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2 4/8 30-31頁
  • 彼得後書是誰寫的?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彼得後書是誰寫的?
  • 警醒!1972
  • 相似資料
  • 要緊守我們寶貴的信仰!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 學會甘心寬恕別人
    信心的榜樣
  • 聖經的第61本書——彼得後書
    「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彼得——多姿多采而勇於採取主動的使徒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2
《警》72 4/8 30-31頁

「你的道就是真理」

彼得後書是誰寫的?

基督教國許多現代派的宗教學者表示懷疑使徒彼得是否真的寫過彼得前書。可是,其中有許多竟武斷地聲稱彼得後書不是使徒彼得寫的。他們稱之為「偽書」,意即用假名杜撰的。

《注釋者聖經》(1957)雖然駁斥彼得前書是杜撰的指控,卻聲言彼得後書「是彼得執筆的可能性已完全消失。」《耶路撒冷聖經》(1966)同樣地承認彼得前書是真確的,但關於彼得後書則說執筆者可能「是彼得的門徒之一……這便是我們所謂的杜撰,而當時習俗卻認為是可行的。」《新天主教百科全書》(1967)的第1卷,577頁亦以同樣語氣聲言「差不多所有批評家都同意」彼得後書是『偽書』,意即杜撰的作品。

何以這麼多自稱為聖經學者的現代批評家懷疑彼得後書的真實性呢?理由之一是早期的「教會長老」很少引證它,為什麼呢?也許彼得後書不若彼得前書這麼廣泛流行。

認為彼得後書不是由使徒彼得執筆的另一個論據是它的寫作文體有別於彼得前書。但這證明什麼呢?我們若將其分析一下,便可以看出這根本不能證明什麼。在第一封信中彼得透露他以西拉為他的祕書。(彼得前書5:12[《新世》])鑑於這點,倘若彼得任用別人為祕書或自己執筆,文體便自然會不同了。

文體的問題其實有助於證明彼得是以之為名的第二封信的執筆者。已故的摩爾希特教授聲稱:「兩封信中所用的詞語不少是其他聖經經典所無的。」例如,希臘文的亞里提(areté)一字,意即「美德」。在彼得的兩封信中均有用到,但除此此外僅發現於腓立比書4:8(彼得前書2:9;彼得後書1:3,5)這位教授同時指出:「在思想和用語方面,兩封書信有許多顯著的類似之處。」

同樣地,學者格連聲稱:「儘管兩者有若干不同,新約聖經中卻沒有一本書像彼得後書和彼得前書這麼相似。它們顯出……在純粹語言學方面有密切關係,正如提摩太前書和提多書一般,而後兩本書一般學者均認為出自同一的執筆者。」——《解釋者聖經》,第十六頁。

再者,林比教授指出,彼得前書有二十個詞語在基督徒希臘文聖經中是他書所無的。而彼得後書也有二十四個其他詞語為聖經中他書所無。若有人企圖冒名杜撰,便必然會運用彼得前書中的二十個特別詞語;他不會棄此不用而改用其他二十四個特別詞語。這些事實表明彼得的確是兩封信的執筆者;他顯然有喜歡運用僻字的傾向。

懷疑彼得後書不是使徒執筆的另一個理由是聲稱信中的思想風格接近公元第二世紀過於第一世紀。這僅是對彼得執筆時所懷的思想的解釋問題而已。

但彼得後書豈不是提到保羅的書信已被人視為聖經的一部分,並說加以曲解的人會自取滅亡嗎?它所提及的變節不忠豈不是指第二世紀所發生的事件嗎?不,使徒保羅的書信早於彼得後書執筆十五年,經過這麼久的時間,彼得當已知道保羅的信已被立為經書。至於彼得所暗示的變節不忠,這已於保羅的日子開始發生而不必等到第二世紀才出現。——提摩太前書1:20;彼得後書3:15,16。

事實上,彼得後書和彼得前書在內容和文體方面均有許多共同之處。試舉兩點;兩封信都曾提及洪水和表示僅有八人生存。頗有趣地,除了使徒彼得之外,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中僅有耶穌基督援引洪水作為鑑戒。(馬太福音24:37-39;彼得前書3:20;彼得後書2:5;3:6,7)彼得前後兩書都強調受感示的聖經的重要性以及聖經受感示的方式。——彼得前書1:10-12;彼得後書1:19-21。

彼得後書陳述彼得的個人經歷也是證明這本書由使徒執筆的進一步證據。它一開始便說「作耶穌基督僕人和使徒的西門彼得,寫信給那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其次,在彼得後書1:14執筆者覆述耶穌告訴彼得關於他會怎樣死的話,這話載於約翰福音21:18,19。執筆者又記述曾經目擊耶穌基督改變形貌,同時聽到上帝的說話,證實耶穌是他所愛的兒子。由於目擊這些景象的結果,執筆者說,「我們有先知更確的預言。」——馬太福音17:1-9;彼得後書1:19。

此外,執筆者也陳述他曾寫過前一封信,說:「親愛的弟兄啊,我現在寫給你們的是第二封信,這兩封都是提醒你們,激發你們誠實的心。」(彼得後書3:1)頗有趣地,這封信有一種很強烈的個人筆觸。在這封短信中他曾七次以「我」這個代名詞提及自己,如「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篷的時候提醒你們。」(彼得後書1:12-15;3:1)我們發現整封書信中的誠懇和率直是杜撰者所無法仿效的。

衡量過一切事實之後,我們可以清楚看出聖經批評家對上帝之道所作的攻擊是毫無根據和徒勞的。那些批評者將好像蚊蚋般的瑣事濾出來,但卻將駱駝般的無根懷疑吞下去。其實耶和華上帝已留意使唯獨真實的書和信才能成為他的道聖經的一部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