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西比烏斯
優西比烏斯(約260~約340年),歷史學家、聖經學者和神學家,可能出生於以色列的凱撒里亞,被後人譽為教會史之父。
優西比烏斯既被稱為「凱撒里亞的優西比烏斯」,也因為凱撒里亞教會的長老潘菲魯斯的緣故而被稱為「優西比烏斯·潘菲列」。大約在公元313年,他成為凱撒里亞的主教。
研究聖經的人對優西比烏斯的著作很感興趣,因為他的著作有助於確認聖經提到的一些地方在哪裡,也有助於了解某些聖經書卷的背景。優西比烏斯所著的《教會史》在大約公元324年出版,被視為教會早期歷史最重要的文獻。這部著名的史書按照時間順序,記載了從使徒時代到他自己時代的早期基督教歷史。優西比烏斯在《教會史》一書中說,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遭受毀滅之前,基督徒已經離開耶路撒冷城和猶地亞地區,越過約旦河,逃到了比利阿地區的佩拉城。(《教會史》卷三,第五章,第3段)他的記載證實,基督徒的確聽從了耶穌的警告,一看見耶路撒冷被羅馬軍隊包圍就逃走了。(路21:20-22)
由於堅持基督的地位低於天父,優西比烏斯曾被革除教籍。不過,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亞大公會議上,他卻支持相反的觀點,對他的指控也被撤銷了。在這次會議上,優西比烏斯作為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神學顧問,對皇帝統一基督教教義的做法大肆頌揚。君士坦丁死後,優西比烏斯寫了一部專門歌頌皇帝功績的《君士坦丁傳》。
優西比烏斯在尼西亞會議上妥協了,這表明他更關心的顯然是自己的地位,而不是聖經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