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5 6/8 12-16頁
  • 醫生應當強迫病人接受輸血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醫生應當強迫病人接受輸血嗎?
  • 警醒!1975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免血手術的趨勢」
  • 輸血的危險
  • 沒有絕對準確的檢驗法
  • 免除責任
  • 這是否首尾一貫?
  • 更重要的理由
  • 仍然企圖強迫人接受輸血
  • 不是「生死」問題
  • 所得的教訓
  • 耶和華見證人與血的問題
    耶和華見證人與血的問題
  • 用血拯救生命——方法如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藉著遵守上帝所訂關於血的律法而保存性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 與上帝的旨意一致地運用生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5
《警》75 6/8 12-16頁

醫生應當強迫病人接受輸血嗎?

當你向一個醫生求醫時,你希望他具備什麼品質呢?當然,你希望醫生具有優良的醫學知識和技術。他的醫術愈佳,也愈能幫助你。

可是,倘若他拒絕讓你對自己的身體有任何控制權又如何呢?他若將你縛在手術檯上,違背你的意願而強將藥物或手術施於你身上那又如何呢?你至少會在下次另尋別的醫生。

人們所想有和需要的醫生不僅應該具備充分的知識和技術,而且也富於了解。這種醫生永不會忽略他是大眾僕人這件事實。他會盡力醫治病人而非企圖轄制他們。他會考慮病人的意願。值得慶幸地。有許多醫生正是如此。他們深知醫術不斷更新——甚至專家們的意見也各不相同。因此,他們在推薦一種療法時決不會強迫病人接受。

可是,此外還有另一種醫生,他無疑也對病人具有懇切的關懷。但這種醫生對某些療法的主觀太強,以致不惜請求法庭下令強迫病人接受。這種醫生不肯承認較新的療法已使他醫治某些疾病的方法成為過時。同一類醫生許多時未能真正體會到自己僅是大眾的僕人,因此他的病人有權選擇或拒絕某種療法。

由此可見醫生之間也有極大差別。在這兩種醫生中,你有病或需要施手術時會請教那一種呢?

「免血手術的趨勢」

醫生之間意見相左的例證毋過於在輸血一事上。如何相左呢?

近年來對輸血改變意見的醫生正與日俱增,他們學會施行各種大手術而不用輸血。可是其他醫生卻不理會這些新發現。他們仍然堅持企圖向不願接受的人強迫輸血。

醫學界新發展的典型例證之一是,正如美國加州《帕露亞托時報》的標題所說:「新手術方法免除輸血的必要。」紐約長島《新聞報》的另一標題聲稱:「免血手術的趨勢日增」。後者的報導說:

「輸血一向是施手術的標準步驟。現在已不然了。近年來醫生們所發展的新方法若非完全免除輸血也將之減至最低限度。他們聲稱新方法對病人更為有利。」

侯斯頓德薩斯心科研究院的著名心臟外科醫生高里說:「現時事實很清楚表明,大多數大手術可以不用輸血而完成。……我們的目標是要看看用血可以少到什麼程度」。琪爾醫生對《美國醫藥協會雜誌》寫道:「我們正盡量避免輸血。……我們現時在洛杉磯聖雲仙醫院完成了大約6,000宗剖心手術。既然我們對大部分病人都沒有用血,我們感到這對病人更加有利。」

這種「免血手術」的趨勢有很多理由,其中之一是輸血的危險己廣泛地為人所知。

輸血的危險

1973年四月三十日的《新聞週刊》指出,輸血是「一項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的行動,倘若所輸的血液受到染污或與病人本身合不來的話。」嚴重到什麼程度呢?溫斐特·米勒在《醫藥經濟雜誌》中說:「在醫藥上被人誤用而導致生命危險的生物學產品毋過於血液。有不少醫生已獲悉血庫中的每一瓶血液都可能是一瓶炸藥而深感遺憾。」

輸血可以致命到什麼地步呢?對此有不同的估計。其中一項說每年有30,000名以上的美國人從輸血患上肝炎,死於此病的約有3,000人。另一項估計說「每年有180,000名美國人從輸血染上血清肝炎。」美國國會議事錄卻刊出更高的數字,說:

