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上有什麼事發生?
隨著暑假的來臨,德國北部的居民紛紛沿著汽車公路前往南部遊樂區。前年七月卅一日發生了德國有史以來最惡劣的汽車擠迫情況。前往慕尼克的汽車首尾相接達一百哩(160公里)以上!僅在這一日德國公路上便有50人死於車禍和18人受了重傷。
在1970年,超過19,000人在德國道路上死於車輪下,受傷的人達五十萬。日本每年約有20,000人在車禍中喪生,另有一百萬人受傷!法國在1970年死於汽車失事者超過15,000人。在同一年中,美國有55,200人死亡和五百多萬人受傷——其中有170,000人終身殘廢。
因此每年在公路上有超過100,000人死亡及六百五十萬人受傷——僅在四個國家中而已!
這項數字十分驚人,差不多達到難以想像的地步。這意味到在上述四個國家裡,每五分鐘便有人死於交通意外,每五秒鐘便有人受傷。屍體連接起來會長達115哩(180公里)!傷者連接起來會長達7,000哩(11,300公里)——超過地球的圓周四份之一!
在公路上喪生的人往往比在戰場上喪生的為多。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有291,557人陣亡。但是從1965至1970年卻有320,000個美國人死於車禍——在公路上的死亡人數比在人類歷史上最大戰爭中死去的幾乎多30,000人!每年在公路上死去的人比越戰十年的陣亡人數還多!
公路交通危害生命的另一方面是產生大量染污空氣的物質。僅是美國十個城市的汽車每年便噴出二千五百萬噸無形的一氧化碳進入空氣中。這會使人患病而等於慢性殺人。因此醫學和公共健康學教授威那文稱汽車為美國「公共健康的第一號大敵」。
有些人甚至更坦率地指出汽車對人的威脅。「我曾為文論及汽車的發明是臨於人類的最大災害之一,」英國經濟學家米遜恩說,但補充道:「後來我有時間將這項意見再加考慮,結論是我認為汽車乃是臨於人類的最大災害。」
可是,不少人仍然認為汽車是最好的運輸工具。事實上,在有些地方,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均以汽車為中心,以致當地除了汽車之外便沒有其他適當的交通工具。因此,人類為自己製造了一種差不多無法逃避的環境。雖然大氣層和人的健康受到染污的損害,人們仍因汽車在交通上的方便而將其置於優先地位。
事實上,人花在汽車方面的交通費逐年遞增。在1940年,美國的道路建設費尚不及十八億美元,但自1960年代末葉開始,每年所花的費用達一百一十億美元以上。將來又如何呢?
美國公路建設委員會希望每年增加兩倍建設費。他們在1970年建議一項十五年的道路計劃,需費達三千二百億美元!這項計劃會建築53,000哩(84,000公里)的新公路,改善現存道路和改築數以千計的橋梁。同時,在該項巨款中將撥出二百九十億美元以完成42,500哩(84,800公里)的州際公路網。
這個公路網最後會將美國各大城市連接起來,從一邊海岸到另一邊海岸,穿州過境都可以高速行車而沒有交通燈的阻延。這項建設工程在1956年開始時曾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共建設計劃。當時的預算是需費二百七十億美元,指定在1971年完成。可是,現在這項計劃僅完成了百分之75,預算完工時需費約七百億美元。
道路建設的速度差不多令人難以置信。1929年德國開現代高速公路的先河,開始建築汽車幹線道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國已完成了1,260哩(二千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網。現在,僅是美國一地,每年鋪設道路的土地面積便大過羅德島全州!但這樣行真的明智嗎?人曾經認真考慮過這對於地球上自植物擔任的空氣清潔作用有什麼影響嗎?
雖然看來不十分顯著,其實公路駕車現在已比過去較為安全。倘若每哩路的死亡率與1934年相同,則美國死於車禍的人數便差不多會超過現在兩倍。事實上交通失事的死亡人數在最近一年減少了千多名——從1969年的56,400名降至1970的55,200名。何以故呢?
看來牽涉到若干因素。其一是汽車構造較為安全——在撞車時會折縮的方向舵柱,粉粹而非破裂的車窗玻璃,自1968年開始所有新車必須裝置護肩設備。同時公路建設也改善了,包括可以弄醒瞌睡駕車人的微溝地帶等。這些進步是值得稱讚的。但這些真的的是解決全部難題的方法嗎?
不;人對於生命和同胞的態度還有大加改善的必要。當你坐在駕駛盤後面時,你可以藉著對別人的關懷而增加自己和四周的人的安全。可是,至於在公路上所造成的毀壞地球和屠殺人命的結果,則需要上帝的新規制才可以將其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