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7 2/8 13-15頁
  • 抗生素——一把兩刃的劍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抗生素——一把兩刃的劍
  • 警醒!1977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相反效果
  • 何以利害參半?
  • 你該如何處理?
  • 威脅有多大?
    警醒!2003年
  • 頑強的病菌何以捲土重來?
    警醒!2003年
  • 抗病之戰論成敗
    警醒!2004年
  • 病菌不再禍害人類
    警醒!200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7
《警》77 2/8 13-15頁

抗生素——一把兩刃的劍

最早和最廣泛被人運用的抗生素,盤尼西林,是在1928年由英國細菌學家佛來明所發現的。可是他和共同研究者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因此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盤尼西林的價值和抵抗傳染病的能力才終於被人認識。

盤尼西林的功效是如此驚人,以致被稱為「奇跡藥」。自那時起有其他許多種抗生素面世,包括有機的或人工製造的。毫無疑問,這些抗生素,例如盤尼西林,曾立下許多功績,挽救不少性命,縮短許多意外受傷或患病的復元時間。

但運用抗生素並不是純粹的祝福。何以不是呢?原因是在抗生素的性質。這個名字本身就含有警告的意味,它由兩個字所構成:『抗』的意思是「反對」,和『生』,意即「生命」。因此抗生素是反對生命的物質,它是一個殺手。屠殺什麼?微菌、細菌、微生物,因此它在醫學文獻中被稱為「抗菌製劑」。「抗菌製劑」據說除了醫療特性之外還有「毒性」,那便是,有毒的特質和其他有害的潛在力。

因此羅拔·蘇力克醫生在《醫藥進步的疾病》一書中聲稱:「我們在運用抗菌製劑時其實是運用一把兩刃的劍。我們是在冒著計算過的危險。」這意味到,醫生希望殺滅某些微生物而不致同時殺害身體的細胞。

可是醫學界有充分體會到這件事實嗎?一般大眾更不用說了。顯然並沒有,例如亞當斯醫生在上述教科書的序言中說:「藥物許多時被人濫投……顯然沒有留意到它們那令人不安或甚至危險的潛在力量。例如,廣泛運用抗生素治療輕微的呼吸器官感染病和較小的疾病,這種行為看來會繼續下去;儘管許多具備資格的權威人士諄諄告誡,但通常卻沒有什麼效果。」

美國衛生、教育、福利部的一名官員提出在以1,045名病人為對象所作的調查中,有340名接受抗生素,但其中僅有百分之13(45人左右)是實際上應該接受這種藥物的。一位醫生的報告指出,「接受氯霉素治療的病人有百分之90至99並沒有服用的必要。」施佛文和利爾在合著的《藥丸、利潤和經營》一書中聲稱,抗生素許多時「導致比原來要抵抗的疾病更嚴重的病症。」

在美國,顯示抗生素受人濫用的一件事實是,在1971-1972財政年度,抗生素的產量約達26,400噸,並獲得許可售賣。這個數量足夠該國的男、女和孩子每人五十劑。根據在這方面備受尊崇的權威杜寧博士說,「普通人在五年或十年內會多次患上要用抗生素的治療的疾病是令人懷疑的。」

助長大量消耗抗生素的一個原因是在醫院裡運用。醫院平均每日有百分之40的病人至少服用一次抗生素。據這項問題的一位著名權威人士說,「在我看來這是難以置信的……醫院裡有百分之40的病人需要抗菌製劑治療。……我認為這些藥物被人過度運用是毫無疑問的事。」

顯然地,這一切濫用藥物的結果增加了病人,病人家屬或付帳者的無謂開銷。美國一間醫院意識到這項難題,遂組織抗菌製劑委員會以管制這些藥物的運用。結果減少了百分之20的用量。倘若美國所有醫院都照樣行事,每年便可以節省117,000,000美元。另一項調查顯示,有百分之93的病人接受每劑12美元的抗生素是不必要的。

相反效果

可是抗生素這把兩刃劍的另一邊厲害到什麼程度呢?據蘇力克醫生說,「惡劣後果的例子難以勝數,」而且「藥物產生不利反應的事件的確繼續增加。」

雖然有些人將此視為例外,但請留意下一個例證:一位男子患了二十五年的咽喉炎。醫生在九日間投予氯霉素抗生藥物。在不及兩個月時間,他患了藥物引致的重病,結果在六個月後死去。

