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美「族人——古今如常嗎?
《儆醒!》雜誌駐瑞典通訊員報導
你若察看一下地圖上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便會留意到它粗看起來像隻跳躍的雄獅。「獅」頭是挪威的南部。「獅」的後半部,包括獅尾,則是高高在上的北極圈。從北極圈之北及沿著瑞典-挪威邊界兩旁的山區舌形地帶伸展到北極圈之南300哩(480公里)左右,便是拉布蘭人的領域。
拉布蘭人自稱為『常美』族。拉布蘭和常美這兩個名字在瑞典同樣普遍。
在來自南方的遊客眼中,這片峰巒起伏、氣候嚴寒的拉布蘭地域看來是無法安居的地方。可是遠在西曆紀元之前,有一個民族前來這裡,勇敢地與飢餓及寒冷抗爭而掙扎圖存——並且成功了!
今日這裡住著35,000個拉布蘭人,他們甚至樂於在此久居。有幾千人仍然過著傳統的游牧生活,趕著大群馴鹿從森林中的冬天牧地遷移至山區和狹灣附近風景優美的夏天草場。
有史以來一切如「常」
常美族的一項特出事實便是生活方式自從有史以來沒有多大改變。羅馬歷史家泰西特斯早在公元98年所描述的常美族人特色至今仍然可見。
泰西特斯描述這族人沒有財產、穿著獸皮、睡在以樹枝作成的茅屋中,以狩獵為生。
後來在第六世紀,另一位作家更詳細地描述這族人與動物一起,過著與動物無異的生活,而且也不飲酒。兩世紀後另一位歷史家寫及他們善於在雪封的荒野中駕著「曲板」往來奔走。他並且說他們與像鹿般的動物保持密切關係,穿著及膝的獸皮緊身上衣,住在冬夏皆雪的奇境中。大約在公元1200年,一位年代志的編者敘述常美族人帶著屋子到處流浪,並且精於巫術。
長久以來,諸如此類的報導使人對拉布蘭人大感興趣。古代所描述的許多細節今日仍存於常美族人的生活和習俗中。讓我們就近察看一下這個民族吧。
「常美」族的住所
現代的拉布蘭人很可能在稱為喀他的傳統屋子中出生;這是一種與帳蓬相似的奇異茅屋。正如歷史指出,拉布蘭人一向都採用這種活動房屋。『喀他』可以在任何適合的土地上支搭起來,只要『常美』家庭喜歡和馴鹿群在那裡暫作居停便行。『喀他』的材料通常用雪橇攜帶。茅屋不須一小時便技巧地支搭起來了。茅屋用木棒為骨幹而作圓錐形,內面的地板是圓的,屋頂有孔可作煙囟和透氣。然後在屋的骨幹鋪上泥煤或自製的帆布。
你若從那又低又狹的門口進去參觀一下,你會看到什麼呢?地面鋪著樺樹小枝作為雙重地板的墊子,其上鋪著多塊馴鹿皮作地毯,日間可以坐,晚上則作睡床。中央有一個石子砌的火爐。內部陳設簡單,可是炊煙混和著乾鹿肉、咖啡和樺樹枝的氣味,使人油然發生溫暖和舒適之感。
在你坐下之前,你當知道『常美』家庭各分子都在火爐旁有其固定的座位。主婦通常坐在『喀他』的最後邊,丈夫坐在她身旁,孩子們坐近門口的一方。『喀他』的其他一方則留給長成的兒女、僕人和賓客。你可能被邀坐在這一邊。
「常美」族的起源
你若向那短小精悍、飽歷風霜的主人問及他的祖先來自何方,他可能搖頭聳肩,告訴你這是個奧祕。可是許多人相信他們來自東方,跋涉幅員廣大的亞洲,經過俄國,最後到達北歐的北極圈荒地。他們的言語,拉布蘭語,和芬蘭語相近。有人認為他們是源於芬蘭的居民。
與古代歷史家所說的一致,你的主人會告訴你他的祖先以漁獵為生。此地有的是馴鹿、熊、狐狸、狼獾和野鳥。湖泊河流充斥著鱒魚和鮭魚。馴鹿本來是野獸,但後來拉布蘭人知道牠們性喜群居,於是將其聚集成群來馴養。
「常美」族的生計——馴鹿
藉著豢養馴鹿,拉布蘭人的肉食、乳類和衣裳供應均不虞匿乏。馴鹿本是一項天然資產,後來卻成為『常美』族人最有價值的財產和資本,甚至在今日亦然。他們的財產不是以金錢,而是以擁有的馴鹿數目計算。富裕的拉布蘭人通常擁有千頭馴鹿或以上。由於在生活上的需求不多,因此他們時常可以藉著販賣鹿肉和鹿皮或以角和骨所製的工具弋利而擴大鹿群。馴鹿的每一部分都有點用途。
因此拉布蘭人對馴鹿依畀甚殷。他們甚至不得不追隨鹿群遷役,因為鹿群一走動便很難揮之回頭。這便是『常美』族人仍然過著古老生活方式的原因——隨著那不變的天然韻律,鹿群每年春天和夏天便走上山區產子,在深秋和冬天則返回森林和沿岸的牧地。
