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應該讀些什麼書?
幻想!科學虛構!羅曼史!趣味!探險!神仙故事!這一切競相吸引你的孩子的注意。「給我買這本書!」「我想讀這個故事!」你有聽過你的孩子說這些話嗎?你會鼓勵他們閱讀嗎?若然,讀些什麼?
並不是每個男孩和女孩都是熱衷於讀書的。調查顯示電視奪去了許多兒童的讀書慾。論到電視,一位研究家說:「兒童的觀看電視經驗嚴重影響到他們的閱讀,他們讀書的數量、讀書的種類[和]對於讀書的感想均受到影響。」因此不少教師和心理學家都勸人少看電視,多讀書。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兒女喜愛讀書。他們知道這是值得重視的能力。一本教導手冊適當地提出要點,說:「讀書對我們的生活有直接影響。我們所做的工作、所培養的技能、生活的享受、靈性的增長無一不與我們的閱讀能力有關。一個人若沒有閱讀能力,便不會獲得豐富的學識和經驗。」
另一方面,這是否意味到你應該以看見兒女閱讀為樂,並且供應兒女想得的任何種類讀物呢?抑或你應該控制兒女的閱讀?
你的目標是什麼?
今日印行的兒童讀物種類繁多。僅在美國和加拿大兩地,便有兒童書籍出版社超過150家,兒童雜誌達250種以上。兒童的頭腦所吸收的知識種類豈不會影響他的期望,他與別人的關係或對自己的看法嗎?請自問一下:在我的孩子面前,我應以人的什麼觀點為正確?我應該提倡什麼道德標準?
今日很多人採納的一種哲學是讓孩子隨意讀書來觀察他的喜好,使孩子「建立自己的道德價值」。但是,這種見解其實是容許別人模鑄你的孩子的人生觀。
可是,所有父母豈非期望兒女長成為健康、平衡和穩定的兒童嗎?他們豈非渴望見到兒女成功,因此鼓勵他們養成技能嗎?怎樣達到這個目的?聖經的箴言答道:「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那末,父母顯然應該指導兒女只許閱讀和留意些什麼。考慮到故事在幼小的頭腦中所產生的強力影響時,此舉更是信而有徵。
閱讀便是相信
一位母親觀察她的幼子閱讀故事書,故事敘述「聰明的蜘蛛」怎樣挽救「笨小豬」不致被殺。孩童讀完之後非常感動,他親吻那圖中的蜘蛛!他被故事所感動或故事對他是多麼「真實」還有任何疑問嗎?
一位兒童文學作家承認這種力量,說:「事實上,兒童是以全心閱讀的。他們在初時也許問,『這是真的嗎?』甚至你說,『不,這僅是小說而已,』但他們決不會把它看作小說。他們把它看作真人真事,完全是實際生活。」作家杜格莉絲進一步強調小說對兒童有多大影響說:「成年人有時未能認識到一個十分重要之點,那便是孩童往往把書中故事變成行動,孩子把所讀的資料繪出來或演出來,或者編入他的談話中。」
多麼強大的力量!孩童在閱讀故事時可以突然置身於非洲森林、太空、或者與王子一起去尋找公主。
含有教訓的「寓言」或故事特別有力。一位已有數子的母親敘述她的幾位年幼兒子雖然彼此都很吝嗇,但看了關於一棵樹和男孩的故事卻很感動。那棵樹不斷把自己各部分給予男孩,直至僅存樹樁為止。母親觀察到孩子們的反應,說:「啊,我所有兒子顯然都沒有設想自己是那個男孩,而是那棵樹,他們感覺到樹的施與比那男孩的接受更加滿足。」
不錯,從書本可以學到生活的教訓。書本可以刺激想像力和創造力。年輕人可以從它探索自己環境之外的「廣大世界」。歷史能培養對過往時代的感覺。可是,圖書館或書店內所有的兒童書籍是否一律有益的呢?未必盡然。兒童文學在最近的變質是不可忽視的。簡單地瀏覽一下以年輕人為對象的文學發展便會明白新的趨勢。
