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的「甲蟲」
甲蟲照例不會為人所愛。人們習慣遠避甲蟲。可是,請讓我向你自道一下,我也是一隻「甲蟲」,但我以為自己是例外。
我雖然出生於德國,卻已經成為國際人物,分布在世界各地家庭。我曾成為各種語言的善意取笑對象,甚至電影也曾以我為題材。
如今我已成立多年,世情也開始轉變。我害怕人們對我的態度會今非昔比。我可以把自己的歷史告訴你嗎?
我的出生
事實上,我並非甲蟲,而是一輛汽車,正如你在圖中所見的一般。但「甲蟲」的綽號卻像真名一樣為人稱道。其實最初的名字是「喜樂得力」汽車。此名的由來是德國政府在計劃我的生產時提出「從喜樂得力」這句著名口號之故。這個車名頗嫌誇大!後來,我以一個較佳的註冊名字『福士汽車』為人所知,這名的意思是「民眾的車」。
福士汽車的製造雖然已計劃了很久,但直至1934年,德國政府才吩咐汽車設計家兼發明家佛特蘭普滋去計劃生產,為了實現價錢大眾化,政府下令車價不得超過990馬克,等於當時的396美元。這是為民眾而設計的「民眾的車」。你也許認為這句條頓話是1930年代美國人夢想「人有我有」的德國版本。
為我出生所作的準備是既廣泛而又複雜的。不但要興建一間新工廠,甚至要計劃建造一個可容90,000人的全新城市!它在1938年七月一日奠基,時間大約在動工興建我從它出生的工廠之後五星期。這個新城市位於德國中部附近,有一個難以想像和笨拙的名字「喜樂得力汽車之城」。這個現代城市今日名叫渥爾夫斯堡,擁有人口130,000,很少人想到它只有40多年歷史。
因此,我雖然不過是一隻「甲蟲」,但我敢說人類嬰兒出生很少有這樣龐大計劃和妥善準備!我的前途的確充滿希望。
橫禍飛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許多人的光明前途突然完結,至少我當時的前途便是這樣。我一出生就被緊急得多的事情所取代而遭人遺棄了。為我而設的全部生產工具在那時都撥作軍事用途。
事實上,情勢轉變到甚至有人懷疑我的存在是否合法。我的前途籠罩著一片陰影,因為我被人指控為大規模騙局的一部份。威廉撒利在他所著的《第三帝國興衰》一書聲稱:
「既然私營工業無法生產一輛只值396美元(990馬克)的汽車,希特拉遂下令國家主持生產,並委任勞工部負責執行這項計劃……勞工部預先撥出五千萬馬克為資本。但這個數目並不是資本總額。萊爾博士所定的妙計是工人本身應該參加投資,方法是『先付錢後取貨』,即後來所謂分期付款計劃——每星期五馬克,工人若自認付得起,則每週可供十至十五馬克。供滿750馬克後,買家獲得一個定貨號碼,等待汽車一出廠即憑票取貨。但使工人大為鼓噪的是,在第三帝國統治期內,沒有一輛汽車出廠供應給任何顧客!德國工人付出了千百萬馬克,連一個小銅幣也不獲退回。」
因此正如有些人所聲稱,不論政府是否蓄意斂財充作戰費,可悲的事實是,估計損失金錢的人達170,000之多。事情雖不是我的過失,但這一頁歷史也不是足以自豪的。我決心一雪前恥,而且——請容我稍作自誇——自認做得頗為成功。
再度出生
戰爭結束後,渥爾夫斯堡的工廠飽受蹂躪,超過百分之50的機器被毀。沒有一個佔領國家願意接納它作為賠償代價。正如我後來獲悉,所有盟國汽車製造商都認為它太簡單和太醜陋——我不喜歡這個字眼——不值得加以重視。
可是,英國佔領軍卻下令重開這間工廠,由德國人管理,擱置已久的「民眾的車」遂開始生產。當時的美國人和英國人賜我以「甲蟲」之名,這個綽號沿用至今。老實說,我也承認自己很像甲蟲。但甲蟲未必都是醜陋的,對嗎?
