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隱伏的疾病
《儆醒!》雜誌駐菲律賓通訊員報導
小濃內的母親頗為他的兒子擔心。論年齡小濃內是比其他的小孩子細小,而且,他又不像其他小孩喜歡跳跑遊戲。反之,他是無精打采和昏昏欲睡。他是那麼瘦小以致別人似乎都可以看出他有多少根骨頭。但是他要食東西時他母親時時都給他食到飽。他的頭髮是稀疏的,四肢帶浮腫。最後,他的母親帶他去看醫生,這個時候才發現他是患著世界上最普通的疾病之一——營養不良那種潛行著的疾病。
去年有一項估計指出,全人類中也許有八分之一的人正患著這種病。雖然最近聯合國的報告說,有九千萬像小濃內一樣的小孩子正患著或深或淺的這種病。誠然,營養不良是二十世紀的一個傷腦筋的難題。
根據菲律賓營養中心最近的一本出版物,「營養不良是一種由於缺少或過多(如脂肪過多)人體所需的某些重要營養物所造成的不健康狀態。」大多數人都知道食物是由各種元素,例如蛋白質、卡路里(熱量)及維他命等所構成,它們都是人在健康和生長上所必需的。一個人如果在正確的數量上缺少這些元素,他們可能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特別是在生長中的小孩子。
在像小濃內一般的小孩子中,營養不良的症候,可能是發育不完全,體重的不斷下降,智力低能,傳染病抵抗力弱或者更導致肺炎及肺結核。至於成年人若是患營養不足的病便會損害他們身心的發展和生產力,縮短他們的工作年數和招致缺乏發明力和想像力的結果。此外,尚會有其他的症候如甲狀腺腫(缺少碘),失明(缺少維他命A)和缺乏持續力(缺少鐵質)等。
根據世界銀行最近的一份農村經濟報告估計,這個病每年耗費菲律賓大約四十億菲元(約五億四千萬美元)。菲律賓大約共有九百萬六個月至六歲大的小孩子,其中有大約超過二百萬人是患著或深或淺的這種營養不良病。他們四個人中有三個人是患貧血症,有同樣數字的人患維他命A缺少症。在菲律賓政府每年所登記的死亡人數中,有百分之五十是在五歲以下死亡的,而其中有一半則是死於營養不良。只有少過三分二的小孩子是達到被認為是「發育情形適宜」的。
難題的處理
有許多國家,包括菲律賓在內,正在致力於撲滅營養不良的工作。菲律賓現在已設立了一個特別的組織。他們正深入民間,到各城鎮和鄉村去,目的在尋出難題的癥結和解決的方法。
在一個擁有四千二百萬人口的國家中,你會怎樣去找出誰正患著營養不良病呢?在菲律賓他們已經展開一個稱為「添崩」的體重作戰計劃,集中全力在小孩子方面,盡量向未到學齡的小孩子著手,個別地找出他們的體重以及決定誰正患著營養不良病。在一個典型的村落裡,七個月大的嬰兒中有百分之五是患著第三級的營養不良;百分之二十二是患著第二級和百分之五十是患著第一級。按照這個標準,一個營養充足的小孩,他的體重應該是在他的理想體重的百分之九十一至一百一十之間。若是體重只及百分之七十六至九十之間便算是患第一級營養不良;百分之六十一至七十五就是第二級而百分之六十或以下的便是第三級。
他們會對患著嚴重的營養不良病的小孩施行食物的抑遏計劃或緊急治療法。此外,他們另外有一個一般性的計劃,目的在消除營養不良的原因。例如,對一個像小濃內一般嚴重地患著營養不良症的小孩,他們會施行一個臨時的食物輔助計劃或者給他本地出產的食物或由外國捐助的食物。他們會教他的母親怎樣去餵養小孩使他們可以康復而不致復發。例如教他們的母親怎樣去使用米、玉蜀黍、馬鈴薯及糖、熟魚、乾魚粉、扁豆或其他乾豆以及煮食的油等去餵養小孩。若是可能,他們會將嚴重的患者送到醫院中一間專為營養不良的小孩而設的病房以及使他迅速康復。不過,有時當政府插手去幫助一個小孩子時他們的父母便以為他們再不需負什麼責任了。所以,幫助父母養成一種責任感亦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
對原因的處理
大概這個計劃的更遠大目標便是要消除營養不良的原因。它的原因之一便是貧窮。可是如果所賺來的錢只夠買食物又怎麼辦呢?
