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5 11/8 29-31頁
  • 這是生兒育女的時候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這是生兒育女的時候嗎?
  • 警醒!1975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態度何以會改變?
  • 不祥的預測
  • 個人的決定
  • 在末期以負責的方式生兒育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8年
  • 他們為什麼不生兒育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0年
  • 父母們,要教導孩子愛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9年(研讀版)
  • 在現今這末期締結婚姻和生養兒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5
《警》75 11/8 29-31頁

這是生兒育女的時候嗎?

一位婦人在分娩的陣痛中流著汗。她生產了。一個小小的頭先出來,隨著是雙臂、身體和腿。拍打屁股之後,嬰兒哭出聲來,於是又有一個人被帶進世界中。

這件事在人類歷史上發生的次數以億萬計。據現時估計,每日發生超過300,000次之多。儘管這事牽涉到苦楚與疼痛,生兒育女均為母親帶來極大的滿足與快樂。一位老婦被人問及生平最難忘的記憶時說:「那便是我在年青時經過筋疲力盡的分娩之後,可以鬆懈下來看看我那美麗的新生頭胎孩子的一刻。」

人們對於生兒育女總是懷著積極的態度。子女眾多的家庭受到贊美和稱譽。在另一方面,膝下猶虛的夫婦卻被人認為不幸,不育甚至被視為婦人的羞辱。

可是,這種態度正在改變中。不少知識階級的夫婦考慮到生育兒女時都不禁躊躇自問:現在真的是生兒育女的時候嗎?

在美國,選擇不要兒女的夫婦數目據報在六年內增加了三倍。其他國家也有同樣的傾向。

態度何以會改變?

其中牽涉到多項因素。一位三十三歲的音樂家在一次訪問中說:「我和妻子已將這件事討論過多次。使我們猶疑不決的是我們認為我們會給孩子一個不安定的前途。」另一位沒有兒女的已婚男子評論說:「現時不少人意識到,將兒女帶進世界是一件可惜的事,因為目前已有這麼多孤兒待人照顧。我認為最好是有足夠的自制力去停止生產新的嬰兒。」——《瑞典快報》1973年七月廿二日。

目前的人口劇增是許多人不願生育的主要原因。他們懷疑地球是否真的有足夠的資源和地方去容納全無限制的人口增加。美國生態學家兼加州大學教授侯華德聲稱:

「個人絕對無權按照自己的願望或能力要養多少便養多少兒女,因為這種觀念忽視了在未來世代所導致的無可避免的後果。正如有人說,節制生育並不是謀殺。但在今日人口過多的世界中,不節制生育卻與謀殺無異。」

倘若地球受到適當的照顧——倘若人類不再浪費地球的天然資源、擠逼在大城市中和染污環境——它便能夠舒適地容納億萬的更多居民。但正如事實顯示,人企圖以笨拙、不當的方法去解決環境難題,以致人類的生存受到威脅。結果,不少有眼光的人對於生育兒女的態度已經改變,正如一位提倡抑制人口的人評論說:

「我們的子孫也許要買票去看最後一株紅木或排隊去配給氧氣。趕著回家會見五個兒女的男子也許會抱怨在路上塞車幾小時,無法在子女和交通擠逼之間作出調整。在受到人口過多的嚴重威脅的世界中,我們想使沒有兒女的生活成為受人接納和尊敬。

使許多人對生養兒女改變態度的另一個因素是生活指數急激上升,以致維持家庭生活日益困難。一位青年母親指出:「我雖然愛我的新生嬰兒像愛其餘的兒女一般,但我卻為丈夫擔心。為了維持我們的生活,他要日夜兼職和星期六加班。他無論何時回家即倒頭便睡。……至於家庭生活的質素——我們甚至沒有家庭生活。」

既然維持和照料兒女正日益困難,有些夫婦現時遂認為不值得如此行。『何必逼著自己日夜掙扎以求收支平衡和憂慮是否會成功呢?』他們問道。於是為了本身的知足和快樂,有些夫婦決定最低限度暫時不養孩子。

