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放風箏
《儆醒!》雜誌駐日本通訊員報導
在冬天日落的壯麗背景中,有一個人獨立橋頭。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於天空飛翔的一個黑影之上。什麼使他這樣出神呢?風箏。
你放過風箏嗎?這種嗜好會將你帶到涼風習習的露天地方。風箏在西方被認為是兒童的玩意,雖然有少數成年人也許喜歡玩玩。可是在日本,各種年齡的人均以放風箏為怡神和舒暢的消遣。
製作風箏在日本已成為一門藝術。製作者均以在顏色、形狀和設計方面別出心裁自豪。在日本製風箏和放風箏的技術世代相傳而成為國粹。
風箏古史
風箏最初在日本歷史上出現是在公元931年。它是從風箏的始源地中國傳入的。當時傳入日本的有風箏、佛教與『和紙』(在東方所製的一種非常堅韌的紙)。這三者彼此有關,因為風箏是用和紙製的,並在佛教儀式中大派用場。
在十一世紀,風箏被用作軍徽,後來則在戰爭中被用來向盟軍傳遞信息和運糧。正如美洲印第安人以烽火為訊號,日本人卻以放風箏表示他們的所在地。日本人在數百年前必然已有相當的幾何學知識,因為,在風箏上面附條長尾使之直接飛向敵營便要算準敵我之間的距離。是故,他們甚至能掘隧道直通敵營。
在十六世紀,風箏已成為受人歡迎的玩具。既然風箏相當大,而且在市區放風箏的人時常並不熟練,以致笨重的風箏落在人們頭上而發生許多嚴重意外。但大家都將禁止放風箏的法律置之不理,這種消遣繼續大行其道。
漁民也發現風箏的用處。自古以來,漁民一向利用風箏定出風向,因而能夠決定出海是否安全。
到十八世紀,日本的風箏設計發生極大改變,原因之一是木版印刷圖畫已有印本,並且發展為風箏圖案。此外,日本對外間世界開放門戶。不久之後,受中國、東南亞甚至印度影響的圖案設計也在風箏上出現。
風箏的傳統
風箏曾被人用作祛邪的護符。一家人若添了男孩,則在年終的時候,會由祖父描繪一個鬼魔在大風箏之上,在小兒床頂的天花板上懸著。在『御初月』(新年)的第一日,這家人便取下風箏去放,相信這樣會將邪靈驅離住宅,隨風而逝。人們也相信此舉可以祛除百病,確保小兒健康快樂。日本有一、兩處地方仍然保留這種古代習俗。
今日的遊客不論前往日本的什麼地方,均隨處可見在節日贈送風箏給兒童之舉。日本每年有男孩節和女孩節。風箏圖案亦隨節日各異其趣,或表達某些願望,例如鶴和龜代表長壽,龍代表興旺,鯉代表強壯等。在這些場合,風箏仍然被認為是幸運符。
在歐洲大受歡迎的南風風箏的起源也反映出古老的宗教迷信。神道教徒把祈禱寫在南風風箏上。人們將風箏帶往神廟放出,相信祈禱文可以直達諸神而不必等待諸神降臨地上。
在遙遠的山區今日仍有人遵守一項有趣的習俗。在收穫農作物的辛勤工作之後,青年們興高采烈地聚集起來作放風箏比賽。技術最優的冠軍可以贏得地主最美麗的女兒為妻。
可是,不願牽涉到宗教傳統的人也可享放風箏之樂。風箏不必和宗教有關。喜歡使風箏生色的人士可以繪畫自選的圖案在素色的風箏上。其實,何不全部自製呢?
