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土煤取熱
《儆醒!》雜誌駐烏拉圭通訊員報導
「自什麼取熱?」「土煤!」「土煤究竟是什麼?它從哪裡來的?怎樣用法?」你也許會問。
對福克蘭群島、蘇格蘭和愛爾蘭部分地方和其他少數地區的居民說來,土煤便是熱。在許多時候這乃他們唯一的燃料。
土煤是腐化的植物與許多種易燃物質的混合物。在幾百年或甚至幾千年間,腐草、蘆葦、苔蘚或水中植物以及鳥獸的糞便混集起來堆積一處,在理想的濕度和每年平均華氏45度的氣溫之下分解而形成了土煤堆或土煤田。
土煤的品質主要受腐化植物的種類、分解的時間或年數,以及頂上物質的壓力多少所影響。土煤田雖然通常相當潮濕、蓬鬆和多孔,卻堅實到足以承起一架大汽車或貨車。不錯,土煤田看起來與普通的田地或草地無異。可是,土煤一經乾透,其易燃性並不下於煤炭。
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有助煤田表面植物的分解。可是,底部深處卻沒有生物出現,上面的土煤與普通草皮相似,多孔、多根和帶有其他植物,燃燒得很快。掘得愈深根便愈少,而土煤的品質也愈佳。
土煤彼此之間的差別很大,煤田表面的是淺黃或棕色纖維的海綿質草泥,底部則是深棕色或近黑色的易碎固體。這種品質較好而近黑色的土煤幹後會像煤一般碎裂。它在地下積成一層層,可以分為相當薄的片。與它的近親,煤一樣,土煤可以堆在火爐裡,在嚴冬的晚上使爐中終夜有火。可是,土煤與同等重量的煤相較,所發出的熱力卻僅及一半。它的熱量價值介乎柴與煤之間。
土煤堆成土煤田的深度也有很大差別。在福克蘭群島的史丹利港,它們很少深及十二尺,通常僅深及三尺。在其他島上據云它們差不多深達四十尺。南喬治亞島的土煤礦據估計已有數千年之久,深約十三尺。
俯拾皆是的燃料
在福克蘭的許多島嶼上,居民只要踏出門外便可以取得任何數量的土煤。可是,在史丹利港城內,土煤的分配是由政府規定的,每家由「土煤管理員」或「燃燒管理員」劃定地區。房屋房屋買賣時,規定的土煤田部分自動隨房屋一起賣出或買入。新建房屋都有劃定的土煤堆或煤田;一個煤堆挖空後可再劃定另一個。每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用多少土煤。
城市的土煤供應地由市鎮的邊沿開始,展延到許多里外。雖然土煤田受政府所控制,每個家庭卻必須自行負責挖掘、拖拉和貯藏以供私用。一個家庭平均每年要用150至200立方碼或更多。
預備土煤應用
發掘土煤是用立方碼計算的。挖完第一層之後才動手挖第二層的三尺,這樣逐層挖下去,直至挖空土煤或挖至石床為止。這些煤層稱為「第一掘」,「第二掘」等。等級較佳的土煤出於較深的煤層。
挖掘土煤時必須讓淖中的水排去。雖然有人試圖用機器發掘,但可靠的手鏟在當地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手鏟很鋒利,可以將草皮鏟成齊一的大小,普通平均每塊體積九寸乘六寸。其次,這些潮濕蓬鬆的草皮可以散開使其稍幹,然後砌成小堆,將底部向上曬乾。
曬晾約一個月之後,土煤被帶返家中,整齊地藏在「土煤棚」裡備用。這時還有足夠的濕氣使其保持原狀不致跌下來。倘若土煤草皮變成太幹而跌下來,那便較難處理而必須像泥土一般鏟起來了。這些煤粉在爐中燒起來很猛烈,它們會變成大塊的溶滓而非普通灰紅色的煤灰。
家用的土煤棚用木板搭成,每板相隔幾寸以便通風。棚內貯藏的土煤可供一兩年之用。土煤可以供應煮食爐、火爐或野火堆的熱力。
破取土煤是家庭每天的雜務之一。從土煤棚取出土煤時便將其破成適當的大小。若要快些取火,可將斫成小塊,便會燒得快點。較大塊的燒得較慢,但熱力較穩定。
晚上坐在爐火前面,只有燃燒的土煤發出光線,守著那綠色藍色、橙色和黃色的火焰在房中搖曳閃爍,這種情景多麼美妙!不錯,以土煤取暖的確是一種溫暖舒適的享受。
[第24頁的圖片]
曬乾的土煤堆在田野中等候貨車運入土煤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