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4 8/8 24-27頁
  • 揭露步行的奇妙世界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揭露步行的奇妙世界
  • 警醒!1974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變化多端的地方
  • 吃什麼
  • 「奧維耶羅」
  • 多山之國
  • 冰河近貌
  • 冰河——「可畏的寒冰」
    警醒!1988年
  • 阿根廷獨一無二的冰川
    警醒!1993年
  • 家在冰中
    警醒!1980年
  • 使不毛之地成為沃土
    警醒!200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4
《警》74 8/8 24-27頁

揭露步行的奇妙世界

《儆醒!》雜誌駐智利通訊員報導

倘若你宣布,「今年我們要步行去度假」,你的妻子會有什麼意見呢?反應無疑因人而異:「步行?我們既有這麼舒適的汽車,又何必要步行呢?」「步行能去得那裡?」

那末,何不嘗試一下呢?請來與我們夫婦及一位海外傳道員朋友一起,或者我們能嘗到步行的益處。

很自然地,你的目的地和計劃行多遠視乎你住在那裡和你的健康而定。身為海外傳道員,我們習慣了步行。我們住在智利最南的一省,麥加倫尼斯,我們計劃去參觀『溫蒂士桂魯』,意即冰河。這是我們的目標,但在步行之際我們是要享受步行之樂而不是僅以達到目標為念。

變化多端的地方

我們兩星期行程的起點是波多·拿蒂。我們離開城市不久,路上有不少友善的駕車人停下來表示願意相載。但我們既非趕路,對此種善意祇有婉謝。

我們既比囿於汽車的朋友享有更大的自由,不久便轉離那嘈吵而煙塵滾滾的車路。我們從較長的路線繞過人煙稠密之區,鄉村的寧靜與清潔遂更加顯著。鄉村的草木沒有蓋上一層塵埃或煙霧;潺潺的溪流,草間的風聲混合著百鳥爭鳴,牛羊低叫使都市人的緊張神經為之安靜下來。

我們悠閒地沿海灣進發之際,一個石岬赫然在目。行近時看到一隻海豹安詳地躺在平石上晒太陽。當然,海豹是城市動物園常見的,可是看見牠在天然棲息地方卻更令人感興趣和振奮。

「對岸那團粉紅色的東西是什麼?」我的妻子問。行近時發現原來那是一群火鶴,將近有一百五十頭之多。牠們站在湖岸上向水裡找尋今天的午餐。警覺到我們的侵擾,牠們突然像一團夾雜著黑與白的粉紅色雲般飛去。

很顯然地,智利的巴塔哥尼亞在野生動物和地理特色上都是變化多端的。在東方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住著的是鴕鳥、栗色駱馬、兔子和狐狸。西部是山區的冰河之家,棲息著山豹、鵝、鴨和卡吐拉(像鸚鵡的綠色小鳥)。繼績前行可以就近瀏覽哥塔哥尼亞,這遠勝於乘坐汽車從山上通過。

吃什麼

徒步旅行自然增加胃口,因此你會納罕我們究竟吃些什麼。由於預先作了打算,儘管空間很有限,我們還是帶備多種食物。對我們最有益的乾糧是青豆、莢荳、扁豆、米、麥皮、玉米片、乾果等,因為它們既富營養又沒有水份的額外重量。燒烤的肉類在這裡的涼爽天氣可以保存一星期或以上,可作營火餐之用。我們也發現預先混好簡單的發粉餅干作料十分有用,因為鄉村沒有多種家庭電器用具。我們將各物用膠袋攜帶,膠袋既防水又輕便。罐頭食品太重,因此我們僅帶幾罐供第一日之用,此後空罐在途中可以作為壺或杯之用。

野生食物也極其方便。在沿海的淺水石上可以拾到蜆類。春天可拾鴨蛋、鵝蛋甚至鴕鳥蛋。大多數的小河和溪流都有鱒魚可捕。野莓十分普遍。我們也發現一些著名的食用菌類可以加餐。

我們的同伴中有一位不屈不撓的烘餅手,用營火烹調方式製出令人驚異的食物。首先是製作油煎圈餅;她所製的一種要發兩次。方法是將麵團放在膠袋內,在近火處升發。後來她又用櫻桃乾和餅干混合作料一起製作櫻桃批。可是她先要建一個烘爐,方法是用石子堆砌;底板用薄薄的岩塊鋪成,在下面燒火。她將製法稍為改變,製成之後使紮營者們大快朵頤。

餐後我們稍作休息,仰望天際,我們發現這裡的強風使天氣不斷改變。我們可以在同時分辨出四種基本雲層形式。我的妻忽然叫道:「看看那邊!雲在消散著!」不錯,在瞬息之間我們看到整團的雲在眼前消散,天空出現一片清澈的蔚藍。同樣的現象也許在世界各地發生,可是我們在發現步行的世界之前從未加以留意。

「奧維耶羅」

在這僻遠的牧羊和牧牛區是很少遇到人的。偶然遇到的典型人物多數是『奧維耶羅』或牧人。牧人的扮相不易描述。一位智利詩人描寫他既不像任何地方的牧童,也沒有典型的服裝可辨;每人的衣飾隨意而定。較可以辨認的是他的工作同伴;他的馬,他似乎與之相依為命,和他的狗,牠也是不離左右。這些牧人十分友善慷慨。我們與一位『奧維耶羅』喝過茶之後,他親自指示我們在那裡渡過前面的一條河。當他帶著馬和狗與我們同行時,他的眼目不斷留意著那小群綿羊,牠們正在大約四分一哩以外越過山谷。他用口哨和呼聲指揮著三頭狗,派牠們穿越山谷到羊群處,將羊群驅集谷下的欄中。看見那些狗如何服從指揮和執行任務而不傷害綿羊令我們十分驚異。