一位四十七歲的婦人接受盤尼西林治療咽喉炎。三日後她出現多種併發症,如周身紅腫,發癢和排尿障礙。雖然運用人工腎臟機,她還是死去。

另一個例證是一位十二歲的女孩接受氯霉素治療。結果她患上危險的血液病而因此死去。據另一項報告透露,數以百計的人已因接受氯霉素(商標名「氯胺苯醇」)而死,儘管事實上二十五年來醫生已受到關於這種藥的警告,但仍然作出許多不必要的處方。

為什麼人們會濫用抗生素呢?由於抗生素療法面世之後在傳染性疾病的治療方面放出新的異彩。至低限度有些東西可以用來攻擊致病的細菌。在病因不明的場合,抗生素被人胡亂使用,沒有健全的根據而只憑醫生的熱心。更有甚焉的是,病人許多時要求服用。結果,抗生素遂被人無理地亂用。

濫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無疑是醫生們的急功近利,只考慮這些藥物的潛在益處。另一原因是,正如羅夫·尼達保健調查團主持人和爾斐指出,醫生對藥物的知識可能過度信賴藥品公司代表的如簧之舌。

何以利害參半?

抗生素為什麼能幫助許多人而非幫助所有人呢?為什麼它們往往是利害參半的呢?因素之一是病人的身體情況。強力的抗生素含有強力的毒性副作用。排除這些毒素全靠肝臟和腎臟的機能。倘若肝臟有病或腎臟的機能不佳,它們便不能排除抗生素的殘餘毒性,結果,身體細胞便會受毒,以致病人的病加劇甚或不治。

運用抗生素時常引起併發症的原因是過敏症或對某些物質發生反應。病人也許對一種或多種抗生素敏感,以致使其受毒甚至死亡。例如,在一千多宗大部份與盤尼西林有關的抗生素威脅生命的報告中,有百分之10宣告不治。

此外,細菌養成對藥物的免疫性,能夠抵禦抗生素的殺菌作用也成為難題。這從近年來治療淋病方面的情形足以見之。有多年時間,造成淋病的細菌對盤尼西林的感受性非常敏銳,因此投以抗生素可以藥到病除。可是,近年來淋病菌已發展了抵抗盤尼西林的耐力,因此現在不得不使用效力較小的其他藥劑。

抗生素成為一把兩刃劍的另一原因是某種殘餘細菌未被殺滅,以致後來使病況惡化,成為新的病症或併發症。這類「重複傳染」是由一些對抗生素沒有感受性,但以前在「自然平衡」的狀態下受到其他細菌抑制的病菌所引起的。

關於這點,1974年七月十八日的美國密芝根州底特律《星期日新聞》報導醫生們警告說,濫用一種最流行的抗生素已造成小兒腦炎的一種新抗體。這種抗生素是安普西林,即人工製造的盤尼西林。據華盛頓市立兒科醫院的羅斯醫生說,「安普西林已被醫院內外的醫生不分皂白地亂用而變成無效。」它「曾是嚴重腸臟疾病的特效藥。在1967年,這種病例有百分之5持有抗體。現時已有百分之95持有抗體。……抗體的增加威脅著我們。」

例證之一是,某些抗生素在腸內細菌繁殖區所生的潛在副作用。在腸內繁殖的有益細菌對食物的同化作用是極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據不少醫生說,繼續使用抗生素不但殺滅有害的細菌,而且殺滅大部份的腸內細菌。為了這緣故,有些醫生鼓勵服用抗生素的人同時進些酸奶或奶類製成品。

你該如何處理?

有人也許會從上文作出結論,認為一切資料僅是與醫生而非與病人有關。真的如此嗎?倘若有這麼多的醫生漫不經意,正如他們自己的代言人也如此承認的話,那末「外行人」便更要留意了。這正是1975年一月刊的《科學文摘》所採取的態度。它聲稱:「所有抗菌製劑——以整體而論——已被一般醫生濫用和亂用到大眾必須學習自保的程度,方法是獲知其危險性,因為大多數醫生都過度加以誇獎。」

從以上所述,顯然你應該十分小心使用抗生素。永不要敦促醫生作抗生素處方。不可將抗生素處方給別人應用,也不可以自己作實驗。要讓你的醫生知道你以往使用抗生素的結果,不論它是否對你不利;同時讓他知道你所服用的其他藥品。假若他以抗生素處方,詢問有沒有其他療法可選。若非使用抗生素不可,便該嚴格遵從醫生的吩咐而行。

總而言之,我們引述蘇力克醫生所著的「抗生素引發疾病」一章中的「結論」是最好不過的:「我們希望對抗菌製劑的不利反應作一番重新檢討使人對這些藥品懷有適當的尊重。它們能救人,也能殺人。沒有一種是完全沒有危險的。……成功的抗生素療法只有藉著深通它們的性能和不斷提防它們的危險才能獲致。」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