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3 8/8 20-22頁
  • 波利加雅——西非洲的客貨兩用車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波利加雅——西非洲的客貨兩用車
  • 警醒!1973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受人歡迎的原因
  • 模樣和經營方法
  • 個人長年利用的工具
  • 辦公室之行
  • 第1部分:主持人的責任
    王國傳道月報-1991年
  • 會眾書籍研究班促進教育活動
    王國傳道月報-1994年
  • 互相幫助(第二部):通過小組研經班
    王國傳道月報-1979年
  • 問題箱
    王國傳道月報-198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3
《警》73 8/8 20-22頁

波利加雅——西非洲的客貨兩用車

《儆醒!》雜誌駐尼日利亞通訊員報導

尼日利亞有多種交通工具。可是,在不少地方,步行還是最可靠,有時且是最快捷和最舒適的方法。其次便是波利加雅——這個約盧巴語名字的交通工具極受歡迎,它在西非洲的別名是媽媽客貨兩用車。

波利加雅或媽媽客貨兩用車的本身是小型貨車,但改裝成為客車。我曾住了二十五年的拉哥斯和附近地方的尼日利亞人都喜歡這種交通工具,儘管當地有不少公共汽車和計程汽車。何以故呢?你也許會問。

受人歡迎的原因

若要乘搭公共汽車,就必須到公共汽車站,有時要行很遠路才到達。但你若打算乘搭波利加雅就可以省卻這一程,因為它會在路上任何地方停下來讓乘客上車。

同時,波利加雅不限於在固定的路線行駛;反之它可以隨時走捷徑,這在交通繁忙的時刻極為有利。工人們發現乘搭這種交通工具到工廠去比數目較少的公共汽車更為快捷。若有人想準時抵達目的地,辦法往往是:乘搭波利加雅。

它的另一好處是只要另加車費,乘客可以攜帶笨重東西。這是公共汽車所不許的。既然波利加雅來往於市場地方,非洲婦女發現攜帶貨物往返市場極為方便。由於婦女們慣於為了這項目的而乘搭,波利加雅遂贏得了媽媽客貨車的雅號。

模樣和經營方法

雖然在外觀上並不十分漂亮或豪華,波利加雅卻是歷久不衰的流行交通工具,甚至在拉哥斯這樣的大城市亦然。

波利加雅的座位是長板凳式的。長凳排列在車內兩旁,中央也有一張,因此中央的乘客可以面向任何一邊。座位下面用來放東西。

車蓬是用夾板造的,上面蓋著防水布。上蓋多數打開讓空氣流通。車後有一扇閘或門。近年來有一種稱為摩那的改良型波利加雅出現。

每輛波利加雅有一名司機和一名收費員或學徒,他的工作是照管車箱。收費員拉鐘通知前面的司機停車和開車。他也有一條短短的粗木在停車上客時楔住輪底。這樣可以防止車子向後退,因為車掣有時並不可靠。

收費員坐在車裡或立在梯上,現乎乘客擠逼與否而定。他是個忙人,除了作為司機在後面的耳目之外,並要照顧乘客和收費。這種工作並不容易,因為有時要揮拳相向才能從頑強的乘客收到車費。由於時常發生這樣的爭執,波利加雅遂由此得名,因為這個字的意思是「下來較量一下吧。」

當然,波利加雅這個名稱並沒有寫在車上。它僅是由嘗過經驗的人所起的綽號而已。事實上,居住在西非洲海岸一帶城市的人都熟悉這種交通工具。波利加雅和摩那常有標語或口號寫在兩旁!例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電話通不上天,」「敬畏上帝」,「黃金不多交不深」「簡單便是天才」等。

法律容許波利加雅載客三十九名,包括司機和收費員在內。可是乘客一多,收費員便會讓他們擠得透不過氣來。車裡擠著四十五至五十人以上是司空見慣的事。市內行車速度不許超過時速三十五哩(五十六公里),可是、波利加雅以時速五十或六十哩(八十至九十公里)飛馳並不罕見!

波利加雅時常裝備甚差,不但車掣屢屢失靈,車上的燃料也有時不夠全程之用。當車掣失靈或燃料用盡而迫得在半途停下來修理時,乘客便要等候。若要下車轉換別的交通工具則車費概不退回,這是時常惹起動武的因素之一。

個人長年利用的工具

二十五年來說曾多次利用波利加雅旅行。在1956年我要從拉哥斯島遷往辦公地點十哩外的郊區。剛巧那時從這條小村落到拉哥斯之間的交通工具僅有波利加雅。第一輛車在早晨五時出發。車聲和收費員的嘈吵聲往往驚醒住在沿路的居民。

我通常在早晨六時步行幾分鐘前往車站。我在那裡乘車比較易於決定從起點至拉哥斯市內終站的正確車費。沿路截停波利加雅上車的乘客所付車費若干視乎收費員的判斷而定,意見不合便往往招致動武。有一次乘搭波利加雅的經驗是難忘的。

辦公室之行

那是星期一早晨。我起床太晚,急忙趕去車站。我發現那裡僅有一輛波利加雅。機器已經開動,司機已坐在駕駛位上,車裡如慣常一般擠滿了人。若不是收費員仍然坐在車尾呼叫乘客,我便不敢上車了。

我一手提著公事包,另一手抓住木門,一腳踏在梯子上看看裡面有沒地方空出來。車子在這剎那已經開動。但這時我發覺到裡面沒有空座,司機開足了時速五十至六十哩,在崎嘔的路上奔馳。

我的領帶在空中飛舞,未扣好鈕子的外衣歪在一邊。可是收費員卻不管我的苦況。他堅要我交出車費,雖然他看到我一鬆抓住木門的手便立刻有跌死之虞!然而,我小心翼翼不敢說出任何惹他動怒的話。我只有禱告不要跌下去。行了幾哩之後,車子暫停讓人下車,我才有機會到車裡坐下和交付車費。

有一名男子上車在我對面坐下,收費員索取車費。但他堅決拒絕,非到達目的地不肯付錢。我不明白他拒絕的原因,可能他在以前乘搭波利加雅時在半途壞車;按照習慣,他的車費是不會退回的。

可是,收費員堅持要他即時交錢。他們彼此說了些不客氣的話之後,便互相揪住,車裡的人各袒一方。不久車子停了,司機到後邊來。他加入要求那人立即付車費,不然就得下車。司機與收費員合力拉他下車,於是常見的事便發生了。他們大打出手。我們所有人只好等待過路人上前調停這項爭執。結果車費付了,我們又再前進。但那天我遲了一小時上班。

不久之前,政府禁止波利加雅和摩那在拉哥斯行走,理由是橋梁擠得水泄不通和早晨的擠逼,可是此項法律被人公然蔑現而從未能真正執行。

我確信你若前往西非洲諸國觀光,特別是尼日利亞,你會發現波利加雅和摩那仍然行走著。只要當地還有貧民和其他交通工具未甚適用,則西非洲的媽媽客貨車無疑會繼積興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