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1 2/1 88-90頁
  • 各教會多財善賈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各教會多財善賈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銀行及保險事業
  • 拉特蘭條約
  • 要求梵蒂岡脫離聯合國
    警醒!2000年
  • 《梵蒂岡抄本》——為何如此珍貴?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9年
  • 他們何以憂慮成員日減?
    警醒!1987年
  • 彼得的墓穴——在梵蒂岡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守》71 2/1 88-90頁

各教會多財善賈

近年來許多教會均深深捲入各種規模龐大的商業活動中,表明這項事實的證據正與日俱增而令許多人大感震驚。各教會在許多種不同的生意和企業上作了巨大的投資。因為他們從這些商業所賺得的利潤常常享有免稅的權利,政府的各階層遂少了很多稅收。這同時加重了一般納稅者的負擔。

1969年三月刊的《讀者文摘》載有一篇文章論及這項稅收的損失說:「對於聯邦及州政府說來,教會擁有及教會主辦的生意代表稅收上的一項重大損失——這些生意若是由私人主辦的工業所經營,政府便可以照常徵稅了。我們無法計算精確的損失,但可靠的估計是每年六十五億美元。」

試想想政府若收得這些稅款,個人的稅項會減低多少。這些損失僅是指美國而言。其他國家也因教會從商業上的收入免稅而遭受重大損失。

加拿大的情況在1968年十一月十五日由渥太華CFRA電台的社論將其率直地暴露出來。除了論及其他事項之外,這項播音說:

「教會在教堂的講台和立法機關的走廊大聲疾呼說他們若要納稅,他們便不得不削減他們的善功了……但他們沒有從講壇或在其他任何地方告訴你們的事實便是,今日教會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商業機構之一,這些組織所獲得的利潤卻不用繳一分錢的稅。當我提及商業機構時,我的意思正是如此。加拿大的各教會擁有汽車行,他們擁有保齡球場,撞球場,公寓大廈……國內記者保羅·雅侯斯聲稱渥太華的教會乃是市內最大的貧民窟地主,他們從別人的痛苦中尋找利潤……而那些利潤卻全部免稅。

「加拿大的聯合教會及英國教會作了超過一億元的投資,將一億元投在每一種可想像的企業上,甚至包括製造殺人武器的工業。

梵蒂岡是羅馬天主教教會的總部,而它也深深地捲入龐大的商業中。它從羅馬的太白河河畔管制著一個伸展到全世界的商業帝國。

最近出版的一本書對天主教會的商業活動的規模有所透露。這本書題名為「梵蒂岡帝國,」是一個名為年奴·魯比盧的天主教新聞記者所著的。藉著小心的探討和調查,作者搜集了充分的證據表明梵蒂岡擁有數量大得驚人的商業股份。他說:「梵蒂岡是世上最大的股票持有者之一,它所持有的股票常被估計約值五十六億美元之巨。這個數目很可能估價過低,因為梵蒂岡的投資遍及世界各地的交易所,甚至對它所持有的證券所作的一項保守估計也會指出其數額遠超過五十六億美元。」

梵蒂岡僅在意大利所擁有或持有大量股份的公司的數目已大得驚人。藉著利用教廷所擁有的一間公司去購得其他許多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梵蒂岡能夠隱匿其擁有權至相當程度。例如,梵蒂岡是意大利煤氣公司的主要股東,而這間公司乃是三十六個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煤氣供應者。這間公司又反過來控制其他十一間經營柏油,硬石膏、鐵礦砂、磷、炭、蒸餾水、供飲用的食水、暖氣廠、煤氣爐、煤氣用具及工業爐等類似事業的公司。

據魯比盧先生報導,梵蒂岡也在意大利最大的建築公司中持有股份。可是,最近梵蒂岡將它在這間規模龐大的置業公司所持有的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大部分售出。為什麼呢?1969年十一月廿八日的《時代》雜誌報導說:「在意大利,社會的動盪正與日俱增。梵蒂岡想贏得工人的好感,因此不想在關閉虧本的工廠和解雇工人方面負擔任何責任,也不想在工會要求加薪時坐在討價桌的另一邊……經濟家預料教會在今後把更多的資金投在意大利以外的地方。」