兒童文學的發展
自十八世紀末葉,一位法國人出版《鵝媽媽童謠集》以來,出版家們努力取悅小讀者。在十九世紀,格連氏兄弟,雅各和威林,開始記錄德國民間故事。大約與此同時,丹麥的安徒生所寫的童話流行了百多年。現時又有英國卡路爾所作的《愛麗斯漫遊仙境》。
自這些作品開始以來,已有各種各色的文學登場。不少故事採自古代「民間傳說」,往往是把誇張的歷史和神話混合,有些則和現代環境有關。今日,兒童文學大致上分為四大類:
(1)非小說類,其中包括兒童百科全書和「知識」書,它們幫助兒童克服嘗試新事物的恐懼。供兒童閱讀的非小說書有園藝知識、汽油機工作入門、插花藝術甚至如何理財等。
教導字母和「新字」的書確能幫助年輕人擴大字彙和增加讀者的理解力。
(2)神仙故事,它們大都是關於神仙、侏儒、魔術師等人物的民間故事。故事中解決難題的方法多數來自超自然或魔術力量,早在1697年,查理士伯羅出版了五套神仙故事,包括今日仍然流行的「紅頭巾」和「灰姑娘」。事實上,許多神仙故事的存在僅藉口頭傳說,因此起源多不可考。
(3)幻想小說,它們多數是名家作品。但小說也和神仙故事一樣,其中所描述的人和事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楊柳風》和《裴諾基奧探險記》便是此類小說的著名例證。現代幻想小說多數取材於太空和其他行星。
(4)小說,小說的範圍多數描述我們所知的世界,但人物和環境卻是作者構想的。著名的例證有《海第》和《瑞士家庭魯濱遜》等。
在小說方面,近年來已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尤利思,描述這種新趨勢說:「兒童書籍除了惡劣趣味之外再沒有任何禁忌。……一度被視為在客廳不敢低語,只有在酒吧才會私語的事情現時已成為年輕讀者的公然讀物。為了孩子幼小之故,把若干事情視為禁忌的老式看法已不再存在。」——《作家》,1975年四月號,12頁。
她列出改變的若干理由,如(1)有更多兒童受較高的教育,(2)家庭中有許多雜誌是描述今日世界的,(3)特別的電視節目「即時重演」關於「學生騷動、政客被暗殺、節育之戰、性的社會習俗改變等。」
雖然許多人對她所推論的流行「方式」理由表示異議,但在現實方面,現今許多兒童文學的標題是10年或15年前所沒有的。觀察一下近來的書籍題目便會發現其中所討論的是關於醉酒、離婚、婚前性關係、妊娠、墮胎、同性戀和衰老等。
此外,今日有些兒童文學作家的趨勢是將「道德目的」——那便是,引導青少年離惡行善——的作品視為偏見和狹隘,他們辯稱這是「偽宣傳」。在他們看來,「善人」對「惡人」——英雄對惡漢——是不當的,他們聲稱作家不應向年輕人說教。反之,作家僅是敘述一個動人的故事便夠了。
近年來的另一項改變是有些兒童文學作家對聖經的態度。例如,一位作家說:「《舊約》中不少故事是基於原始觀念的,如耶和華是一位復仇的上帝,他以可怕的方式懲罰人(如洪水故事)或者上帝是要求以繁複的證據表明順服他旨意的(如亞伯拉罕和以撒的故事)。」
事實上,聖經本身並沒有作這樣的教導。剛相反,聖經描述耶和華是一位慈愛的天父,不斷敦促他的犯錯兒女改過遷善。(瑪拉基書3:6-10)可是,對聖經的上帝採取敵對立場的作家自然不會鼓勵他的小讀者仰賴這位上帝。把與上帝的親密關係視為他或她所能給予兒女的最大禮物的基督徒父母應該對這種極端的見解提高警覺。
因此,父母們,考慮過兒童文學世界的混亂之後,請想想這個問題:這麼多種不同的書籍又如何?你會讓兒子或女兒讀些什麼書?
父母可以怎樣行?
