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
上帝警告該隱,『罪正蹲伏在他門前,戀慕他』,猶之乎一頭野獸守候獵物一樣。(創世記4:7)既然洪水之前動物只吃植物,為什麼聖經採用這種說法呢?
在摩西所寫的各書中,我們發現有不少經文,內裡所反映的事實或歷史發展看來跟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點不符。
例如,摩西在創世記2:10-14將伊甸園的地理環境詳細記錄下來。記載論及有一條河「流在亞述的東邊」。但亞述地是從閃在洪水之後所生的兒子亞述得名的。(創世記10:8-11,22;以西結書27:23;彌迦書5:6)根據現有證據來看,摩西在這份受感示的準確記載中,只是用「亞述」一詞去描述他的讀者所熟悉的某個地區而已。
請考慮創世記頭幾章的另一個事例。亞當夏娃犯罪、被逐出伊甸園之後,耶和華阻擋他們返回園中。他運用什麼方法呢?創世記3:24說:「[耶和華]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請留意經文提及「發火焰的劍」。那麼,劍是上帝發明的嗎?
我們無需因此就斷定,我們稱為劍的東西最先是由我們仁愛的造物主所造的。亞當夏娃看見天使前面有些著火的東西在轉動。這件東西其實是什麼?摩西執筆寫創世記時,劍已普遍在爭戰時為人使用,也廣為人知。(創世記31:26;34:26;48:22;出埃及記5:21;17:13)因此,摩西使用「發火焰的劍」等字眼,讀者便能大致想像到上帝安設在伊甸園入口的東西是什麼樣子的。熟悉摩西日子的情況有助於我們了解這類事情。摩西採用的措詞必然是準確無誤的,否則耶和華就不會將這些資料包括在聖經裡了。——提摩太後書3:16。
但創世記4:7又怎樣解釋呢?上帝在這裡警告該隱說:「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我們留意到,這裡的用語給人的印象好像是一頭飢餓的野獸正蹲伏著身子,伺機向獵物撲去似的。
然而,聖經的證據表明,亞當夏娃一直跟所有動物和睦共處。在這些動物當中,有些跟人類在一起時感到十分自在,甚至由於接近人得益;有些則是野獸,通常不是跟人住在一起的。(創世記1:25,30;2:19)可是,聖經並沒有暗示有任何動物會獵殺其他動物或人。最初,上帝指定將蔬果賜給人和動物作食物。(創世記1:29,30;7:14-16)按創世記9:2-5顯示,這種情況直至洪水之後才有所改變。
那麼,上帝在創世記4:7對該隱提出的警告又如何?無疑,摩西日子的人很容易了解一頭兇猛野獸蹲伏著身子、伺機撲向獵物的情景。我們也很容易了解。因此再一次地,摩西採用的措詞也許是要配合洪水之後讀者所熟悉的事物。上帝把該隱內心的有罪慾望比作一頭飢腸轆轆的野獸,即使該隱從未見過這樣的一頭野獸,他應當仍然能夠領會這項警告的重點。
我們從這件事學得的幾個影響較重大的教訓是:上帝向該隱發出警告,藉此顯示他的仁慈;虛心接受勸告的重要性;嫉妒多麼容易腐化人;我們應當認真聽從上帝在聖經裡向我們提出的其他警告。——出埃及記18:20;傳道書12:12;以西結書3:17-21;哥林多前書10:11;希伯來書12:11;雅各書1:14,15;猶大書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