望德加天利·愛迪生公司有幾位天主教教友以代表梵蒂岡的身份在它的董事會內任職。這表示梵蒂岡在該公司內持有大量的股份。這乃是意大利最大的公司之一。它在這個國家內擁有或控制其他十九間公司。它在意大利以外還擁有若干附屬的公司。

銀行及保險事業

意大利三間最大的銀行都與梵蒂岡有緊密的聯繫。這三間銀行是意大利商業銀行,意大利貸款銀行及羅馬銀行。另一間銀行,聖靈銀行,則完全由梵蒂岡所擁有。據魯比盧先生聲稱,這四間銀行「持有意大利所有銀行存款的百分之二十。」

但這並非與梵蒂岡有關的銀行的全部。在意大利北部,梵蒂岡擁有七間大銀行。此外它還在其他十三間銀行作了巨量的投資,在另外六十二間銀行持有少量的股份。據魯比盧先生報導,除了這些銀行之外,「盈千累萬遍布意大利各地的鄉村小銀行」「若非完全由梵蒂岡所擁有便是由當地的教區教堂所擁有……這些小銀行有許多分布於意大利南部及地中海的兩個大海島西西里及撒丁尼亞上。」

在1967年,一間由梵蒂岡持有大部股份的水泥公司所擁有的金融機構收購了八間銀行而將其合併為一間新公司,稱為意大利銀行會社。這間公司計劃進一步與其他公司合併而成為歐洲最大的銀行業機構之一。

正如意料,梵蒂岡並沒有忽視保險業。它擁有兩間著名的保險公司,除此之外至少還有九間保險公司與梵蒂岡有密切關係。

其他受梵蒂岡持有、控制或影響的公司業務範圍包括紡織、軍械、炸藥、採礦、製藥、毛皮、紙品、印刷、船務、汽車、電訊、浴室裝置、鉛管裝置供應、顏料、塑膠、化學用品、通心粉、鈕扣、纖維、棉、羊毛、現成服裝、旅遊業、百貨商店、旅店等等。看來梵蒂岡在商業世界中的投資真是達到無孔不入的地步。

拉特蘭條約

據魯比盧報導,1935年當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時,意大利軍隊的軍械,由梵蒂岡所擁有的一間軍械工廠供應。在此之前數年於(1929年),梵蒂岡與當時意大利的統治者,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簽署了一個協定。在歷史上這個協定稱為拉特蘭條約。

除了其他規定之外,這個條約答允付款賠償意大利政府在十九世紀所接收的教皇封地。這包括意大利境內約16,000方哩的地區。墨索里尼賠了九千萬美元給梵蒂岡。他同時答允支付意大利所有教區教士的薪金。據魯比盧報導,雖然事實表明梵蒂岡絕對有能力支付30,000個教士的薪金,直至今日這筆薪金仍由意大利政府支付。

這條約不但規定梵蒂岡可以免稅,墨索里尼還把免稅的特權賜給梵蒂岡所擁有的商業機構。近年來意大利政府曾試圖向梵蒂岡的巨大投資所得的利潤徵稅。但直至1968年梵蒂岡才向意大利政府低頭而同意為證券的利潤付所得稅。

魯比盧先生將梵蒂岡持有巨量股份的許多公司列出一部分之後寫道:「以上的詳盡資料令人不安地意識到梵蒂岡和它的手下的確已在大商業中的世界中贏得了一席地位。」

梵蒂岡和其他宗教組織所持有的巨量商業利益使它們與這個商業世界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耶穌基督曾論及真正的基督徒說:「他們不屬世界,」但各教會與此多麼不同!——約翰福音17:16。

跟從耶穌基督的榜樣真正侍奉上帝的宗教組織會唯獨致力於傳揚及教導人認識上帝的道中具有解放作用的真理而絕不會多財善賈。它必定會跟從聖經的訓示不牽涉在「事務」之中——提摩太後書2:4。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