顯然,把上述四大類的任何書籍劃分為「全壞」或「全好」是不智的。父母雙方都必須確知孩子的感情需要是根據年齡而定,以及什麼作品會特別影響某個孩子。
例如,我們考慮一下神仙故事,有人辯稱它會使孩子的感情豐富——刺激想像力,善勝過惡。有些人卻認為此等故事導人迷信以及對超自然養成不健康的看法。其次,它們也促使孩童希望生活在夢的世界,對生活難題期望魔術的解決而沒有體會到要以努力達到理想的目標。
父母們必須決定。可是,不論你傾向於什麼理論,把每個孩子作個別的考慮豈不是重要的嗎?一個孩子可能極之傾向於「白日夢」,因此使他的幼小頭腦轉移到別的方向是明智之舉。
你也許問,「可是,我怎知道他的故事書對他有什麼影響呢?」這不是容易的事。除了閱讀之外,還有很多事情會影響到年輕人的生活。但有一個方法可以探知孩子的內心感想。
那便是一起閱讀故事。兒童喜歡受到注意。它使愛讀書的孩子在感情上獲得出路,不愛讀書的孩子獲得鼓勵。事實上,有些教師認為,倘若父母們在孩子未懂讀書時讀書給孩子聽,可使孩子早日養成對讀書的好印象或「傾向」。
你也許會對孩子所下的若干結論或故事的那一方面打動了他或她而感到驚異。試問問你的孩子:「你對這個人有什麼想法?」「你對這個故事最喜歡的是什麼?」考慮對方的反應,你也許要作出調整,或者以較現實的資料來平衡虛構的資料。這使你的孩子更加獲益,孩子不但閱讀關於他人的探險,而且可以學習做事。
當然,即使採用這個方法,也要考慮讓什麼書籍存在家中。例如,你也許想在現代小說中作出甄別。你豈不是有權決定你的孩子在何時才學知關於性、妊娠和墮胎嗎?同樣地,雖然年輕人應該知道好人也會犯錯,但閱讀關於惡人勝利的故事能夠在性格發展方面獲得真正的幫助嗎?
類似地,你願意你的孩子相信「[強]權就是公理」嗎?反之,孩子們豈不應學到,行為有對有錯,而原則是重要的嗎?不少人認為連環圖畫所描述的「超人英雄」把一切妨礙他們的東西毀滅乃是年輕人的危險「模範」或例證。
甚至在非小說類的書方面,父母們最好在給予孩子閱讀之前瀏覽一番以審定是否值得閱讀,有些書認為某些種族或國籍的人是惡的,有些則提出極之武斷的言論。
例如,關於科學的書可能以一口咬定為事實的態度提倡學說。它也許堅稱地上所有生物都從低等動物進化而來。因此暗示(甚至明示)聖經的創造記錄僅是「宗教神話」。這與兒童正在接受的宗教教育有所衝突。雖然父親或母親可能決定該書在全面評價上可供孩子閱讀,但最好與孩子先行討論書中的若干見解。
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但這也表明你的關懷,你希望孩子學習,你也希望他知道什麼有助於他的好處和幸福。這個世界的現實是無法逃避的。孩子接觸現實的時間和方法各有不同之處。但是,既然他的年紀幼小,新生活——通常充滿好奇心和熱心學習——交託在你手上,不要低估你的指導、你的慈愛對孩子的精神和感情的發展有多大的幫助。
此外,明智的父母意識到我們所有人——包括幼童——都有靈性上的需要。小童時常提出許多問題;他們有時發問十分艱深的問題。上帝的道聖經是豐富的智慧之源。它能「使愚人靈明,使少年人有知識和謀略。」(箴言1:4)與你的兒女一起閱讀聖經會自然地使你討論關於真正重要的事情。大多數主張以聖經為道德指南的人都看出聖經不僅是優美的文學作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生命之「光」。——詩篇119:105,160;36:9。
現今的兒童讀物比以前豐富。同時爭取你的孩子時間的東西也很多,例如電視和愈來愈多的娛樂活動等。你鼓勵孩子讀書是對的。但更明智的是留意他們讀些什麼,把他們的青春活力納入正軌。
經過最後分析,證實了哲學家培根的一句話:「有些書只可品嘗,有些書可以囫圇吞下,但可以咀嚼和消化的書僅佔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