「疾病控制中心聲稱肝炎的實際比率可能遠超官方公布的數字,因為許多醫生對血清肝炎隱瞞不報。該中心估計每年由輸血患上血清肝炎而死的多至35,000宗並有500,000人染上這病。」

這幾項估計都是根據從輸血的一種併發症——肝炎——而作的。可是,還有其他併發症如溶血反應和血液過多等,正如《外科手術併發症》一書指出。這本書補充說:「論到令人殘廢和喪命,……輸血與若干重大的健康難題不相上下。」盧爾伯所著的《醫藥教科書》估計在美國「每年至少有120,000宗」輸血可以察出不利的反應。

羅得西亞布拉維奧的《星期日新聞》於1973年末報導另一種嚴重的併發症。它報導一個女嬰和一個男嬰從輸血染上梅毒。兩個嬰孩所接受的血都屬同一來源。這份非洲刊物評論說:「為兩個嬰兒所輸的血都經過例行的性病試驗而宣布是清潔的。」怎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呢?克利斯都佛所著的《外科教科書》解釋:「初期梅毒極難察出,捐血者未必留意到自己已染上了病。」

血液多麼容易染污從近來的發現可以見之。在以29,000名捐血者為對象的一項調查中,美國威斯康辛州的研究者發現血液含有濃度極高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已知的最劇毒素之一。它怎樣進入捐血者的血中呢?主要的因素是汽車的廢氣,捐血者的職業和居住環境。濃度最高的是吸煙者。他們的血液含有這種毒素比常人高出三四倍之多。

顯而易見地,有許多種嚴重難題都與輸血有關。因此紐約州的《醫學雜誌》有很好理由聲稱:「若有可行的別種療法就不應施行輸血。」該雜誌在「免血手術」的新方法發明之前許多年已提出這項主張。

沒有絕對準確的檢驗法

醫學界曾作了很大努力試圖發明新方法去驗出帶病或不適合的血液。在這方面雖然有若干改善,但絕對準確的檢驗法尚付闕如。

加州議會曾作出這項結論,並將之列入1973年三月十五日的793號議案中。《醫學世界新聞》也承認說:「捐贈的血液即使經歷現時最敏感的檢驗,……許多病人仍然患上輸血後的肝炎。」

事情不止於未能檢驗出肝炎因素而已。紐約市聖巴拿巴醫院的著名心臟外科醫生比里博士說:「血液不適合所造成的損害和輸血所導致的腎臟損害雖已大為減少,但仍無法免除,不論醫生多麼小心從事血液的『配合』。」

一本名為《讓我們活下去》的雜誌指出這些重大難題的原因之一。一篇由兩位醫生合撰的文章論及「人體與其本身血液之間的關係的獨特性」。該文說:

「在《誰是你的醫生和為什麼》一書中,薩特文寫道,『任何人的血液其實就是那人的本身。它含有個人與生俱來的一切特點。這包括遺傳的弊病,對某些疾病的易染性,從個人的居住,飲食習慣而來的毒素等……』。

「『每個人都有其本身的血液。既然沒有兩種血型完全相同,將別人的血液注入你的血管中,不論血型多麼相似,也不能完全無害,你的身體組織會將其排除,並且立刻進行;它會繼續如此行,直至將注入的血液盡數排除為止。……』

「『只用經過淨化的清潔血液一說被人大事宣傳,但這是辦不到的。已往的放血為現今的輸血所取代。在古往今來醫學界的一切荒謬作法中,現時對血液的濫用最為惡劣。』」

該文並且引述薩特文博士所說:「在我施行20,000次以上的外科手術中,我從未作過一次輸血,也從未有一個病人因缺乏輸血而死,在多次手術中我注入普通鹽水,這比血較佳和較安全。注入的多少視失血的程度而定,沒有一個病人因此而死亡。有些人蒼白如紙,冰凍如石,但他們卻得以活下去。」