製作風箏
第一階段:取三條薄薄的輕木片,要可屈而不折的(竹片也行)。在圖1可以看出排列方法。建議厚度為4×2.5毫米,3.5×2毫米,和3×2毫米(1毫米=0.4吋)。中等大小的木條用作風箏頂部,最大的用作底部,最重的用作垂直。為了飛翔成功,風箏的平衡十分重要。因此,垂直的板條中心必須與地平線交加。
現在可用幼線將骨架的a和b點綁住。這樣行時要記得使風箏平衡。在一點所用的繩子不能多過另一點。
第二階段:預備一張『和紙』或堅韌的輕紙,如圖2所示。現在便是你表現藝術眼光和畫圖技巧的時候了。經過幾度嘗試之後,也許你決定在素色風箏上畫圖。
將風箏的面向下,以麵粉和水煮成的糊輕輕黏在紙緣和骨架上。(看圖2)。垂直的木條放在風箏的橫頂上,骨架放在紙上,黏合紙緣。小心勿讓紙面起縐。隨後輕輕噴點水使風箏拉緊。切去紙上三角形頂點突出的木片。
第三階段:導線要用較堅韌的線。圖3表示風箏的縛線點(c,d和e)。把導線縛在骨架之上要將紙戳穿。但小心勿讓紙被撕開。導線的結若打得緊,則每點只要繞過木片一次便行。每條導線的長度約等於風箏闊度的雙倍。各線會合之點應在x點之上,這樣行十分重要。可順帶一提的是,有經驗的人能從一條沒有切斷的線造出三條導線。
圖4表示由於C點和D點之間的線被拉緊,以致風箏稍為彎曲,放風箏的長線應該附著在導線的結上。各線中若有任何一條鬆弛便可使風箏大幅度傾斜甚至急轉。為了使其較易起飛,在圖4所示之點繫一條一碼(1公尺)長的尾。你若能使無尾的風箏起飛,你便成為專家了。
不論年幼或年老,獨身或已婚成家的人,均可從製作風箏獲得極大樂趣。父母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導兒女關於風、雲和天空等知識,這些東西都無聲地「談論」偉大的造物主。何不聚集一起使製作風箏成為家庭節目,或招集朋友共同製風箏和放風箏呢?
風箏遊戲
日本的一種著名比賽遊戲便是割風箏,目標是將別人所放的風箏線割斷任其飛去。方法是當兩個風箏飛翔時以自己的風箏線繞過別人的風箏線,線會因磨擦而切斷。可是,老實說,你喜歡在遊戲中失去辛苦製成的風箏嗎?
將基本的風箏加以若干變化可以增添樂趣。例如,兒童特別高興在風箏頂上附著一把弓,因為弓在風中會發出響聲。
啊,對了!還有另一項有趣的風箏遊戲。用一個紙製圓錐裝滿花瓣,以一條薄紙和少許漿糊黏合一部份,把圓錐縫在飛翔線上。這把小陽傘逐漸隨風箏線升空。強風將黏合的紙條吹破,於是撒下美麗的漫天花雨。
只要用點想像力,你可以想出各種新的遊戲和新的風箏。
風箏傳奇
據說在1712年,著名大盜金介垣軒利用風箏降在名古屋城堡的塔頂。這樣行使他得以盜取城上裝飾的海豚金鱗以報失地之仇。五十年後,金介的事跡被編成一齣戲劇,至今日在日本還可以看到。
另一個傳奇是封建主及其幼子的故事。在十二世紀,他們被放逐到海島上。為了取回已失的地位,傳奇稱這位封建主以風箏將兒子送返大陸。
像有些漁民一樣,不少放風箏者有許多『荒誕故事』可說。在放完風箏之後,希望你不會訴說關於『飄然遠引』的風箏或誇大自己的成就。
放風箏是全家人均可享受的嗜好,尤其是花錢不多,也不需太長的時間。你的風箏若不太重,並且留意在安全的地方小心去放,這種嗜好是無害的。你會學到關於它的製作,飛翔和享受其中樂趣。各種年齡的人均可以從拉著飛翔的風箏而感到興奮。何不試試呢?你和你的風箏都可享受飛翔之樂。
[第23頁的附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圖1(骨架)
圖2(紙)
圖3(黏合風箏)
圖4(在飛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