馴鹿以在雪地奔走迅速著名。牠們更擅於游泳。當前往海岸的大遷徙發生時,你可以看到數以千計的馴鹿游過湖泊和狹灣。
為了追隨鹿群橫過曠野,拉布蘭人利用一種較為快速的運輸工具以捕他們那典型的短腿和小腳的不足。從古以來,他們一向使用年代志編者所謂的『曲板』其實便是雪屐。有些權威甚至聲稱雪屐是「常美」族人所發明的。
另一種典型的運輸工具是,『培格』,即獨木舟型的小雪橇,只供一人乘坐,用馴鹿拖著。馴鹿是很好的拖車動物,能在雪蓋的山間上奔走長途。
「常美」族的衣服
現在讓我們看看『常美』族的典型服裝。北極地帶的衣服必須溫暖和實用。由於對馴鹿的依畀,拉布蘭人的衣服以馴鹿皮為主,夏天穿去毛的硝皮,冬天穿特別溫暖的毛皮。馴鹿皮的毛皮層充滿空氣,是世上最溫暖的衣服之一,拉布蘭人世代相沿都穿此種服裝。
定居下來的拉布蘭人雖已相當普遍地採用現代的製成服裝,但你仍然會發現游牧的拉布蘭人穿著傳統的華服,那深紅、淺黃、草綠和彩藍的顏色與純白的雪色互相輝映、悅目非常。在拉布蘭全境,男女的傳統服裝的樣式大致相同。
你喜歡試穿一下『常美』族的服裝嗎?若然你便要穿上硝皮褲子,馴鹿毛皮的綁腿直拉到雙膝以上,足趾翹起的毛靴用深紅色的踝繩綁著,上身穿藍布緊身或裡衣,衣上有紅、黃色的繡花,裝飾華麗的藍布帽子——女人戴的是紅色小軟帽——再加上腰帶便穿著整齊了。若有特別場合,則繫上精製的皮腰帶,其上鑲著許多小銀塊。腰帶上繫著一把可以作多種用途的長刀,包括鏟去雪撬底下的雪、宰鹿和吃東西在內。
「常美」族的食物
雖然馴鹿是草食動物,冬天只吃青苔、夏天則吃綠莖和青草,游牧的『常美』族人卻是肉食者。由於在冰凍的地面無法耕作以種植穀物和果菜,他們遂以魚、肉為生。那裡的冬季長達九個月,因此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沒有冷藏難題;再者,他們也懂得以風乾或鹽醃法來保存魚、肉。
他們若邀請你用膳,你會發現他們先奉上一兩杯極濃的咖啡。你會留意到『常美』族婦人煮咖啡的方法是將雪塊放入壺裡,在火上燒溶。在沸水裡加點鹽,然後放入手磨的咖啡。
咖啡喝完後,你會享受到一杯滾熱的肉湯;肉湯是將生鹿肉和骨放入雪水裡,在以鍊子從屋頂吊到火上的鐵鍋裡煮的。喝完肉湯之後,女主人可能請你用手指從鍋裡取點肉塊,就此拿著來吃。
用膳完畢,隨著的節目可能是靜靜地談話,在言談之間往往有長久的靜默。『常美』族人不愛高談闊論,反之他們喜歡靜聽。他們不是交際能手。沒有人玩樂器。拉布蘭人若是心情開朗,便會引吭而歌;他們將唱歌稱為『唷卡』。曲調很別緻,是拉布蘭人特有的歌曲,雖然全曲僅由四或五個單音構成,但有很好的旋律。歌詞大多數是觸景生情的即興之作,可以表達唱曲者的深摯感情。
「常美」族的宗教
拉布蘭人宗教觀念甚深,在信仰方面會幾經改變。他們一向相信一種稱為黃教的巫術。巫醫或黃教僧以擊鼓來預言將來。魔術鼓的用法是以一個環附著一個角尖或其他東西的「指針」,看它停在鼓皮上所畫的那一個象徵上。這其實是「靈應盤」的一種。
他們對異教神祇如此堅信,以致雖然久已在名義上成為基督徒,卻仍然敬奉著異教的神祇。十七世紀末葉,一位名叫史格法拉斯的學者報導拉布蘭人「將他們自己的假神與上帝及基督同列,作同等的尊敬和崇拜,好像上帝與魔鬼同意分享敬拜似的。」
他們過了很久才完全停止獻祭與木石偶像所代表的異教神祇。僅在近年來他們才不在祭壇上燒火,但今日我們還可以看到『常美』族人當中的迷信殘跡。
過去數十年來,耶和華見證人將上帝王國的真理傳至拉布蘭人當中,但直至現在僅有極少的人信奉真理。
雖然『常美』族人在今日與南方的現代工業社會發生密切接觸而採用若干現代科技的發明品,他們仍保存自己的特色、言語、思想和行動。不但如此,他們喜歡保存這些古風。他們喜歡別具一格,在基本上毫不改變;不錯,『常美』據的確古今如常。
[第24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大西洋
北極圈
挪威
瑞典
芬蘭
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