這樣的聲稱在有些人看來似乎誇張。可是,請留意戴維士與克利斯都佛合著的權威性的《外科教科書》說:「接估計在所有輸血事件中有百分之35至50是不必要的,作為救生之用的只有百分之一。」

此外,在收集和貯藏血液方面很少可能排除屬人的因素。人為的錯誤和疏忽是難免的,正如1974年月號的《醫院診療》雜誌承認。

免除責任

輸血所造成的損害已引起了巨大的法律難題。不少醫生和醫院被病人控告要求巨額賠償費。不久之前美國最高法說判決醫院的確要為輸血的不利後果負責。這使問題更為嚴重。

結果,許多接受輸血的病人遂不得不簽署一張免除醫院責任的聲明書。由於簽署這張聲明書,病人同意免除醫院和醫務人員因輸血而引起的損害的任何責任。有一問醫院的聲明書如此說:

「本人充分了解現時接受的血液或血製產品可能引起病毒性肝炎或其他惡性反應,結果導致重病和併發症以致需住院作進一步的醫療護理和治療,暫時性或永久性的殘廢及對本人健康和福利方面有其他不利影響,(包括死亡)。」

病人若還未成年,則家長或監護人必須簽署此種聲明書。

這是否首尾一貫?

將輸血的危險通知病人無疑是與病人的權利一致的。這是假定病人想要輸血而言。藉著簽署這張聲明書,病人同意冒生命危險去接受輸血。

可是病人不想輸血又如何呢?醫生和醫院一方面要人簽署聲明去免除他們對輸血所負的法律責任,但在其他例子上卻要法庭下令強迫非意願的病入接受輸血,這種作法可說是首尾一貫嗎?

同時,醫院在對待未成年的孩童病人方面也表現出同樣的自相矛盾。他們一方面要求家長或監護人簽署聲明,免除醫生和醫院為兒童輸血而引起損害一事所負的責任。可是在另一方面,家長或監護人若簽署或希望簽署聲明免除醫生和醫院不為兒童病人輸血所負的責任,他們卻置之不理。

既不矛盾而又合理的看法只有一種。那便是承認病人有權拒絕某種療法。尤其是當療法被公認為有危險甚或可以致命時,這項權利更為可貴。

關於這點,加拿大醫學協會前任祕書凱利醫生說:「沒有醫生能肯定一個人若不輸血便會死去或輸血便不會死。也許偶然讓一個人死去勝於侵犯病人拒絕接受某種醫藥治療的基本權利。」

更重要的理由

如所週知,耶和華見證人不肯接受輸血。誠然,他們看出這件事的危險性,但他們反對輸血主要是基於宗教理由;對他們說來這是更重要的理由。

上帝的道聖經特別明令真正的基督徒要「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使徒行傳15:20,29)聖經說他們應該「謹忌……血」。——使徒行傳21:25。

血的禁令載於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中。但在當時這並非新事。上帝在數千年前已賜下同樣的律法,載於希伯來文聖經裡。這項律法也不僅是賜給以色列國。反之它在該國成立之前許多世紀已由上帝頒布而對全人類均適用。——可參閱創世記9:4;利未記17:11,12,14;申命記12:23。

當輸血初次流行時,不少人曾嘲笑這項命令。但現在這些人當中有些已重新考慮了,他們看出以前似乎是「萬靈藥」的東西現在已變成夢魘。因此,經過多年之後,現代醫學的最新發現已證明上帝禁人攝取血液的命令是十分明智的。

仍然企圖強迫人接受輸血

你也許會認為,鑑於最新近的發現和技術,現在醫生和醫院必然不會強迫病人接受輸血了。但他們仍然如此行。

例如,在1973年末,美國有一位青年孕婦,利維斯太太,拒絕醫生的輸血提議。在俄勒岡州波特蘭的醫生和醫院向法院提出控告,巡迴法庭裁判官蘭治批准醫院的請求,下令強迫病人接受輸血。利維斯太太拒絕遵命。她前往西雅圖另請其他同意不予輸血的醫生診治。他們在華盛頓大學附屬醫院成功地為她施行剖腹分娩,取出一個重達十一磅十一安士(5,300公分)的女嬰,他們並沒有使用血。

