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5 4/8 21-24頁
  • 從歷史得益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從歷史得益
  • 警醒!1975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歷史資料的來源
  • 資料來源正確嗎?
  • 辨明有益的歷史
  • 以聖經為歷史
  • 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吸取什麼教訓?
    警醒!2001年
  • 《新約》——歷史抑或神話?
    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 你可以從何處尋得指引?
    快樂——怎樣才能獲致
  • 創世記
    洞悉聖經(上冊)
查看更多
警醒!1975
《警》75 4/8 21-24頁

從歷史得益

根據一項定義,歷史是人類往事的記錄。當然,對歷史的看法不只一種。在一方面,有人說拒絕從過往學習的人注定要將其重演。在另一方面,現時有不少人堅稱『歷史是騙人的』。

兩方面的看法都有相當程度的真實性。人若能從過往學習到避免錯誤及將生活導上明智途徑,歷史的確對人有益。然而,歷史也可能被用來將人引入歧途。一代之前,納粹黨人利用一套歪曲了的歷史去企圖證明德國民族「超人一等」的神話。這結果為千百萬人帶來了災殃和死亡。

若要從歷史得益,一個人必須對過往有正確的看法。我們怎樣獲得這種看法呢?

歷史資料的來源

十分重要的是,讀歷史時必須考慮到歷史資料的真正來源。何以我們這麼說呢?因為現代歷史書所載的通常是該書作者出生之前許久所發生的事。作者找尋資料必須依靠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流傳下來的古代史籍。他也許從考古學或地質學獲悉若干資料。但資料的理想來源通常是寫下來的記錄,最好是由目擊見證人將各事輯集下來的記錄。

例如,倘若現代歷史家提及某個羅馬皇帝的生活,你也許可以自問,他從那裡獲得資料呢?資料或者來自第二世紀羅馬傳記作家斯維都尼亞。斯維都尼亞本身曾經歷過幾位該撒的統治時期,看來很容易接近王室及元老院的檔案記錄和當時的其他文件。當然,藉著直接閱讀斯維都尼亞的著作,你可以獲悉這位古代作家本身的真正說法。你也許可以由此獲得關於多位該撒的最直接的歷史資料。

可是,關於人與事的過往記錄大多數是殘缺不全的。因此,為了要將手頭的資料連貫起來,就必須填補一些空白,以某種方式表現出一氣呵成的全貌。現代作家在那裡獲得所需的『填補空白』的資料呢?

他若是這門學問的專家,也許會根據自己知識作猜測,將似乎是孤立的種種資料連串起來成為一貫的全體。這是不對的嗎?未必。這使歷史書較易為普通人所閱讀,提供流暢和連貫的思想。而歷史家也可以明確地向讀者表示如此如此的事件「也許」、「可能」或「大概」以如此如此的方式發生;歷史家這樣行是公正的,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說來對讀者有所幫助。

然而,有些作家僅是接受某些人對往事的解釋並將之視為事實而採納作自己的資料。他們不去查考較古老的第一手資料來源。不錯,對過往的誤解和訛傳時常流傳了百數十年而被人當作事實來接受,僅是由於很少人肯付出足夠的時間或精神去查考其正確性之故。

請考慮一下一個例證。公元前十世紀或更早的古巴比倫人被誇張宣傳為具有極高度的天文學知識。他們往往被描述為由於對天體的觀測而對行星的運動獲得詳細的了解。結果,巴比倫人的整個文化遂被視為十分高深複雜。相形之下,周圍的民族遠較遲鈍落後,並且據稱他們的進步僅是由於與巴比倫人發生接觸之故。可是,原本的歷史資料有證實這種看法嗎?

