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3 8/8 8-11頁
  • 你有教導兒女工作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你有教導兒女工作嗎?
  • 警醒!1973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何時開始?
  • 教導什麼?
  • 如何教導孩子工作?
  • 酬報和益處
  • 父母們,你們有訓練你們的兒女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應該多早開始教導你的兒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 從兒女的嬰孩時期便開始施行教導
    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滿幸福
  • 從兒女的嬰孩時期就悉心教導
    家庭幸福的祕訣
查看更多
警醒!1973
《警》73 8/8 8-11頁

你有教導兒女工作嗎?

對這個問題回答是或否也許可以揭露你的家庭狀況,達到超乎你所意料的程度。身為父母,你的答案會反映出你在其中長大的家庭狀況與環境。這也可以反映出你目前對於生活所懷的態度以及對兒女前途的關懷。不錯,你的回答不但可以透露關於你兒女的若干事實,而且對兒女的父母,你們本身,的種種也有所透露。

請想想你過往的生活。你是在農村長大,全家都要辛勤工作嗎?抑或你是在城市裡長大,當地一般兒童似乎並沒有什麼工作要做?你的父母需要辛苦工作謀生嗎?在你童年的時候,父母有吩咐你在家裡幫忙嗎?抑或你有很多空閒的時間?你對於教導兒女工作一事所懷的態度可能深受這些童年經驗所影響。

同樣地,你在成年時對工作所養成的態度也是一項重要因素。例如,你若生活在一個在工商業方面採用許多節省勞力工具的國家裡,這便會影響到你對工作的看法。

比以前更甚地,今日一般人都強調需要更多的按鈕機器、更多的電腦、更多的自動化,以減少體力和精神的勞動。同時大多數人更希望減少工作和工時以爭取更多的閒暇時間。這種輕鬆的生活方式使一些人養成討厭工作,甚至憎恨工作的態度。你若被這種思想所毒害,你便會對訓練兒女工作一事採取消極態度了。

你兒女的前途又如何呢?——這是大多數父母所非常關心的事。你若認為孩子『一點工作』也不應該做,你就會試圖庇護兒女,而盡量減少其勞動和責任。與此相反地,你若認為在父母督導之下的工作對孩子有益,你便會想辦法使兒女將時間和精力用在有益的活動之上。

人類的創造主鼓勵我們對工作懷有積極的看法,因為在他的道聖經中,他感示人這樣寫道:「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因為這是他的分。」(傳道書3:22)童年正是培養這種看法的大好機會。

何時開始?

你的父母若是勤於工作的人,他們便很可能訓練你工作而使你在生活上有個良好的開始。在今日這個機械時代,你若沒有染上懶惰人的思想,你無疑會相信孩子應該學習工作,而這是對他們有益的。問題是在什麼時候開始。

你的訓練計劃最好在孩子很年幼時便開始。孩子在幼時易於受教,樂意和熱心學習。到孩子三歲時,他應己學會在遊戲完畢後收拾玩具。達到入學年齡時,孩子應該最低限度已學會自己沐浴更衣和整理房間。

這些工作看來很瑣屑,但它們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有秩序與可靠的品質——這些品質乃是將來專業成功的要素。

你的孩子入學了。但他們每日的工作節目應該僅此而已嗎?每天上學大約六小時並不會使兒童精疲力竭。鑑於今日大多數學校注重休憩、遊戲、運動的時間和對教導和管教所懷的疏懶態度,兒童更不會因為上學便困倦不堪。

有鑑於此,孩子放學回家若經常有指定的工作可做是對他們有益的。工作項目最好預先安排妥當,使每個孩子知道要做些什麼。當然,這些項目在遇到特別事故時應該可以通融或調整。甚至學習臨時調整工作秩序也對兒童說來是良好的訓練,因為他在長成時無疑會遇到這樣的事,豈不是嗎?

教導什麼?

兒童放學後的工作可包括屋外工作。當然,這要視乎你的居住環境是農村或城市,花園洋房或分層樓宇而定。

可是無論你住在那裡,家庭裡總有點工作可以教孩子去做和做得好的。例如:吸塵和擦地板、拭抹傢具和上臘、洗熨衣服、清理飯桌、洗碗碟及倒垃圾等。

每個女孩子都應該懂得烹飪。首先教她們初步的工作,如去薯皮、切洋蔥等。然後逐步教導她們如何製沙律、烹調各種肉類和製作甜品。她們應該懂得烘法。甚至不精於烹飪的母親也可以藉烹飪書籍之助教導女兒預備美味的飯菜。

要教女孩子在幼年時學習釘鈕扣和補襪子。年齡稍長則可以教她們用衣車縫補工作衣服,縫製圍裙和縫毛巾的邊。每個十歲的女孩子都應該懂得編織和鉤織——這乃是訓練眼目和手指的實用藝術。

這些家庭工作是否僅指派給家中的女孩擔任呢?目光遠大的父母體會到訓練兒子將住宅弄得整齊清潔也是明智之舉。每個男子應該在必要時能夠煮飯和縫補,這些基本技能若包括在童年的工作訓練之內便不難學會。認為教導男孩烹飪和縫紉會使他們女性化乃是一種膚淺的想法。調味的科學和烹煮食物的化學作用是有男子氣概的男孩子也極感興趣的學問。身為男子的耶穌基督不但是一位好木匠,而且也熟悉烹飪,正如聖經在約翰福音21:9-12所暗示一般。

在另一方面,教導女兒像兒子一樣能夠運用普通工具如錘子、鋸和髹漆掃等也是明智之舉。每間住宅遲早都會有些東西要修理的。

要讓男孩建造衣櫃或地窖裡的雜物架,並加以髹漆。技術較佳之後可以製造較精巧的櫃櫥。讓他們修理廚房的椅子及起居室的傢具。鑑於今日傢俬和附屬裝置的價格高昂,讓孩子們在家裡自製和修理傢俬的確是十分明智的!

