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航運
《儆醒!》雜誌駐夏威夷通訊員報導
幾千年來在世界水路通行的船舶已達成了多項目的,包括運送人、糧食和財物等。
巨大的船舶、帆船或水上其他航行工具的景象往往激起我們的想像力。七海中的每一海均各有其本身的獨特船隻,船的彼此不同與造船者的多樣化無異。簡略地觀察一下大小船舶的歷史使我們了解不少令人感興趣的事實。
古代的樣式仍然有用
今日已知的最古老的船圖來自埃及。其中包括與船相若的紙草筏的圖畫,這種運輸方式流傳到現代。這些用手足划動的筏在今日的尼羅河和非洲的查德湖灣仍然可見。
另一古代航行方法見於公元前700年左右的尼尼微浮雕。那便是用脹大了的獸皮作載客和載貨的浮舟。今日在西藏也可以見到這種與亞述浮舟相似的航行工具。另一種西藏之舟是用木條撐開獸皮構成。
也許最著名的古代小舟是空心的樹幹的獨木舟。這種獨木舟在非洲、南美、澳洲多處地方和斯干的納維亞的遠處仍然用得著。
古代大船
埃及第亞巴里的一間廟宇之內的划船浮雕令人深感興趣。其上刻著的是發生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哈雪拔女王遠征船隊。船上載著兩塊巨大石碑。其中一塊已被發現,以它的高度和重量來估計,能夠運載兩塊石碑的船的長度必須達200呎(60公尺),橫幅最闊處必須達80呎(24公尺)。除了貨物之外,這樣一艘船會有800噸重,滿載貨物時會達1,500噸!這使它成為埃及歷向所造的船中最令人注目的。
在古代世界中,以商業和航海著名的莫過於住在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他們以能幹的水手和航海家見稱。腓尼基人不但在地中海一帶經商,而且足跡到達非洲南端和北方的英國。
腓尼基人沒有留下描述他們船隻的紀錄。可是,以西結先知曾把腓尼基大城推羅描述為一艘美麗的船,顯然對腓尼基的船作了詳細的描繪。它以耐用的松木作厚板,利巴嫩的香柏樹作桅杆,用巴珊的橡樹作槳。船首可能高而彎曲,用黃楊木鑲嵌象牙造成。篷帆是用埃及繡花細麻布作的。涼棚(也許是甲板上遮蔭的篷)是用染色的羊毛作的。船縫也填塞得很好。——以西結書27:3-7,27。
公元前第六世紀的花瓶和碟子繪上希臘戰船的圖畫。在古代著名的船當中,希臘戰船是最輕和最優美的。有些輕巧到水手們可以把船拉近岸邊停泊一夜。希臘人也建造三排、四排或五排槳的狹長划船。
論到古代的船就無法不提東方的。東方商船最古老記錄是公元十三世紀時馬哥孛羅所作的。他對中國帆船作了以下的描述:
「[它的]甲板只有一層,下面分為60間小船室,每間小室供一位商人居住……較大的一種船在船身分成13處間隔,用厚板連結一起。這樣行的目的是在有裂縫時保護船身……在飢餓的鯨侵襲時也獲得保護——發生這樣的事絕不稀罕。」
中國人現今仍然利用帆船在沿岸或河上載貨載客。這些堅固木船的帆與船身的長度平行。
帆船的進一步發展
公元十五世紀開始了一段所謂「發現的時代」。這個時代的船隻紛紛出海找尋新陸地。對這種活動深感興趣的是一位葡萄牙王子,後來被稱為「航海者亨利」。他派遣遠征船隊沿非洲海岸南行,希望最後發現一條航路到達印度。此後許多其他國家和個人也有興趣去到「印度大陸」,當時這個名詞包括印度、中國、東印度和日本等地。他們渴望快些得到黃金、寶石、藥品和香料,因為當時只有靠費時和昂貴的陸路商隊運往歐洲。
由於這種興趣,以致在1400和1514年間,帆船的發展較以前數千年突飛猛進。不久便有雙桅船開始面世;隨後更有三桅甚至四桅的。隨著船的構造複雜,帆的數目也因而增加,有些甚至有30張帆以上。
根據《船》一書(《生活科學文庫》一部分)所載,在十五世紀,船的設計家「大大發揮創造力和發明力……初次造出古典的全裝帆船:三枝桅,在最前的主桅上有大方形帆;尾桅[最末的桅]有大三角帆;許多時在船首的斜桅之下有頗大的張帆。」
關於在哥倫布率領下前往美洲的船舶,同一刊物聲稱:「哥倫布的旗艦『聖大瑪利亞』號雖然沒有圖畫或設計圖留下來,我們知道它是這樣的一艘船。『平達』號亦然,因此,艦隊司令的愛船『蓮娜』號從三桅的大三角帆船再度改裝之後,沒有裝置中桅帆和張帆是意料中的事。」
與哥倫布同時代的葡萄牙航海家伽馬發現了找尋已久的通往印度航路。此後葡萄牙遂壟斷印度航路達一世紀之久。這種壟斷終於被荷蘭、法國和英國所打破。在這條航路上所運載的貴重貨物招致海盜的劫掠。這使船隻必須武裝護航。這種商船兼戰船的武裝船以「印度貿易大商船」為世所稱。
美洲造船業
美洲和「新世界」的發現使船運的需求大增。歐洲和美洲之間的貿易也日趨發達。同時,南北殖民地之間的貿易也通行於美洲海岸。因此有成立美洲商船隊的必要。於是造船業就成為新美洲殖民地的主要工業。
美洲商船中最著名的莫如「飛剪船」,它是1800年代中期和後期的代表船。「飛剪船」贏得最快和最美的船的聲譽。它把通往中國和澳洲的航行時間縮短一半。它因快捷而獲致的「飛剪」之名是來自英文字的「奇立普」(clip)意即「迅速行動」。「飛剪船」當中以「格提沙克」號為最著名。船長212呎(65公尺),闊36呎(11公尺)有三桅和34帆。
1807年,在美國紐約州哈得遜河上第一艘真正成功的汽船開始航行。它名為「奇利門」號,是一艘纖長的船,船長約為140呎(43公尺),闊15呎(4.5公尺)。蹼輪的一旁寬約4呎,直徑為15呎。後來更有汽船在海上航行。最後船尾的螺旋槳取代了蹼輪。
隨後又有鐵船面世,鐵船證實比木船堅固、安全和經濟得多。二十世紀的進步已生產了不少巨型貨船、豪華客船、運油船、冷藏船和核子動力船等。
人類從船獲得很多裨益。一件不可忽略的事實是,1961年第一條在加拿大和英國之間的第一條多目的的越洋海底電線是用船設置的。二十年來,連貫美國大陸與夏威夷和太平洋各地的無數越洋電話線均與船有關。到達東方,南美洲各地和大西洋、太平洋諸島的多種電線亦然。
雖然今日飛機的客運和貨運均很發達,但對於許多沒有空運的地方,船舶仍然是條生命線。遠洋航行顯然是有前途的。
[第21頁的圖片]
中國帆船
希臘戰船
飛剪船
「聖大瑪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