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1 8/8 10-11頁
  • 真正的解決方法何在?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真正的解決方法何在?
  • 警醒!198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真正的解決方法近了
  • 豐衣足食的新規制
  • 關於糧食危機,聖經怎麼說?
    更多熱門話題
  • 新世界近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饑荒具有什麼意義?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 我們會將食物與鄰人分享——抑或讓他們挨餓?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1年
《警》81 8/8 10-11頁

真正的解決方法何在?

不錯,人所能吃的東西比現時所吃的更多。但在現實方面,我們不能以為人人都可對不想吃的東西突然產生食慾。難怪有些人繼續捱饑抵餓,雖然附近也許有不少營養來源存在,因為平時他們並沒有習慣去吃這些東西。

正如上文指出,憑人的努力並不能有新的突破以解決難題。突破若有可能,現時的1,000,000,000人就不致每晚空腹上床了。因此我們無法逃避一件事實,人所建議的方法不論怎麼誠懇和高尚,若要餵飽地上貧窮地區的人口,成功的希望實在微乎其微。

巴西營養協會的和特·辛圖斯博士說:「在承諾、預測和實際成就方面,各先進國家已惹起普遍的不滿。我們到處聽聞一片渴望改變現行採納的政策之聲,因為這些政策只是加重而非減輕社會和經濟上的不平等。」

何以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呢?因為解決糧食難題不是人力所能成就的。最精明的科學家、最智慧的政治領袖、知識最豐富的經濟學家歷來付出不少努力和金錢都未能解決這個難題,在將來也不能。

人的自私、貪婪、權力慾、把自己利益建在別人痛苦之上,這一切都是嚴重的障礙。這些根深柢固的難題正阻礙著永久解決方法。

倘若人不能提出真正的解決方法,那又怎樣呢?科學家預告將有人類前所未經歷過的大規模饑荒發生,他們的預測正確嗎?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嗎?

真正的解決方法近了

解決方法近了?怎會如此呢?我們剛才豈不是解釋專家們對前途的看法頗為悲觀嗎?

不錯,但今日的黯淡情況和展望其實卻令人鼓舞。怎會如此呢?原來這件事實乃是表明我們已接近真正解決方法的部分證據。請留意耶穌基督論及我們這個時代的預言:「人因為等待即將臨到世界的事,都嚇昏了。」——路加福音21:26,《新譯》。

今日的饑荒和其他事件標明我們這個世代正處於耶穌所預言的『事物制度終結』時期,因為耶穌所預言的多種情況包括「多處必有饑荒」在內。——馬太福音24:3,7,8,《新世》。

聖經的最後一本書預言性地描述四位象徵性的「騎士」在我們這時代策馬奔馳。影響之一是糧食價格飛漲,英文的《韋模夫譯本》把啟示錄6:6譯作:「一天的工資只買到一個麵包。」這種說法正符合紐約《時報》的評論:「對許多人說來,一餐飯的代價超過了一天的收入。」

惡性的糧食短缺已在我們這個時代發生。還有其他許多在歷史上前所未見的事也從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開始發生。這場戰爭乃是現代歷史的轉捩點。它是清楚表明我們已進入一段稱為「事物制度終結」或「末世」時期的許多事情之一。

豐衣足食的新規制

可是,值得慶幸地,聖經的預言使我們預見到普世行將發生一場驚人改變以結束這段時期。它說:

「『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21:3-5。

因此,世上的各事,包括糧食問題的黯淡展望在內,其實意味到我們正接近現時這個管轄人類而令人不滿的制度的終結。上帝應許不久便要介入人類事務,粉碎這個惡劣的制度而為面目一新的新時代鋪路。這意味到彼得所預言的「新天新地」已經近了。——彼得後書3:13。

不錯,上帝的新政府會從天上管理和指導人類事務。(馬太福音6:9,10)這個政府會為地上帶來極大的改變。社會的不平、自私的經濟制度和貪婪的人將一掃而空。它也會終止造成分裂的國家藩籬。世上永不會再有饑荒、餓殍和貧窮。餓死之前的腹大如匏和骨瘦如柴將不會再見。數百萬人每晚空腹上床的淒涼景象也會永遠消逝。

因此,大規模饑荒成為過去而不復再來的時候已臨近了。取而代之的是上帝在地上的新規制,其中的特徵之一是美物充盈,包括「用肥甘設擺筵席」和「五穀必然茂盛」在內。屆時人人都有超乎所需的糧食可吃。——以賽亞書25:6;詩篇72:16。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