另一個例證是鄧恩和妻子柏施,兩者都是耶和華見證人,他們發現醫院要他們簽署的聲明書原來是騙人的。在第三個孩子行將出生時,他們簽署了一張聲明書,免除醫生和醫院不予輸血的任何責任。

孩子出生後發覺有貧血跡象。美國德州侯斯頓的醫生將嬰兒從父母手上強行取去,憑藉法庭命令強迫輸血。這項行動突如其來,也不讓父母預先知道。但他們所簽署的聲明書又如何呢?

詳細審察這項聲明書便可以看出其中奸狡之處。書中聲明僅是免除醫生和醫院對家長的決定所負的責任。它並沒有說家長的決定會在一切環境下均受到尊重。因此這種聲明書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它們可能充滿詭詐,使信賴醫生和醫院的病人懷有虛假的安全感。

頗有趣地,一位分析這個病例的醫生在後來說:「貧血極可能是由於[注射液體或血]臍帶靜脈注射導管掃入的時間太長之故,當時嬰孩只有七小時大。」

不是「生死」問題

許多時醫生告訴面臨大手術的耶和華見證人他們必須接受輸血,否則就必死無疑。可是,這種聲稱一再證明是沒有根據的。不少獲准選擇別種療法的人已完全康復。他們這樣行也免除了輸血可能引起的危險。

例如,在美國的坎塔基州,醫生告訴一個新生嬰兒的父母嬰兒要輸血。湯瑪斯堡一間醫院的醫生說嬰兒若不輸血便會死於獼因子的溶血反應。當醫生請求法庭下令強迫病人輸血時,嬰兒的父親伯格蘭已向另一個醫生求醫。他將嬰兒攜帶出院,送往德州侯斯頓的另一醫院。醫生們成功地為嬰兒施行螢光療法,三天之後安然出院。

十六歲的維斯本也有類似的經驗。他遭遇交通意外,頭部和多處地方都折了骨。在達拉斯醫療中心他的父母清楚聲明他們拒絕輸血。這項聲明起初受到尊重。但三日之後擔任手術的外科醫生企圖請求法庭下令強迫病人接受輸血。他告訴法官若不輸血他便無法施手術。但其他外科醫生再予診視。他們尊重家長對血所採的立場,於是施行手術。手術的全部過程需要七個半小時,但完全沒有用血。手術宣告成功時報章廣為報導。

所得的教訓

我們可以從耶和華見證人在輸血方面的經驗獲得幾項教訓。其中較積極的一項正如美聯社所報導:

「由於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他們的宗教反對接受來自捐血者的輸血,以致普通的手術方式受到限制,這結果成為免血外科手術得以發明的部分原因。」

不錯,許多「免血手術」的新方法和趨勢是因為醫生們尋求更佳的方法為耶和華見證人施手術而促成的。有些新方法是如此成功,以致有愈來愈多醫生現時已將其用於其他病人身上。

另一項教訓是雖然目前已有更多醫生尊重病人拒絕輸血的權利,但並不是舉世皆然。許多醫生並不尊重病人的意願,反而會請求法庭下令強迫非意願的病人接受輸血。

一項痛苦的教訓是簽署聲明書並不能保證病人拒絕輸血的權利會受到尊重。簽署聲明免除醫務人員對病人不接受輸血而生的任何後果負責是不夠的。這項聲明必須包括醫務人員保證在任何環境下均不予病人輸血在內。同時,在聲明書中病人可以表示願意接受除了輸血之外為病人所嘉許的其他療法。

耶和華見證人雖仍經歷很多困難,至今已有若干對他們有利的重大「突破」。他們已見到許多醫學界人士承認輸血可能害人和殺人。他們已看到更多權威人士公開反對輸血。他們已獲知有愈來愈多醫生尊重他們拒絕輸血的權利。對於這種富於了解的醫生,病人是十分感激的。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