背教者。約翰寫道:「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若是屬我們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約翰一書2:19。
今日若有類似的事件發生,小組該怎樣行呢?小組的長老或牧人們也許獲悉,某個受了浸的基督徒已停止與耶和華的百姓交往,並且顯然已開始與另一個宗教來往。與耶穌論及照顧迷失的羊的話一致,屬靈的牧人們應當樂意幫助這樣的人。(馬太福音18:12-14;可參閱約翰一書5:16。)可是,奉派去處理事件的牧人若認定這人已不願再與耶和華的百姓有任何關係,並且堅要留在偽宗教裡,那又如何呢?
這樣,牧人們僅需向小組宣布,某人已自行脫離組織,因此從今以後不再是耶和華見證人了。這人已『放棄他以前的忠貞』,但小組毋須對他採取正式的開除行動。何以故呢?因為他已自行脫離了小組。很可能他並沒有與從前的弟兄聯絡以圖唆使他們步他的後塵。至於小組方面,忠貞的弟兄們不會與這人交往,因為『他從他們中間出去,便不是屬他們的』。(約翰一書2:19)但這個「從我們中間出去」,自行脫離組織的人也許開始向小組寄發書信或刊物,提倡偽宗教或變節背教的思想。這件事無疑更加顯明這個人「不是屬我們的」。
然而聖經卻提出警告,有些人會試圖留在上帝的百姓當中以試圖引誘他們。使徒保羅提出警告說:「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使徒行傳20:30)保羅坦率地勸勉基督徒『要留意躲避那些離間他們,叫他們跌倒,背乎所學之道的人』。——羅馬書16:17,18。
因此,倘若在真正的基督徒當中有人成為假導師,像保羅日子的許米乃和腓理徒一般,羊群的牧人們就必須採取保護羊群的行動了。成為假導師的人若拒絕接受牧人的仁愛勸告,並且繼續試圖在小組裡分門結黨,小組的長老團可以就變節背教的理由把這人開除或逐出小組。(提摩太後書2:17;提多書3:10,11)小組裡個別的弟兄姊妹則會聽從保羅的指示,「躲避」那「離間他們」的人。約翰提出類似的勸告說:「若有人到你們那裡,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約翰二書10。
◼ 猶太人從巴比倫被擄之地獲釋返回耶路撒冷時,他們的旅程大約是500英里(800公里)抑或是1,000英里(1,600公里)?
從古代的巴比倫到耶路撒冷,直接的距離大約是500英里。這樣的旅途意味到要橫過極度荒涼的地區,包括多處廣大而十分乾涸的土地或沙漠。另一條途徑則相當於雙倍的路程,沿著幼發拉底河的河谷上哈蘭,然後下到大馬士革進入應許之地。亞伯拉罕攜同家人從吾珥前往迦南時便採用後一條途徑。——創世記11:31-12:5。
聖經並沒有描述猶太人從巴比倫獲釋返回耶路撒冷時採用哪一條途徑。(以斯拉記8:1-32;7:7-9)因此,兩個數字均有可能。在論及這個行程時,兩個數字均可以採用。更重要的事實是,返回故土的猶太人得以擺脫巴比倫人的信仰、習俗而行走「聖路」。——以賽亞書35:8-10;可參閱《人類從世界苦難獲得拯救的日子近了!》(英文)一書,1975年出版,第15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