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苦刑柱」
希臘語斯陶羅斯(σταυρός);拉丁語克魯克斯(crux)
《新世界譯本》在馬太福音27:40敘述耶穌在髑髏地被處死的一段話,用了「苦刑柱」一詞。沒有證據證明,這節經文的希臘語斯陶羅斯 指十字架。十字架其實是異教徒在基督降生以前用了許多世紀的宗教符號。
在古典希臘語中,斯陶羅斯 一詞不過是指一條直立的柱子、尖樁,或用做根基的樁子。動詞斯陶羅奧 的意思是用尖樁圍住,築起一排圍樁或一道圍欄。執筆者在聖靈啟示下撰寫《希臘語經卷》的時候,用的是希臘共同語。他們用斯陶羅斯 一詞來表達的意思,跟這個詞在古典希臘語裡的意思一樣,也就是指一條獨木柱子、尖樁,沒有任何橫木以任何角度交叉相連。相反的論調根本沒有證據支持。彼得和保羅兩位使徒也用西隆 一詞來指耶穌被釘的刑具。這一點正好表明,處死耶穌的刑具是一根直立的柱子,沒有橫木交叉相連,因為西隆 作為刑具的時候就是這個意思。(使徒行傳5:30;10:39;13:29;加拉太書3:13;彼得前書2:24)在《七十子譯本》中,西隆出現在以斯拉記6:11(厄斯德拉上6:11)。在這節經文裡,這個詞指的是懸吊犯人的木柱,跟在使徒行傳5:30和10:39裡的意思一樣。
關於斯陶羅斯 的意義,W.E.瓦因在他所編的《新約詞語詮釋詞典》(英語,1966年重印,第1卷,256頁)說:「斯陶羅斯(σταυρός)主要指一根直立的尖樁或柱子。罪犯就是釘在這樣的樁柱上處死的。名詞[斯陶羅斯]和動詞斯陶羅奧(掛在柱子或尖樁上),原本都不是指教會所用的雙木十字架。十字架的形狀源於古迦勒底。在迦勒底和鄰近的地區,包括埃及,十字符號象徵搭模斯神(因為十字的形狀跟搭模斯神名的首字母相似,這個首字母就是帶有神祕色彩的『陶』[T]字)。到了公元3世紀中葉,各教會或是偏離了基督教的教義,或是加以歪曲。為了增加叛道教會制度的威望,各教會沒有要求異教徒按照信仰改變生活方式,就接納他們加入教會,並且准許他們大量保留原有的異教標誌和符號。於是教會採納了『陶』(T)字最常見的形態,也就是橫條降低的形狀,作為基督十字架的標誌。」
劉易斯和肖特合編的拉丁語詞典給克魯克斯 所下的基本定義是「樹木,架子,或其他木製的死刑刑具;罪犯在上面被釘死或吊死」。克魯克斯 到了後世才有「十字架」的意思。在拉丁語,釘死罪犯用的單木柱子稱為獨木式克魯克斯(crux simplex)。于斯特斯·利普修斯(1547年-1606年)在他所著的《論克魯克斯三編》(拉丁語,比利時安特衛普,1629年,19頁)登了一幀圖片,顯示這種刑具的樣子。我們把圖片刊登在這個附錄裡,讓讀者參考。
《十字架與釘十字架》(德語,赫爾曼·富爾達著,布雷斯勞,1878年,109頁)一書說:「在公開行刑的特定地點,不一定處處都有樹木。所以人們把獨木柱子插進地裡。不法之徒要舉高雙手,被人綁在柱上或釘在柱上,而且往往連雙腳也被綁被釘。」富爾達提出了許多證據,最後在219,220頁下結論說:「耶穌是死在一條獨木式的死刑柱上的。以下就是佐證:(甲)當日中東人習慣用這種方式行刑;(乙)敘述耶穌受苦的歷史本身提供間接證據;(丙)早期教會作家對於這一點曾經多番論述。」
曾任巴塞爾大學教授的保羅·威廉·施密特在《耶穌的歷史》(德語,第2卷,蒂賓根及萊比錫,1904年,386-394頁),對於希臘語斯陶羅斯 一詞發表了仔細的研究。他在書中386頁說:「σταυρός[斯陶羅斯]指的是各種直立的尖樁或樹幹。」關於耶穌所受的刑罰,施密特在387-389頁寫道:「根據福音書所載,除了鞭笞以外,耶穌所受的刑罰只可能是最簡單的羅馬式釘刑,也就是把人赤身掛在木柱上。順帶一提,耶穌還得把刑具背到或拖到行刑的地方,使這種可恥的刑罰更加難受。……除了簡單掛柱式以外,任何其他行刑方式都是不大可能的,因為在當日,常常集體執行的死刑正是這一種:例如瓦魯斯曾經這樣一次處決2000人(約瑟夫斯《猶太古事記》,第17卷,10章10節);另外,夸德拉圖斯(《猶太戰爭史》,第2卷,12章6節)、省長腓力斯(《猶太戰爭史》,第2卷,15章2節[13章2節])、提圖斯(《猶太戰爭史》,第7卷,1節[第5卷,11章1節])都曾經這樣處決犯人。」
因此,完全沒有證據表示耶穌基督被人釘死在兩根直角交叉的木頭上。我們不想把異教的十字架觀念加進受聖靈啟示的聖經裡,不想為上帝命人寫下的話語添加任何東西,所以寧願把斯陶羅斯 和西隆 這兩個詞按最簡單的意義翻譯出來。耶穌曾經用斯陶羅斯 來指他的門徒所要受的苦楚和羞辱(馬太福音16:24),所以我們把斯陶羅斯 譯做「苦刑柱」,有別於譯做「木柱」的西隆。
[第1703頁的圖片]
獨木式克魯克斯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