誠然,古代巴比倫人對天文學無疑有若干知識。巴比倫宗教的占星術便清楚地顯示這點。可是,關於巴比倫人的天文學知識的實際資料現時可以從泥板找到。這些泥板透露什麼呢?一位名為紐格巴爾的學者對此作了一番研究,但他的研究不是依靠別人對古代泥板文獻的評論而是根據實際文獻本身;他在《古代文物的正確科學》一書中說:

「在科學史上,在一般人所接納的對一個時期的描述和後來從詳細研究實際歷史資料所得的結果之間很少有這麼大的差距。……早期米索不達美亞的天文學知識看來很幼稚……與同時代的埃及天文學相若。」

證據表明巴比倫人的天文知識直至公元前數世紀才切實發展為一門科學。

將許多現代作家以誇張的筆調對巴比倫人所作的描述剔除之後,事實的真相遂水落石出了。古代巴比倫人雖然仍相當文明,但在現代讀史者眼中已失去若干誇大的文明光彩了。

對過往的同一潤色手法也使古代若干事件和人物傳記受到歪曲。只有探索古代歷史的最古資料來源才能確實找到過往的正確事實。可是若要從過往獲益,所必須做的事並非僅是找尋古代記錄而已。

資料來源正確嗎?

即使今日的作家能夠找到古代的資料來源和正確地加以譯述,現代人對歷史所懷的見解仍可能有點誇張失實。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所依靠的古代資料來源本身也許含有錯誤。

請記得,古代作家也許生活在他們所描述的事件發生之後許久的時代。或者,他們住在世上完全不同的部分。因此,像今日的作家一樣,他們也被迫要接納別人的資料,而這些人當中沒有一個是完美的。

此外,我們也應該留意到古代的作家也像普通人一樣有其本身的國家偏見和宗教觀念。這些觀念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作品。

關於這點的例證,我們可以看看泰西特斯;他被認為是古代作家中較為記述正確的。可是他那受羅馬影響的見解使他表現極其強烈的偏見。結果,泰西特斯有些作品作了錯誤的報導。

例如,他在歷史(第五卷)中論及猶太人說:

「有些人說猶太人是來自克利特島的難民,大約在土星與木星爭位的時候定居於非洲最近的海岸。他們的名字可以為證。在克利特有一個著名的山名叫以大,附近的民族名叫以大爾,猶大的國名便將以大爾的讀音拖長而成。」

在泰西特斯寫作的第一世紀,猶太人本身所持有的文獻清楚顯示泰西特斯所說全非事實。但在他所作的討論中,他卻絕不予以承認。

古代作家的個人偏見在作品上反映出來也從約西佛斯的一項記述所引起的爭論足以見之。這位第一世紀的猶太作家說亞歷山大大帝在征服推羅和迦薩兩個城市之後來到耶路撒冷。他受到盛大的歡迎。並且有人向他指出但以理的預言,論及有『一個希臘人將毀滅波斯帝國』。據說亞歷山大認為自己應驗了這個預言。約西佛斯表示,由於這緣故,耶路撒冷城不致被希臘大軍所蹂躪。在另一方面,亞歷山大最著名的傳記作家亞里安卻沒有提及此事。兩位作家之間何以看這樣的矛盾存在呢?

也許,正如有人辯稱,這是由於亞里安懷有強烈的反猶太情緒之故。當然,亞里安沒有提及亞歷山大訪問耶路撒冷(倘若真有其事的話)一事並不能證明亞里安的記述不確;省略未必是錯誤的。

但是我們不可忘記,約西佛斯有時也誇張事實以榮耀自己的猶大國。既然每個人,約西佛斯和亞里安,都被認為有點偏見,今日我們遂無法確知亞歷山大有沒有到過耶路撒冷了。

由於古代作家前提供的有些資料的不確,今日也許有些人會聲稱他們都眼光偏狹,全無用處,對現代學者毫無造益。但這樣的判斷也不十分正確。

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他們的著作動機全是錯誤的。他們許多時無疑將所知的照實直書,並非故意企圖歪曲報導。可是,即使古代作品顯然含有偏見和個人的喜好,某些描寫性質的資料和間接證據卻可能是正確和頗有價值的。