渡河之前,我們的『奧維耶羅』朋友說他要帶我們去一處「汽水噴泉」。不錯,山下有多處礦泉噴著水,這些水是天然碳化而清洌可飲的。解除煩渴之後我們開始渡河,河水在高漲時也不過及膝而已。

為了要弄乾衣物,我們在對岸紮營渡宿。現在,你們也許會認為這樣弄濕了又吹風,可能對步行者的健康有害。可是在兩週之內,儘管弄濕了身和餐風宿露,我們卻沒有一個人患傷風。事實上,通常看來步行和餐風宿露愈多,便愈加不易患傷風。

一件頗為有趣的事情是,我們從啟程時就發現,多處地方我們以前曾駕車經過而認為是荒瘠之地,無甚可觀,但現在徒步瀏覽時卻大有可觀之處。灌木、樹叢、深谷、岡陵,以前曾在車塵滾滾中混茫一片,但在清新空氣中漫步欣賞卻是奇趣非常。

多山之國

行了幾日之後,我們渡過裴因河,來到汽車公路的盡頭。這裡離我們的目標格雷冰河約十五哩(24公里),我們從設立路標的馬徑行去。這條小徑繞過一處風景極美的地區。著名的裴因角,兩個雪蓋的山峰,在右邊陡然直插入奴爾丹紹湖中。

山谷有時很大風。我忽然留意到我的兩個同伴不知去向,望下後面的山徑,我看見她們在地上笑得前仰後合,抓牢著灌木才不致被風吹到滾下山坡。在較低之處我們看見有塊「瀑布」被風力撞回,使水向垂直的峭壁倒沖上去。經過爬山越嶺之後我們終於抵達峰頂,在清如水晶的山澗之旁稍作休息。

沿著10,000呎(3000餘公尺)以上的裴因最高峰的山麓繼續前行,我們緩緩迂迴上到一個高岡,那邊便是冰河!望去多麼迫近。但不要受騙。在山區高處所見的距離許多時是騙人的。我們仍然要行兩小時才能抵達!在這裡所見的冰河是全白的,稍微帶點藍色。沿著左邊的湖前行,我們看到不規則形狀的大冰塊,它們是從格雷湖的冰山崩裂出來的。其餘的行程大部分是下山穿越林地。

不久我們看到那廢棄的牧人小屋,我們會在這接近冰河邊緣的小屋裡渡宿。

當然,我們並不等到早晨才去就近觀看冰河。早晨可能下雨。

冰河近貌

越過樹林行了不久,景物煥然一新。在眼前一望無際的是壯麗的冰雪奇景,在太陽下閃閃生光。

「它有多大」?我們朋友問道。「我看不見盡頭。」格雷冰河的寬闊從一哩半(2.4公里)至四哩(6.4公里)不等,我們估計它的長度約有十哩(16公里)。可是,實際上它在十哩以外即匯合巴塔哥尼亞冰河的主要部分,成為世上最大的冰河之一。它佔地1,544方哩以上,從北至南全長達345哩(552公里)。格雷冰河僅是許多冰河支流之一,它從安第斯山脈南端的大冰原流入海或湖裡。它的盡頭是智利阿爾辛省蓋哈克的南部,雖然它的大部分是在智利境內,但有幾條支流越過阿根廷邊界向東伸展。

來與我們下到冰河就近察看吧。在近看時我們發覺冰河雖是白色,但既非白得像雪,也不像一塊巨大的玻璃;反之,它是一種稱為『尼微』的粒狀冰雪。當然,冰河是凝雪的結果,由於在山區和接近兩極的地方,冰雪的凝結速度大於融解速度使然。冰河前面有個湖,經常在冰塊裂開跌落水裡時叮噹作響,間遇大塊的冰落到湖裡則水花四濺。

很奇怪地,雖然水是澄清無色的,普通的冰在遠看時卻呈白色,因有氣泡陷入其中之故。可是冰河的冰在破裂或鑿碎時卻是美麗的水晶藍色,因為它缺乏普通冰塊所含的氣泡。這也是冰河的冰比人造冰融得較慢的緣故。

「什麼使冰河的表面如此參差巉岩呢?」我的妻子問。這其實反映出看不見的谷底的狀況。它表面的不規則使冰塊破裂;冰塊進一步受太陽、風和水所侵蝕以致形成深深的裂縫和尖銳的頂端。遇見此種情形時,企圖橫越冰河十分危險。可是,在冰面頗為平滑和裂縫較少的地方,行走相當安全。在藍色的晶狀冰中我們看到冰河之流蜿蜓而過。

「堅硬的冰又怎麼會『流』呢?」我們的朋友問道。冰河的「流動」或移動視乎天氣溫度、雪的大小、冰的堆積、冰面斜度和冰底谷床的平滑和傾斜程度而定,冰河能越過阻礙的巨石,方法是先行融解,隨後結冰。這種過程稱為復冰,祇在接近冰點時才成。在較低的溫度下,冰雪以黏性可塑體之流前進,其中的冰晶體變形而不破裂,可以讓谷底的冰變成屈曲和參差不齊。

我們站在冰河前面的水旁,仰視五十至百呎以上的藍白色雕塑品,我們都認為這是此行的最高潮。不錯,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可畏的水晶」,造物主的另一項奇妙工作。——以西結書1:22;詩篇104:24。

現在是告別這壯麗景色的時候了。從冰河回來的路程是另一項同等的享受。由於徒步旅行,我們可以很容易更改路線而看到完全不同的景物。

普世各地都有新鮮事物可以發現,因此不論你有兩天或兩星期的空閒,不論你住在城市或鄉村,何不將汽車暫時撇下,故作步行以看看有什麼發現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