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種用途的西米棕櫚
《儆醒!》雜誌駐巴布亞通訊員報導
天氣既熱且濕,這正是當地市場平常的氣氛。人們一清早便從鄉村沿著島岸來到這裡。小販坐在草地上守著貨物,一面嚼著檳榔一面閒談。
我留意到許多人販賣一種棕色的東西,顧客也很熱心購買。我便向當地的同伴利雅詢問那是什麼。
「啊,這是我們的主要食物,」他回答。「我們的土語稱之為『波爾』,英文通常稱為『西米』。」
就近審察一下我發覺它僅是,因為被日光曬乾而外面呈棕色,裡面卻是乳白色。
「我們將這種東西從西米棕櫚樹幹的木髓中取出來,西米棕櫚在巴布亞灣區的澤地中生長得很茂盛,」利雅繼續說,並擘下一小塊在指間搓著。
「西米棕櫚是什麼樣子的?」我問。
「這種樹在十五年內可以長到三十寸高,」他解釋。「樹幹很粗,在成熟之前不久便充滿了澱粉質。這時我們將樹砍倒,削去大約一寸厚的樹皮,露出柔軟的澱粉質木髓。將木髓磨成粉,洗濯幾次和濾過。澱粉一經濾過,其中雜著的纖維便除去了。」
「一棵樹可以製成多少粉呢?」我興趣大增地接著問。
「有些樹可以出產250至300磅,」他回答。「可是,倘若太久不伐樹,所有澱粉質的樹髓均會長成為果子而剩下中空的樹幹,然後樹便死去。」
我很想知道他們呢怎樣煮西米,於是請利雅解釋。「來我家裡吧,」他邀請我說。「我太太會煮一些作我們的午餐。」
煮法
利雅的家很整齊,是建在柱上的木屋,離地約有六尺高。兩個睡房對開處有個小小的走廊在屋的一邊。他的妻子名叫美德。地盤膝坐在廚房的小爐前看守熊熊的爐火。廚房與主屋隔開,但有小路相通。她有一大塊西米,像我在街市所見的一般;她用右手將粉搓好放在左手持著的棕葉上。
「美德,約翰很想知道你怎樣煮西米。你可以向他解釋嗎?」利雅微笑問。
「當然可以,」他回答說。「用棕葉捲好放在火上燒,像我現在所行一般,便是最快捷和最方便的方法,因為在我們去花園或出外釣魚時攜帶便利。有時我將西米與椰子混合同煮;這便是我們所謂的『拉亞波爾』。」
「我最喜歡『亞艾波爾』,」利雅插嘴說。「這便是貝類和西米同烤的菜名。有時我們將西米和甜薯,芋頭或香蕉同煮,我們一家人都喜歡吃。」
「你可以試一點。它現在可以吃了,」美德說,並切一片遞給我。
它很鬆軟,味道也不錯。
「你現在是正式的巴布亞人了,」他們笑著說。
其他用途
「西米棕櫚在其他方面也對我們很有用,」利雅指出。「例如,我們來鋪牆的蓆子便是用西米棕櫚的樹枝織成的。」
就近一看,我留意到每張蓆子都織成別緻的花紋。「我們從樹枝的莖上剝下硬層,然後將其編成像你現在所見的蓆子。」
「編一張蓆子要多少時候呢?」
「較大的,如六寸闊八寸長的,從砍下樹枝,剝皮至用手編蓆,每張要花一天時間。可是,現在已有人造出織蓆機,比人手所織快五倍。有些村民更在屋裡面鋪上一層我們所謂『些勞』的東西。
利雅又帶我觀看鄰舍的草蓋屋頂。
「這是西米棕櫚樹的另一種用途,」他說。「我們將樹葉折疊,覆在竹皮上形成屋頂。這樣的屋頂不會漏雨,驕陽如火時也能使屋內保持清涼。有些房屋的屋頂和牆全部是用西米棕櫚的葉子製成的,」
「甚至屋內的地板也可以用西米棕櫚樹幹的硬木殼造成,」利雅繼續說。「由此你可以見到它在許多方面都很有用。」
這時美德出現了,我們看見她站在門口,穿著一條顏色鮮豔的纖維裙子。
「我的裙子好看嗎?」她問。
「當然,」我回答說。
「許多人將這樣的裙稱為草裙,」她解釋說。「可是,這也是用西米棕櫚的葉造成的。我們取下嫩葉,曬乾撕開,然後染成各種顏色。最後將其結成一條裙子。」
當我向利雅問及早晨在市場出售的那堆棕色東西時,我實在意料不到它們竟有這麼引人入勝的故事,也料不到這些友善的人在生活上竟與具有多種用途的西米棕櫚有這麼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