促成此種決定的另一因素是道德風氣不斷墮落。犯罪、吸毒和性不道德到處流行。對權威的不尊重有如壞疽般蔓延。這個世界對青少年的壞影響十分可怕,往往招致悲劇的結果。

因此瑞典有一位母親希望幫助她那十三歲的女兒學習聖經原則以保護她。她請丈夫協助她鼓勵女兒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基督徒聚會。但他加以拒絕,說:「她已長成到足以自作決定了。她天性純良,必定會循規蹈矩的。」這是他的想法,直至後來有一天晚上他進入女兒的房間要責備她遲歸。她忽然拿出刀來,尖聲叫道:「快滾出去,否則我就刺穿你的肚腹!」

差不多每天我們都聽到或讀到諸如此類的經驗。它們甚至發生在所謂「名門」和努力教養兒女的家庭中。目擊道德風氣日趨墮落的青年夫婦許多時感嘆說:「我很慶幸在這邪惡的制度下沒有養育兒女。」他們決定等候在較好的日子才生養兒女。

不祥的預測

使許多夫婦作這項決定的另一個有力因素是他們所聽到的未來預測。綺色佳的《新聞報》在1974年三月廿二日評論說:「通常十分慎重的能源、農業、人口和全球經濟專家們正開始預言在1975年將有破產、社會崩潰和千百萬人餓死的慘事發生。」

千百萬人已經挨餓了。不久之前,僅在北非一地已有數十萬人餓死。世界穀物存量行將告罄,甚至較富裕的國家亦可能不久便會遭受嚴重的糧食供應短缺。念及這樣的前途,難怪有些夫婦不考慮在這個時候生養兒女。

發人深省地,耶穌在第一世紀作了一個預言論及行將臨到猶大的災禍。他指出一些預兆助人看出災禍的臨近,說:「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就可知道它成為荒場的日子近了。」人們一旦看見這些徵象出現,耶穌說:「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路加福音21:20,21;馬太福音24:15,16。

在公元66年,羅馬大將迦勒斯率兵團困耶路撒冷,但後來不知為了什麼原因而退卻。這使相信耶穌預言的人有機會逃走。這樣行的人是明智的,因為不久之後羅馬軍隊捲土重來,留在城中的人所受的毀滅慘狀是無法形容的。

這種環境使耶穌的預言獲得應驗:「當那些日子,懷孕和奶孩子的有禍了!因為將有大災難降在這地方。」(路加福音21:23)攜帶幼小兒女逃走會比較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你若生活在毀滅的前夕和知道毀滅臨近,你會考慮那時在猶大省內生育兒女嗎?

今日有一大群人確信有一場規模大得多的毀滅已迫近眉睫。證據表明耶穌的預言不久將會在整個事物制度之上發生大規模的應驗。這項重大因素影響到許多夫婦決定在這時暫不生育兒女。他們選擇不生育兒女以期在這個制度末日來臨之前有較大的自由去執行耶穌基督的命令在普世宣揚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

個人的決定

可是,我們須知耶穌並沒有說這些人不應該有兒女。他也從未提出反對生育兒女的勸告。反之他僅是預言在「大災難」之前或期間會有艱辛的情形存在,並指出攜帶幼小兒女的母親會十分為難而已。鑑於這樣的環境,決定生育兒女與否乃是夫婦本身的事。——馬太福音24:3-22。

事實上,在整本聖經中,生兒育女均受到讚譽。例如聖經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5)作父母是上帝所賜的權利。教養兒女可以對父母成為一件奇妙樂事。因此,儘管目前有許多煩惱,而且將來情形必定會繼續惡化,有些夫婦卻決定生兒養女。聖經並沒有禁止他們在現時享受這項權利和負起父母的責任。因此任何人均不應當批評別人生育兒女。

在另一方面,有許多良好理由促使夫婦們在現時決定不養子女。甚至在耶穌所說,關於末期的預言中,基督徒也可以尋得適當的理由決定不生養兒女。因此也不應該有任何人批評決定在這時候不生育兒女的夫婦。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