與其將歷史視為無用而棄置一旁,不如培養一項重要的品質——辨別力。

辨明有益的歷史

當然,現代讀者必須倚賴別人閱讀古代歷史資料的所得。一個普通的讀者沒有時間去發掘所有資料來源而將其一一比較高下以決定事情的真相。可是他仍然希望從歷史得益。因此,富於辨別力的人在閱讀歷史著作時會留意以下的問題:

作者怎樣運用這些事實(也許是正確的)?他是否『別有用心』?作者要求你相信一些在你自己正義感看來是錯誤的事嗎?或者作者要求你將一些從你自己的經驗看來是與人類天性相反的事當作事實去接納嗎?作者有利用往事去推崇一種宗教或政治制度或生活方式,雖然這些東西本身已表明無法應付人類所面臨的難題嗎?他們有企圖過度褒揚一個國家或民族而低貶其他嗎?若然,有辨別力的人遂知道在閱讀這樣的歷史時必須特別審慎。

可是,有一項古代歷史的資料來源是可以受人完全信任的。

以聖經為歷史

我們可從聖經中找到翔實的歷史。敬畏上帝的人愈熱心研究歷史,就愈體會到聖經所含的歷史記載的價值。聖經是世人最古老的一貫歷史。歷史家巴恩斯承認說:「我們必須將首先產生廣博的真實歷史記載的榮譽……歸於古代巴勒斯坦的希伯來人他們便是輯集聖經的人。

可是,有人會間,聖經的歷史怎可能說是如此傑出呢?它豈不是榮耀一個國家,以色列國,嗎?它豈不是要求我們去相信難以置信的事,甚至奇跡嗎?

誠然,聖經的記載大部分與以色列國的歷史有關。但誰能否認聖經對以色列的描述是忠實的呢?聖經不僅論及以色列人的善行,並且將他們的惡行也坦白地承認出來。這個國家和民族被用來說明拒絕按照上帝的崇高標準而生活的人會遭受什麼懲罰。聖經表明上帝怎樣嚴厲處罰以色列人;以整體而論,這個國家終於被上帝廢棄其特別立約子民的地位。

不,聖經歷史並沒有褒揚地上的任何國家或民族。反之,它坦白地聲稱:「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上帝]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使徒行傳10:35。

聖經的歷史也的確記述奇跡事件。可是為了這項理由而將之棄置一旁之前,我們應該記得這些奇跡的描述方式的確是歷史性和可信的。在什麼方面呢?在記述事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方面。

試以記述紅海的水分開讓以色列國人離開埃及一事的聖經歷史記載為例說明。有些人認為這項由一位目擊見證人所作的記述難於接受。其實拒絕相信這項記述的人士許多時從未將其親自細讀過。

可是會親自仔細考慮過這項記述(載於出埃及記12至15章)的人卻會留意到它將許多人名和地名忠實地記錄下來。——參閱民數記33:1-8。

記載也提及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了多久「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有四百三十年。正滿了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華的軍隊都從埃及地出來了。」——出埃及記12:40,41;參閱列王紀上6:1。

因此,聖經的歷史含有關於紅海事件的時間與地點的一部可靠記錄。還有生活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的任何歷史家能在所寫的記述中提供更多證據證明他們所載是親眼目擊的呢?沒有。那末,我們有什麼根據能將聖經棄置一旁,聲稱它不是歷史呢?沒有!

聖經的歷史記載是可靠的。與任何其他歷史不同,它們正確地強調上帝之道中預言的準確、他的道德律法的崇高以及他對所造萬物的繼續關懷。親自閱讀聖經所載關於上帝對待人的歷史可以使你獲得最大裨益。——羅馬書15:4。

[第21頁的圖片]

斯維都尼亞

[第23頁的圖片]

泰西特斯

[第23頁的圖片]

約西佛斯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