在菲律賓的碧高爾區,有一群研究員會使用一個稱為「達尼亞爾的程序」去求教電腦,藉此以檢討這個難題。他們將當地出產的所有食物都放入電腦的記錄內。他們曾打算足以使一個六口之家有足夠的營養的最平宜食譜。但是以當地的平均工資而論,即使他是一個購物的能手亦不能供給他一家所需的食物。根據電腦,他們最多只能夠供給家人所需的百分之八十二的卡路里,百分之八十九的蛋白質和甚至更少的其他營養物。只有在維他命C和鐵質方面他們能夠得到足夠的供應。
為了幫助他們解決這個難題,他們便鼓勵鄉村中的家庭和社團去善用他們現有的小塊空地以便種植糧食使自己能夠自給自足。他們更敦促各學校去實施園藝計劃,致力於教育兒童和增加當地糧食的生產工作。此外,政府亦計劃將大城市內貧民區中窮苦的家庭移到別的地方,協助他們去獨資或合作經營生意使他們能夠有較好的收入。
教育所擔當的角色
此外,一個教育運動亦已在各學校展開。他們通過新聞媒介等向人民解釋一個家庭需要些什麼食物。大致上說,食物是分為三部分。(一)是助長發育的(二)是產生精力(能)的(三)是調節性的。調節性的食物是富於維他命和礦物質的。它們對於防止痛楚、夜盲、貧血、甲狀腺腫和腳氣症是有效的。以菲律賓來說,助長發育的典型食物是肉、魚、奶,豆、硬殼果仁和雞蛋。其次,產生精力的食物是包括米、玉蜀黍、麵包,麵條、椰子油、糖和馬鈴薯及甜薯等。至於調節性的食物就是青菜,南瓜和紅蘿蔔以及各種水果如芒果、蕃石榴、西瓜、木瓜和香蕉等。
食物的適當處理也很重要,因此,他們就鼓勵主婦們在剝開蔬菜之前要徹底用水洗淨和立即加以煮食,否則便可能失去蔬菜中可以被水溶解的礦物質。
此外,年青的營養家並致力於教育老一輩的主婦們怎樣去煮食。但是他們並不是時時受人歡迎。有一次,在一個烹調表演中,一位老婆婆大聲說:「為什麼我現在要在這個年齡去學習不同的煮食方法呢?我曾用我的方法去養大我的兒女,現在我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去養育他們的兒女。他們大家都歡喜我所煮食的東西。假如我現在要改變我的煮食方法,恐怕他們會不喜歡食。到時他們就會變成更瘦而你們的難題也便更大了。」
有些父母是不相信他們的兒女正患著營養不良症的。有一個地區,當我們在當地的未到學齡的小孩子中發現有百分之八十是患著營養不良病時,當地的父母們竟以為自己的兒女是正常。
還有,有些像小濃內的母親一樣的父母,是低估了小孩子對蛋白質的需要。事實上,稱為「瓜司柯爾哥爾」這個極端缺少蛋白質的病名據說就是來自非洲。意思是指「當第二個嬰孩出世時較大的孩子所生的病」,即是說,當孩子斷奶時——好多時是由於新嬰兒出世需要母親餵奶之故——他能夠得到的營養只是一些被水沖淡的牛奶和粥水而已。有時他要到滿一歲之後始能得到硬糧。不錯,當小孩子食飽肚時他不會叫餓,但是慈愛的母親卻不知道他的孩子是營養不足。
在某種情形下,一家人可能一齊同坐,共食有飯有魚的家常便飯。(魚是助長發育和產生精力的好食物)。但是大部分魚通常是給家中的男子食去,因為他們要到田上工作而小孩子們只分得少許藉以將飯食完而已。這些父母不明白小孩子是需要助長發育的食物以幫助他們有正當的生長和智力的發展。
雖然,除了私人團體的捐助和外國的援助外,菲律賓的中央與地方政府已動用了數以百萬計的菲元從事於撲滅營養不良的運動,但是問題仍然似乎愈來愈大。由於鄉村中的人口出生率十分高,故此,家庭計劃的教育和鼓勵便成為這個撲滅營養不良運動的一部分。
個人能夠做些什麼
一個人若居住在有營養不良的地方他能夠做什麼呢?一個一般性的勸告就是要在凡事上平衡。一個人應該接受別人的勸告而不應該受人人均尊重的古老習慣所拘束以致失去接納新觀念的機會。一個人是需要食多種不同的食物,同時還記得,在生長中的小孩是特別需要助長發育的食物。因此,在家庭的食物供應上,不要忘記小孩子們是應該有他們的正當的一份。這點是特別適用於懷孕和育嬰的婦女。
如果你有可耕的園地,便應該使用它來增加家庭食物的供應。或者你可以栽種一些蔬菜或果樹或者養雞。一個靠工資來維持生活的人應該好好善用他的金錢。若是可能,最好少買些米而多買些助長發育的食物。當然,你要極力避免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去買一部收音機或一部電視機,以免使兒女在家中只食白飯。
在菲律賓,這裡的基督徒都大大地受到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6:33所作的應許的鼓勵。他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他們知道,藉著將屬靈的事務放在第一位,他們是會得到衣食的滿足的。(提摩太前書6:6-8)聖經並且訓示他們要避免浪費和勤於工作以免在生活必需品的供應——有缺乏之虞。此外,他們對前途亦十分樂觀。他們將目光集中在前頭,仰望上帝日子的來臨,使地上不再有像營養不良這種隱伏的疾病存在。——以賽亞書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