我在早年是困難的,但後來逐漸進步。在1945年生產的汽車不及2,000輛,直至1970年代初期,每年生產數字已超過2,000,000輛。1974年差不多有一千八百萬輛「甲蟲」型的汽車出廠,它們跑起來有狼一般的衝勁,駕駛盤穩如堡壘。也許你納罕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因為我的出生地,渥爾夫斯堡,的德文原意是「狼的堡壘」。
不錯,我們「甲蟲」看起來都是一樣的。原始的概念和一般的外形多年來都沒有改變,但這件事並沒有排除技術的改良。事實上,每輛車的5,000多種零件中的每一種隔了數年便加以多方改良或變換。
不久,在德國隨處均可見到我的蹤跡。外國人也開始對我另眼相看,1947年我在鄰國荷蘭出現。1949年越過大西洋,首次進入美國。不少美國人在德國的駐軍任務完畢時帶一輛「甲蟲」回家。
由於趨勢注重小型,因此車身較小和價格較廉的汽車遂在美國大行其道,我也大受歡迎。愈來愈多的「甲蟲」輸往外國;事實上,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生產總額有三分之二是準備出口的。擁有和渥爾夫斯堡一般設備的工廠有多間在外國興建,此外在德國也興建五間分廠。
啊,這是多麼寶貴的回憶!例如1955年第一百萬輛「甲蟲」車駛出裝配線,第一千五百萬輛甲蟲車榮譽地駛入華盛頓市的史密夫遜機構。但榮譽的最高潮卻是在1972年二月十七日,我打破了福特車廠著名的「小莉絲」輕便車在1972年創立的一千五百萬輛生產額的紀錄。我現時是新的冠軍,是歷來最成功的汽車!對「甲蟲」說來,我的成就已算不錯了!
一個時代的終結
雖然不少國家依然盛行小型汽車,但我的祖國卻走向相反的方向。由於德國人變得較為富裕——諷刺地說,我本身對他們的致富大有助力——他們想要的是較大、較強力和較舒適的汽車。我必須承認自己並不是世界最舒適的汽車,小型和輕型汽車在遇到意外或在危險情況駕駛時頗為不利。可是,又有誰是十全十美的呢?
1978年一月十九日是我一生最傷心的日子,「甲蟲」從該日起在德國停止生產。德國本土約六間福士車廠此後只有生產豪華房車。最後一輛「德國製造的甲蟲」在公路上已不再令人感到興奮,它注定要在博物館裡安度餘生。可是,我仍然引以為榮的是,事實上福士車廠在墨西哥、巴西、尼日利亞和南非的分廠仍然製造原始的「甲蟲」。
事實上究竟誰是「甲蟲」愛好者這個問題使德國人處於矛盾的境地:他若想要一輛新「甲蟲」——它現時差不多已和皮短褲、啤酒杯和布穀鳥自鳴鐘一般成了德國的象徵——便要買進口貨。請想像一下!這等於告訴美國人,今後他們若想吃漢堡包、熱狗和冰淇淋便要從海外輸入一般!
請原諒我向你盡情傾訴,我發覺曾經顯赫一時的人物難忘以往的光榮。也許這是我的暮年傷感。誰願意被人拋棄和遺忘呢?當然,現時還有數百萬同類奔馳於德國高速公路和世上140多個國家的大街小巷上。我的全盛時期雖已過去,我依然是到處奔馳,隨處可見和活躍的,雖然已沒有從前那麼強壯。至少有一件事你可以肯定:還有一段長時期人們才會完全忘記德國製造的「甲蟲」!
[第25頁的圖片]
人類嬰兒出生很少有這樣的龐大計劃和妥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