不少戶外工作是兒童可以做的;特別是住在農村的人,工作往往做之不了。城市居民也許沒有這麼多機會,但有些人也會有庭院需要清潔,草地需要淋水和修剪,以及洗窗門、髹房屋及欄柵、洗汽車和上臘等;這僅是其中幾件事而已。住在分層樓宇的兒童許多時可以在鄰近找到此等工作。

倘若可能的話,讓你的孩子擁有一塊自己的土地作園圃。給予所需的幫助,但命其自負責任。這意味到他們可以決定種些什麼,撒種後要灌溉和培植;在看到勞作所得的果實時便要除蟲、驅逐雀鳥和掠奪的動物。起初兩年若沒有收穫,鼓勵他們從錯誤的經驗學習而繼續改善技術和方法。

如何教導孩子工作?

許多父母感覺教導孩子工作是一項難於應付的挑戰。你曾多次教導孩子做同樣的事,發覺「毫無用處」而罷手嗎?你需要誘哄或懇求孩子做這樣做那樣嗎?

教導是一種藝術,不論所教的是什麼東西,包括工作技能在內。忍耐、了解、仁慈和愛心是絕對必需的。不要呼喝和威嚇,也不要嘲笑或低貶他們力有不逮之處。當然他們在起初會不得要領和笨手笨腳。但是,藉著經常的實習和你的指導,他們便會逐漸進步。作為指導者,在他們的學習初期你必須忍耐、寬容和有恆。記得你自己也曾一度年劫,笨拙和技術不佳,經過多年才養成熟練的技巧。

你曾觀察過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熱心幫忙父親洗車和上臘,但卻被父親惱怒地喝道:「不要在這裡阻手阻腳」而趕走嗎?後來到孩子十二或十五歲時,同一位父親卻對孩子不肯為家庭洗車和上臘而大惑不解。另一位父親則讓年幼的兒子清潔汽車的輪軸蓋和緩衝橫擋,在孩子稍長之後進一步洗擦車窗和擋板。你是兩位父親中的那一位呢?

這可以說明教導的另一法則:在可能的時候,要與孩子一起做完一件工作。這樣你不僅立下良好榜樣,而且能親自督導工作進行及對孩子提出有益的建議。因此在有機會一起工作時,不要說,『這是你的工作,快去做妥,』反之要說,『這是你的工作,我會幫助你去做。』

作為孩子的導師,你最好在孩子內心養成一種要將工作做完和做得好的熱切願望。為了這樣行,你必須解釋指派他們做的每件工作具有什麼價值和重要性。於是他們便可以體會到何以必須這樣做;過了相當時間之後,他們甚至會負責將工作完成。

但工作若相當困難、單調或乏味又如何呢?你怎可以使孩子熱心去做這些工作呢?有些工作確是相當沉悶,這對一個人的堅忍和毅力提出真正的挑戰。孩子應該在一開頭便明白這點。不必企圖使他產生虛假的熱誠,反之可以讓他視之為一項挑戰。這樣他在克服困難時便會獲得成就和滿足之感。

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對不甚愉快的工作產生體會。例如,你可以提醒不肯洗晚餐碗碟的孩子,他能夠有晚飯吃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世上有千百萬的兒童生活在飢餓邊沿,他們無異會極之樂意洗碗碟,因為這樣便不致餓著肚子上床了。可是,你的孩子也許會說他希望和不幸的兒童易地而處。若是這樣,可以讓他試試幾晚在上床之前沒有晚餐吃,直至他體會洗碗碟的權利為止。

假設孩子不肯做某些工作,如剪草或洗車,聲稱這會令他們筋疫力倦、肌肉作痛。這可能是真的;大多數工作都會如此。可是玩球、游泳或遠足豈不也令人筋疫力倦嗎?若然有什麼分別呢?

分別是在一個人所懷的態度或看法。前者帶有一個稱為「工作」的乏味標籤,後者卻有令人愉快的名義,稱為「運動」或「娛樂」。何不改變一下工作的標籤呢?何不使工作成為樂趣而非苦差呢?指導孩子如何藉著將工作做好而獲致真正的滿足和恆久的喜樂。教導他們以所做的工作自豪。

酬報和益處

每個人完成一件工作都會希望獲得若干酬報。酬報莫大於完成工作的滿足感。但在個人滿足感以外的酬報也會受人賞識。因此體貼的父母會對孩子的成就表示賞識。這也許是對孩子所做的小小工作說一聲「謝謝」或者在他們付出額外努力時表示特別的愛意。

稱讚的酬報可以激發兒童下次做同一或另外工作的熱心。你稱讚孩子「做得好」是完全符合聖經的。——哥林多前書3:8;比較路加福音19:12-17。

你們作父母的也許認為教導兒女工作比自己去做更為辛苦麻煩,這也許是的。可是你應該負起教導的責任而將其看作天職或份內的工作。這項工作若做得好,你和你的兒女均會獲得豐富的酬報。正如箴言說得不錯:「你看見辦事殷勤的人麼?他必站在君王面前。」——箴言22:29。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